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2 课时3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逻辑推理)2.能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自主预习】 春天到了,学校决定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 m2的花圃.有以下两种方案:圆形花圃,造价为12元/m;矩形花圃,造价为10元/m.1.你觉得哪个方案更省钱呢 (≈1.772,结果保留整数)2.假如现在只有36 m的篱笆可用,怎样设计才能使得矩形花圃的面积最大 1.某养鸭户需要在河边用围栏围起一个面积为200 m2的矩形鸭子活动场地,面向河的一边敞开不需要围栏,则围栏总长最小需要( ).A.20 mB.40 mC.60 mD.80 m2.某公司租地建仓库,每月土地占用费y1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反比,而每月库存货物的运费y2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正比.如果在距离车站10千米处建仓库,这两项费用y1和y2分别为2万元和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仓库应建在离车站( ).A.5千米处B.4千米处C.3千米处D.2千米处3.若在如图所示的锐角三角形空地中,建一个面积最大的内接矩形花园(阴影部分),则其边长x为________m. 4.甲工厂承担了某种产品的生产,当以x千克/时的速度匀速生产时(为保证质量,要求1≤x≤10),每小时消耗A材料(kx2+9)千克,已知当每小时生产1千克该产品时,消耗A材料10千克.如果消耗A材料的总重量为y千克,那么要使生产1 000千克该产品消耗A材料最少,工厂应选取何种生产速度 此时消耗A材料多少千克 【合作探究】探究1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几何的实际问题问题:将一根铁丝切割成三段,做一个面积为2 m2,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框架.甲、乙、丙、丁四种铁丝的长度分别为6.5 m,6.9 m,7 m,7.2 m,选用最合理(够用且浪费最少)的铁丝是哪种 为什么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最后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例1 如图,某大学要修建一个面积为216 m2的长方形景观水池,并且在景观水池的四周要修建出宽为2 m和3 m的小路,则总占地面积的最小值为( ).A.321 m2B.384 m2C.392 m2D.420 m2【方法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先建立关于目标量的函数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取最大(小)值的条件.某镇计划建造一个室内面积为800 m2的矩形蔬菜温室.在温室内,沿左、右两侧与后侧内墙各保留1 m宽的通道,沿前侧内墙保留3 m宽的空地.当矩形温室的边长各为多少时,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 最大种植面积是多少 探究2 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 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900吨,现分次购买,若每次购买x吨,运费为9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万元.问题1:如何求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的最小值 问题2: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在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如下的思路和方法:(1)先理解题意,设出变量,一般把要求最值的量定为函数;(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根据实际背景写出答案.例2 某种生产设备购买时的费用为10万元,每年的设备管理费共计0.9万元,这种生产设备使用x年的维修费为z=0.1x2+0.1x(单位:万元).这种生产设备最多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使用多少年的年平均费用最少) 【方法总结】对于应用题,先弄清题意(审题),建立数学模型(列式),再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求解),最后要结合题意下结论(作答).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验证等号是否成立,若等号不成立,可考虑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某单位用2 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 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若将楼房建为x(x≥10)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随堂检测】1.某公司购买了一批机器并投入生产,若每台机器生产的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s(单位:万元)与机器运转时间t(单位:年,t∈N*)的关系为s=-t2+22t-64,若要使年平均利润最大,则每台机器运转的时间t为( ).A.10B.11C.7D.82.一批货物随17列火车从A市以v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达B市,已知两地铁路线长400千米,为了安全,两列火车的间距不得小于千米,若这批货物全部运到B市,则最快需要________小时. 3.某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计划在学校空地建设一个面积为24 m2的长方形草坪,如图所示,草坪中间设计一个矩形区域ABCD种植花卉,矩形ABCD上、下各留1 m,左、右各留1.5 m的空间种植草.设草坪的长度为x(单位:m),宽度为y(单位:m),矩形ABCD的面积为S(单位:m2).(1)试用x,y表示S;(2)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x,y的值.参考答案1.3.2 课时3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自主预习·悟新知预学忆思1.圆形花圃:设圆形花圃的半径为r m,周长为C m,面积为S圆 m2,则S圆=πr2=100,解得r=,∴C=2πr=20,故花费为20×12≈425(元).矩形花圃:设相邻两边为x m,y m,则S矩形=xy=100,∴C=2(x+y)≥4=40,故当x=y=10时花费最少,最少为400元.故矩形花圃最省钱.2.设矩形相邻两边为x m,y m,由C=2(x+y)=36,得x+y=18.∵x+y≥2,∴18≥2,∴S=xy≤81,当且仅当x=y=9时,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81 m2.自学检测1.B 【解析】设此矩形面向河的一边的边长为x m,相邻的一边的边长为y m,则xy=200(x>0,y>0).设围栏总长为l m,则l=x+2y≥2=40,当且仅当x=2y时,取等号,此时x=20,y=10,则围栏总长最小需要40 m.2.A 【解析】设y1=,y2=k2x(x为仓库到车站的距离,x>0),由题意得2=,8=10k2,得k1=20,k2=0.8,所以y1=,y2=0.8x.费用之和y=y1+y2=+0.8x≥2=8,当且仅当=0.8x,即x=5时,等号成立.3.20 【解析】设矩形花园的宽为y m(04.【解析】由题意,得k+9=10,即k=1,生产1 000千克该产品需要的时间是小时,所以生产1 000千克该产品需消耗的A材料的重量为y=(x2+9)=1 000x+≥1 000×2=6 000,当且仅当x=,即x=3时,等号成立,且1<3<10.故工厂应选取3千克/时的生产速度,此时消耗的A材料最少,最少为6 000千克.合作探究·提素养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选用最合理的铁丝是乙.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m,b m,框架的周长为l m,则ab=2,∴ab=4,故l=a+b+≥2+=4+2≈6.828(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所以乙够用且浪费最少.新知运用例1 B 【解析】设水池的宽为x m,则长为 m,则总占地面积y=(x+4)=240+6x+≥240+2=240+144=384,当且仅当6x=,即x=12时取等号,故总占地面积的最小值为384 m2.巩固训练 【解析】设矩形温室的左侧边长为a m,后侧边长为b m,蔬菜的种植面积为S m2,则ab=800,所以S=(a-4)(b-2)=ab-4b-2a+8=808-2(a+2b)≤808-4=648,当且仅当a=2b,即a=40,b=20时,等号成立,则Smax=648.故当矩形温室的左侧边长为40 m,后侧边长为20 m时,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最大种植面积为648 m2.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由题意知,一年的总运费为·9=万元,∴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为万元,又4x+≥2=360,当且仅当4x=,即x=45时,等号成立,∴当x=45时,一年的总费用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最小值为360万元.问题2: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引入变量,依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新知运用例2 【解析】设使用x年的年平均费用为y万元.由题意得y=,即y=1++(x∈N*).由基本不等式知y≥1+2=3,当且仅当=,即x=10时取等号.因此,使用10年报废最合算,其年平均费用为3万元.巩固训练 【解析】由题意知,每平方米的平均购地费用为=,∴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y=560+48x+=560+48.当x+取最小值时,y取得最小值.∵x≥10,∴x+≥2=30,当且仅当x=,即x=15时,等号成立,∴当x=15时,y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 000元,即该楼房建为15层时,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随堂检测·精评价1.D 【解析】因为每台机器生产的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s(单位:万元)与机器运转时间t(单位:年)的关系为s=-t2+22t-64,所以年平均利润y==-t-+22=-t++22≤-2+22=6,当且仅当t=8时,等号成立,所以当每台机器运转8年时,获得的年平均利润最大.故选D.2.8 【解析】设这批货物从A市全部运到B市的时间为t小时,则t==+≥2=8,当且仅当=,即v=100时,等号成立,所以这批货物全部运到B市,最快需要8小时.3.【解析】(1)由题意可得,矩形ABCD的长为(x-3)m,宽为(y-2)m,故S=(x-3)(y-2),x>3,y>2.(2)∵xy=24,∴S=(x-3)(y-2)=xy-2x-3y+6≤xy-2+6=6(当且仅当2x=3y,且xy=24,即x=6,y=4时取等号).故S的最大值为6 m2,此时x=6,y=4.1.3.2 课时2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二)【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基本不等式及其变形的应用.(数据分析)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条件最值问题.(数学运算)3.能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含参问题.(逻辑推理)【自主预习】1.基本不等式中的a,b只能是具体的某个数吗 2.x+的最小值是2吗 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常用不等式有哪些 1.已知实数x,y满足x>0,y>0,且+=1,则x+2y的最小值为( ).A.2B.4C.6D.82.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400吨,每次都购买x吨,运费为4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________. 3.设x>0,y>0,且2x+8y=xy,求x+y的最小值.【合作探究】探究1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问题1:式子≥(-3)×(-4)及≥都成立吗 说明了什么 问题2: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成立吗 常见的基本不等式的变形(1)x+≥2(x>0),x+≤-2(x<0);(2)+≥2(a,b同号),+≤-2(a,b异号);(3)a+b≥2(a,b≥0),≥ab;(4)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例1 已知m=a+(a>2),n=4-b2(b≠0),则m,n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m>nB.mC.m=nD.不确定【方法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实数大小的注意事项(1)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时,要注意观察式子的形式(和与积),同时要注意结合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2)利用基本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条件是否满足a>0,b>0.已知实数a,b,c满足a>b>c且a+b+c=0,abc>0,则++的值( ).A.一定是正数B.一定是负数C.可能是0D.正负不确定探究2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条件最值已知正数x,y满足+=1.问题1:能直接利用“1”的代换求x+y的最小值吗 为什么 问题2:怎样变形才能利用“1”的代换求最值 问题3:你能根据问题2中的方法,求x+y的最小值吗 1.利用基本不等式,通过恒等变形,使得“和”或“积”为定值,从而求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把握下列三个条件:①“一正”——各项为正数;②“二定”——“和”或“积”为定值;③“三相等”——等号一定能取到.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获得定值条件,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欲求的式子运用适当的“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建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例2 已知x>0,y>0,且+=1,求x+y的最小值.【变式探究】本例条件变为“x>0,y>0,x+y=1”,试求+的最小值.【方法总结】1.用常值代换法求解条件最值问题的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或其变形确定定值(常数);(2)把确定的定值(常数)变形为1;(3)把“1”的表达式与所求最值的表达式相乘或相除,进而构造和或积的形式;(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2.若常值代换法不适用于求条件最值,则对条件变形,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建立以目标函数为整体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可得最值.已知m>0,n>0,且2m+n=2,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随堂检测】1.已知a>0,b>0,且2a+=1,则+b的最小值为( ).A.2B.3C.8D.92.(多选题)已知a>0,b>0,a+b=2,则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最值时,a=B.最大值是5C.取最值时,b=D.最小值是3.已知正数a,b满足a+2b=3,则+的最小值为( ).A.B.C.2D.34.已知a>b>c,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3.2 课时2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二)自主预习·悟新知预学忆思1.a,b既可以是具体的某个数,也可以是代数式.2.当x>0时,x+的最小值是2;当x<0时,x+没有最小值.3.(1)若a+b为定值,则ab≤2;(2)若a,b为正且ab为定值,则a+b≥2.等号成立的条件均是a=b.上述命题可归纳为口诀: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自学检测1.D 【解析】∵x>0,y>0,且+=1,∴x+2y=(x+2y)+=4++≥4+2=8,当且仅当=,+=1,即x=4,y=2时,等号成立,故x+2y的最小值为8.2.20 【解析】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y=4x+·4=4x+≥2=160,当且仅当4x=,即x=20时取等号.3.【解析】(法一)由2x+8y-xy=0,得y(x-8)=2x.∵x>0,y>0,∴x-8>0,y=,∴x+y=x+=x+=(x-8)++10≥2+10=18,当且仅当x-8=,即x=12时,等号成立,∴x+y的最小值是18.(法二)由2x+8y=xy及x>0,y>0,得+=1,∴x+y=(x+y)=++10≥2+10=18,当且仅当=,即x=2y=12时,等号成立,∴x+y的最小值是18.合作探究·提素养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说明了≥ab与≥成立的条件不同.问题2:不一定,当a,b都为正数时,不等式才成立.新知运用例1 A 【解析】因为a>2,所以a-2>0,所以m=a+=(a-2)++2≥2+2=4,当且仅当a=3时取等号.由b≠0,得b2>0,所以n=4-b2<4.综上可知m>n.巩固训练 B 【解析】因为a>b>c且a+b+c=0,abc>0,所以a>0,b<0,c<0,且a=-(b+c),所以++=-++.因为b<0,c<0,所以b+c≤-2,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所以-≤.又+≤-2,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所以-++≤-2=-<0,即++<0.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不能,因为相乘后,不能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2:已知条件无法变换,把x+y变形,即x+y=x+(y+1)-1,再利用“1”的代换求最值.问题3:因为x>0,y>0,+=1,所以x+y=x+(y+1)-1=[x+(y+1)]+-1=1+4++-1≥4+2=8,当且仅当=,即x=3,y=5时,等号成立,所以x+y的最小值为8.新知运用例2 【解析】∵x>0,y>0,+=1,∴x+y=+(x+y)=++10≥2+10=16,当且仅当=,+=1,即x=4,y=12时,等号成立,∴x+y的最小值为16.变式探究 【解析】+=(x+y)+=10++≥10+2=16,当且仅当=,即x=,y=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16.巩固训练 9 【解析】因为m>0,n>0,且2m+n=2,所以+=(2m+n)=≥=9,当且仅当=且2m+n=2,即m=,n=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9.随堂检测·精评价1.D 【解析】+b=+b·2a+=5++2ab≥5+2=9,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b的最小值为9.2.AD 【解析】因为a+b=2,所以+=+=+++2≥+2=,当且仅当=,且a+b=2,即a=,b=时,等号成立.3.B 【解析】由a+2b=3,得(a+1)+2b=4,于是+=+·=1+4++≥5+2=,当且仅当=,即a=,b=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B.4.≤ 【解析】因为a>b>c,所以a-b>0,b-c>0,所以=≥,当且仅当a-b=b-c时,等号成立.1.3.2 课时1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及几何解释.(逻辑推理)2.能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数学运算)3.能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逻辑推理)【自主预习】 如图1所示,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将图1的“风车”抽象成图2,根据上节的内容我们可得出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分别代替材料中的a,b,可得出什么结论 2.问题1的结论中,“=”何时成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于任意a,b∈R,a2+b2≥2ab. ( )(2)当n∈N*时,n+>2. ( )(3)当x≠0时,x+≥2. ( )(4)若a≠0,则2a2+的最小值为2. ( )2.已知a≠0,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a+≥2B.(-a)+-≤-2C.a2+≥2D.(-a)2+-2≤-23.不等式x-2y+≥2成立的前提条件为________. 4.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a+b+c---≥0.【合作探究】探究1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Q是AB上任意一点,AQ=a,BQ=b,过点Q作AB的垂线,交半圆O于点P,连接AP,PB.问题1:如何用a,b表示PO,PQ的长度 问题2:比较PO,PQ的长度,能得出什么结论 1.重要不等式 x,y∈R,有≥________,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如果a≥0,b≥0,那么用,分别代替上式中的x,y,可得≤,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立.通常称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又称均值不等式),其中叫作a,b的算术平均值,叫作a,b的几何平均值. 3.变形ab≤,a+b≥2,其中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特别提醒:①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为a≥0,b≥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若a≥0,b≥0,且a≠b,则≠,即只能有<.②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题时,若分母中含有变量,则分母不能为0.例1 给出下面三个推导过程:①因为a>0,b>0,所以+≥2=2;②因为a∈R,且a≠0,所以+a≥2=4;③因为x,y∈R,xy<0,所以+=--+≤-2=-2.其中正确的推导过程为( ).A.①②B.②③C.②D.①③【方法总结】a2+b2≥2ab与≥都是带有等号的不等式,对于“当且仅当…时,取等号”这句话的含义要有正确的理解.一方面,当a=b时,=;另一方面,当=时,也有a=b.在不等式a+1≥2(a>0)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A.a=0B.a=C.a=1D.a=2已知a,b∈R,且ab>0,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A.a2+b2>2abB.a+b≥2C.+>D.+≥2探究2 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1:当两个正数a,b的和a+b为定值时,ab有最小值还是最大值 最值是多少 问题2:当两个正数a,b的乘积ab为定值时,a+b有最小值还是最大值 最值是多少 已知x,y都是正数.(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和x+y取得最小值2;(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且仅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S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按照“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1)一正: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a>0,b>0).(2)二定:化不等式的一边为定值.(3)三相等:必须存在取“=”的条件,即“=”成立.以上三点缺一不可.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例2 (1)已知0(2)已知x>2,则x+的最小值为________. 【方法总结】若是求和的最小值,通常化积为定值;若是求积的最大值,通常化和为定值.其解答技巧是恰当变形,合理拆分项或配凑因式.二、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例3 已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证明:++≤a2+b2+c2.【方法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策略与注意事项(1)策略:从已证不等式和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转化为所求问题,其特征是以“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2)注意事项:①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等号能否同时成立;②累加法是不等式证明中的一种常用方法,证明不等式时注意使用;③对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的可重新组合,构成基本不等式模型再使用.(1)已知x>0,y>0,则+的最小值为( ).A.15B.12C.8D.6(2)若0(1)已知m>0,n>0,且m+n=16,求mn的最大值.(2)已知a,b,c为正数,且a+b+c=1,证明:++≥9.【随堂检测】1.不等式+(x-2)≥6(x>2)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A.x=3B.x=-3C.x=5D.x=-52.若0A.b>>a>B.b>>>aC.b>>>aD.b>a>>3.若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则这两个正数的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已知a,b为正实数,且a+b=1.求证:+≥4.参考答案1.3.2 课时1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一)自主预习·悟新知预学忆思1.a+b≥2.2.当且仅当a=b时,“=”成立.自学检测1.(1)√ (2)√ (3)× (4)√2.C 【解析】当a<0时,a+<0,(-a)+->0,故A,B错误.当a≠0时,由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可得a2+≥2,(-a)2+-2≥2,故C正确,D错误.3.x>2y 【解析】因为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各项均为正,所以x-2y>0,即x>2y.4.【解析】∵a,b,c都是正数,∴a+b≥2,b+c≥2,a+c≥2,∴a+b+b+c+a+c≥2(++),∴a+b+c≥++,即a+b+c---≥0,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合作探究·提素养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PO==.易证Rt△APQ∽Rt△PBQ,则PQ2=AQ·QB,即PQ=.问题2:PO的长度大于或等于PQ的长度,通过两者的关系可以得出≤.新知生成1.xy x=y2.a=b新知运用例1 D 【解析】因为a,b∈(0,+∞),所以>0,>0,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故①正确;因为a∈R,且a≠0不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所以+a≥2=4是不成立的,故②错误;由xy<0,得,均为负数,但在推导过程中将+看成一个整体提出负号后,-,-均变为正数,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故③正确.故选D.巩固训练1 C 【解析】∵a+1-2=(-1)2≥0(a>0),∴当=1,即a=1时,等号成立.巩固训练2 D 【解析】对于A,当a=b时,a2+b2=2ab,故A错误;对于B,C,ab>0只能说明a,b同号,当a,b都小于0时,B,C错误;对于D,因为ab>0,所以>0,>0,所以+≥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即+≥2恒成立,故D正确.故选D.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ab有最大值,当a=b时,ab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问题2:a+b有最小值,当a=b时,a+b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2.新知运用例2 (1) (2)6 【解析】(1)∵00,∴x(4-3x)=×3x·(4-3x)≤2=,当且仅当3x=4-3x,即x=时等号成立,故x=.(2)∵x>2,∴x-2>0,∴x+=(x-2)++2≥2+2=6,当且仅当x-2=,即x=4时等号成立.例3 【解析】因为a2+b2≥2ab,b2+c2≥2bc,c2+a2≥2ac,abc=1,所以a2+b2+c2≥ab+bc+ca==++,当且仅当a=b=c=1时,等号成立,所以++≤a2+b2+c2.巩固训练1 (1)B (2)1 【解析】(1)由基本不等式可知 +≥2=12,当且仅当=,即y=2x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小值为12.(2)当00,则≤=1,当且仅当2-a=a,即a=1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大值为1.巩固训练2 【解析】(1)∵m>0,n>0且m+n=16,∴由基本不等式可得mn≤2=2=64,当且仅当m=n=8时,等号成立,此时mn取得最大值64.(2)++=++=3+++≥3+2+2+2=3+2+2+2=9.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随堂检测·精评价1.C 【解析】由基本不等式知等号成立的条件为=x-2,即x=5.2.C 【解析】∵0a+b,ab>a2,∴b>>,>a.故b>>>a.3.12 【解析】设这两个正数分别为a,b,则ab=36.∵≥,∴a+b≥12,当且仅当a=b=6时,等号成立.故这两个正数的和的最小值为12.4.【解析】∵a,b为正实数,且a+b=1,∴+=+=1+++1=2++≥2+2=4,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2 课时1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一)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 1.3.2 课时2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二)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 1.3.2 课时3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