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凝聚法治共识》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学习目标
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2.我国政府权力的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
3.什么是法治政府?
4.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和核心是什么?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6.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运用你的经验P50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小玲被爸爸要求辍学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领取结婚证
交通管理局
工商局
教育局
林业局
民政局
从中你体会到我国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管理社会生活
管理社会生活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管理社会生活
政府的作用:
①管理社会生活;
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仔细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结合“探究与分享”思考:
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概括什么是法治政府?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就要依法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国家的一切权力
属于
人民
民主选举
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组成
产生
监督
对其负责
行政机关
执行机关
人民政府
权力来自于人民
性质
①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②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笔记整理一
1.如何认识政府?
(1)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4)工作原则(工作要求):
①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②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
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目标)。
(2)权力来源: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カ,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仔细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结合“阅读感悟”,
思考: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是什么?
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定原则必须为
法无禁止皆可为
法治政府
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和核心分别是什么?
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笔记整理一
“核心”小结:
时代精神核心:
依法行政核心: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全面创新的核心:
依法治国的核心:
改革创新 p18
规范政府行政权 p52
法治 p47
科技创新 p18
依宪治国 p47
探究与分享
1.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
2.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谈谈如何建设法治政府?(从政府、公民的角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写信、信访等方式和渠道行使监督权。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一、法治政府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53)
(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要求)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
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主动监督
积极参与
献计献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习近平
感悟:这些话对我们建设法治政府有何启示?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一、法治政府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53)
(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要求)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
(3)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
(4)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
二、
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讲话原文】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015年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意思是:天下大事,困难的不在于要制定什么法律,
而在于立了法就一定要执行;
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53)
国家角度
只要每一个环节严格落实,冤假错案,纸面服刑都不会发生。
公民
尊法学法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企业
依法经营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厉行
法治
……
由于欠缺法律知识,张玉环以及家长在申诉的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 。
案件早期,王飞律师曾多次向法院要求阅卷,都未能实现。
于是记者曹印兰建议,通过微博发声,加上多方媒体推动,施加舆论压力,来推动案件发展。
20多年漫漫伸冤路
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公民角度:
有人说:没证据证明张玉环杀人,公安机关进行刑讯逼供,也是为了尽快的破案。你支持刑讯逼供吗?说说你的理由?
刑讯逼供确实会使得案件得以迅速的推进,但是这种刑讯逼供仍然是应当被禁止的。
疑罪从无,程序正义。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政府角度:
对于普通民众法律知识欠缺,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
对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淡薄,知法犯法的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问题思考:
社会角度:
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合作探究
辩一辩:
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谁更重要?
促进
法律
道德
(规范作用)
支撑
(教化作用)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⑤道德: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背诵)
①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01
②公民: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02
③党和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03
④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04
4.如何厉行法治?
⑤道德: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05
(拓展)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怎么做?
①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③积极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为建设法治国家做贡献。
课堂板书
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1.政府的宗旨、作用和基本原则
2.依法行政的要求
1.厉行法治的要求
2.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单项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这体现在( )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政府掌握着一切资源和权力
③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④人们对政府有严重的依赖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课 堂练 习
C
单项选择题
2.依法行政的目的在于依法治“官”、依法治“权”,用法律制约和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执法人员,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要实施问责。这表明( )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各级政府都做到了依法行政
C.依法行政要求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
D.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课 堂练 习
D
谢谢,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