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与国际组织——教案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一)、国家与国家性质1、国家是什么(1)、国家的产生: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补充: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2)、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3)、国家的构成要素:作为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补充:人口,即国家定居的居民,指同一个国家统治权管辖下的人口。人口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是国家存在的自然基础领土,即一个国家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也即是一个国家主权支配下的特定地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领土,国家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主权包括管辖权、独立权和自卫权。管辖权包括国有在其所属的领土内的人和事物或发生的事件,除国际法规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以外,有权按照本国法律实行管辖,而且对在国外的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也有管辖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国家具备的最重要的因素。 政权,即政府组织,国家政权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对国家统治的工具,对内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对外代表国家。政权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政权就不成为国家。 [总结]: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人口和领土是国家的社会基础和自然基础,是国家存在的前提,政权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而主权则是国家的灵魂,在诸要素中属于首要地位,即使具备了人口领土和政权机关,如果这个政府,一切受命或依附于外国,而本身却没有自主权,不能独立行使,它仍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2、国家的性质(1)、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3、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根据国家性质划分的。在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甚至奴隶的人身,奴隶主阶级是统治阶级。在封建制国家,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其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产阶级居于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制度的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二)专政与民主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2、国家职能:(1)、政治统治职能——专政①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②什么是专政③专政工具(2)、社会管理职能: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3、民主(1)、民主的含义则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2)、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补充: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相互依耐,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同时两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5、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2)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专政的区别①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极少数人的专政③人民民主专政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三)、国体与政体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2、政体①含义: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②政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行使职能B、维护其根本利益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政体的多样性(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补充:政体由国体决定并反映国体,国体是主要的方面。但是,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影响它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②专政政体国体与政体,即是国家制度中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3)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补充:专政即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它与民主相对立,属于国体的范畴,而专制则与法制相对立,属于政体的范畴。(4)、民主政体与专政政体①实行专政政体的国家历史类型②全面看待资本主义专政政体③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小结: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三个主要概念:国家、国体、政体两对主要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个区别: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与资产阶级专政政体的区别第二框题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一)、同为代议制,各有特色1、国家管理形式的重要表现(1)、国家权力的主要方面: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国家权力的主要方面。(2)、国家机构设置的必要性:国家权力的实现,职能的履行,离不开相应的机构。2、代议制(1)、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2)、意义: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3)、共同特征: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4)、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1、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划分标准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1)、民主共和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及其表现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其主要表现是,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2)、同为民主共和制,形式不尽相同的原因:①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复习:即是国体决定政体。②影响因素:具体国情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不仅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不尽相同,而且实际作用也存在重大差异。(3)、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虚伪性和不适应性民主共和制成为他们有效地管理国家的形式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模式,但由于不符合本国的国情,既不能保障本国人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也难以有效行使国家职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已。(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我国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管理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符合中国的国情,能够保障中国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君主立宪制(1)含义: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的一种国家管理形式。(2)、产生的历史原因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3)、君主的权力范围: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4)、类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5)、代表国家:英国、西班牙、日本、泰国、比利时、瑞典、挪威等。(三)、议会制和总统制1、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的划分标准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2、议会制(1)、特点: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2)、代表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3、总统制(1)、特点: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依宪法规定,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2)、代表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4、半总统制特点: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这种国家管理形式,既有议会制的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征,被称为半总统制。5、委员会制(1)、特点:委员会制是一种独特的国家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议行一体。(2)、代表国家: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6、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1)、同属于代议制: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也具有上述国家管理形式的某些特点,同属于代议制。(2)、最重要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原因:我自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小结:四种主要的国家管理形式: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三个主要概念:代议制、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两条划分标准: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划分标准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划分标准一个重要特点:我国国家管理形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的最重要特点第三框题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一)、民族与国家1、民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1)、国家结构形式①含义: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补充:国家政权组制形式即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同属国家形式,但是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前者是指政权如何组织,后者是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②民族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之一(2)、民族①含义: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注意:并非所有的民族都同时具有以上四个特征。②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有单一民族国家,也有多民族国家。误区警示:国家都是由民族组成的并不意味民族等同于国家。有的国家是由单一民族形成的;但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地域内居住着众多民族,而同一民族的人们也可能散布于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国家。③民族与种族的关系:A区别:特征及所属范畴不同种族以人的共同遗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等)为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民族则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为特征,属于社会学和历史学范畴。B联系:同一种族的人,通常演化为不同的民族;同一民族的人,也往往包含不同的种族成分。(3)、民族问题影响着国家结构形式(4)、马克思的民族观: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和发展程度的高低,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一律平等。(二)单一制和联邦制1、单一制(1)、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2)、特征单一制国家的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3)、类型:单一制国家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4)、我国的是单一制国家,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5)、代表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等。(6)、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补充:“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联邦制(1)、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2)、特征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3)、代表国家: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4)、联邦与邦联邦联是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各成员国对内、对外都享有全部主权。与此同时,各成员国经过平等协商,把各自的一部分权力委托给邦联机构。各成员国可以自由退出邦联。邦联各成员国的公民没有统一的邦联国籍。如英联邦。3、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重点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区别单一制联邦制从国家机构的组成看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除有联邦中央政府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从公民的国籍看公民只有一种国籍;联邦公民同时也是联邦成员国公民;从对外关系看国家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制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三)、统一的国家神圣的主权1、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归根结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究是不能得逞的。3、维护国家统一必需做到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补充:因为民族问题影响到国家的结构和统一。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4个基本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3个区别:即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别、民族与种族的区别、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2对关系:即民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民族与种族的关系;1个问题:即我国的国家统一问题。第四框题国际组织概观(一)、国际组织及其分类1、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主权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而国际组织则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国际组织:(1)、形成与发展:(2)、主要特征:①跨国性②目的性③组织性④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也有某种强制力。(3)、类型:①按照成员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②按照地理范围分: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③按照职能范围分: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只具有专业技术职能,主要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二)、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作用:1、机构设置的必要性:各国际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职能,设有多级机构。2、机构:(1)、议事和决策机构:一般来说,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制定和修改组织章程、接纳新成员、审议各机构的年度报告等。(2)、常设机构:大会休会期间,由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履行组织的各项职能,执行决策机构的决议。(3)、秘书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有些国际组织还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根据你的了解,在下列国际组织和它们的活动之间连线。世界银行指导、协调全球卫生工作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提供开发贷款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东南亚国家联盟增进非洲国家间合作非洲联盟加强东南亚国家间合作3、国际组织的作用:(1)、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国际组织的局限性: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国际组织内部力量对比情况错综复杂,各成员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三)、中国与国际组织: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中国与联合国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补充: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无权加入联合国。3、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中国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lO+3”和“lO+l”领导人对话机制,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4年1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北京设立秘书处。4、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建立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重视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与非洲联盟团结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支持它们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与它们共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新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1971年: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外,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1971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与大批国际组织建立、恢复了友好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出资兴建的希望小学小结:4个主要特征:国际组织的四个主要特征即:①跨国性、②目的性、③组织性、④自主性。3个类型:国际组织3种不同划分方法:①按照成员的性质分、②按照地理范围分、③按照职能范围分:2个方面:即国际组织具有正面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1个基本立场:即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专题一主观题精选1、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于2006年1月1日发表题为“民主台湾,声声不息”的元旦讲话,发表新年“五大愿景”。他特别指出明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针对陈水扁发表的元旦讲话,中国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指出,陈水扁虽未明讲,但所谓“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思维,是其元旦讲话的主轴。他并且表示,陈水扁已表露“法理台独”的立场与方向,很难想象美国会支持这种危险举动。张荣恭表示,陈水扁的讲话甚至推翻了四年前“经发会”达成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两岸经贸原则,反而在各方呼吁加强落实这项原则的时候,专断抛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新论调,刻意为第二次“经发会”设下框框。而对台湾急需的两岸三通或包机只字不提,这与台湾经济所需背道而驰,各界必将大失所望。张荣恭强调,台湾人民对于两岸和平稳定的希望,已不能再寄托陈水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3)公民应如何维护祖国统一?2、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请简要回答:(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2)为什么要以法律形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和平统一?(3)有人说:“既然主权在民,台湾同胞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台湾是否行使民族自决权和是否独立的问题。”为什么说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为什么不能采用联邦制,更要反对邦联制?3.作为英联邦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于1999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就“是否脱离英联邦,取消国家元首女王制,实行新的国家政体”进行了全民公决,投票结果是多数人赞成保持现行国家政体,至今澳大利亚国家政体未作任何变更。请运用国体与政体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三、辨析题4、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决定着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5、日本政府的功能在于为了经济发展而利用市场;美国政府的功能着眼于调节市场规划;我国政府的功能在于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因此,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没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我国同美、日相比,政府职能完全不同。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十分注意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可见国家在本质上是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公共事务机构。参考答案1、答(1).材料反映了陈水扁及其“台独”分裂分子,大肆进行“台独”分裂的活动。其实质是要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2).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④任何人试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必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国人民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3)(略)教材第14页最后一段2、答(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使解决台湾问题有法可依,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以法律形式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3)答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是国内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不存在公民表决基本前提。②“主权在民”,是指国家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而不是只属于其中的一部分。③历史上台湾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45年以后也没有成为殖民地或被外国侵占,不存在民族自决权的问题。④上述观点以公民投票为借口,其实质是推行台湾独立。(4)答1.在我国历史上就是长期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联邦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行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地区协调民展。2.①邦联制是复合制的一种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不是一个统一国家。②如果实行邦联制,就要承认台湾是个独立的主体国家,然后通过协议与中国主体部分形成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这不是统一,而是分裂。3、答(1)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采用什么形式的政体是由国体,即国家性质决定的。(2)国体决定政体,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以及国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从材料看,澳大利亚的历史条件、传统习惯和现实状况等,直接影响着其政体形式。(3)政体体现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则危害国体。任何国家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来实现其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澳大利亚公民选择保留女王制,正体现了这一点。4、答:(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认为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正确的。(2)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但从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看,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因此,认为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是错误的。(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这一制度下的权力机关,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因而认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错误的。(4)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决定的。5、答(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集中反映国家性质。美国、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决定其行使管理经济的国家职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国政府的职能与西方政府的职能有本质的区别。(2)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是任何国家都具有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具有管理市场经济的职能。(3)认识国家职能既要看到共性又要看到个性,既要看到国家职能的社会属性又要看到国家职能的本质属性,不能以其中的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题中的两种观点就犯了这种错误。6、答(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由于国家还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因此国家也有社会管理的职能。(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不同性质的国家其国家的阶级性根本不同。从根本上说,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职能从属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3)题中观点看到了国家具有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但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是不对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