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秀秀小手艺》课件(37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美术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秀秀小手艺》课件(37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秀秀小手艺》教学设计
课题 秀秀小手艺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 “秀秀小手艺” 为主题,通过 “有上有下、有纵有横” 的编织手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常见物品改造后的成果感知生活气息与创意趣味,理解 “编织装扮生活” 的艺术价值,提升对编织美学的感受力,体会编织借造型色彩传递丰收喜悦、冬日温暖,理解 “编织装扮生活” 的艺术价值。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加强信息素养,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 “有上有下、有纵有横” 的规律排列材料,展现编织线条交错的秩序美,提升运用编织技法进行艺术呈现的能力。2.创意实践:参考“改造生活常见物品” 思路,搭配编织方法赋予旧物新功能,锻炼将编织创意落地实践的能力。3.审美感知:观察挂饰感知生活气息与创意趣味,理解 “编织装扮生活” 的艺术价值,提升对编织美学的感受力。4.文化理解:结合习俗,理解编织是文化传承载体也是生活文化体现,既保留传统又融入创意,深化对编织文化内涵的认知。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编织手艺满怀好奇,具备基础动手能力,却难以精准掌握编织方法无法独立完成不同编织技巧融合的织品,需借助直观示例和细致教学,助力其掌握编织技巧的相关技能。
重点 认识基础的“有上有下、有纵有横” 的规律排列方法并掌握。
难点 独立地完成运用编织技巧制作改造生活用品,体现真实的动手实践能力。
材料准备 剪刀、毛线、易拉罐、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我国传统编织历史悠久、种类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编织物品层出不穷。你能运用学到的编织技巧制作有创意的物品吗 (出示图片)2.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艺术欣赏有创意的编织工艺品装饰了我们的生活。冬天树干上的毛线编织物,既美观又可以给树保暖。(出示图片)学生A:色彩之美:多种鲜艳色彩的毛线交织,像红、黄、蓝等,明快又活泼,瞬间抓住眼球,给冬日添生机,就像把彩虹穿在了树上。学生B:实用与艺术结合:冬天给树保暖,是实用功能;同时用多彩编织打造视觉美,把实用事儿变得超有艺术感,让我们知道生活里处处能有艺术 。小知识平针编织:基础简单,一行全下针、下一行全上针交替,正面平滑、反面有小疙瘩 。上下针编织:一行内一针下针、一针上针交替,可调整组数,织物有凹凸纹理,紧密有弹性。双元宝针编织:先一行下针,后续挑针、绕线、织下针带出线圈循环。麻花针编织:用麻花针穿起部分针,先织其他针,再织回穿起的针。二、感知体验任务一:用学到的编织方法制作创意作品。不同的材质随着造型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编织效果。1.画出外形。(出示图片)2.对折剪出经线轨迹。(出示图片)3.编织纬线。(出示图片)4.制作完成。(出示图片)在相应的“轨道”插入铅笔,让纸条更容易穿编。学生A:创意构思:以猫头鹰为造型,打破编织常规应用,融合剪纸与编织,让编织有新呈现形式,赋予童趣创意,使传统编织焕新活力。 学生B:先画外形、对折剪出经线轨迹,搭建编织基础;再穿插多彩纬线,把控松紧与顺序,实现剪纸和编织工艺融合,拓展编织应用场景。小贴士编织注意事项。对折要精准,使两侧完全重合,剪经线轨迹时,注意间距均匀。选质地适中的纸条,太硬难穿插、太软易变形。插入铅笔辅助穿编,铅笔粗细适配 。三、创想实践任务二: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编织改造。在制作的过程中,改变纸杯的角度能制作出新的物品。1. 点出标记。(出示图片)2.剪出“轨道”(必须是奇数)。(出示图片)3.一压一挑编起来。(出示图片)4.剪出多余的部分。(出示图片)5.制作完成。(出示图片)小知识可编织改造的常见物品容器类:玻璃瓶、塑料瓶、纸箱。家具及配件:椅子、凳子、灯罩、抱枕、靠垫。服饰及配饰:旧衣物、围巾、鞋子。小物件:杯垫 、碗垫、钥匙扣 、挂饰、发饰。 编织旧物小妙招旧线材拆后温水泡晾去卷曲;硬挺物品配粗绳、柔软物品配细线。用编织装饰覆盖物品表面瑕疵;边缘磨损处钩织花边遮丑。容器用胶带固定线头防滑动;曲面物品用短长针交替并随弧度调针数,平面用规则针法。收纳容器编织留 1 - 2 厘米间隙方便取物;杯垫边缘加短针加固;亮色物品用邻近色线材,中性色用亮色点缀。四、活动拓展利用不同的材料,加入更多的创意,能制作出各种有趣且实用的物品。学生作品欣赏(出示图片)五、奇思妙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西班牙馆,外观如藤条篮子,由8524块用手工编制的藤板组成。(出示图片) 进行画作赏析。学习小知识。完成任务一制作创意作品。学习小贴士。完成任务二,按步骤动手,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编织改造。学习小知识。进行作品欣赏。观看图片。 引导学生赏析《油纸伞》《现代编织家居物品》,引入本课所学内容。认识平针和上下针编织方法。完成任务一,了解不同的材质随着造型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编织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贴士进一步了解编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角度和运用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改造。认识更多的改造物品,思考运用合理的编织方法,激发创作力与审美感知 。通过利用不同材质物品改造、欣赏作品,启发创意,提升画面趣味与审美 。引导手工编织的生活装饰价值。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2-33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动物创意小画家"成长记单元评价表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在本次课程中,带领学生认识编织历史与文化,从“我国传统编织历史悠久” 入手,了解编织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载体;掌握基础编织技法(穿插、经纬编织 ),通过 “猫头鹰编织”“旧物改造” 实践,让学生学会用纸条、毛线等材料,按 “有上有下、有纵有横” 规律创作;能运用编织技法改造生活物品(如纸盒变收纳篮、空瓶变装饰 ),实现 “创意与实用结合”。从 “旧物改造” 体会环保与创意,理解编织 “让平凡物品变艺术” 的魅力,激发对手工艺的热爱。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回家找到废弃不用的物品,运用自己喜欢的编织方法制作一个实用小物品,明天和同学分享。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秀秀小手艺欣赏传统编织工艺物品二、学一压一挑,一经一纬的方法三、用不同材质编织作品四、对生活常见物品进行改造五、制作实用物品六、发现生活中的编织技艺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播放视频1.编织方法技巧经纬编织:分 “经线” 和 “纬线”,经纬交叉织出平面 / 曲面。缠绕装饰:把毛线 / 藤条绕在瓶子、树干上,直接缠出花纹或当 “经线” 打底,再穿插其他线。2.编织物品的应用生活实用:传统编织物如竹篮、草席、藤筐,用于收纳和盛放物品。装饰美化:通过色彩和造型装扮生活空间,增添节日氛围或创意美感。文化习俗:丰收时节农民将农作物穿编挂晒,既便于储存,又体现对丰收的庆祝承载生活文化。创意改造:对旧物进行编织改造,让普通物品变为装饰摆件或实用工具,赋予旧物新价值。3.编织手艺的独特之处材料互动性强:以经纬、穿插等方式让材料(线、条、绳)相互交织,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整体结构。结构韵律感突出:通过重复的编织规律,自然产生有序的线条节奏和纹理美感。材料适应性广:纸条、毛线、藤条等不同质感的材料,都能通过编织技法转化为更灵活的作品。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在本次课堂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编织基础方法、旧物改造运用技巧等,同时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将编织与生活文化(丰收、季节 )绑定,为学生提供 “文化 + 艺术” 双视角;提升学习体验,提供丰富材料,帮助学生多样化表达感受,完成艺术创作。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在 “造型 表现” 学习领域落实 “欣赏 - 理解 - 创造” 二级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通过基础任务到 进阶任务(旧物改造 ),最后到拓展任务(设计大型编织装置 ),适配不同能力学生,多数能完成 “基础 + 创意改造”,少数可挑战 “跨材料编织”。不足:教学中若展示范例过多或引导不当,部分学生因 “毛线易打结”“纸条韧性差” 影响进度,且创意多停留在 “模仿课本造型”,如 “改造旧物” 多复制 “纸盘变收纳”,缺乏 “用藤条编花盆架” 等新颖思路。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秀秀小手艺
(人美版)二年级

第五单元 第3课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艺术欣赏
04
奇思妙想
05
知识拓展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评价
08
课后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审美感知
文化理解
结合习俗,理解编织是文化传承载体也是生活文化体现,既保留传统又融入创意,深化对编织文化内涵的认知。
观察挂饰感知生活气息与创意趣味,理解“编织装扮生活”的艺术价值,提升对编织美学的感受力。
参考“改造生活常见物品”思路,搭配编织方法赋予旧物新功能,锻炼将编织创意落地实践的能力。
通过“有上有下、有纵有横”的规律排列材料,展现编织线条交错的秩序美,提升运用编织技法进行艺术呈现的能力。
01
新知导入
我国传统编织历史悠久、种类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编织物品层出不穷。你能运用学到的编织技巧制作有创意的物品吗 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油纸伞
现代编织家居物品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有创意的编织工艺品装饰了我们的生活。冬天树干上的毛线编织物,既美观又可以给树保暖。
冬日里的温暖
艺术欣赏
02
新知讲解
色彩之美:多种鲜艳色彩的毛线交织,像红、黄、蓝等,明快又活泼,瞬间抓住眼球,给冬日添生机,就像把彩虹穿在了树上。
艺术欣赏
02
新知讲解
实用与艺术结合:冬天给树保暖,是实用功能;同时用多彩编织打造视觉美,把实用事儿变得超有艺术感,让我们知道生活里处处能有艺术。
艺术欣赏
02
新知讲解
小知识
平针编织:基础简单,一行全下针、下一行全上针交替,正面平滑、反面有小疙瘩。
上下针编织:一行内一针下针、一针上针交替,可调整组数织物有凹凸纹理,紧密有弹性。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小知识
双元宝针编织:先一行下针,后续挑针、绕线、织下针带出线圈循环。
麻花针编织:用麻花针穿起部分针,先织其他针,再织回穿起的针。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任务一:用学到的编织方法制作创意作品。
不同的材质随着造型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编织效果。
感知体验
1.画出外形。
2.对折剪出经线轨迹。
02
新知讲解
在相应的“轨道”插入铅笔,让纸条更容易穿编。
感知体验
3.编织纬线。
4.制作完成。
02
新知讲解
创意构思:以猫头鹰为造型,打破编织常规应用,融合剪纸与编织,让编织有新呈现形式,赋予童趣创意,使传统编织焕新活力。
感知体验
02
新知讲解
制作技法:先画外形、对折剪出经线轨迹,搭建编织基础;再穿插多彩纬线,把控松紧与顺序,实现剪纸和编织工艺融合,拓展编织应用场景。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感知体验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编织注意事项。
对折要精准,使两侧完全重合,剪经线轨迹时,注意间距均匀。
选质地适中纸条,太硬难穿插、太软易变形。插入铅笔辅助穿编,铅笔粗细适配。
小贴士
02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编织改造。
创想实践
纸杯变托盘
在制作的过程中,改变纸杯的角度能制作出新的物品。
02
新知讲解
创想实践
1. 点出标记。
2.剪出“轨道”(必须是奇数)。
3.一压一挑编起来。
02
新知讲解
创想实践
4.剪出多余的部分。
5.制作完成。
02
新知讲解
可编织改造的常见物品
容器类:玻璃瓶、塑料瓶、纸箱。
家具及配件:椅子、凳子、灯罩、抱枕、靠垫。
服饰及配饰:旧衣物、围巾、鞋子。
小物件:杯垫 、碗垫、钥匙扣 、挂饰、发饰。
小贴士
02
新知讲解
小技巧
编织旧物小妙招
旧线材拆后温水泡晾去卷曲;硬挺物品配粗绳、柔软物品配细线。
用编织装饰覆盖物品表面瑕疵;边缘磨损处钩织花边遮丑。
02
新知讲解
小技巧
编织旧物小妙招
容器用胶带固定线头防滑动;曲面物品用短长针交替并随弧度调针数,平面用规则针法。
收纳容器编织留 1 - 2 厘米间隙方便取物;杯垫边缘加短针加固;亮色物品用邻近色线材,中性色用亮色点缀。
02
新知讲解
利用不同的材料,加入更多的创意,能制作出各种有趣且实用的物品。
活动拓展
03
艺术欣赏
学生作品
04
奇思妙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西班牙馆,外观如藤条篮子,由8524块用手工编制的藤板组成。
奇思妙想
05
知识拓展
05
知识拓展
编织方法技巧
经纬编织:分 “经线” 和 “纬线”,经纬交叉织出平面 / 曲面。
缠绕装饰:把毛线 / 藤条绕在瓶子、树干上,直接缠出花纹或当 “经线” 打底,再穿插其他线。
05
知识拓展
编织物品的应用
生活实用:传统编织物如竹篮、草席、藤筐,用于收纳和盛放物品。
装饰美化:通过色彩和造型装扮生活空间,增添节日氛围或创意美感。
05
知识拓展
编织物品的应用
文化习俗:丰收时节农民将农作物穿编挂晒,既便于储存,又体现对丰收的庆祝承载生活文化。
创意改造:对旧物进行编织改造,让普通物品变为装饰摆件或实用工具,赋予旧物新价值。
05
知识拓展
编织手艺的独特之处
材料互动性强:以经纬、穿插等方式让材料(线、条、绳)相互交织,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整体结构。
结构韵律感突出:通过重复的编织规律,自然产生有序的线条节奏和纹理美感。
05
知识拓展
编织手艺的独特之处
材料适应性广:纸条、毛线、藤条等不同质感的材料,都能通过编织技法转化为作品更灵活。
06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以下哪种是编织常用的基础方法?( )
A. 绘画 B. 穿插编织 C. 雕刻 D. 折纸
冬季给树干 “穿” 的毛线编织物,主要作用不包括( )
A. 美观装饰 B. 给树保暖 C. 制作成艺术品售卖 D. 体现编织创意
编制辣椒、玉米等农作物挂饰,主要体现编织在( )场景的应用?
A. 丰收时节装饰 B. 日常家居装饰
C. 节日庆典装饰 D. 艺术展览装饰
B
C
A
06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编织只能用毛线这一种材料。( )
穿插编织时,遵循 “有上有下、有纵有横” 的规律。( )
传统编织工艺品只有美观作用,没有实用价值。( )
我们可以用编织方法改造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它们变新颖。( )
编织的辣椒、玉米挂饰和丰收的文化没关系。( )
只要会一种编织方法,就不能尝试组合方法编织新作品。( )
×

×
×

×
07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编织创意小手艺人"成长记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我的小星星
创意灵感 能从生活、传统编织或自然中获取独特灵感,构思新颖编织主题,如给树穿毛衣、用编织还原童话场景等 ☆☆☆☆☆
技法运用 熟练用穿插、经纬编织等基础技法,还能尝试组合、创新针法,让编织更出彩 ☆☆☆☆☆
材料巧思 大胆选毛线、纸条、旧物拆解材料等,还能混搭,让材料为创意服务 ☆☆☆☆☆
作品完整度 编织作品结构完整,从起头到收尾都清晰,装饰细节丰富,能完整呈现创意 ☆☆☆☆☆
分享表达 乐意在班级分享编织思路、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表达清楚、生动,能带动大家一起玩编织 ☆☆☆☆☆
07
课堂评价
单元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我知道 知道编织的基本方法。 2.知道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创造别具特色的编织工艺品。 ☆☆☆☆☆
我会做 1.能用一经一纬、一压一挑的方法编织简单的物品。 2.能用不同的方法连接挂饰的各个部分,制作出好看的挂饰。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构思和制作过程,倾听他人意见。 ☆☆☆☆☆
我理解 1.理解编织的技艺是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 2.理解编织物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08
课后作业
1、回家找到废弃不用的物品,运用自己喜欢的编织方法制作一个实用小物品,明天和同学分享。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