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清单)(含答案)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清单)(含答案)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目录 01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02盘·基础知识:甄选核心知识逐项分解,基础不丢分。 【知能解读01】集合与元素 【知能解读0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能解读03】集合的基本运算 【知能解读0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知能解读0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03 破·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冲刺高分。 【重难点突破01】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2】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3】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4】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5】根据全称、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6】突破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04 辨·易混易错:辨析易混易错知识点,夯实基础。 【易混易错01】对集合表示方法的理解偏差致错 【易混易错02】忽视(漏)空集致错 【易混易错03】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易混易错04】充分性与必要性位置颠倒理解错误致错 【易混易错05】对含有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理解致错 05 点·方法技巧:点拨解题方法,练一题通一类 【方法技巧01】子集的个数问题 【方法技巧02】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03】Venn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方法技巧04】集合新定义的解题思路 【方法技巧0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01 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与关系图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或N+) Z Q R
5、常见集合的含义
集合
代表元素 方程的根 不等式的解 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 函数的函数值 函数图象上的点
【真题实战】(2025·河南·三模)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集合,且,则.
所以,,,.故选:C.
0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基本关系 子集 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 或
真子集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或
相等 集合A,B的元素完全相同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
【真题实战】(2025·宁夏吴忠·一模)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显然为奇数,
而,所以 .故选:C
0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集合交并补运算的表示
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2、集合运算中的常用二级结论
(1)并集的性质:A∪ =A;A∪A=A;A∪B=B∪A;A∪B=A B A.
(2)交集的性质:A∩ = ;A∩A=A;A∩B=B∩A;A∩B=A A B.
(3)补集的性质:A∪( UA)=U;A∩( UA)= . U( UA)=A;
U(A∪B)=( UA)∩( UB); U(A∩B)=( UA)∪( UB).
【真题实战】(2025·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故,故选:D.
0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关系 p q p 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定理关系 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2、充要条件
(1)充要条件的定义
如果“若,则”和它的逆命题“若,则”均为真命题,即既有,又有,就记作.
此时,既是的充分条件,也是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2)充要条件的含义:是的充要条件,则也是的充要条件,虽然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说法上还是不同的,因为这两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不同.
(3)充要条件的等价说法:是的充要条件又常说成是成立当且仅当成立,或与等价.
【真题实战】(2025·天津·一模)已知,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对于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由,,知,
由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故充分性成立;
由上,有,进而有,故必要性也成立;
所以“”是“”的充要条件.故选:A
0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与全称量词命题
(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全称量词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量词命题.
符号表示:通常,将含有变量的语句用,,,…表示,变量的取值范围用表示,那么,全称量词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2、存在量词与存在量词命题
(1)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注意】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些”、“有的”等;
(2)存在量词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作存在量词命题.
3、命题的否定:对命题p加以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读作“非p”或p的否定.
(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一般地,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
(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一般地,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
(3)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真假判断: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只能一真一假.
即: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命题的否定是假命题,反之亦然.
(4)常见正面词语的否定: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否定 不等式(≠) 不大于(≤) 不小于(≥) 不是 不都是
正面词语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任意 所有 至多有n个
否定 至少有两个 一个都没有 某个 某些 至少有n+1个
【真题实战】(2025·重庆·三模)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而命题“”是全称命题,
所以命题“”的否定是“”,故选:D.
01 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
(1)确定性的运用: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解出参数的所有可能值;
(2)互异性的运用: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检验.
【典例1】(2025·甘肃庆阳·二模)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值为 .
【答案】3
【解析】因为,所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当时,集合,违反了集合的互异性,故舍去;
②,此时集合,违反了集合的互异性,故舍去;
综上所述,.
【典例2】(24-25高三上·上海·阶段练习)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或
【解析】由,得到,等价于,
因为,则有,即,解得或,
02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
第一步:弄清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谁是谁的子集;
第二步:看集合中是否含有参数,若,且A中含参数应考虑参数使该集合为空集的情形;
第三步: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出相关的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
【典例1】(2025·河南·二模)已知集合,,若,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又,,
所以,解得.故选:B.
【典例2】(2025·河南·二模)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即,解得或,
所以或,因为且,
若时,若时,不符合题意,所以,
则或,所以,解得,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故选:D
03 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结果求参数
法一:根据集合运算结果确定集合对应区间的端点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法二:(1)化简所给集合;(2)用数轴表示所给集合;
(3)根据集合端点间关系列出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5)检验.
【注意】(1)确定不等式解集的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时,需检验能否取“=”;(2)千万不要忘记考虑空集.
【典例1】(24-25高三下·山东德州·阶段练习)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
【典例2】(2025·山东·模拟预测)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有或,
所以,,
由有,
所以,即.故选:A.
04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
1、巧用转化法求参数: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不等式组)求解;
2、端点取值需谨慎:在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边界或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从而确定取舍.
【典例1】(2025·福建泉州·模拟预测)设,,若是的充分条件,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因为是的充分条件,
所以即,
已知二次函数,开口向上,与轴交于,
仅当满足.故选:D.
【典例2】(24-25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解析】由,,则,
所以,
由,即,解得,
所以,
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且,也符合题意,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05 根据全称、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求参数
1、全称量词命题求参的问题,常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为载体进行考察,一般在题目中会出现“恒成立”等词语,解决此类问题时,可构造函数,利用数形结合求参数范围,也可用分离参数法求参数范围;
2、存在量词命题求参数范围的问题中常出现“存在”等词语,对于此类问题,通常时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参数,然后利用条件求参数范围,若能求出参数范围,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解决有关存在量词命题的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应尽量分离参数.
【典例1】(2025·河南南阳·模拟预测)已知,若“,”为假命题,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命题“,”是存在量词命题,其否定为全称量词命题,
其否定为:,,而函数的值域为,
由“,”为假命题,得“,”为真命题,则,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
【典例2】(24-25高三上·山东·期末)已知命题p:“,”为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对于二次函数,.
根据题意,令,即得成立,解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06 突破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1、解决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的等式问题
(1)关键点:一是理解量词的含义,“脱去”量词,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值域之间的问题;二是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
(2)常见的转化形式:
①,,的值域为值域的子集;
②,,的值域与值域的交集不为空集.
2、解决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的不等式问题
(1),,;
(2),,;
(3),,;
(4),,;
【典例1】(2025高三上·安徽淮北·模拟预测)设函数,,若对任意的,存在,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函数的值域的值域为函数的值域的子集,
当时,,即的值域为,
若,则,即的值域为,而,符合要求;
若,则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
则有,解得,又,故;
若,则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
则有,解得,又,故;
综上所述,.故选:B.
【典例2】(2025高三下·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已知函数 若对任意,存在,使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对任意,存在,使成立,则成立,
由函数可得 ,
当 或时,有 ,故在上 单调递增;
当时,有,故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当 时,,所以 ,
又函数的开口向上,且对称轴的方程为,
当即时,,
由,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当即时,,
由,解得,符合题意;
当即时,,
由,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01 对集合表示方法的理解偏差致错
辨析:对集合表示法的理解不能只流于形式上的“掌握”,要对本质进行剖析,需要明确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类型(点集或者数集)及代表元素的含义.
【典例1】(2025·甘肃张掖·模拟预测)方程组的解集是( )
A.,或 B.
C. D.
【答案】D
【解析】由方程组,解得,所以该方程组的解集为,
而.故选:D.
【典例2】(2025·湖北黄冈·二模)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集合表示直线上所有点的集合,其元素是点,
集合表示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的集合,其元素是数,
所以.故选:D.
02 忽视(漏)空集致错
辨析: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在解题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在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问题中,往往容易因忽略空集的特殊性而导致漏解.
【典例1】(2025高三下·重庆·模拟预测)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所以当,即时,,满足,即;
当,即时,,满足,即;
当,即时,由,得,,即;
综上,.故选:C.
【典例2】(2025·辽宁本溪·模拟预测)已知集合若,则a的取值构成的集合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得,因为,所以.
当时,,满足;
当时,,因为,所以或,解得1或,
综上的取值构成的集合为.故选:D.
03 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辨析: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特征之一,集合中不可出现相同的元素.
【典例1】(2025·河北衡水·模拟预测)设集合,,若,则 .
【答案】
【解析】在中,,则且,
而,,显然,
因此,解得,所以.
【典例2】(2025·山东威海·三模)已知集合,若,则( )
A.0 B.0或2 C.1或2 D.0或1
【答案】B
【解析】由,得,
因为,所以,
因为集合,所以或,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或2.故选:B.
04 充分性与必要性位置颠倒理解错误致错
辨析:需要多注意倒装句的标志,解题时先翻译成正常的结构再判断计算.
【典例1】(2025·福建福州·阶段练习)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
则,解得,
结合选项可知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故选:A.
【典例2】(2025·宁夏银川·四模)若,,则“”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对A,由,取,则,
由,取,则,
所以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错误;
对B,由取,则,
由,取,则,
所以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错误;
对C,由,取,则,
由,取,则,
所以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错误;
对D,因为,所以,即,
当时,取,则,
所以是“”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
05 对含有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理解错误致错
辨析: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时,先将存在(全称)量词变为全称(存在)量词,再将结论加以否定论.这类问题最常见的错误是没有变换量词,或者对于结论没有给予否定.有些命题中的量词不明显,应注意挖掘其隐含的量词.
【典例1】(2025·甘肃白银·模拟预测)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易得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
是存在量词命题“,”.故选:C.
【典例2】(24-25高三上·河南周口·期中)命题“存在偶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偶数”的否定为( )
A.对任意的偶数a,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奇数
B.对任意的偶数a,数据3,4,1,a,5,7的中位数不是偶数
C.存在奇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奇数
D.不存在奇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不是偶数
【答案】B
【解析】命题“存在偶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偶数”的否定为“对任意的偶数a,
数据3,4,1,a,5,7的中位数不是偶数”.故选:B
01 子集的个数问题
求子集个数的两种方法:
1、列举法:将集合的子集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得到子集的个数,适用于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的情况;
2、公式法: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是2n,非空子集的个数是2n-1,真子集的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典例1】(2025·山东潍坊·二模)已知集合,则的子集的个数是( )
A.4 B.8 C.16 D.32
【答案】B
【解析】由,解得,
所以,
所以的子集有个.故选:B
【典例2】(2025·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

由可得,
由于每个符合条件的集合都包含元素、,
所以,集合的个数即为集合的子集个数,
故集合的个数为.故选:C.
02 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三种方法:
1、列举观察法:列出几何中的全部元素,通过定义得出集合间关系;
2、集合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弄清楚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集合间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韦恩图判断集合间关系,如不等式的解集之间的关系,适合用数轴法.
【典例1】(24-25高三上·天津·阶段练习)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
又,所以 .故选:A
【典例2】(24-25高一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

因为 ,
所以,故选:B.
03 Venn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元素与集合的隶属关系以及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一般都能通过韦恩图形象表达.有时题设条件比较抽象,也应借助于韦恩图寻找解题思路。这样做有助于直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典例1】(2025·山东枣庄·二模)已知全集为,集合是的两个子集,若,则下列运算结果为的子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作出Venn图,如图,
对于A,,故A错误;
对于B,与集合交集是空集,
若,则不是的子集,故B错误;
对于C,,故C正确;
对于D,与集合交集是空集,
若,则不是的子集,故D错误;故选:C.
【典例2】(24-25高三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若集合、、满足: ,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如下图所示:
由韦恩图可知,,,,,故选:C.
04 集合新定义的解题思路
在集合新定义问题中,出现较多的是在现有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定义一种新的运算.
解题时,要抓住两点:
(1)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中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且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突破口,要熟练掌握.
【典例1】(24-25高三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设为两个实数集,定义集合,若,则的子集个数为( )
A.15 B.16 C.31 D.32
【答案】B
【解析】由题意,
所以的子集个数为,故选:B
【典例2】(2025·江西·模拟预测)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剩余定理”,它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创造性的成就之一,其中“韩信点兵”“物不知数”等问题的解法在数论中有相应的推广,数论中的形式表示和除以的余数相同.已知集合满足,,.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则,
因,则,
又,,

又,则,故A正确;
,则,故B正确;
,则,故D正确;
不妨取,不满足,故C错误.故选:C.
0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判断“若p,则q”及“若q,则p”的真假;(3)得出结论.
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3、等价转化法:将命题转化为另一个与之等价的且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典例1】(2025·辽宁·三模)“”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若,则满足,但不满足,故无法得到;
若,则满足,但不满足,故无法得到,
故“”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典例2】(2025·吉林长春·模拟预测)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在正方体中,平面,平面,
显然,而平面平面,
因此有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由不能推出;
在正方体中,平面,平面,
显然平面平面,而直线,
因此有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由不能推出,
所以“”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目录 01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02盘·基础知识:甄选核心知识逐项分解,基础不丢分。 【知能解读01】集合与元素 【知能解读0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能解读03】集合的基本运算 【知能解读0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知能解读0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03 破·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冲刺高分。 【重难点突破01】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2】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3】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4】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5】根据全称、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求参数 【重难点突破06】突破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04 辨·易混易错:辨析易混易错知识点,夯实基础。 【易混易错01】对集合表示方法的理解偏差致错 【易混易错02】忽视(漏)空集致错 【易混易错03】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易混易错04】充分性与必要性位置颠倒理解错误致错 【易混易错05】对含有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理解致错 05 点·方法技巧:点拨解题方法,练一题通一类 【方法技巧01】子集的个数问题 【方法技巧02】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03】Venn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方法技巧04】集合新定义的解题思路 【方法技巧0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01 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与关系图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或N+) Z Q R
5、常见集合的含义
集合
代表元素 方程的根 不等式的解 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 函数的函数值 函数图象上的点
【真题实战】(2025·河南·三模)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0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基本关系 子集 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 或
真子集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或
相等 集合A,B的元素完全相同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
【真题实战】(2025·宁夏吴忠·一模)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0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集合交并补运算的表示
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2、集合运算中的常用二级结论
(1)并集的性质:A∪ =A;A∪A=A;A∪B=B∪A;A∪B=A B A.
(2)交集的性质:A∩ = ;A∩A=A;A∩B=B∩A;A∩B=A A B.
(3)补集的性质:A∪( UA)=U;A∩( UA)= . U( UA)=A;
U(A∪B)=( UA)∩( UB); U(A∩B)=( UA)∪( UB).
【真题实战】(2025·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0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关系 p q p 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定理关系 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2、充要条件
(1)充要条件的定义
如果“若,则”和它的逆命题“若,则”均为真命题,即既有,又有,就记作.
此时,既是的充分条件,也是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2)充要条件的含义:是的充要条件,则也是的充要条件,虽然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说法上还是不同的,因为这两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不同.
(3)充要条件的等价说法:是的充要条件又常说成是成立当且仅当成立,或与等价.
【真题实战】(2025·天津·一模)已知,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0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与全称量词命题
(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全称量词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量词命题.
符号表示:通常,将含有变量的语句用,,,…表示,变量的取值范围用表示,那么,全称量词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2、存在量词与存在量词命题
(1)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注意】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些”、“有的”等;
(2)存在量词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作存在量词命题.
3、命题的否定:对命题p加以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读作“非p”或p的否定.
(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一般地,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
(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一般地,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
(3)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真假判断: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只能一真一假.
即: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命题的否定是假命题,反之亦然.
(4)常见正面词语的否定: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否定 不等式(≠) 不大于(≤) 不小于(≥) 不是 不都是
正面词语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任意 所有 至多有n个
否定 至少有两个 一个都没有 某个 某些 至少有n+1个
【真题实战】(2025·重庆·三模)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01 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
(1)确定性的运用: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解出参数的所有可能值;
(2)互异性的运用: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检验.
【典例1】(2025·甘肃庆阳·二模)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值为 .
【典例2】(24-25高三上·上海·阶段练习)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02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
第一步:弄清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谁是谁的子集;
第二步:看集合中是否含有参数,若,且A中含参数应考虑参数使该集合为空集的情形;
第三步: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出相关的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
【典例1】(2025·河南·二模)已知集合,,若,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典例2】(2025·河南·二模)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03 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结果求参数
法一:根据集合运算结果确定集合对应区间的端点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法二:(1)化简所给集合;(2)用数轴表示所给集合;
(3)根据集合端点间关系列出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5)检验.
【注意】(1)确定不等式解集的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时,需检验能否取“=”;(2)千万不要忘记考虑空集.
【典例1】(24-25高三下·山东德州·阶段练习)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典例2】(2025·山东·模拟预测)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04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
1、巧用转化法求参数: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不等式组)求解;
2、端点取值需谨慎:在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边界或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从而确定取舍.
【典例1】(2025·福建泉州·模拟预测)设,,若是的充分条件,则( )
A. B. C. D.
【典例2】(24-25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05 根据全称、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求参数
1、全称量词命题求参的问题,常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为载体进行考察,一般在题目中会出现“恒成立”等词语,解决此类问题时,可构造函数,利用数形结合求参数范围,也可用分离参数法求参数范围;
2、存在量词命题求参数范围的问题中常出现“存在”等词语,对于此类问题,通常时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参数,然后利用条件求参数范围,若能求出参数范围,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解决有关存在量词命题的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应尽量分离参数.
【典例1】(2025·河南南阳·模拟预测)已知,若“,”为假命题,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典例2】(24-25高三上·山东·期末)已知命题p:“,”为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06 突破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1、解决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的等式问题
(1)关键点:一是理解量词的含义,“脱去”量词,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值域之间的问题;二是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
(2)常见的转化形式:
①,,的值域为值域的子集;
②,,的值域与值域的交集不为空集.
2、解决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的不等式问题
(1),,;
(2),,;
(3),,;
(4),,;
【典例1】(2025高三上·安徽淮北·模拟预测)设函数,,若对任意的,存在,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典例2】(2025高三下·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已知函数 若对任意,存在,使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01 对集合表示方法的理解偏差致错
辨析:对集合表示法的理解不能只流于形式上的“掌握”,要对本质进行剖析,需要明确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类型(点集或者数集)及代表元素的含义.
【典例1】(2025·甘肃张掖·模拟预测)方程组的解集是( )
A.,或 B.
C. D.
【典例2】(2025·湖北黄冈·二模)若集合,则( )
A. B. C. D.
02 忽视(漏)空集致错
辨析: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在解题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在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问题中,往往容易因忽略空集的特殊性而导致漏解.
【典例1】(2025高三下·重庆·模拟预测)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典例2】(2025·辽宁本溪·模拟预测)已知集合若,则a的取值构成的集合为( )
A. B. C. D.
03 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辨析: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特征之一,集合中不可出现相同的元素.
【典例1】(2025·河北衡水·模拟预测)设集合,,若,则 .
【典例2】(2025·山东威海·三模)已知集合,若,则( )
A.0 B.0或2 C.1或2 D.0或1
04 充分性与必要性位置颠倒理解错误致错
辨析:需要多注意倒装句的标志,解题时先翻译成正常的结构再判断计算.
【典例1】(2025·福建福州·阶段练习)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A. B. C. D.
【典例2】(2025·宁夏银川·四模)若,,则“”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 )
A. B. C. D.
05 对含有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理解错误致错
辨析: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时,先将存在(全称)量词变为全称(存在)量词,再将结论加以否定论.这类问题最常见的错误是没有变换量词,或者对于结论没有给予否定.有些命题中的量词不明显,应注意挖掘其隐含的量词.
【典例1】(2025·甘肃白银·模拟预测)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典例2】(24-25高三上·河南周口·期中)命题“存在偶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偶数”的否定为( )
A.对任意的偶数a,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奇数
B.对任意的偶数a,数据3,4,1,a,5,7的中位数不是偶数
C.存在奇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是奇数
D.不存在奇数a,使数据3,4,1,a,5,7的中位数不是偶数
01 子集的个数问题
求子集个数的两种方法:
1、列举法:将集合的子集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得到子集的个数,适用于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的情况;
2、公式法: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是2n,非空子集的个数是2n-1,真子集的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典例1】(2025·山东潍坊·二模)已知集合,则的子集的个数是( )
A.4 B.8 C.16 D.32
【典例2】(2025·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 )
A. B. C. D.
02 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三种方法:
1、列举观察法:列出几何中的全部元素,通过定义得出集合间关系;
2、集合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弄清楚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集合间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韦恩图判断集合间关系,如不等式的解集之间的关系,适合用数轴法.
【典例1】(24-25高三上·天津·阶段练习)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典例2】(24-25高一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03 Venn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元素与集合的隶属关系以及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一般都能通过韦恩图形象表达.有时题设条件比较抽象,也应借助于韦恩图寻找解题思路。这样做有助于直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典例1】(2025·山东枣庄·二模)已知全集为,集合是的两个子集,若,则下列运算结果为的子集的是( )
A. B.
C. D.
【典例2】(24-25高三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若集合、、满足: ,则( )
A. B. C. D.
04 集合新定义的解题思路
在集合新定义问题中,出现较多的是在现有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定义一种新的运算.
解题时,要抓住两点:
(1)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中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且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突破口,要熟练掌握.
【典例1】(24-25高三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设为两个实数集,定义集合,若,则的子集个数为( )
A.15 B.16 C.31 D.32
【典例2】(2025·江西·模拟预测)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剩余定理”,它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创造性的成就之一,其中“韩信点兵”“物不知数”等问题的解法在数论中有相应的推广,数论中的形式表示和除以的余数相同.已知集合满足,,.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0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判断“若p,则q”及“若q,则p”的真假;(3)得出结论.
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3、等价转化法:将命题转化为另一个与之等价的且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典例1】(2025·辽宁·三模)“”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典例2】(2025·吉林长春·模拟预测)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