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节重点版快问快答(新增版)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问:人体感受光线刺激并形成视觉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答:主要器官是 眼(原理:眼睛的视网膜能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给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是感知外界光线的核心器官)。问:耳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关键结构是什么?答:是 鼓膜(解读:声波撞击鼓膜使其振动,振动再通过听小骨传给内耳的耳蜗,这是声音从 “外界信号” 转化为 “身体可识别信号” 的重要一步)。问:近视眼患者矫正视力时,通常佩戴的眼镜镜片类型是什么?答:佩戴 凹透镜(原理: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能使光线先发散,再让聚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视力)。问: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依赖眼睛哪个结构的调节作用?答:依赖 晶状体(原理:晶状体像 “可变焦的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折光能力变弱,从而让光线始终聚焦在视网膜上)。问:耳中负责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进而产生听觉的结构是什么?答:是 耳蜗(解读: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将听小骨传递来的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若耳蜗受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问:感冒时鼻子不通气会影响嗅觉,这是因为嗅觉感知依赖什么条件?答:依赖 气味分子进入鼻腔接触嗅觉感受器(解读:鼻子不通气时,空气(含气味分子)无法顺利到达鼻腔顶部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器无法接收信号,就无法产生嗅觉;感冒痊愈后,鼻腔通畅,嗅觉会逐渐恢复)。第二节 神经调节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答:基本方式是 反射(解读:反射是人体对刺激的快速反应,比如手碰热水缩回、眨眼等,是神经调节最直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问:反射活动能够完成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答: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关键:反射弧完整是反射发生的前提,若反射弧任一环节受损,反射就无法完成,比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无法传给神经中枢,就不会有反应)。问:组成反射弧的五个部分依次是什么?答:依次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读:感受器负责接收刺激,传入神经传信号,神经中枢做决策,传出神经传指令,效应器(如肌肉、腺体)执行反应,形成完整 “信号接收 - 处理 - 执行” 流程)。问:简单反射(如膝跳反射)与复杂反射(如望梅止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哪个结构参与?答:区别在于是否需要 大脑皮层 参与(原理:简单反射由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控制,不用大脑思考;复杂反射需要大脑皮层整合信息,比如 “望梅止渴” 需要大脑回忆 “梅子酸” 的经验,再触发唾液分泌)。问:人类特有的反射类型,与什么相关?答:与 语言文字 相关的反射(解读:只有人类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比如看到 “酸梅” 二字会流口水,听到 “危险” 会躲避,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反射)。问:医生用小锤子轻敲膝盖下方,小腿会自动弹起,这个反射属于简单反射还是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哪里?答:属于 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 脊髓(解读: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脊髓直接接收信号并发出指令,反应快速;这个反射可用于检查脊髓是否正常工作,若反射消失,可能提示脊髓受损)。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形成的关键是什么?答:属于 复杂反射,关键是 大脑皮层对 “蛇” 和 “井绳” 的相似形象形成了关联记忆(解读:被蛇咬后,大脑记住 “蛇的形状”,再次看到类似的井绳时,大脑会联想到 “危险”,触发害怕的反应;这类反射需要后天经验积累才能形成)。问:神经细胞(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主要功能是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信号并传递神经信号(解读: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通过树突接受刺激,细胞体处理信号,轴突传递信号,将信息从身体一处传到另一处,确保反射活动有序进行)。第三节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问: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中,除了骨和关节,还有什么关键结构?答:还有 肌肉(解读: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骨是 “杠杆”,关节是 “支点”,肌肉收缩发力是 “动力”,三者配合才能完成走路、抬手等动作)。问: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什么?答:叫 肌腱(解读:肌腱一端连在一块骨上,另一端连在相邻的骨上,能将肌肉收缩的力传递到骨上,带动骨运动;比如肱二头肌的肌腱,一端连肩胛骨,一端连桡骨)。问:在运动过程中,骨和关节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骨起 杠杆 作用(像跷跷板的木板,能被肌肉拉动绕支点转动),关节起 支点 作用(像跷跷板的支架,支撑骨绕其转动,比如膝关节是腿部运动的支点)。问:骨骼肌收缩时,会牵引骨绕关节运动,那么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答:起到 动力 作用(解读: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指令后收缩,产生拉力,拉动骨绕关节转动,从而完成动作;比如抬手时,肱二头肌收缩产生拉力,牵引前臂骨绕肘关节向上运动)。问:运动时,为什么关节能灵活转动且不易受伤?这与关节的什么结构有关?答:与关节囊分泌的 滑液 和关节面覆盖的 关节软骨 有关(解读:关节软骨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滑液能润滑关节,让关节转动更灵活;同时关节囊坚韧,能将相邻的骨牢固连接,防止运动时关节脱位)。问:做 “伸肘” 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什么?答:肱二头肌 舒张,肱三头肌 收缩(解读:骨骼肌在运动中通常 “相互配合”,一组肌肉收缩发力时,另一组肌肉舒张放松,避免相互阻碍;比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第四节 激素调节问: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其分泌物如何排出?答: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 激素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解读:外分泌腺通过导管排分泌物,如汗腺排汗液;内分泌腺靠血液运输激素,让激素到达全身需要调节的器官)。问: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主要调节人体的 生长发育(解读:生长激素在幼年时期分泌旺盛,能促进骨骼、肌肉生长;成年后分泌减少,维持身体正常代谢)。问: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什么疾病?答:会患 侏儒症(特点: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与 “巨人症” 相反,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问: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除了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还有什么?答:还能提高 神经系统兴奋性(解读:甲状腺激素分泌充足,人会精力充沛、反应快;分泌不足会导致乏力、反应迟钝,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常觉得累)。问: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发什么疾病?答:会患 呆小症(特点:患者不仅身材矮小,还会伴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与侏儒症的区别是,侏儒症智力正常,呆小症智力受损)。问:胰岛素在调节人体血糖方面,主要负责什么过程?答:负责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 转化(解读: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如供能),或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肌肉中,从而降低血糖浓度)。问: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通常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治疗?答:可以通过注射 胰岛素 治疗(解读:糖尿病患者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血糖无法被利用;口服胰岛素会被消化液分解失效,所以必须注射)。问: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哪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如果缺乏这种元素,会导致什么疾病?答:需要 碘,缺乏会导致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解读: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变大;预防方法是食用加碘盐,补充碘元素)。问:除了垂体、甲状腺,人体还有哪些重要的内分泌腺?请举一例并说明其分泌的激素及作用。答:比如 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在紧张、兴奋时促进心跳加快、血糖升高,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应对挑战)(解读:不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功能不同,共同调节人体的生长、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问: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什么疾病?答:会导致 肢端肥大症(特点:成年后骨骼已停止生长,生长激素过多会使手、脚、面部骨骼(如下巴、鼻子)过度生长,导致手脚变大、面部变形,但身高不会增加;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过多导致的 “巨人症”(身高异常增高)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