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演练化学第三轮冲刺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演练化学第三轮冲刺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演练化学第三轮冲刺卷(一)
本卷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Zn-65C1-35.5Fe-560-16C-12Mg-24Cu-64 S.32
一、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资源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使用节水龙头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2.反应,生成的次氯酸钠(NaClO)可用于疫情防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l2表示2个氯原子 B.NaCl由离子构成
C.NaClO中氯的化合价为—1价 D.NaOH溶液可治疗胃酸过多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
B.X表示N2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D.质子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X>O
4.《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如图):“烧酒……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味极浓烈”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灶门与烟囱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空气
C.“蒸气令上”说明酒精的沸点比水高 D.用铁锅煮酒,体现铁的导热性好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主要过程如下:
5.阶段Ⅰ的物质转化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单质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甲醇的化学式可为CH4O
6.阶段II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测一个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甲醛
B.反应a和反应b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C.反应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阶段II甲醇能够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还需补充H2O2
7.如图为a、b、e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c
B.30℃时,将10gb放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C.将等质量的a、b、e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
D.a、b、c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
8.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
B 检验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取样溶解,滴加澄清石灰水后观察现象
C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并过滤
D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9.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
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10.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0分)
1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
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
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 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 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
乙醇汽车
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
(2)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
(3)1 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kg。
(4)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 图2中, 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 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12.一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 ;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的MnO2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
〖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13.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工业烧渣(含有Fe2O3、FeO和SiO2)制备化工原料铁红(Fe2O3)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溶时,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氧化时,发生的反应是:。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原因可能是 。
(3)过滤2所得固体必须洗涤,判断固体已经洗净的方法是 。
(4)兴趣小组用铁红(Fe2O3)制取铁触媒(Fe3O4)进行了如下探究。取48.0g铁红置于装置A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表: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
温度/℃ 装置B/g 装置C/g
室温 300.00 400.00
550 300.45 400.55
600 300.90 401.10
650 301.80 402.20
资料:加热到500℃以上,Fe2O3和CH4开始反应,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CO2和H2O。温度高于700℃,生成Fe、CO2和H2O;碱石灰的成分为苛性钠与生石灰。
①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CH4,加热前通CH4的目的是 、 。(答两点)
②用Fe2O3制取Fe3O4,装置A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 。
③加热到650℃时,装置A中剩余固体为FeO和Fe3O4的混合物,则两物质的质量比m(FeO):m(Fe3O4)= 。
14.完成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活动报告。
(1)探究活动的名称: 。
(2)实验所用仪器:集气瓶、 。
(3)操作步骤:
①先用砂纸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
②绕成螺旋状于一根火柴杆上;
③点燃火柴杆、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4)反应的现象是 。
(5)问题分析: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D
6.D
7.C
8.C
9.D
10.C
11.石油;能量密度;8;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AC
12. 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I和III ;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 不是,因为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 高锰酸钾分解的最低温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3.(1)
(2)H2O2受热容易分解,起不到氧化效果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Ba(NO3)2溶液,如果不产生沉淀,说明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BaCl2溶液,如果不产生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4)①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②600℃ ③27∶29
1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坩埚钳;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集气瓶底部未放少量细沙或水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