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各课时教案(表格式,8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各课时教案(表格式,8份打包)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6 Section B 1d, Vocabulary in Use
教学目标
1.能够基于阅读文本内容探讨假期旅行的价值、意义以及个人收获和体会。 2.能够根据核心词组合出与假期主题相关的短语,进而学会构建主题词汇网络。 3.能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本单元新词汇描述各种度假方式、假期见闻以及感受等。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Section B的1d和Vocabulary in Use,是一节以词汇教学为核心的综合技能课。活动1d作为上一节阅读课的延伸,引导学生从Vincent的经历中提炼假期的收获与意义,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活动2a聚焦于学生已学词汇(如holiday、experience、scenery等),帮助学生梳理并拓展相关的词汇搭配,形成主题词汇网络,培养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活动2b通过句子层面的填空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初步运用ancient、breath等新词。活动2c则是一个语篇层面的综合填空,要求学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词汇补全信息,旨在训练学生在复杂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并培养语篇意识。活动2c的文本内容紧扣单元主题,简要概述了不同的度假方式及人们选择这些方式的缘由,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假期的意义。 本课时的活动链设计遵循了从词块到句子再到语篇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词汇学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读后讨论到词汇拓展,再到句子层面的新词学习和运用,最后到基于语篇的词汇学习和语义建构,环环相扣,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假期”主题相关的词汇,并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为后续的写作任务打下坚实的词汇基础。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6分钟 1.学生回顾Vincent日记的写作结构(日期、天气、活动、感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能从Vincent的旅行经历中学到什么,并填写表格。 3.学生思考总结从一次假日旅行中主要能学到哪些方面的东西,拓展相关话题,完成思维导图。 1.快速回顾上节课内容,巩固学生对日记文体结构的认知,为本课时学习做好衔接。 2.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炼观点和感悟,培养其信息加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深层理解。 3.拓展学生思路,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表达欲望。
8分钟 4.学生根据活动2a的提示词(holiday、experience、scenery、station、camp、square),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多地列出相关的词组搭配,并构建思维导图。 5.学生听教师朗诵chant歌谣,说出这些重点词汇的中文含义。 6.学生跟读chant,模仿语音语调。 7.学生独立完成活动2b的句子填空,初步运用新学的单词。 8.学生观察并学习句子中的划线重点短语。 4.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和记忆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搭配,构建词汇网络,变单个词汇记忆为词块记忆,提升词汇学习的策略性和有效性。 5.运用歌谣形式呈现新词,降低学习难度,初步感知新词的发音和含义,激发学生兴趣,便于记忆。 6.通过模仿跟读,帮助学生掌握新词的正确发音。 7.提供单句语境,检验学生对新词词义和词性的初步理解。 8.引导学生关注词汇在句子中的实际搭配,学习地道的语言表达。
17分钟 9.学生快速阅读活动2c的短文,获取大意。 10.学生再次阅读短文并回答两个问题: (1)How many ways of spending holidays are mentioned (2)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holiday 1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活动2c单词框中的词语创编自己的chant。 12.学生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活动2c的短文填空。 9.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主题句,培养学生快速抓取文章主旨的能力。 10.训练学生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为语篇填空做好铺垫。 11.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汇,加深记忆,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12.在完整的语篇中综合运用本课时所学的重点词汇,深化理解,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9分钟 13.学生根据活动2c短文,填写思维导图,并尝试复述短文内容。 14.学生总结假日常见活动类型,并发散拓展相关活动。 13.通过思维导图将文本信息结构化,并转化为口头输出,内化语言知识。 14.通过开放性活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自由表达,巩固单元主题。
作业 1.用活动2b和2c单词框中的单词各造一个句子。 2.思考并列出另外三种你喜欢的假日活动,然后在小组内分享。 巩固学生对核心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为后续的口语或写作任务积累素材。
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5 Section B 1a–1c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浏览阅读文本对内容进行预测,并表达个人兴趣点。 2.能够通过阅读两篇旅行日记梳理出主人公在莫斯科的两日行程、游览景点及相关感受。 3.能够从主人公的视角发现旅行中的独特景观与体验,体会俄罗斯历史、文化、艺术的魅力。 4.能够梳理并总结旅行日记文体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阅读文本是两则旅行日记,记述了主人公Vincent在莫斯科两天的见闻与感受。文本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按照清晰的时间顺序(17日早、中、晚;18日早、晚)进行叙述,语言真实、生动,符合日记体裁的特点。内容上,文本不仅描绘了莫斯科的著名景点(胜利博物馆、红场、地铁站),还记录了与当地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穿插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如初到时的兴奋、身体不适时的难受以及与人联欢时的快乐。文本在介绍胜利博物馆时,自然地融入了二战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具有一定的育人价值。 本课时的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理解语篇。活动1a通过图片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为阅读扫清背景障碍。活动1b要求学生快速寻读,聚焦地点信息,旨在训练其快速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活动1c则要求学生再次细读,通过完成时间轴梳理事件脉络和关键细节,旨在培养其信息整理和归纳的能力。整个活动链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4分钟 1.学生看莫斯科红场和亚历山大花园的图片并讨论三个问题: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hotos (2)Which country is it (3)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t 1.通过视觉化输入,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本课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学生关于俄罗斯的背景知识,通过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后续的阅读活动进行主题和语言上的预热。
3分钟 2.学生快速阅读Vincent的两篇日记,画出Vincent去过的所有地点。 2.培养学生的寻读能力,让他们带着明确的任务去阅读,在快速浏览中高效定位特定信息(专有名词)。
12分钟 3.学生阅读第一篇日记,思考问题:In what order does Vincent write the first diary entry 4.学生再次阅读第一篇日记,根据时间顺序(In the morning、At noon、During dinner)完成活动1c第一部分时间轴,填写关键活动。 5.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回答关于第一篇日记的四个问题: (1)How did Vincent fee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ip (2)Why did Russian people build the Victory Museum (3)Who told stories about the war to them (4)What did the artwork Vincent saw in one hall remind him 再看俄罗斯胜利博物馆记忆和哀悼大厅中的母亲雕像图表达感想。 3.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的典型语篇结构(时间顺序),初步培养其语篇分析意识。 4.通过将文本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图表,帮助学生梳理事件脉络,降低理解难度,并检验对主要活动信息的获取情况。 5.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关键细节和作者的隐含态度,锻炼其信息提取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并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表达感想,思考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8分钟 6.学生阅读第二篇日记,确认其叙事结构是否按时间顺序。 7.学生完成第二篇日记的时间轴,并回答两个关于细节的问题: (1)How did Vincent feel in the metro stations (2)Why didn’t they notice the time at school 6.巩固学生对日记文体结构特点的认知,并锻炼其学习迁移能力。 7.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已习得的阅读方法处理新信息,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渡,并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3分钟 8.学生根据两篇日记的时间轴,尝试复述Vincent的旅行经历。 9.学生再次通读两篇日记,圈出所有描述感受的词语和表达,并回答问题:Did Vincent always enjoy himself during the trip 10.学习总结描述感受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11.学生将情感表达加入时间轴,并再次进行更完整的复述。 8.将阅读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检验学生对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其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9.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情感线索,并通过回顾Vincent旅途中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度饮食。 10.学习并积累描述感受的词汇和句型,为更深层次的文本解读和未来的写作任务做好铺垫。 11.整合事实与情感两条线索,进行更丰富、更完整的复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对文本的深度内化。
作业 1.写一篇关于你自己某个假日经历的日记,注意描述你的感受。 2.预习课本第8页活动2a部分的单词,借助词典查阅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日记体裁进行创造性输出,并为下一课时的词汇学习做好预习准备。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4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归纳常见复合不定代词的构成、表意功能和用法。 2.能够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复合不定代词指代不确定的人或事。 3.能够在谈论和描述假期生活的过程中灵活使用一般过去时和复合不定代词进行表达。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目标语法结构包括复合不定代词和一般过去时,前者是新的语法项目,后者是巩固复习的语法项目。无论是人们口头谈论假期,还是书写假期经历或故事,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与一般过去时高度契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自然运用已学的语法知识。在谈论假期生活时,由于对话双方存在信息差,人们在表达时会使用复合不定代词来表达不确定的人、事与地点等。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复合不定代词包括someone、anyone、no one、everyone、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等。 本单元的语法板块共有三个活动(3a–3c)。活动3a的表格呈现了一般过去时的核心句式和常见的复合不定代词,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句子归纳总结复合不定代词的构成形式、表意功能及用法。活动3b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复合不定代词补全对话,此处的对话情境与Section A部分的听力、对话文本相似,目的是训练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使用复合不定代词的能力。该对话还融入了我国浙江杭州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文化要素。活动3c是短文填空练习,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复合不定代词补全短文。这一活动旨在训练学生在新语境中使用目标结构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能力,提升语篇建构意识。此处完整的语篇是一则假日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并不算如意的出游体验,尽管如此,主人公还是发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事情。故事虽短,却饱含深意:当度假体验远未能达到期待值时,人们难免会失望、低落甚至抱怨,然而积极的心态和旺盛的好奇心却能让人遇见一些未知的小惊喜。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 1.学生朗读对话,并通过分析对话,总结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式结构及其答语。 2.学生跟着老师朗读活动3a表格中的例句,然后圈出不定代词,并完成填空。 3.学生观察活动3a表格的例句中的黑体词,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哪些复合不定代词指代人?哪些复合不定代词指代事物? (2)这些词是如何构成的?你是否还能列出类似的不定代词? (3)作为组成部分的some-、any-、every-、n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探究表格后,师生核对答案。 1.通过人物对话回顾复习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结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在对话文本中自主圈划复合不定代词,感知语用场景,初步了解不定代词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用法。 3.引导学生思考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归纳总结语法的含义。 4.通过结合语法表格开展小组讨论,归纳构词规律(some- / any- / every- / no-+-one / -body / -thing),深化对指代对象(人/物)的理解,培养语法归纳能力。
10分钟 5.学生用be动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并总结不定代词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需使用单数形式。 6.学生浏览活动3b的指示语及对话文本,独立完成活动3b,将对话补充完整。 7.学生阅读对话文本并回答四个问题: (1)What did B do on holiday (2)Did A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on holiday (3)Did A go with anyone (4)Did A buy anything for B 8.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活动3b对话,正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看斜杠符号提示)和语调。 5.引导学生通过填空练习观察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的动词形式,自主总结“复合不定代词主语+单数动词”的语法规则,强化主谓一致意识,巩固语法结构的内化。 6.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填空综合运用复合不定代词,在真实语境中巩固代词功能(疑问/否定/泛指),强化主谓一致规则,提升语用交际能力。 7.引导学生通过问答任务深度解析对话细节,聚焦复合不定代词的语用功能,在答案提炼中强化语义理解、人称转换(A / B→he / she)及主谓一致规则,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能力转化。 8.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真实交际中综合运用复合不定代词,结合语音停顿(斜杠提示),巩固朗读技巧,强化口语流利度,巩固主谓一致规则,并培养文化交际意识(赠礼场景),实现语法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
10分钟 9.学生看图学习新词,并跟着老师反复操练新词。 10.学生先观察文本框中的不定代词,然后完成活动3c的短文填空。 11.学生再次阅读活动3c文本内容,在老师的指引下找出关键短语,并做好笔记。 9.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学习本单元主题词汇(hotel、rainbow等),通过视觉具象化强化音形义关联(如舒适的沙发→comfortable),并尝试将新词融入目标句型(如Did you see anything beautiful in the sky ),为后续篇章扫清生词障碍并为情景对话积累语言素材。 10.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填空在叙事语境中综合运用复合不定代词,强化指代分类(人/物)和主谓一致规则,同时整合新学词汇,提升语篇理解和语言应用能力。 11.引导学生通过语篇精读自主提取关键短语(如 do nothing but stay / hear someone shout),分析固定搭配的结构功能(动词+不定代词/复合结构),深化语块意识,并为后续写作输出积累表达素材。
10分钟 12.学生讨论故事链的内容并完成故事链。 13.学生再次阅读活动3c文本并回答需要深度思辨的问题: (1)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about this holiday experience (2)How different was it from other people’s holiday experiences in this unit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14.基于活动3c的故事和老师提供的问题指引,学生续写三至五个句子。 15.学生完成初稿后根据评价表进行自评。 1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链整合单元核心语言点(复合不定代词/新学词汇/关键短语),按逻辑顺序补全叙事内容(rained→stayed→found something→saw rainbow),在创作中强化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篇章组织思维。 13.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思辨分析语篇主旨,对比单元内假期叙事差异(独自旅行vs家庭出游),挖掘“意外之美”(nothing→rainbow)的情感价值,在文化视角中升华语言学习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文本赏析能力。 14.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续写在原文基础上(看到彩虹后)自主运用复合不定代词(如meet anyone interesting / do anything fun),结合单元目标语法与词汇展开想象叙事,实现语言知识向创造性表达的迁移,培养思维发散性与语用综合能力。 15.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清单工具(代词准确性/信息完整度/语言表现力/原文衔接性)进行自评,在结构化反馈中强化语法应用意识、篇章逻辑校验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实现写作能力的多维提升。
作业 1.用新单词和复合不定代词写三个关于你上一次假期的句子。 2.在网上搜索九寨沟,找到一处自然奇观(例如五彩湖泊/瀑布)、一种当地美食(例如藏式牦牛肉)、一个有趣的习俗。下次和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发现。 1.在复习词汇的同时强化语言运用的能力,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自己的假期活动内容,并进行描述。 2.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人文见识和文化自信。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2 Section A Pronunciation, 2a–2d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听辨并准确读出这五个音素/i /、/ /、/i/、/e/、/ /以及含有这些音素的常见词汇,并能根据其发音规律拼写出与之对应的常见字母或字母组合。 2.能够正确拼写出符合/i /、/ /、/i/、/e/、/ /发音规律的常见单词,提升听音拼写的能力。 3.能够识别对话中需要重读的单词,并有节奏地朗读对话。 4.能够听辨并准确提取Peter和Adam假期生活的关键信息,包括度假地点、参与的活动以及假期感受,并简要归纳和整理关键信息。 5.能够在理解对话文本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所学语言概括文本大意,并提炼主要信息。
教学内容
该课时是由语音活动1和活动2a–2d整合而成的。 语音活动1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训练掌握常见的发/i /、/ /、/i/、/e/、/ /这五个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准确朗读带有这些发音的词汇。 活动2a-2d中,Adam和Peter的对话围绕刚刚过去的假期展开。从内容逻辑上看,该对话充分体现了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关于假期话题的主要兴趣点,例如:假期过得是否开心?去了什么有趣的地方?游览了什么景点?吃了什么特色美食?基于这些要点,文本中呈现了大量一般过去时的各种句式(包括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以及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was、did、went、stayed、enjoyed、took、tasted、said)。同时,在询问和讲述假期经历的过程中,Adam与Peter都使用了不定代词指代不确指的人、事或地方(anywhere、anything、nothing、everyone、someone、everything)。在典型语境中自然呈现这些语言,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已学语法知识,提升语用意识,还有助于他们感知和理解新的结构。 对话文本融入了我国云南的旅游文化活动,包括住丽江古镇(stay in the old town of Lijiang)、游览玉龙雪山(visit Yulong Mountain)、品尝汽锅鸡(have steamed chicken soup)。这些不仅是人们游览云南的必选项目,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在假期出游通常关注和交流的重点,即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特色美食,从而也拓展了假期生活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5分钟 1.学生看/i /、/ /、/i/、/e/、/ /这五个音素,并尝试发音。 2.学生看Pronunciation活动1表格内容,在老师的指引下归纳总结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3.学生听录音,跟读Pronunciation活动1录音。 1.通过先展示本单元需要学习的五个音素,让学生了解语音学习内容。 2.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3.通过让学生跟读录音,熟悉五个音素和对应单词的发音。
10分钟 4.学生朗读老师展示的句子,找出每个句子中符合/i /、/ /、/i/、/e/、/ /这五个音素的字母(组合)的单词,并写在横线上。 5.学生先跟着老师朗读每一组中包含这五个音素的例词,然后学生分组朗读或轮流朗读。 6.学生玩Sharp Eyes游戏,快速抢答说出闪现的音素、字母(组合)、单词。 7.学生分组,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对话练习。 4.通过将符合要求的单词放入句子中,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目标音素及其字母(组合),完成Pronunciation活动1中的填词要求。 5.通过呈现更多包含这五个音素的例词,其中包含一些未学过的生词,训练学生的音形关联意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6.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如音素,字母(组合)及单词。 7.通过押韵的问答句式,将五个音素的八种字母(组合)的单词组成句子,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记忆字母(组合)及其发音。
5分钟 8.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并说出讨论假期时包含的几个要素。 9.学生思考回答有关假期的三个一般疑问句,包括度假地点、人物和美食。 10.学生阅读活动2a中A—F的六个句子,预测对话谈论的主要内容。 8.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快速进入接下来的教学主题,明确谈论假期要谈论的主要内容。 9.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回忆假期活动的相关人物、食物和感受,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10.通过让学生朗读活动2a中选项的内容以及预测对话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10分钟 11.学生第一次听活动2a的录音并从方框中选出正确的句子。 12.学生根据活动2a的内容回答三个问题: (1)Who did Peter go to Yunnan with (2)How long did Peter and his family stay in the old town (3)What local Yunnan food did Peter like especially 11.完成活动2a的教学活动,获取关键信息。 12.通过回答补充的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关键细节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2a文本内容。
10分钟 13.学生浏览活动2b的指示语和表格,明确活动要求。然后学生认真阅读对话并完成活动2b的表格。 14.学生浏览活动2c的指示语和短文,明确活动要求,然后仔细阅读完整的对话,独立完成活动2c。 15.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出对话中标注颜色部分句子的功能。 16.学生跟读活动2a录音,并注意句子的升降调。 17.全班学生齐读一遍对话内容,随后分成两个大组朗读,最后与同伴对话。 18.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展示对话。 19.学生基于评价量表,对各组汇报展示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反馈。 13.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b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内容概述并非从对话中筛选并罗列出承载重要信息的句子,而是需要将对话中的主要内容信息进行概括和提炼,旨在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所学词汇来完成内容概述,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词汇语用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14.通过让学生完成短文的填空,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和概括对话内容的能力。 15.通过两种不同颜色在对话中标注出“询问”和“谈论”假期活动的句型,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16.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内容,并注意录音中的升降调,为后面的角色扮演作好准备。 17.通过全班齐读,小组对话,个人对话,层次不断递进,让学生不断熟悉对话文本内容,最后可以流畅输出。 18.通过小组展示,给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19.通过展示活动的评价,进一步明确口头汇报的维度与标准,并通过综合性语言输出活动,评价反馈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与运用的情况。
作业 1.朗读这五个音素的句子。 2.和同伴再次进行对话角色扮演。 1.通过练习有韵律、有语境的句子巩固本课的五个音素及其字母(组合)和单词。 2.通过再次练习活动2a对话内容,熟悉文本,加强口语和发音练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去创编句子,将本课时的语音部分学习内容学以致用。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1 Section A 1a–1d, Pronunciation 2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假期活动短语,如went to the mountains、visited my grandparents、went to a summer camp等,运用相关短语简要描述假期活动。 2.能够听辨出对话中的假期活动,并记录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活动细节信息。 3.能够基于听力对话情境与对话内容理解不定代词no one、anyone、everyone、anything、everything的意义。 4.能够套用核心句式(如“Where did he / she go on holiday / vacation ”“Did he / she do anything interesting ”)询问并转述所听到的假期经历。 5.能够了解和学习听力对话中的中外文化信息,如我国的黄山自然人文景观、美国的草莓节。
教学内容
该部分的听力文本是发生在主线人物Emma和Yaming之间的两段对话,他们在谈论刚结束的暑假生活,互相询问并介绍了自己的假期经历。这两段对话的情境相同,主要依据询问者与回答者的角色轮换将对话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第一段对话中,Emma询问Yaming的假期生活,于是Yaming讲述了他与家人游览黄山(went to Mount Huangshan)的经历,介绍了黄山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在第二段对话中,Yaming反问Emma的假期生活,Emma讲述她与母亲、妹妹Ella回美国度假的情况,包括参加草莓节(went to a strawberry festival)、拜访祖父母(visited grandparents)。与家人一同旅游、回家乡看望祖父母属于常见的假期活动。这两段对话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自然融入了文化信息,包括我国黄山风景区的特色、美国草莓节的活动内容,及相关英文表达,如the Guest-Greeting Pine(迎客松)、the Sea of Clouds(云海)、strange stones(奇石)、strawberry festival(草莓节)等。 由于两人谈论的暑期经历属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对话文本自然呈现了一般过去时的典型句式(包括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和不同动词的过去式(was、were、went、wanted、saw、had、ate、stayed),目的是激活学生已学知识,巩固他们对一般过去时的功能、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同时,文本中还呈现了几个常见的不定代词,包括no one、anyone、everyone、anything、everything,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初步感知不定代词在日常交际情境中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4分钟 1.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回答问题并思考单元大问题“What makes a great holiday ”。 2.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谈论假期包含的要素。 3.学生看一些前往山中等活动图片,说出图片内容和其他活动内容。 1.通过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关于假期相关内容的表达,自然进入到本节课的主题学习。 3.通过呈现图片,帮助学生学习相关假期活动的表达,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6分钟 4.学生先浏览一遍Pronunciation 2的对话,听录音并找出对话中提及的假日活动。 5.学生勾选活动1a中暑假参与的活动,并说出更多的假期活动。 6.学生听一遍录音,圈出对话中提及的活动内容,并思考三个问题“Who went to the mountains ”“What’s the name of the mountain ”“Who went to a festival And where is it ”。 4.通过整合语音环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积累关于假日活动的相关表达。 5.通过勾选活动1a中的活动,联系自己的假期生活;通过说出更多的活动来激活已知。 6.通过圈出所听到的活动短语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获取关键信息。教师基于听力文本提出更多关于细节信息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对话语篇信息。
10分钟 7.学生看活动1c中的图二并回答问题。 8.学生跟读活动1c中的新词汇,并听第二遍录音完成活动1c的填空内容。 9.学生根据活动1c的听力文本回答问题。 7.用两个问题让学生快速抓住主题内容。 8.通过新单词的学习,扫除影响听力的生词障碍;通过浏览句子的听前策略,为听填信息奠定基础;通过听与写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话中重点词汇和句型,为后续语言运用做好铺垫。 9.通过回答六个问题,学生进一步理解Yaming和Emma的暑假生活内容。
10分钟 10.学生将活动与人物匹配起来。 11.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内容选择合适的句子补全对话,回答问题,然后全班大声朗读对话。 12.学生圈出听力材料一和二中表达强烈感受(strong feelings)的句型。 10.通过匹配游戏检验学生对于文本中人物与对应活动的掌握情况。 11.通过阅读听力材料文本,让学生了解询问和谈论假期活动的表达。 12.通过对听力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表达情感和态度。
10分钟 13.学生分小组讨论思维拓展类的问题“What made them feel excited Or what were Yaming and Emma excited about ”“According to Yaming and Emma, what makes a great holiday ”。然后小组派代表分享。 14.学生复习、朗读询问和谈论假期活动的句型,与同桌进行对话练习,用第一人称谈论自己的假期活动。 15.学生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谈论文本中主人公的假期活动。 16.基于评价量表,学生对各组汇报展示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反馈。 13.通过拓展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假期活动的意义,并不是只有外出旅游了才是有趣的假期,和家人在一起过得开心也是很有意义的。 14.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询问和谈论假期活动的句型来谈论自己的假期生活,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合作交流。 15.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谈论文本中主人公的假期活动,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输出能力。 16.通过展示活动的评价,进一步明确口头汇报的维度与标准,并通过综合性语言输出活动,评价反馈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与运用的情况。
作业 1.与同学分享你的假期。 2.调查询问班里同学(至少两名)的假期活动,并完成对应的表格信息,在班级内做个人口头汇报交流。 通过分享自己的假期和调查了解同班同学的假期活动,激活学生已知,将主题词汇和目标句式迁移到新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实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同时通过综合性语言输出活动,评价反馈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与运用的情况。
4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8 *Project, Reflecting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组成员的经历列出丰富多样的假期活动,积累相关短语。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筛选出最有意义的五项假期活动,并说明理由。 3.能够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推选出最值得参与的三项假期活动。
教学内容
本课时整合了Project和Reflecting两个板块,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和深度的学习反思。项目活动(Project)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智慧,探究并共建“最有意义的假期活动清单”。该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观点,同时在小组和班级讨论中学会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反思板块(Reflecting)则通过四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假日经历与收获)、核心语法(一般过去时、不定代词)和功能项目(描述经历与感受),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梳理,与单元首页的学习目标形成呼应和闭环。 项目活动(4a—4c)设计为一个层层递进的综合语言实践任务链。活动4a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回顾并列出小组成员以往参与的各种假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和经验储备。活动4b要求小组筛选并阐述理由,促使学生运用单元所学语言,从更深层次探讨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活动4c的分享与票选环节,既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与表达,也是一次巩固性的语言输出和思想碰撞。反思活动(Reflecting)则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将个人感悟升华为对单元主题内涵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8分钟 1.学生阅读项目介绍,了解项目核心任务,并将任务拆解为四个步骤(Step 1: List;Step 2: Choose;Step 3: Share;Step 4: Make a poster)。 2.学生在小组内各自陈述自己假期里做过的活动,记录形成活动清单。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目标和流程,培养其任务规划和解读能力,为后续的小组合作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 2.通过真实的个人经历分享,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储备,为项目提供一手素材,同时创设自然的口语交际情境。
12分钟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从清单中选出五项最有意义的活动并说明原因,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4.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选出的活动及理由,确定最受欢迎的前三项。 3.推动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简单罗列转向价值判断,并通过陈述理由锻炼其运用英语进行逻辑阐述和协商讨论的能力。 4.创设一个更大范围的语言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聆听和表达中互相启发、开阔视野,并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15分钟 5.各小组分工合作(组长、文案、绘画、报告员),制作一张展示Top 3 Holiday Activities的海报。小组报告员向全班展示海报,全班根据评价表(Checklist)对各组展示进行打分。 5.综合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信息整合、书面组织、艺术创作和口头汇报能力,将思维成果转化为可视化的作品,并通过同伴评价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感。
5分钟 6.学生逐个思考Reflecting中的四个问题,反思对一般过去时和不定代词的运用。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近的假期及感受。探讨从假期经历中能学到什么,并共同总结出“What makes a great holiday ”的答案。 6.引导学生对单元核心知识和个人学习过程进行系统性回顾和自我评估,并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深层探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价值观的升华,形成学习闭环。
作业 1.拍摄一段视频,介绍班级里最受欢迎的三项假期活动。 2.制作一张关于你自己最喜欢的假日活动的海报,并与同学分享。 以新颖的形式巩固和延伸项目成果;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语言输出。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3 Section A 2e–2f
教学目标
1.能够与同伴流利地朗读对话文本并开展角色扮演,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节奏流畅自然。 2.能够围绕假期生活与同伴展开自然对话,分享个人经历,表达真实的假期感受;能在交流过程中表达出对内容细节的关注和兴趣,得体地给予回应,保持对话的连贯性。 3.能够理解不同的度假方式和假期经历的意义,认识到假日休闲生活的价值。
教学内容
上一课时已经完成活动2a–2d的教学,本课时完成活动2e–2f的教学内容,主要对文本进行结构和交际策略的分析以及文化内涵的探究。 首先,对话文本有一些表达体现了交际策略,使得两人的对话能够自然持续。例如,发起与假期相关的话题(How was your holiday ),对对方的回答内容表达出兴趣(Wow! That sounds great.),通过有条理的询问引导对方继续描述细节(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Did you go to Lijiang Did you visit Yulong Mountain Did you eat anything special ),回复对方的问题并提供更多细节等(Yes, we stayed in the old town for a few days, and we enjoyed it very much.)。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另外,从Adam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看出,他对我国云南的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因此,可以补充解析云南文旅符号:玉龙雪山(自然景观)、丽江古城(人文)、汽锅鸡(饮食文化)。引导学生通过Adam的居家假期,传递“多元休闲方式皆有意义”的积极生活观。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 1.学生观看一张关于玉龙雪山的图片并回答三个问题:(1)What’s the name of the mountain And where is it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ce (3)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ulong Mountain 2.学生回顾对话文本中询问和谈论假期活动的相关句子。 3.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思考并回答对话文本是如何谈论旅行经历的。 4.学生找出文本中谈论假期活动的句子。 1.选取文本中的相关内容,以图片形式引入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回顾对话文本中的询问和谈论假期活动的相关句子来激活已知,为下一步的文本分析做铺垫。 3.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析文本,帮学生归纳出文本中问候、整体感受、谈论具体地点、活动体验、食物和转问方式的句式,对文本的行文方式有较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思维能力。 4.帮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阅读策略。
12分钟 5.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看图说出更多的与云南相关的内容。 6.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找出描写感受的句子。 7.学生阅读对话文本并回答四个开放性的问题:(1)Why did Adam specifically ask about Lijiang and Yulong Mountain (2)How can Adam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Lijiang and Yulong mountain (3)What is needed to make steamed chicken soup (4)What can you learn from Adam 8.学生再次阅读活动2c的文本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取谈论假期活动的短语,并做好笔记。 5.通过图片给学生展示更多与云南有关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6.培养学生寻找细节的能力,积累表达感受的句式,为后续的口头输出丰富语料库。 7.通过四个问题深挖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本选材背后的含义,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8.引导学生以结构化笔记形式,整理假期活动的相关表达(包括活动记录,描写感受等),为后面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8分钟 9.学生浏览活动2e的指示语以及所列词汇,明确活动要求,然后勾选用于描述自己暑假生活的形容词及相关表达,并用老师给出的句型简单说出自己的理由。 10.学生两人一组,参照活动2f的对话支架与同伴互相询问并分享暑假经历与感受。 9.通过勾选聚焦描述性形容词及相关表达,回顾自己的假期生活带来的感受与收获,并能用英语简单表达原因,为后续的一系列口语活动做好铺垫。 10.通过口头分享进一步熟悉分享暑假经历与感受的句子表达,为后面的小组活动讨论奠定基础。
10分钟 11.学生四人一组,用所给所学句型询问组员的假期活动及感受,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12.基于评价量表,学生对各组汇报展示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反馈。 11.通过运用活动2f的语言支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话题词汇及句型,从而完成从零散信息到连贯语篇的转化,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12.通过倾听小组汇报,帮助学生再次复习语言知识,了解各地人文景观;通过让学生使用量表对各组汇报展示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业 1.运用活动2e的词汇,写三个句子来谈论自己上一个暑假。 2.上网搜索更多关于云南的信息并与同学分享你最喜欢的东西。 1.在复习词汇的同时强化语言运用的能力,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自己的假期活动描述。 2.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人文见识和文化自信。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Lesson 7 Section B 3a–3c
编写教师 工作单位
指导专家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能够梳理出阅读文本中主人公Gina的度假过程中的活动细节。 2.能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假期故事的内容核心、结构要素、语言特点等。 3.能够联系自身的度假经历,列出内容要点,拟定假期故事框架,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读写综合训练课,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范文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关于个人假日经历的写作。活动3a的阅读文本My Holiday in Scotland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章结构清晰,要素齐全:第一段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及环境);第二段按时间顺序叙述核心事件(早晨去森林探险,意外遇见小鹿);第三段交代结果和感受(跑回家告诉父母,觉得这是一次美妙的经历)。语言上,全文使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并自然地融入了本单元的核心语法项目——不定代词(everything、something),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的范例。 本课时的活动设计围绕“读-析-写”的路径展开。活动3a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细节,深入理解范文内容,梳理故事脉络;同时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情感(How she felt ...)和主要时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记叙文写作框架。活动3b是一个写前构思环节,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写作搜集素材,搭建个性化的内容支架。活动3c是最终的写作输出环节,要求学生运用从范文分析和写前构思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完成一篇属于自己的假日故事。整个教学流程旨在通过“支架式”教学,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 1.学生观察标题和图片,预测故事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活动3a的短文,回答关于时间(When)和同伴(Who)的问题,获取文章大意。 3.学生再次阅读故事,根据图示梳理出Gina所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完成活动3a。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细节和情感相关的三个问题: (1)How did Gina feel when she saw a deer (2)How did Gina like her holiday experience (3)What can we learn from Gina’s holiday experience 5.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要素和主要时态。 1.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快速抓取文章主干信息的能力。 3.通过信息排序,帮助学生理清记叙文的时间线索和情节发展。 4.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和深层含义,培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旅行经历的意义。 5.解构范文,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假日活动和故事的写作框架和语言规范,为后续的写作任务提供明确的“脚手架”。
4分钟 6.学生总结Gina的故事,并基于故事内容进行口头问答练习。 7.学生体会文中画线的不定代词(everything、something),并回顾其用法。 6.通过问答和总结,内化文本信息,将阅读输入转化为初步的口头输出。 7.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关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语法——不定代词的用法,实现语法知识与语篇的有机结合。
17分钟 8.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写一篇自己的假日故事。 9.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不同假日活动类型。 10.学生根据活动3b的问题提纲,用关键词或短语填写表格,构思自己的故事,并与同学展开口头问答练习。 11.学生根据评价量表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 12.学生根据提纲和自己的构思,参考提示完成写作初稿。 8.给予学生清晰的写作指令。 9.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写作构思提供素材库。 10.提供结构化的构思工具,引导学生系统地组织写作思路和素材,搭建写作“脚手架”。 1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评价目标进行写作,有助于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12.将所学知识和个人构思转化为完整的书面语篇,是本课时的核心输出环节。
9分钟 13.学生根据评价表评价自己的作文。 14.学生与同伴交换作文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 15.个别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 13.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修改意识,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14.创设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5.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学习成果,激励其写作热情,并让全班同学学习优秀范例。
作业 请根据你收到的反馈,再把假日故事修改一遍。 培养学生严谨的写作修改习惯;为下一节项目式学习课做好内容和思维上的准备。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