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能流利、顺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即主人公王葆的语气特点。3.能通过课文语段进行分析,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教学重点】在自读过程中,理清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通过课文语段进行分析,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视频。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部动画片好看吗?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小说《宝葫芦的秘密》改编成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圈画课文生字新词。2.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分组读。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三、整体感知1.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两个;“我”和奶奶。)2.课文是按照第几人称叙述的,有什么好处?(第一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3.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也希望获得一个宝葫芦。)四、理清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教师明确:(1)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2)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我”总是听奶奶讲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原因。(3)第三部分(第15~21自然段):“我”听奶奶讲的故事的内容,并希望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像故事中的人那样,实现自己的种种想法。五、拓展延伸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想要一个宝葫芦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全班交流。第2课时一、回顾课文课文节选自小说《宝葫芦的秘密》的开头,讲述了“我”想得到一个宝葫芦,那么“我”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呢?“我”想用宝葫芦做什么事呢?二、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2.想一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3.“我”要介绍什么?(讲一个自己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三、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1.指名扮演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特点。2.师:为什么“我”会听奶奶讲故事?用课文原句回答。(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3.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调皮、拖沓、爱听故事。)四、第三部分(第15~21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2.思考问题:(1)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①奶奶讲的故事的内容。②“我”得到宝葫芦想做的事。)(2)为什么“我”想要一个宝葫芦?(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得到宝葫芦后都过上了好日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3)在课文中找出“我”希望宝葫芦为“我”做的事。(列式子和种向日葵。)(4)你认为“我”的愿望会实现吗?(会实现,因为课文开头就说“我”要讲一件自己的事情,和宝葫芦的故事。)(5)故事中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葫芦是怎么得到的?(神仙给的;游龙宫得到的;奶奶给的;掘地掘出来的。)(6)发挥想象,说一说“我”的葫芦会是怎样得到的。五、拓展延伸奶奶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但是都不详细,请你试着扩写故事内容。六、总结全文“我”总是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但是真正得到后,便逐渐发现宝葫芦并不能让“我”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好日子”。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可以课下读一读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板书设计】宝葫芦的秘密听奶奶讲故事 羡慕想要宝葫芦 愿望【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再着眼到课文的每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代入课文中的角色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些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