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39张PPT)+教案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39张PPT)+教案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7.1 促进民族团结
1.新课程标准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有“我和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属于中华一家亲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要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由: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部分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因此我在执教本课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尽量多采用一些图片、文字等通俗易懂的材料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5.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民族概况,能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2)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知识,能够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不做对民族团结不利的事,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3)道德修养:通过了解民族政策,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4)责任意识:通过思考青少年如何助力民族团结,能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6.设计意图
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设计促进民族团结教学活动,旨在依托西藏发展成就,展现党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呈现各民族共同建设西藏的历程,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斗力量,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展示材料
六十载奋斗栉风沐雨,
六十年雪域沧桑巨变!
2025年8月21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盛典材料开篇,用“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视觉画面与氛围,直观呈现西藏60年发展成果,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将材料场景与《促进民族团结》课程主题紧密关联,以真实、厚重的现实情境为切入点,自然引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核心内容,为后续剖析西藏发展背后的政策密码、探讨共建路径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让课程导入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2)自主学习:
(3)新课讲授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议学情境: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议一议:图中是什么民族的服饰?
西藏除了藏族还有哪些少数民族?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你能列举出哪些少数民族?
学生:是藏族的服饰;除了藏族,还有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僜人、夏尔巴人等少数民族;56;壮族、新疆维吾尔族等。
议学活动:对号入座:请你猜猜这些服装分别对应哪个少数民族?
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议学情境:展示材料
议一议: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这种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教师总结: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议学情境:西藏,中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民族地区。经济上,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在全国率先实施15年公费教育,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5岁。
截至2024年底,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71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西藏在山南等3个市共设立了9个民族乡……
议一议:西藏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得益于什么制度?我国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呢?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区域自治
教师总结: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八下内容)
议学情境:请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卡片,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卡片一:
议学情境:在西藏,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共有42153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住藏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占86.2%。这充分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社会治理,依法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能够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基本方针?有同学提出,少数民族在高考中可以加分,这个是不是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学生:民族平等;不违背,因为平等的含义还包括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政策上给与特殊照顾。
教师总结: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一:坚持民族平等
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卡片二:1月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震后各方迅速响应。汉族、藏族、回族等各族救援人员并肩作战,从废墟中救出被困群众。物资捐赠点,各民族同胞踊跃捐赠,藏族阿妈送来亲手缝制的毛毯,汉族小伙搬来整箱物资。各族群众相互帮扶,共渡难关。
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基本方针?
学生:民族团结;
议学活动:关于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呀?
学生:张骞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复台湾、江孜保卫战中的西藏抗英战士;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教师总结: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二:坚持民族团结(为什么坚持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重要性)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历史渊源)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追求)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义务)
卡片三:
在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各族村民齐心协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团结颂”展览馆,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206.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9万元。大家共享发展硕果,携手迈向富裕。
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基本方针?
学生: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总结: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议学情境:展示材料
议一议:结合材料,请思考: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
教师总结: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切入点,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与小组合作,从民族概况入手,逐步深入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关系方针。既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民族基本常识,又结合西藏发展实例,帮助理解民族政策内涵,破除认知误区,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认同,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
过渡语:从西藏60年蝶变中,我们读懂了民族政策的深厚力量,正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方针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发展筑牢了根基。而政策的落地,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发展来兑现。那么,在政策护航下,西藏经济实现从落后到崛起的跨越,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民生持续改善,背后究竟有着哪些关键的发展支撑引擎?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探寻驱动西藏经济向好的核心动力。
环节二:西藏经济变好,有着哪些发展支撑引擎?
议学情境:呈现图片
议一议: 日前,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31个省份地区的生产总值及增速,请你仔细阅读左图中少数民族聚居省份GDP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教师总结: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议学任务:观看材料,请小组讨论:
内容: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可从经济、民生、文化三个角度思考。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交流成果。
教师总结: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1)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承接西藏发展成果,以少数民族聚居省份GDP数据对比切入,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明确加快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再通过材料观看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经济、民生、文化多维度梳理国家扶持措施,既深化对发展支撑引擎的理解,又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重视,增强对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
过渡语:我们已梳理出国家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所搭建的政策与措施框架,从经济扶持到民生保障、文化传承,这些“发展引擎”为地区提速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发展绝非仅靠外部支持,更需人民主动参与、携手共建。那么,在地区发展的快车道上,各族群众该如何发挥主体作用,以实际行动投身建设、共享成果?接下来,我们就聚焦“人民共建”这一话题,探讨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环节三:地区发展提速,人民应当如何共建?
【议学延伸】6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于西藏却是各民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携手奋进、书写传奇,创造“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人间奇迹的光辉历程。
然而有同学认为,中学生还小,维护民族团结与中学生无关?请你评析此观点。
教师总结:从公民角度分析,我们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些什么?
1.意识层面: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2.行动层面:“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3.宣传层面:热爱祖国,了解和宣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
4.学习层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
(设计意图:本环节聚焦“地区发展提速,人民应当如何共建”,承接前文国家层面的发展举措,将视角从“国家推动”转向“民众参与”,形成发展逻辑闭环。通过引导思考民众在共建中的角色,既呼应民族地区发展需内外协同的核心,又能让学生跳出政策认知,立足个体视角理解共建责任,进而强化“发展靠大家”的意识,培养主动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深化对共同繁荣内涵的全面认知。)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西藏发展展开,先以西藏60年蝶变为引,剖析民族政策密码,明确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概况、“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深入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方针;再聚焦西藏经济发展支撑引擎,梳理国家多维度扶持措施;最后转向民众共建责任。整堂课通过情境、讨论与探究,让大家掌握民族知识,体会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重视,明晰个人在发展中的角色,深化对民族共同繁荣的认知。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西藏发展为线索,串联民族政策与发展实践,情境创设贴合主题,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民众共建的探讨深度不足。后续需优化讨论分组方式,设计更具体的共建案例引导思考,同时增加师生互动频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让课堂不仅传递知识,更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探究能力。(共39张PPT)
六十载奋斗栉风沐雨,
六十年雪域沧桑巨变!
2025年8月21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7.1促进民族团结
总议题:西藏如何创造雪域高原上的人间奇迹?
自主预习
要求:
阅读教材P90-97,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我国民族概况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6.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
04
03
01
02
政治认同
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
通过了解民族政策,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学习民族概况,能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通过思考青少年如何助力民族团结,能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知识,能够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不做对民族团结不利的事,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环节一
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议一议:
图中是什么民族的服饰?
西藏除了藏族还有哪些少数民族?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你能列举出哪些少数民族?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议学提示:是藏族的服饰;除了藏族,还有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僜人、夏尔巴人等少数民族;56;壮族、新疆维吾尔族等。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壮 族
维吾尔族
苗 族
藏 族
回 族
朝鲜族
对号入座:请你猜猜这些服装分别对应哪个少数民族?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知识总结
1.我国的民族概况 P9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知识总结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P91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西藏,中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民族地区。经济上,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在全国率先实施15年公费教育,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5岁。
截至2024年底,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71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西藏在山南等3个市共设立了9个民族乡……
议一议:西藏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得益于什么制度?我国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呢?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议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区域自治
知识总结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91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八下内容)
前提
自治权≠高度自治≠完全自治
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闯关测试
请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卡片,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卡片一
卡片二
卡片三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基本方针?有同学提出,少数民族在高考中可以加分,这个是不是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在西藏,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共有42153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住藏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占86.2%。这充分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社会治理,依法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能够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议学提示:民族平等;不违背,因为平等的含义还包括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政策上给与特殊照顾。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知识总结
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一:坚持民族平等 P91
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返回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基本方针?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后各方迅速响应:“汉族、藏族、回族等各族救援人员并肩作战,从废墟中救出被困群众。物资捐赠点,各民族同胞踊跃捐赠,藏族阿妈送来亲手缝制的毛毯,汉族小伙搬来整箱物资。
议学提示:民族团结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分享故事:
请小组合作,分享关于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并思考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
彝海结盟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蕃
知识总结
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二:坚持民族团结
(为什么坚持和巩固民族团结?P91)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重要性)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历史渊源)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追求)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义务)
返回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基本方针?
在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各族村民齐心协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团结颂”展览馆,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206.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9万元。大家共享发展硕果,携手迈向富裕。
议学提示:各民族共同繁荣
环节一:西藏60年蝶变,藏着哪些民族政策密码?
知识总结
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三:各民族共同繁荣?P92
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知识小结
我国的民族大家庭
(1)民族概况:
(2)分布特点: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4)民族政策:
(5)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环节二
西藏经济变好,有着哪些发展支撑引擎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喜悦与感恩共庆盛典。
日前,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31个省份地区的生产总值及增速,请你仔细阅读左图中少数民族聚居省份GDP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议学提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环节二:西藏经济变好,有着哪些发展支撑引擎
知识总结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P9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环节二:西藏经济变好,有着哪些发展支撑引擎
小组讨论
观看视频,请小组讨论:
内容: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可从经济、民生、文化三个角度思考。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交流成果。
知识总结
6.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P9-97)
(1)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①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知识总结
6.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派遣援疆教师
知识总结
6.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P95
(3)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知识小结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P94-95
①经济方面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民生方面
③文化方面
环节三
地区发展提速,人民应当如何共建?
环节三:地区发展提速,人民应当如何共建?
6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于西藏却是各民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携手奋进、书写传奇,创造“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人间奇迹的光辉历程。
然而有同学认为,中学生还小,维护民族团结与中学生无关?请你评析此观点。
知识总结
1.意识层面: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2.行动层面:“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3.宣传层面:热爱祖国,了解和宣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
4.学习层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
课 堂 小 结
民族大家庭
促进民族团结
家和万事兴
民族关系(内容、方针、制度)
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青少年怎样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补充)
随 堂 练 习
1.(2025八年级下·山东泰安·期末)2025年春晚《格桑花开》节目将镜头聚焦定日县乡亲们的安置与生活,主持人和演员真挚的祝福,传递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与力量,展现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守望相助的动人情谊。这体现了我国( )
A.只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已无差异
C.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D.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
A:“只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不符合实际,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故A说法错误;
B:“已无差异”说法绝对化,民族文化在交融中仍保持特色,故B说法错误;
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故C说法错误;
2.(2025九年级上·辽宁阜新·期末)郑州市某中学的新疆班,建班伊始就确立了“寓教于乐、师生相长、民族相融”的办班理念,让新疆来豫学子感受来自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民族班”的开设( )
A.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B.是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权利的直接体现
C.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举措
D.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C
A: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非方针,民族工作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B: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而非权利,故B说法错误;
D: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D说法错误;
3.(2025九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抓紧抓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
①推动了民族地区高度自治
②实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③促进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④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并非“高度自治”,故①说法错误;
②: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期目标,题干中“持续向好”不能等同于“实现”,故②说法错误;
4.(2025·福建泉州·模拟预测)2025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党和政府始终重视西藏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治藏方略,采取切实有力举措,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充分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基本权利。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西藏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实现民族地区资源平均化
D
A:题干强调西藏的发展和人权保障,与“祖国完全统一”(如台湾问题)无直接关联,故A不符合题意;
B:西藏作为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但“高度自治权”是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特点,故B说法错误;
C:党和政府通过发展西藏经济、保障民生等措施,体现了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C符合题意;
5.(2025·青海西宁·一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材料 24年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73周年。73年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守望相助下,西藏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旗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1)材料一中体现了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得益于什么政策
(2)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请你为同龄人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