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威胁。
2. 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向中国运来工业品,但遭到自然经济的排斥。
3.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则通过走私鸦片来改变不利局面。
4. 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包括白银外流、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等。(材料研读)
5.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6.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链接:
19世纪前期,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2)客观原因:清朝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从乾隆后期开始,政局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知识点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注意与根本原因的区别)(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开始时间:1840年6月。(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鸦片战争的经过:
(1)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2)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3)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4.鸦片战争的结果: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5.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知识点3:《南京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2.签订地点:南京。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内容:
(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香港岛给英国。
(3)赔款2100万银元。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南京条约》的附件:
(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6.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后活动
1.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像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四是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势力,鸦片战争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
在观看完电影《鸦片战争》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由谢晋执导,鲍国安主演的历史题材影片,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生动的情节刻画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将清朝道光年间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影片聚焦于鸦片贸易给清帝国带来的严重威胁,以及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英国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导致无数国民沉迷其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风气败坏,国家财政陷入困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林则徐挺身而出,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毅然决然地发起了禁烟运动。
在影片中,林则徐的形象被刻画得尤为鲜明。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的官员,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他毫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与广大官员和百姓团结一致,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虎门销烟的壮举,更是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决心,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然而,影片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林则徐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上,而是更加深入地揭示了鸦片战争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民的愚昧无知,以及英国等西方列强的贪婪和狡猾,共同构成了这场战争的根源。影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
在观影过程中,我深受触动。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仅让中国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更让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然而,正是这场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抗争精神。影片中的林则徐等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影片的结尾,更是引人深思。虽然虎门销烟取得了胜利,但清朝政府并没有因此改变其腐败无能的本质,最终导致了更大的灾难。这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取决于其政治制度的完善、经济实力的雄厚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
《鸦片战争》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影片。它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力量和智慧。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