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导学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导学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抓住时间线索, 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2. 聚焦典型细节,领悟南仁东的可贵品质,理解传记文学文学性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深刻理解以南仁东为代表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认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先行预学: 《追光者》杂志近期拟推出“中华科技之星”系列传记,拟将本文收录其中,请你参与编辑工作。 人物年谱制作 1.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南仁东,杂志需要制作人物年谱。请依据课文内容补全年谱,并完成编辑手记。 [人物年谱] 南仁东年谱 阶段年份主要事件语言出生1945\\少年求学\对星空充满好奇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青年工作学习 1963①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③"怎么不可能!"1968 在初次工作的尴尬中知道了什么叫“一丝不苗”“严丝合缝\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1978 ②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开展大射电望远镜选址工作 1993 ④建议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台址争取到中国来⑥"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会。""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在向宇宙的深处进军。"1994 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2006 ⑤国际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建到中国的愿望落空,随即向国家申报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2007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立项主持“中国天眼”建设 2011 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⑨“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2015⑦目睹馈源舱成功升起2016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他泪洒圈梁⑨"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逝世2017\ \
新知研学 [编辑手记]通过对人物年谱的整理,你发现这篇传记在材料选择与组织上有何特点 作者选材典型,选取的南仁东人生中多个重要阶段的事件都是围绕他的追梦展开的。材料组织也极具特色,以"看星星"串起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展,并在关键事件上标注时间,形成一条自然的线索。
任务二、 杂志封面设计 本期杂志将以南仁东作为封面人物,请参考封面要素与设计思路,结合文章内容与教科书上的批注,进行设计并阐明理由,完成编辑手记。 (1)确定封面要素。 ◎封面要素:★人物形象,★活动场景★整体背景 封面要素 设计思路思考记录区你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你希望在封面中展现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你会抓住哪些细节进行勾勒 你将为人物设计怎样的活动场景 你还会加上怎样的背景画面 (1)展现南仁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他日常的穿着来勾勒形象。设计艰险的选址环境,如以高山、湍急流水等作为场景。以"中国天眼"、群山、星空等为背景。
任务三 (2)进行封面构图 ◎画面组合方式(至少选择两种):层次 大小 虚实 色调 运用 封面构图 封面构图设想设计理由大小、虚实封面构图设想:南仁东站在画面的左侧,向右望去,身边有多个装备的实像,如解放鞋、雨衣、柴刀等,还有熔岩地貌以及弯弯曲曲的石阶;右侧是缩小的"天眼","天眼"四周是环境的虚像,如连绵的群山与星空。南仁东向右望着"天眼"的画面展现他的目标坚定。"天眼"背后的多个群山与星空虚像和"天眼"缩小的实像形成对比,突出为"天眼"选址背后付出的无数努力。展示南仁东去过的多个地方的环境能侧面体现他深入调查、艰苦奋斗的精神。多种朴素的装备与"天眼"的高端形成对比,展现探索的艰辛与"天眼"建设的不易。
三、迁移拓学 [编辑手记]通过对这次设计的整体考虑,你发现这篇传记在打动读者方面运用了什么特别的方法 本文的感人力量源于其独特的传记叙事策略。首先,作者以"星空"为意象纽带,串联起南仁东从仰望星空的少年到化身星辰的完整生命轨迹,使读者看到他克服种种困难执着追梦的伟大历程,由个人奋斗史升华为民族精神的星辰史诗。其次,作者采用文学性笔法进行渲染,用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等描写来展现南仁东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可贵品格,从而激发读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四、反思结学 科技之星推荐 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还有很多像南仁东这样的科技专家,课外阅读他们的传记,向编辑部推荐下一期“追光者” 书名:《蚕丝:钱学森传》 传主姓名:张纯如 作者:钱学森 身份: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推荐理由:钱学森,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本书以翔实史料为基石,绘就了科学巨匠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作品凭借生动且细腻的笔触,再现他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跌宕起伏。既展现了他在学术领域勇攀高峰、于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卓越风采,也呈现了他在政治旋涡中遭受的不公与磨难。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钱学森在冷战背景下,为理想、为祖国而不懈奋斗的历程,同时细腻地刻画了他在困境中坚守,体现他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五、达标测学 ①必做题:选取文中一个最打动你的细节,用课后“读读写写”词语造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②选做题:假如你是“南仁东星”命名仪式的主持人,请为他撰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颁奖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