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剪纸故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剪纸故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 剪纸故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剪纸故事”为主题,该课程以剪纸为例着重讲述如何通过剪纸来表达故事,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和兴趣。在实施过程中,课堂设计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去理解和掌握技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安排了丰富的示范环节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突破技巧上的难关。并在讲述过程中拓展剪纸的花纹类型和剪法技巧,既有美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体验,教材整体有趣新颖。学习任务:认识传统工艺,学习用剪纸讲故事。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能用剪刀剪出对称的窗花、动物等简单造型,掌握月牙纹/锯齿纹等基础花纹。2.创意实践:发挥想象力,将剪纸与生活结合(如制作贺卡、书签),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故事。3.审美感知:感受剪纸的对称美、镂空美和红色吉祥寓意,学会欣赏传统剪纸作品。4.文化理解:了解剪纸在春节、婚庆等节日中的用途,知道"福字倒贴"等传统习俗。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手工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技巧的掌握、对应的含义、结构设计等内容仍需加紧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
重点 学习剪纸的花纹类型,如花瓣纹、漩涡纹、月牙纹等。强调动手能力,如何通过设计剪出美观、好看的剪纸。
难点 如何通过剪纸小技巧剪出剪纸的美观性和寓意性也是课程中的难点。
材料准备 剪纸、剪刀、手工刀、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剪纸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装饰艺术,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情风俗,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剪纸的传统如何融入生活习俗中呢?剪纸艺术家们如何用自己的巧手剪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剪纸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花纹,你知道怎么剪出常见的花纹吗?(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学生A:我知道泥人、糖画和皮影戏。(出示图片)学生B:剪纸也是一种民间艺术,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认识剪纸的花纹。(出示图片)花瓣纹、漩涡纹小知识剪纸的花纹月牙纹、锯齿纹 、水滴纹 (出示图片)柳叶纹、云纹(出示图片) 用剪刀、刻刀镂空纸材时,图案须线线相连,始终是一个整体。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锯齿纹剪法(出示图片)月牙纹剪法(出示图片)小知识剪纸花纹的剪法1. 月牙纹 剪法 :对折纸,沿折痕剪弧线,展开即对称月牙。 2. 锯齿纹 剪法 :剪连续“V”形,保持大小均匀。3. 水滴纹 剪法 :先剪圆头,再剪尖尾,形成水滴状。 4. 柳叶纹 剪法 :剪细长弧线,两端尖,形如柳叶。 5. 云纹 剪法 :剪“S”形波浪,连贯流畅。(出示图片)(观看视频)中国剪纸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16、17世纪经波斯传播到欧洲,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传统剪纸。(出示图片)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剪刻几个人物的造型,运用所学花纹进行镂空装饰,适当添加背景或道具,将人物组合成故事,粘贴在底纸上,并向大家说说这个故事。1.剪出外形。(出示图片)2.剪、刻细节。(出示图片)3.组合添加。(出示图片)局部对折剪法(出示图片)小技巧剪纸小技巧:对折剪更对称,先剪内部细节再剪外框,剪弧线时转纸不转手,锯齿纹快速小剪更整齐,复杂图案可先画线,剪完轻吹去纸屑。简单口诀:折齐、先里后外、转纸稳剪! 剪纸故事星期天一早,王勇和陈明同学帮王奶奶抬东西,王奶奶可高兴了。瞧!小鸟儿也过来凑热闹。(出示图片) 认识剪纸花纹。学习小知识。学习小知识。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学习小技巧。 了解剪纸的花纹,初步引入本课所学内容。拓展对剪纸花纹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花纹的剪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学习活动做准备。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台历的制作小技巧,鼓励并以此改进所制作的台历。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8-30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台历设计师"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制作剪纸,了解剪纸花纹、类别等元知识,通过实践来剪出其形态和外观。通过实践,学生逐渐掌握了如何运用不同的剪纸技巧,表现剪纸的美观性和寓意性。课堂强调了观察力、创造力以及表达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了设计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美术基础能力。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制作一个剪纸小书签吧,可以剪出后贴在空白书签卡纸上,在书签背面写上自己想要说的话!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剪纸故事一、了解剪纸的花纹二、学习剪纸花纹的剪法三、设计制作剪纸故事四、进行作品欣赏五、完成课堂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剪纸的阴阳刻阳刻:以线为主,剪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阴刻:以面为主,剪去形体造型的线条,保留块面部分。2.剪纸的分类
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单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纸制作的作品,以红色最为常见。套色剪纸:以阳刻为主稿,再需要套色的背面贴上色纸。3. 剪纸融入生活习俗剪纸以吉祥纹样融入岁时节令——春节窗花辞旧迎新,婚庆喜字寓意美满,端午艾虎驱邪纳福。人们用红纸剪出生活期许:灯笼缀鱼戏莲,门笺迎风祈福,甚至将生肖剪纸压于箱底作护身符。这门无声的民间语言,将祝福剪进日常每个角落。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课堂通过了解、学习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艺术的美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除了实物观察外,还通过图书、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展示剪纸作品的多样性,在课堂中教师将制作过程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裁剪中的小技巧和设计方式。使用数字化学习和创作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精确地理解设计表现技巧,并进一步提升作品表现力。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三级目标,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剪纸的花纹,了解剪纸剪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设计表现特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发展自己的艺术创意和表现风格。不足:仅用剪纸进行制作可能无法充分展现剪纸故事的丰富色彩和复杂性,容易局限表现效果。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