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清单)(含答案)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清单)(含答案)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目录 01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02盘·基础知识:甄选核心知识逐项分解,基础不丢分。 【知能解读01】数列的概念 【知能解读02】等差数列 【知能解读03】等比数列 03 破·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冲刺高分。 【重难点突破01】数列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 【重难点突破02】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问题 【重难点突破03】等差数列含绝对值问题 【重难点突破0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新背景问题 04 辨·易混易错:辨析易混易错知识点,夯实基础。 【易混易错01】混淆数列与函数致错 【易混易错02】对等比数列“中项”理解错误致错 【易混易错03】忽视对公比q的讨论致错 05 点·方法技巧:点拨解题方法,练一题通一类 【方法技巧01】由前几项归纳数列通项的方法 【方法技巧02】周期数列的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03】求解等差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方法技巧04】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方法 【方法技巧05】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方法技巧06】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的应用 【方法技巧07】求解等比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方法技巧08】等比数列判断与证明的方法 【方法技巧09】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01 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有关概念
(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表示法: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式法.
(3)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达,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满足条件
按项数 分类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
按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分类 递增数列 其中n∈N*
递减数列
常数列
按其他标准分类 有界数列 存在正数M,使
摆动数列 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周期数列 对n∈N*,存在正整数常数k,使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是从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到实数集的函数,其自变量是序号,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项,记为.
【真题实战】(2025·天津·二模)已知是一个无穷数列,“”是“为递增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02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定义表达式为(,为常数).
(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a,A,b组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项.
2、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
(2)前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3)若的公差为d,则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4)若是等差数列,则也是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常用性质
(1);
(2);
(3)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为.
(4)数列,,,…构成等差数列.
【真题实战】(2025·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 )
A. B. C. D.
03 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
(2)等比中项:如果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其中.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
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是,则其通项公式为;
通项公式的推广:.
(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当时,;当时,.
3、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2)若,(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仍是等比数列.
(3)若,则有.口诀:下标和相等,项的积也相等
推广:
(4)若是等比数列,且,则(且)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5)若是等比数列,,则构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4、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常用性质
(1)在公比或且为奇数时,,,,……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2)对,有.
(3)若等比数列共有项,则,其中,分别是数列的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
(4)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令,则(为常数,且).
【真题实战】(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01 数列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
(1)将数列视为函数当x∈N*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根据的类型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或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出的最值,进而求出数列的最大(小)项.
(2)利用作差法或作商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进一步求出数列的最值
(3)利用“两边夹”求数列中的最大项,利用求数列中的最小项.
【注意】适用于单峰函数,若解不唯一时,比较各解的大小即可确定
【典例1】(2025·上海·三模)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关于数列的最值叙述正确的是()
A.既有最大项也有最小项 B.只有最大项没有最小项
C.没有最大项只有最小项 D.没有最大项也没有最小项
【典例2】(2025·云南昭通·模拟预测)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是中唯一的最小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02 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问题
1、二次函数法: 将Sn=na1+d=n2+n配方.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但要注意n∈N*,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来确定n的值,更加直观.
2、邻项变号法:当a1>0,d<0,时,Sn取得最大值;当a1<0,d>0,时,Sn取得最小值.
特别地,若a1>0,d>0,则S1是{Sn}的最小值;若a1<0,d<0,则S1是{Sn}的最大值.
【典例1】(2025·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已知数列中,,,则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值等于
【典例2】(2025·辽宁大连·三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且,则取最大值时的值为 .
03 等差数列含绝对值问题
第一步,解不等式an≥0(或an≤0)寻找{an}的正负项分界点.
第二步,求和:
①若an各项均为正数(或均为负数),则{|an|}各项的和等于{an}的各项的和(或其相反数);
②若a1>0,d<0(或a1<0,d>0),这时数列{an}只有前面有限项为正数(或负数),可分段求和再相加.
【典例1】(2025·天津·高考真题),则数列的前项和为( )
A.112 B.48 C.80 D.64
【典例2】(2025·贵州贵阳·模拟预测)已知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则数列的前20项之和为( )
A.80 B.208 C.680 D.780
0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新背景问题
解决数列新背景问题的步骤
(1)读懂题意:脱去传统风俗、数学文化等背景,读懂题意;
(2)构造模型:根据题意构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递推关系的模型;
(3)求解模型:根据数列的相关性质求解,如求特定项、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
【典例1】(24-25高三下·北京·月考)生命在于运动,某健身房为吸引会员来健身,推出打卡送积分活动(积分可兑换礼品),第一天打卡得1积分,以后只要连续打卡,每天所得积分都会比前一天多2积分.若某天未打卡,则当天没有积分,且第二天打卡需从1积分重新开始.某会员参与打卡活动,若连续打卡5天,则共获得积分为 ;若该会员从3月1日开始到3月20日,他共得193积分,中途有一天未打卡,则他未打卡的那天可以是3月 日.
【典例2】(24-25高三上·江苏·月考)某校100名学生军训时进行队列训练,规则如下:从左到右按照序号1至100排列,进行1至2报数,报到2的同学向前一步;把向前走一步的50位同学从左到右按照序号1至50排列,进行1至2报数,报到2的同学向前一步;把向前走一步的25位同学从左到右按照序号1至25排列,进行1至2报数,报到2的同学向前一步;依次类推,直到剩下一位同学为止.问走到最前面的同学第一次的序号是 号,如果这位同学把每次的序号记住,则这位同学的所有序号之和是 .
01 混淆数列与函数致错
辨析: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求解数列问题时有时可以利用函数的性质,但是在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数列问题,要注意的取值不是连续实数,忽略这一点很容易出错.
【典例1】(24-25高三上·河南·期中)已知函数,若,则“”是“是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典例2】(24-25高三上·四川成都·月考)若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则( )
A.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B.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
C.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 D.,
02 对等比数列“中项”理解错误致错
辨析:若成等比数列,则为和的等比中项.由定义可知只有同号的两数才有等比中项,在解题时务必要注意此点.
【典例1】(2025·湖北·模拟预测)1与2025的等比中项为 .
【典例2】(2025·山东济宁·二模)已知为等比数列,且,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03 忽视对公比q的讨论致错
辨析:注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分段表示的:,所以在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要先判断公比是否可能为1,若公比未知,则要注意分两种情况q=1和q≠1讨论.
【典例1】(24-25高三上·山东淄博·月考)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典例2】(2025·全国一卷·高考真题)若一个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前4项的和等于4,前8项的和等于68,则这个数列的公比等于 .
01 由前几项归纳数列通项的方法
1、常用方法: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
2、具体策略:①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②相邻项的变化特征;③拆项后的特征;④各项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⑤化异为同,对于分式还可以考虑对分子、分母各个击破,或寻找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⑥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用或,处理.
【典例1】(2024·贵州黔南·二模),数列1,,7,,3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典例2】(2026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可得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02 周期数列的解题方法
1、周期数列的常见形式
(1)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即所给递推关系中含有三角函数;
(2)相邻多项之间的递推关系,如后一项是前两项的差;
(3)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等式中一侧含有分式,又较难变形构造出特殊数列.
2、解决此类题目的一般方法:根据给出的关系式求出数列的若干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周期,进而求有关项的值或者前项的和.
【典例1】(2025·湖北·二模)若数列满足,,则该数列的前2 025项的乘积是( )
A. B. C.2 D.1
【典例2】(24-25高三下·重庆·月考)设正整数数列满足,则 .
03 求解等差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方程思想.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的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是常用方法.
【典例1】(25-26高三上·江西·开学考试)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59 B.61 C.63 D.65
【典例2】(2025·江西·二模)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若,则下列各式的值不能确定的是( )
A. B. C. D.
04 等差数列判断与证明的方法
1、定义法:或是等差数列;
2、定义变形法:验证是否满足;
3、等差中项法:为等差数列;
4、通项公式法:通项公式形如为常数为等差数列;
5、前n项和公式法:为常数为等差数列.
注意:(1)若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只需找出三项,使得即可;
(2)如果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则必须用定义法或等差中项法.
【典例1】(24-25高三上·天津滨海新·月考)已知数列是无穷数列,则 “,”是“数列 为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典例2】(24-25高三上·福建·月考)已知正项数列满足,(且),设.
(1)求,,;
(2)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3)求的通项公式.并求其前n项和.
05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1、在等差数列{an}中,当m≠n时,d=为公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很容易求出公差,
还可变形为am=an+(m-n)d.
2、等差数列{an}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n+am=ap+aq(n,m,p,q∈N*),
特别地,若m+n=2p,则an+am=2ap.
【典例1】(24-25高三下·山东·月考)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则( )
A.72 B.108 C.120 D.144
【典例2】(24-25高三上·广东深圳·月考)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
A.32 B.64 C.80 D.128
06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的应用
1、等差数列的依次k项之和,Sk,S2k-Sk,S3k-S2k,…组成公差为k2d的等差数列.
2、数列{an}是等差数列 Sn=an2+bn(a,b为常数) 数列为等差数列.
3、若S奇表示奇数项的和,S偶表示偶数项的和,公差为d,
①当项数为偶数2n时,S偶-S奇=nd,=;
②当项数为奇数2n-1时,S奇-S偶=an,=.
【典例1】(2025·湖北黄冈·模拟预测)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8 B.7 C.6 D.5
【典例2】(24-25高三上·宁夏银川·月考)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若,则( )
A. B. C. D.
07 求解等比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1、方程的思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中联系着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量;其中基本量是a1与q,在解题中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1与q的方程或者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2、分类讨论思想: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分类求和,当时,;当时,;在判断等比数列单调性时,也必须对与分类讨论.
【典例1】(2025·安徽·模拟预测)记为数列的前项和,若为等比数列,则( )
A.64 B.32 C.16 D.8
【典例2】(24-25高三下·河南·月考)记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2 D.1
08 等比数列判断与证明的方法
1、定义法:为常数且数列是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法:数列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数列是等比数列.
4、前项和公式法:若数列的前项和,则该数列是等比数列.
其中前两种方法是证明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而后两种方法一般用于选择题、填空题中.
注意:(1)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判定存在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
(2)只满足的数列未必是等比数列,要使其成为等比数列还需要.
【典例1】(24-25高三下·广东茂名·月考)已知正项数列,令,则“为等差数列”是“为等比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典例2】(25-26高三上·安徽肥东·联考)已知数列满足,,.
(1)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09 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1、等比数列性质应用问题的解题突破口
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项公式的变形,二是等比中项公式的变形,三是前n项和公式的变形.根据题目条件,认真分析,发现具体的变化特征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应用等比数列性质解题时的2个注意点
(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
特别是性质“若,则有”,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
【典例1】(2025·云南丽江·模拟预测)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2014 B.2024 C.2025 D.2026
【典例2】(2025·四川成都·一模)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的公比为( )
A.2 B. C.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目录 01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02盘·基础知识:甄选核心知识逐项分解,基础不丢分。 【知能解读01】数列的概念 【知能解读02】等差数列 【知能解读03】等比数列 03 破·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冲刺高分。 【重难点突破01】数列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 【重难点突破02】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问题 【重难点突破03】等差数列含绝对值问题 【重难点突破0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新背景问题 04 辨·易混易错:辨析易混易错知识点,夯实基础。 【易混易错01】混淆数列与函数致错 【易混易错02】对等比数列“中项”理解错误致错 【易混易错03】忽视对公比q的讨论致错 05 点·方法技巧:点拨解题方法,练一题通一类 【方法技巧01】由前几项归纳数列通项的方法 【方法技巧02】周期数列的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03】求解等差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方法技巧04】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方法 【方法技巧05】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方法技巧06】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的应用 【方法技巧07】求解等比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方法技巧08】等比数列判断与证明的方法 【方法技巧09】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01 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有关概念
(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表示法: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式法.
(3)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达,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满足条件
按项数 分类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
按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分类 递增数列 其中n∈N*
递减数列
常数列
按其他标准分类 有界数列 存在正数M,使
摆动数列 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周期数列 对n∈N*,存在正整数常数k,使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是从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到实数集的函数,其自变量是序号,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项,记为.
【真题实战】(2025·天津·二模)已知是一个无穷数列,“”是“为递增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递增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即.
若是摆动数列,可能有,但是不是递增数列,
则仅不能推出为递增数列,但为递增数列可以推出.
所以“”是“为递增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02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定义表达式为(,为常数).
(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a,A,b组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项.
2、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
(2)前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3)若的公差为d,则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4)若是等差数列,则也是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常用性质
(1);
(2);
(3)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为.
(4)数列,,,…构成等差数列.
【真题实战】(2025·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由题可得,
所以.故选:B.
03 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
(2)等比中项:如果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其中.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
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是,则其通项公式为;
通项公式的推广:.
(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当时,;当时,.
3、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2)若,(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仍是等比数列.
(3)若,则有.口诀:下标和相等,项的积也相等
推广:
(4)若是等比数列,且,则(且)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5)若是等比数列,,则构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4、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常用性质
(1)在公比或且为奇数时,,,,……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2)对,有.
(3)若等比数列共有项,则,其中,分别是数列的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
(4)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令,则(为常数,且).
【真题实战】(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2)
【解析】(1)因为,故,
所以即故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故,故,故.
(2)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所以数列的前n项和
.
01 数列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
(1)将数列视为函数当x∈N*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根据的类型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或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出的最值,进而求出数列的最大(小)项.
(2)利用作差法或作商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进一步求出数列的最值
(3)利用“两边夹”求数列中的最大项,利用求数列中的最小项.
【注意】适用于单峰函数,若解不唯一时,比较各解的大小即可确定
【典例1】(2025·上海·三模)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关于数列的最值叙述正确的是()
A.既有最大项也有最小项 B.只有最大项没有最小项
C.没有最大项只有最小项 D.没有最大项也没有最小项
【答案】A
【解析】令,因为,所以当时,
而,
所以当时,即时,取最大值;
因为,且,,因为,所以距离最近,
所以当,即时,取最小值;
所以该数列既有最大项又有最小项,故选:A.
【典例2】(2025·云南昭通·模拟预测)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是中唯一的最小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当时,,令,得:,
解得:或,因此可知:;
又当时,,当时,,所以在时,取最小值:.
当时,,则该代数式对应函数对称轴为直线,
因为是中唯一的最小项,所以,且,
解得,且,即.故选:B
02 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问题
1、二次函数法: 将Sn=na1+d=n2+n配方.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但要注意n∈N*,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来确定n的值,更加直观.
2、邻项变号法:当a1>0,d<0,时,Sn取得最大值;当a1<0,d>0,时,Sn取得最小值.
特别地,若a1>0,d>0,则S1是{Sn}的最小值;若a1<0,d<0,则S1是{Sn}的最大值.
【典例1】(2025·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已知数列中,,,则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值等于
【答案】
【解析】当时,,且,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0,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则数列的前n项和为,
因,故当时,取得最大值18.
【典例2】(2025·辽宁大连·三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且,则取最大值时的值为 .
【答案】6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所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则,
,,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因为,所以数列单调递减,
所以,即,所以等差数列单调递减.
因为数列单调递减,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等差数列单调递减,且,所以,
所以当时,取最大值.
03 等差数列含绝对值问题
第一步,解不等式an≥0(或an≤0)寻找{an}的正负项分界点.
第二步,求和:
①若an各项均为正数(或均为负数),则{|an|}各项的和等于{an}的各项的和(或其相反数);
②若a1>0,d<0(或a1<0,d>0),这时数列{an}只有前面有限项为正数(或负数),可分段求和再相加.
【典例1】(2025·天津·高考真题),则数列的前项和为( )
A.112 B.48 C.80 D.64
【答案】C
【解析】因为,
所以当时,,
当时,,
经检验,满足上式,
所以,令,,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
则数列的前项和为
数列的前项和为
.故选:C
【典例2】(2025·贵州贵阳·模拟预测)已知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则数列的前20项之和为( )
A.80 B.208 C.680 D.780
【答案】B
【解析】因为,即,解得,
所以,前项和,
所以数列的前20项中,前8项为负数,后12项为正数,
所以
.故选:B.
0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新背景问题
解决数列新背景问题的步骤
(1)读懂题意:脱去传统风俗、数学文化等背景,读懂题意;
(2)构造模型:根据题意构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递推关系的模型;
(3)求解模型:根据数列的相关性质求解,如求特定项、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
【典例1】(24-25高三下·北京·月考)生命在于运动,某健身房为吸引会员来健身,推出打卡送积分活动(积分可兑换礼品),第一天打卡得1积分,以后只要连续打卡,每天所得积分都会比前一天多2积分.若某天未打卡,则当天没有积分,且第二天打卡需从1积分重新开始.某会员参与打卡活动,若连续打卡5天,则共获得积分为 ;若该会员从3月1日开始到3月20日,他共得193积分,中途有一天未打卡,则他未打卡的那天可以是3月 日.
【答案】 25 8或13
【解析】对于空①,连续打卡5天的总积分
连续打卡的积分规律为:第1天得1分,第2天得3分,第3天得5分,依此类推.
这实际上是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前5天的总积分为:
对于空②,确定未打卡的日期
若他连续打卡,则从打卡第1天开始,逐日所得积分依次成等差数列,
且首项为1,公差为2,第天所得积分为.
假设他连续打卡天,第天中断了,则他所得积分之和为:
,化简得,
解得或12,所以他未打卡的那天是3月8日或3月13日.
故答案为:25;8或13
【典例2】(24-25高三上·江苏·月考)某校100名学生军训时进行队列训练,规则如下:从左到右按照序号1至100排列,进行1至2报数,报到2的同学向前一步;把向前走一步的50位同学从左到右按照序号1至50排列,进行1至2报数,报到2的同学向前一步;把向前走一步的25位同学从左到右按照序号1至25排列,进行1至2报数,报到2的同学向前一步;依次类推,直到剩下一位同学为止.问走到最前面的同学第一次的序号是 号,如果这位同学把每次的序号记住,则这位同学的所有序号之和是 .
【答案】 64 126
【解析】依题意,第一次报数后向前一步的原编号为,为第二次报数时的新编号,
第二次报数后向前一步的原编号为,为第三次报数时的新编号,
第三次报数后向前一步的原编号为,为第四次报数时的新编号,
第四次报数后向前一步的原编号为,为第五次报数时的新编号,
第五次报数后向前一步的原编号为,为第六次报数时的新编号,
显然第六次报数时向前一步的编号为,
因此走到最前面的同学各次编号按报数由后向前排列为,
所以走到最前面的同学第一次的序号是64;这位同学的所有序号之和为.
01 混淆数列与函数致错
辨析: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求解数列问题时有时可以利用函数的性质,但是在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数列问题,要注意的取值不是连续实数,忽略这一点很容易出错.
【典例1】(24-25高三上·河南·期中)已知函数,若,则“”是“是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为递增数列

而“”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是“是递增数列”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
【典例2】(24-25高三上·四川成都·月考)若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则( )
A.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B.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
C.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 D.,
【答案】D
【解析】因为数列、均为递增数列,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
因为,,
故当时,;当时,.
无最大值,但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即.
所以,D对,ABC均错.故选:D.
02 对等比数列“中项”理解错误致错
辨析:若成等比数列,则为和的等比中项.由定义可知只有同号的两数才有等比中项,在解题时务必要注意此点.
【典例1】(2025·湖北·模拟预测)1与2025的等比中项为 .
【答案】.
【解析】设1与2025的等比中项为为,所以,所以.
【典例2】(2025·山东济宁·二模)已知为等比数列,且,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为等比数列,
当时,得,所以,故充分性成立;
当时,,解得,
又同号,所以,故必要性成立.
所以“”是“”的充要条件.故选:C.
03 忽视对公比q的讨论致错
辨析:注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分段表示的:,所以在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要先判断公比是否可能为1,若公比未知,则要注意分两种情况q=1和q≠1讨论.
【典例1】(24-25高三上·山东淄博·月考)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答案】2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当时,,不符合题意;
当时,则,
且,则,解得.
【典例2】(2025·全国一卷·高考真题)若一个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前4项的和等于4,前8项的和等于68,则这个数列的公比等于 .
【答案】
【解析】法一:设该等比数列为,是其前项和,则,
设的公比为,
当时,,即,则,显然不成立,舍去;
当时,则,
两式相除得,即,
则,所以,
所以该等比数列公比为2.
法二:设该等比数列为,是其前项和,则,
设的公比为,
所以,

所以,则,所以,
所以该等比数列公比为2.
法三:设该等比数列为,是其前项和,则,
设的公比为,
因为,
又,
所以,所以,
所以该等比数列公比为.
01 由前几项归纳数列通项的方法
1、常用方法: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
2、具体策略:①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②相邻项的变化特征;③拆项后的特征;④各项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⑤化异为同,对于分式还可以考虑对分子、分母各个击破,或寻找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⑥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用或,处理.
【典例1】(2024·贵州黔南·二模),数列1,,7,,3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对于选项A:因为,故A错误;
对于选项B:因为,故B错误;
对于选项C:因为,故C错误;
对于选项D:检验可知对均成立,故D正确;故选:D.
【典例2】(2026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可得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答案】/
【解析】,,,,,
归纳得.
02 周期数列的解题方法
1、周期数列的常见形式
(1)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即所给递推关系中含有三角函数;
(2)相邻多项之间的递推关系,如后一项是前两项的差;
(3)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等式中一侧含有分式,又较难变形构造出特殊数列.
2、解决此类题目的一般方法:根据给出的关系式求出数列的若干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周期,进而求有关项的值或者前项的和.
【典例1】(2025·湖北·二模)若数列满足,,则该数列的前2 025项的乘积是( )
A. B. C.2 D.1
【答案】C
【解析】因为数列满足,,所以,
同理可得,所以数列{an}的周期为4,即,
且,而,
所以该数列的前2 025项的乘积是.故选:C.
【典例2】(24-25高三下·重庆·月考)设正整数数列满足,则 .
【答案】3
【解析】因为正整数数列满足①,,
所以,则或,
由题意得②,
①②得,,即数列是周期为3的周期数列,
所以.
03 求解等差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方程思想.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的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是常用方法.
【典例1】(25-26高三上·江西·开学考试)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59 B.61 C.63 D.65
【答案】D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根据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化简为,
,化简为,
联立解得,则.故选:D.
【典例2】(2025·江西·二模)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若,则下列各式的值不能确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对于A,,则,A不是;
对于B,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B不是;
对于D,,则,D不是;
对于C,,而值不确定,
因此不确定,C是.故选:C
04 等差数列判断与证明的方法
1、定义法:或是等差数列;
2、定义变形法:验证是否满足;
3、等差中项法:为等差数列;
4、通项公式法:通项公式形如为常数为等差数列;
5、前n项和公式法:为常数为等差数列.
注意:(1)若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只需找出三项,使得即可;
(2)如果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则必须用定义法或等差中项法.
【典例1】(24-25高三上·天津滨海新·月考)已知数列是无穷数列,则 “,”是“数列 为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若,,则,
由的任意性可知,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固定的常数,
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故充分性成立;
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即,,故必要性成立;
所以“,”是“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故选:C
【典例2】(24-25高三上·福建·月考)已知正项数列满足,(且),设.
(1)求,,;
(2)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3)求的通项公式.并求其前n项和.
【答案】(1),,;(2)是等差数列,理由见解析;(3),.
【解析】(1)由,,
知当时,,
即,解得或(舍).
当时,,
即,解得或(舍),
,,.
(2)数列为等差数列,理由如下:
由可知.
,,又,故(且).
当时,.
又,是以0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由(2)可知,,

05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1、在等差数列{an}中,当m≠n时,d=为公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很容易求出公差,
还可变形为am=an+(m-n)d.
2、等差数列{an}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n+am=ap+aq(n,m,p,q∈N*),
特别地,若m+n=2p,则an+am=2ap.
【典例1】(24-25高三下·山东·月考)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则( )
A.72 B.108 C.120 D.144
【答案】D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解得,
所以.故选:D.
【典例2】(24-25高三上·广东深圳·月考)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
A.32 B.64 C.80 D.128
【答案】B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则;
,则,
所以.故选:B
06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的应用
1、等差数列的依次k项之和,Sk,S2k-Sk,S3k-S2k,…组成公差为k2d的等差数列.
2、数列{an}是等差数列 Sn=an2+bn(a,b为常数) 数列为等差数列.
3、若S奇表示奇数项的和,S偶表示偶数项的和,公差为d,
①当项数为偶数2n时,S偶-S奇=nd,=;
②当项数为奇数2n-1时,S奇-S偶=an,=.
【典例1】(2025·湖北黄冈·模拟预测)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8 B.7 C.6 D.5
【答案】C
【解析】方法一:由题意得:,,
则等差数列的公差,
则,,所以.
方法二:因为等差数列的性质即为等差数列,
则,得,解得.故选:C
【典例2】(24-25高三上·宁夏银川·月考)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若,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数列和均为等差数列,
所以.故选:D.
07 求解等比数列基本量的策略
1、方程的思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中联系着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量;其中基本量是a1与q,在解题中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1与q的方程或者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2、分类讨论思想: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分类求和,当时,;当时,;在判断等比数列单调性时,也必须对与分类讨论.
【典例1】(2025·安徽·模拟预测)记为数列的前项和,若为等比数列,则( )
A.64 B.32 C.16 D.8
【答案】A
【解析】为等比数列,的首项为,第二项为,
第三项为,
的公比为当时,,
显然当时也符合,
.故选:A.
【典例2】(24-25高三下·河南·月考)记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2 D.1
【答案】D
【解析】设的公比为q,则,即,

因为,所以,
所以,故选:D.
08 等比数列判断与证明的方法
1、定义法:为常数且数列是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法:数列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数列是等比数列.
4、前项和公式法:若数列的前项和,则该数列是等比数列.
其中前两种方法是证明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而后两种方法一般用于选择题、填空题中.
注意:(1)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判定存在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
(2)只满足的数列未必是等比数列,要使其成为等比数列还需要.
【典例1】(24-25高三下·广东茂名·月考)已知正项数列,令,则“为等差数列”是“为等比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因为正项数列,,若为等差数列,
则,所以,即为等比数列;
若为等比数列,则,
所以,即为等差数列.故选:C.
【典例2】(25-26高三上·安徽肥东·联考)已知数列满足,,.
(1)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1)是;(2)
【解析】(1)由题意得,
且,
则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于是.
(2)由于,
把,,,,代入,得
,,,…,
把以上各式相加,得.
所以.
09 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1、等比数列性质应用问题的解题突破口
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项公式的变形,二是等比中项公式的变形,三是前n项和公式的变形.根据题目条件,认真分析,发现具体的变化特征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应用等比数列性质解题时的2个注意点
(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
特别是性质“若,则有”,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
【典例1】(2025·云南丽江·模拟预测)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2014 B.2024 C.2025 D.2026
【答案】C
【解析】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故选:C
【典例2】(2025·四川成都·一模)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的公比为( )
A.2 B. C. D.
【答案】D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根据等比数列前项和的性质,成等比,且公比为,
又,即,所以,解得.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