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海明威《老人与海》
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无数人的名言,出自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美】 海明威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和《乞力马扎罗的雪》等。
报社记者、军人、渔夫、斗牛士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海明威
(1899 —1961)
有人用“现代英雄神话”来概括海明威传奇的一生。
他痴迷拳击而永久伤害了一只眼睛;
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
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
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
后来因为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用心爱的双管猎枪对准了自己的下巴。
海明威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写作背景
一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加上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当时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海明威,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小说素材, 于是1951年开始动笔创作,仅用八周就完成了初稿,获得了友人们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中篇小说,篇幅很长,但情节很简单
老渔夫桑地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独自出门远航,经三天两夜搏斗,终于捕到一条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
归航途中,遭到鲨鱼围攻,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故事梗概
选文情节梳理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是小说的高潮,全书的六分之一。根据搏斗情节,全文划六部分。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部分(1--29)老人第一次与鲨鱼搏斗(详)及写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30--47)写老人与鲨鱼的第二次搏斗(详)
第三部分(48--53)第三次搏斗(略)
第四部分(54--82)老人第四次搏斗(详)及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五部分(83-88)老人第五次搏斗(详)
第六部分(89-97)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任务一 按照表格提示,梳理老人与鲨鱼搏斗历程。
攻击者
数量
作战工具
结局
第一次
(1-29)
第二次
(30-47)
第三次
(48-53)
第四次
(54-82)
第五次
(83-97)
一条
灰鲭鲨
鱼叉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两条
加拉诺鲨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加拉诺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一条
铲鼻鲨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鲨鱼,刀子被折断
两条
加拉诺鲨
短棍桨柄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成群结队
群鲨
短棍舵柄
大鱼只剩下残骸
搏斗历程
老人是在何种状况下与怎样的鲨鱼进行搏斗的?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对比,体现两者的对抗力量悬殊,衬托出老人的勇敢无畏。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请你继续体验老人的海上历程,然后跳读文本,找出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前后的内心独白,分析其形象特点。思考你在评论中该如何为老人正名?
要求:小组讨论
展示:段落+句子朗读+形象分析
内心独白法:也叫“自白”法。就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7次“他想”,24次“他说”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5段)
这下好了","我还是一个老头,但可不是手无寸铁了。"(19段)
人要有面对挫折的准备和勇气,人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和自然搏斗。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12段)
这时候,风更加强劲了,船航行得很顺利。他只看着鱼得前半部分,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20段)
"这下子它们算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51段)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71段)
人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有永不绝望的意志。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我根本就不懂什么罪过,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相信。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不过这样说来,干什么都是一种罪过。别再想什么罪过了。现在天已经晚了,再说还有人专门拿薪水干这个呢,让他们去费心吧。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下来是鱼一样。22段
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23段
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你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某些鲨鱼一样,游来游去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25段
矛盾的心理,体现了他对和命的礼赞,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
"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做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14段
他躺在船尾掌着舵,等待天空出现亮光。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运气吧。74段
人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对伤口的轻描淡写体现他刚毅的性格
总结失败原因,勇敢面对失败。
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46段
是什么把你打垮了呢?他想。92段
"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93段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老人心理也有动摇的时候,这与打不败的精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51段
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他想。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
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81、82段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不矛盾
①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有短暂的犹豫、畏惧心理,几乎是每个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当情势危急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②打不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这种搏斗的胜利,更真实地诠释了打不败的精神——人不能被自己打败。打不败的真正的价值正在于此。
老人心理也有动摇的时候,这与打不败的精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内心独白作用总结:
①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一定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②情节上,是小说的一条线索。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暗示文章的主旨,对揭示小说主题起一定作用。
a .再现人物心理: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b. 情节:对老人的心理描写贯穿小说始终,这是一条线索,可以把海上所发生的事连接起来。
c .揭示小说主题:“一个人可以被毁火,但不能被打败。”通过内心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从而更好地表现他的“硬汉”性格。
任务二:品内心独白,赏人物形象。
①坚强的意志
②高贵的自信。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
形象总结
普通的渔夫,平凡的老者
成功的失败者,失败的悲情英雄
铁骨铮铮的硬汉
硬汉形象
永不言败的信念
直面挑战的勇气
坚韧不拔的意志
不可侵犯的尊严
了解“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多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下层人物,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坚强性格。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任务三 创作理论:“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
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构成作品的
四大要素:
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冰山理论”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蕴含在前者之中
具体可见
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读者能够感受到的显而易见的: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是作者有意省略掉的。在小说中,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由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意象组成。海明威就是要让读者凭借经验去体会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表面现象
1、鲨鱼越来越多
2、对付鲨鱼的武器越来越简陋
八分之一
3、鱼肉越来越少
深层含义
3、继续战斗的必要
性越来越弱。
八分之七
1、环境越来越恶劣,
2、处境越来越危急。
象征手法
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片真正的大海,一群真正的鲨鱼……如果我的描写足够精彩和真实,那么他们将意味着许多东西。——海明威
小说四个描写对象——老人、大马林鱼、大海、鲨鱼分别象征了什么?
老人
象征着英雄气概、完美人格,象征了一切经历多灾多难的命运之后依旧能够保持信仰,最终在精神上得到永生的人们。
象征了人生理想,人的最高境界。大马林鱼很美,但得而复失,象征着理想可望不可及。
大马林鱼
大海
象征了神秘莫测的命运。有时候命运既恩施于人,又捉弄人。象征了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象征了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未知的自然力量,包括厄运、劫难、困境等。
鲨鱼
任务四 对接高考,拓展思维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6分)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名言是老人的生命呐喊,成为老人的行动纲领,使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抗争和拼搏的正面人生主题得到了升华,成为这本书具有制高点意义的核心精神。即使失败和毁灭是人的宿命,也绝不轻言放弃,绝不缴械投降,而是一斗到底,打破命运设立的悲剧,活出生命的尊严和高贵。
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我们也会有至暗时刻,当我们绝望时,请像“孤勇者”圣地亚哥一样,直面困境,奋勇抗争!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