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九年级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都给出标号为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某厂家生产的海上浮漂的形状是中间穿孔的球体,如图1所示.该浮漂的俯视图是图2,那么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2.(3分)二次函数y=x2+2的顶点是(  )
A.(0,2) B.(2,0) C.(1,3) D.(﹣1,3)
3.(3分)2024年5月29日16时12分,“长春净月一号”卫星搭乘谷神星一号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当火箭上升到点A时,位于海平面R处的雷达测得点R到点A的距离为a千米,仰角为θ,则此时火箭距海平面的高度AL为(  )
A.asinθ千米 B.千米 C.acosθ千米 D.千米
4.(3分)某几何体是由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如图是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5.(3分)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点C是AO的中点.过点C作CE⊥AO交于点E,过点E作ED⊥OB,垂足为点D.在扇形内随机选取一点P,则点P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
A. B. C. D.
6.(3分)函数与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1,y2均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1<x<0 B.x<﹣1 C.0<x<2 D.x>1
7.(3分)如图,△BCD内接于⊙O,点B是的中点,CD是⊙O的直径,若∠ABC=30°,AC=3,则BC的长为(  )
A.4 B. C. D.
8.(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F是边BC上两点,且BE=EF=FC,连接DE,AF,DE与AF相交于点G,连接BG,若AB=8,BC=12,则cos∠GBF的值为(  )
A. B. C. D.
9.(3分)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说法:①abc<0;②c﹣3a>0;③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④4a2﹣2ab≥a2t2+abt(t为任意实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3分)如图,半径为5的⊙M圆心M的坐标为(9,12),点P是⊙M上任意一点,PA,PB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PA⊥PB,若点A,点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大值为(  )
A.60 B.40 C.34 D.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3分)将﹣(﹣2),,π,0,,3.14这6个数分别写在6张同样的卡片上,从中随机抽取1张,卡片上的数为无理数的概率是    .
12.(3分)如图,在⊙O中,若,∠1=40°,则∠2的度数为    .
13.(3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菱形网格中,每个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点A,B,C均在格点上,连接AB,BC,则tan∠ABC的值为     .
14.(3分)如图,有一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的顶点A的位置变化为A→A1→A2,其中第二次翻滚被桌面上一小木块挡住,使∠A1CA2=60°,则点A翻滚到A2位置时,共走过的路径长为    .
15.(3分)如图,小明用无人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将无人机垂直上升距地面30m的点P处,测得教学楼底端点A的俯角为37°,再将无人机沿教学楼方向水平飞行28.3m至点Q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点B的俯角为45°,则教学楼AB的高度约为    m.(精确到1m,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16.(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半径为2的⊙P的圆心P从点A(8,m)(点A在直线y=x﹣4上)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当t=    时,⊙P与坐标轴相切.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2分)
17.(5分)计算:.
18.(6分)如图,在△ABC中,∠C=90°.
(1)尺规作图:
①作∠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②以点D为圆心,DC长为半径作⊙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应用证明:
在(1)的条件下,求证:AB与⊙D相切.
19.(8分)为做好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某校开展了主题为“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的知识竞赛(每题5分,满分100分).该校从学生成绩都不低于80分的八年级(1)班和(3)班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成绩进行整理,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及分析表.
【收集数据】
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成绩:85,95,100,90,90,80,85,90,80,100,80,85,95,90,95,95,95,95,100,95.
八年级(3)班20名学生成绩:90,80,100,95,90,85,85,100,85,95,85,90,90,95,90,90,95,90,95,95.
【描述数据】
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成绩统计表
分数 80 85 90 95 100
人数 3 3 a b 3
【分析数据】
八年级(1)班和(3)班20名学生成绩分析表
统计量班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八年级(1)班 m n 95 41.5
八年级(3)班 91 90 P 26.5
【应用数据】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填空:m=    ,n=    ,P=    ;
(3)请通过数据说明哪个班级的成绩更好一些;
(4)从上面5名得10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参加市级知识竞赛.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所抽取的2名学生恰好在同一个班级的概率.
20.(9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2.请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21.(9分)图,图1为《天工开物》记载的用于舂(chōng)捣谷物的工具——“碓(duì)”的结构简图,图2为其平面示意图,已知AB⊥CD于点B,AB与水平线l相交于点O,OE⊥l.若BC=4分米,OB=12分米,∠BOE=60°,求点C到水平线l的距离CF的长.
22.(11分)【阅读定义】
由两条与x轴有相同的交点,并且开口方向相同的抛物线所围成的封闭曲线称为“月牙线”.
【理解概念】
(1)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是否可以围成“月牙线”?请说明理由;
【尝试应用】
(2)抛物线与抛物线组成一个如图所示的“月牙线”,与x轴有相同的交点M,N(点M在点N的左侧),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A,B.
①求a:b:c的值;
②已知点P(x0,m)和点Q(x0,n)在“月牙线”上,且m>n,若m﹣n的最大值为2,求m﹣n取得最大值时AB的长.
23.(11分)如图,AB与⊙O相切于点A,半径OC∥AB,BC与⊙O相交于点D,连接AD.
(1)求证:∠OCA=∠ADC;
(2)若AD=4,,求OC的长.
24.(13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a≠0)经过点(﹣1,6),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连接AC,BC,OC=4O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P是射线CA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E⊥x轴,垂足为E,交AC于点D,点M是线段DE上一动点,MN⊥y轴,垂足为N,点F为线段BC的中点,连接AM,NF,当线段PD长度取得最大值时,求AM+MN+NF的最小值;
(3)将该抛物线沿射线CA方向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经过(2)中线段PD长度取得最大值时的点D,且与直线AC相交于另一点K,点Q为新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QDK=∠ACB时,直接写出新抛物线表达式及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九年级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B D C B C B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都给出标号为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某厂家生产的海上浮漂的形状是中间穿孔的球体,如图1所示.该浮漂的俯视图是图2,那么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物体及其俯视图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图形可得,它的主视图如图所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
2.(3分)二次函数y=x2+2的顶点是(  )
A.(0,2) B.(2,0) C.(1,3) D.(﹣1,3)
【分析】依据题意,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即可判断得解.
【解答】解:由题意,∵二次函数为y=x2+2,
∴其顶点为(0,2).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关键.
3.(3分)2024年5月29日16时12分,“长春净月一号”卫星搭乘谷神星一号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当火箭上升到点A时,位于海平面R处的雷达测得点R到点A的距离为a千米,仰角为θ,则此时火箭距海平面的高度AL为(  )
A.asinθ千米 B.千米 C.acosθ千米 D.千米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在Rt△ALR中,AR=a,∠ARL=θ,
∴sinθ=,
∴AL=AR sinθ=asinθ(千米).
答:火箭距海平面的高度AL为asinθ千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3分)某几何体是由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如图是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分析】根据三视图,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以及俯视图可确定该几何体共有2层3列,故可得出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解答】解:综合三视图,我们可得出,这个几何体的底层应该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应该有2个小正方体,
因此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3+2=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正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是关键.
5.(3分)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点C是AO的中点.过点C作CE⊥AO交于点E,过点E作ED⊥OB,垂足为点D.在扇形内随机选取一点P,则点P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
A. B. C. D.
【分析】设⊙O的半径为r,先利用余弦的定义求出∠COE=60°,则∠BOE=30°,再证明四边形OCED为矩形得到S△OCE=S△ODE,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BOE=,然后根据几何概率的求法得到点P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
【解答】解:设⊙O的半径为r,
∵CE⊥AO,
∴∠OCE=90°,
∵点C是AO的中点,
∴OC=OA=OE,
在Rt△OCE中,∵cos∠COE==,
∴∠COE=60°,
∴∠BOE=∠AOB﹣∠COE=30°,
∵ED⊥OB,
∴∠ODE=90°,
∵∠COD=∠OCE=90°,
∴四边形OCED为矩形,
∴S△OCE=S△ODE,
∴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BOE=,
∴点P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概率:某事件的概率=该事件所占有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利用面积和差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3分)函数与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1,y2均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1<x<0 B.x<﹣1 C.0<x<2 D.x>1
【分析】利用图象法即可求解.
【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当y1,y2均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
7.(3分)如图,△BCD内接于⊙O,点B是的中点,CD是⊙O的直径,若∠ABC=30°,AC=3,则BC的长为(  )
A.4 B. C. D.
【分析】连接AD,则∠ADC=∠ABC=30°,由CD是⊙O的直径,得∠CAD=∠CBD=90°,而AC=3,则CD=2AC=6,由点B是的中点,得=,则BC=BD,由CD==BC=6,求得BC=3,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
【解答】解:连接AD,则∠ADC=∠ABC=30°,
∵CD是⊙O的直径,AC=3,
∴∠CAD=∠CBD=90°,
∴CD=2AC=6,
∵点B是的中点,
∴=,
∴BC=BD,
∵CD==BC=6,
∴BC=3,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8.(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F是边BC上两点,且BE=EF=FC,连接DE,AF,DE与AF相交于点G,连接BG,若AB=8,BC=12,则cos∠GBF的值为(  )
A. B. C. D.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证△EFG∽△DAG,过点G作GH⊥BC于点H,可证△EHG∽△ECD,得出比例式,进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B=CD=8,AD=BC=12,AD∥BC,
∴,
∴△EFG∽△DAG,
∴,
∴,
过点G作GH⊥BC于点H,
∴GH∥CD,EC=EF+FC=8,
∴△EHG∽△ECD,
∴,
∴,
∴BH=BE+EH=4+2=6,且∠EHG=90°,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角的余弦值,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3分)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说法:①abc<0;②c﹣3a>0;③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④4a2﹣2ab≥a2t2+abt(t为任意实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①分别判断a、b、c的符号,再判断abc的符号;
②由对称轴为直线x=﹣2,可知a与b的数量关系,消去b可得仅含a、c的解析式,找特定点可判断c﹣3a的符号;
③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
④用a与b的数量关系,可将原式化简得到关于t的不等式,再用函数的性质(t为全体实数)判断.
【解答】解:①因图象开口向下,可知:a<0;
又∵对称轴为直线x=﹣2,
∴﹣=﹣2,整理得:b=4a,即a、b同号.
由图象可知,当x=4时,y<0,
又∵对称轴为直线x=﹣2,可知:当x=0时,y<0;
即c<0;
∴abc<0,故①正确.
②由①得:b=4a.
代入原解析式得:y=ax2+4ax+c;
a (﹣1)2+4a (﹣1)+c>0,
∴c﹣3a>0,故②正确.
③∵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2,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③正确.
④设4a2﹣2ab≥a2t2+abt=at(at+b),则at t﹣bt≥4a﹣2b,
∴两边+c得到4a﹣2b+c≤at t﹣bt+c,
∴左侧为x=﹣2时的函数值为最大值,右侧为x=t时的函数值,则不成立,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③正确,共3个.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图象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等知识.需综合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解题.
10.(3分)如图,半径为5的⊙M圆心M的坐标为(9,12),点P是⊙M上任意一点,PA,PB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PA⊥PB,若点A,点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大值为(  )
A.60 B.40 C.34 D.20
【分析】连接OP,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推出AB=2PO,当P在OM的延长线时,PO最大,此时AB最大,由勾股定理求出OM=15,得到PO=OM+PM=20,即可求出AB的最大值.
【解答】解:连接OP,
∵AO=BO,∠APB=90°,
∴AB=2PO,
∴当PO取最大值时,AB的值最大,当P在OM的延长线时,PO最大,
∵M的坐标是(9,12),
∴OM==15,
∵圆的半径是5,
∴PM=5,
∴PO=OM+PM=15+5=20,
∴AB=2PO=40,
∴AB的最大值是4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关键是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到AB=2P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3分)将﹣(﹣2),,π,0,,3.14这6个数分别写在6张同样的卡片上,从中随机抽取1张,卡片上的数为无理数的概率是   .
【分析】根据概率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在﹣(﹣2),,π,0,,3.14这6个数中,无理数有π和两个,
∵抽到每个数的可能性相同,
∴从中随机抽取1张,卡片上的数为无理数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概率的意义.
12.(3分)如图,在⊙O中,若,∠1=40°,则∠2的度数为 40°  .
【分析】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定理推出∠2=∠1=40°.
【解答】解:∵,
∴=,
∴∠2=∠1=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考查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关键是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也相等.
13.(3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菱形网格中,每个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点A,B,C均在格点上,连接AB,BC,则tan∠ABC的值为    .
【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AF,BF的长,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连接AE,交BC于F,
∵每个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AD=DE,
∴△ADE是等边三角形,
∴AE=AD=DE=3,∠AED=60°,
∵BE=EC,∠AEB=∠AEC=60°,
∴AE⊥BC,∠EBC=30°,
∴EF=BE=1,BF=EF=,
∴AF=2,
∴tan∠ABC===,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4.(3分)如图,有一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的顶点A的位置变化为A→A1→A2,其中第二次翻滚被桌面上一小木块挡住,使∠A1CA2=60°,则点A翻滚到A2位置时,共走过的路径长为 π  .
【分析】分别根据第一次是以B为旋转中心,BA长5为半径旋转90°;第二次是以C为旋转中心,3为半径旋转60°;求出共走过的路径即可.
【解答】解:第一次是以B为旋转中心,BA长5为半径旋转90°,
此次点A走过的路径是2π 5=π.
第二次是以C为旋转中心,3为半径旋转60°,
此次走过的路径是 2π 3=π,
故点A两次共走过的路径是π.
故答案为:π.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A点运动的路线是解题关键.
15.(3分)如图,小明用无人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将无人机垂直上升距地面30m的点P处,测得教学楼底端点A的俯角为37°,再将无人机沿教学楼方向水平飞行28.3m至点Q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点B的俯角为45°,则教学楼AB的高度约为 18  m.(精确到1m,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分析】先在Rt△PAM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求出BM,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得结论.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BM⊥PM.
∵无人机垂直上升距地面30m的点P处,
∴AM=30m.
在Rt△QMB中,
∵∠MQB=45°,
∴MBQ=45°.
∴MQ=MB.
在Rt△PAM中,
∵tan∠MPA=,
∴AM≈0.75 PM,即30=0.75(28.3+BM).
∴BM=11.7m.
∴AB=AM﹣BM=30﹣11.7=18.3≈18(m).
故答案为:18.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半径为2的⊙P的圆心P从点A(8,m)(点A在直线y=x﹣4上)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当t= 2或6或10  时,⊙P与坐标轴相切.
【分析】设⊙P与坐标轴的切点为D,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8,4),B(4,0),C(0,﹣4),推出△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45°,①当⊙P与x轴相切时,②如图,⊙P与x轴和y轴都相切时,③当点P只与y轴相切时,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
【解答】解:设⊙P与坐标轴的切点为D,
∵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A(8,m),
∴x=0时,y=﹣4,y=0时,x=4,x=8时,y=4,
∴A(8,4),B(4,0),C(0,﹣4),
∴AB=4,AC=8,OB=OC=4,
∴△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45°,
①当⊙P与x轴相切时,
∵点D是切点,⊙P的半径是2,
∴PD⊥x轴,PD=2,
∴△B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PD=2,PB=2,
∴AP=AB﹣PB=2,
∵点P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
∴t=2;
②如图,⊙P与x轴和y轴都相切时,
∵PB=2,
∴AP=AB+PB=6,
∵点P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
∴t=6;
③当点P只与y轴相切时,
∵PC=2,
∴AP=AC+PC=10,
∵点P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
∴t=10.
综上所述,则当t=2或6或10秒时,⊙P与坐标轴相切,
故答案为:2或6或10.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2分)
17.(5分)计算:.
【分析】先将各项化简,再算乘法,最后从左往右计算即可得
【解答】解:原式=

=4.
【点评】本题考查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绝对值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关键.
18.(6分)如图,在△ABC中,∠C=90°.
(1)尺规作图:
①作∠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②以点D为圆心,DC长为半径作⊙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应用证明:
在(1)的条件下,求证:AB与⊙D相切.
【分析】(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2)过点D作DE⊥AB于点E.证明DE=DC=半径即可.
【解答】(1)解:图形如图所示:
(2)证明:过点D作DE⊥AB于点E.
∵AD平分∠CAB,DC⊥AC,DE⊥AB,
∴DE=DC=半径,
∴AB与⊙D相切.
【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切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19.(8分)为做好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某校开展了主题为“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的知识竞赛(每题5分,满分100分).该校从学生成绩都不低于80分的八年级(1)班和(3)班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成绩进行整理,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及分析表.
【收集数据】
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成绩:85,95,100,90,90,80,85,90,80,100,80,85,95,90,95,95,95,95,100,95.
八年级(3)班20名学生成绩:90,80,100,95,90,85,85,100,85,95,85,90,90,95,90,90,95,90,95,95.
【描述数据】
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成绩统计表
分数 80 85 90 95 100
人数 3 3 a b 3
【分析数据】
八年级(1)班和(3)班20名学生成绩分析表
统计量班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八年级(1)班 m n 95 41.5
八年级(3)班 91 90 P 26.5
【应用数据】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填空:m= 91  ,n= 92.5  ,P= 90  ;
(3)请通过数据说明哪个班级的成绩更好一些;
(4)从上面5名得10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参加市级知识竞赛.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所抽取的2名学生恰好在同一个班级的概率.
【分析】(1)由八年级(3)班20名学生成绩统计可得90分学生有7人,95分学生有6人,补全条形统即可;
(2)由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成绩统计可得a=4,b=7,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3)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综合分析得八年级(1)班成绩较好;
(4)设八年级(1)班的三名100分的学生用A、B、C表示,八年级(3)班的两名100分的学生用X、Y表示,用列表法表示出所有可能结果,再从中找出2名学生恰好在同一个班级的结果数,再根据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八年级(3)班20名学生成绩统计可得:90分学生有7人,95分学生有6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即为所求;
故答案为:91,92.5,90;
(2)由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成绩统计可得a=4,b=7,
∴,
一共20名学生,中位数应该为第10名与第11名的平均数,

∵90分的人数最多,
∴P=90,
故答案为:91,92.5,90;
(3)八年级(1)班和八年级(3)班的平均成绩相同,但八年级(1)班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比八年级(3)班高,即八年级(1)班高分段人数较多.因此八年级(1)班成绩较好;
(4)设八年级(1)班的三名100分的学生用A、B、C表示.八年级(3)班的两名100分的学生用X、Y表示,从5名得10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参加市级知识竞赛,列表如下:
(1)班 (3)班 A B C X Y
A ﹣ AB AC AX AY
B BA ﹣ BC BX BY
C CA CB ﹣ CX CY
X XA XB XC ﹣ XY
Y YA YB YC YX ﹣
一共有20种情况.其中两名同学在同一个班级的有AB、AC、BA、BC、CA、CB、XY、YX共8种,
∴所抽取的2名学生恰好在同一个班级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方差,概率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概率的求法.
20.(9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2.请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6、8、4的长方体在上底面中间挖去一个直径为4的半圆柱,据此可计算出其表面积与体积.
【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6、8、4的长方体在上底面中间挖去一个直径为4的半圆柱,
S表面积=6×4×2+6×8+6×2×2+(8×4﹣π×22)×2+π×4××6=48+48+24+64﹣4π+12π=184+8π,
V=8×6×4﹣π×22×6=192﹣12π.
【点评】此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和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
21.(9分)图,图1为《天工开物》记载的用于舂(chōng)捣谷物的工具——“碓(duì)”的结构简图,图2为其平面示意图,已知AB⊥CD于点B,AB与水平线l相交于点O,OE⊥l.若BC=4分米,OB=12分米,∠BOE=60°,求点C到水平线l的距离CF的长.
【分析】延长DC交l于点H,连接OC,根据题意及解三角形确定,,再由等面积法即可求解.
【解答】解:延长DC交l于点H,连接OC,
在Rt△OBH中,∠BOH=90°﹣60°=30°,OB=12dm,
∴(dm),(dm),
∵S△OBH=S△OCH+S△OBC,
∴,
∴,
∴(dm),
答:点C到水平线l的距离CF的长为dm.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三角形及利用三角形等面积法求解,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2.(11分)【阅读定义】
由两条与x轴有相同的交点,并且开口方向相同的抛物线所围成的封闭曲线称为“月牙线”.
【理解概念】
(1)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是否可以围成“月牙线”?请说明理由;
【尝试应用】
(2)抛物线与抛物线组成一个如图所示的“月牙线”,与x轴有相同的交点M,N(点M在点N的左侧),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A,B.
①求a:b:c的值;
②已知点P(x0,m)和点Q(x0,n)在“月牙线”上,且m>n,若m﹣n的最大值为2,求m﹣n取得最大值时AB的长.
【分析】(1)求出抛物线y1=2(x﹣1)(x﹣2)与x轴的交点为(1,0)和(2,0);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1,0)和(2,0),又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开口方向相同,即可知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围成“月牙线”;
(2)①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3,0)和(﹣1,0),代入得:,解得,故a:b:c=a:(﹣2a):(﹣3a)=1:(﹣2):(﹣3);
②由①知,,可得抛物线的顶点为(1,﹣4a),而抛物线的顶点为(1,﹣2),,可知抛物线在抛物线上方;即可得,结合m﹣n的最大值为2,从而计算可以得解.
【解答】解:(1)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围成“月牙线”;
理由如下:在y1=2(x﹣1)(x﹣2)中,令y=0得x=1或x=2,
∴抛物线y1=2(x﹣1)(x﹣2)与x轴的交点为(1,0)和(2,0);
在中,令y=0得x=1或x=2,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1,0)和(2,0),
∴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与x轴有相同的交点,
又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开口方向相同,
∴抛物线y1=2(x﹣1)(x﹣2)与抛物线围成“月牙线”;
(2)①在中,令y=0得x=3或x=﹣1,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3,0)和(﹣1,0),
把(3,0)和(﹣1,0)代入得:,
∴,
∴a:b:c=a:(﹣2a):(﹣3a)=1:(﹣2):(﹣3).
∴a:b:c的值为1:(﹣2):(﹣3).
②由①知,,
∴抛物线的顶点为(1,﹣4a),
∵抛物线的顶点为(1,﹣2),,
∴﹣4a<﹣2,
∴抛物线在抛物线上方.
∴,n=a﹣2ax0﹣3a,
∴.
∵m﹣n的最大值为2,
∴.
∴2a2﹣3a+1=0.
∴a=或a=1.
∵,
∴a=1.
在中,令x=0得,
∴A.
在中,令x=0 得y=﹣3a,
∴B(0,﹣3a).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涉及新定义,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解“月牙线”的概念.
23.(11分)如图,AB与⊙O相切于点A,半径OC∥AB,BC与⊙O相交于点D,连接AD.
(1)求证:∠OCA=∠ADC;
(2)若AD=4,,求OC的长.
【分析】(1)连接OA,则OA=OC,由切线的性质得AB⊥OA,因为OC∥AB,所以∠AOC=∠OAB=90°,则∠OCA=∠OAC=45°,由圆周角定理得∠ADC=∠AOC=45°,则∠OCA=∠ADC.
(2)设OA交BC于点F,作AL⊥BC于点L,由∠ADC=45°,得=tan45°=,而AD=4,则AL=AD=2,由=tan∠OCF=tanB===,求得BL=3AL=6,则AB==4,所以AF=AB=,由OF=OC,且OF=OA﹣AF=OC﹣,得OC﹣=OC,求得OC=2.
【解答】(1)证明:连接OA,则OA=OC,
∵AB与⊙O相切于点A,
∴AB⊥OA,
∵OC∥AB,
∴∠AOC=∠OAB=90°,
∴∠OCA=∠OAC=45°,
∵∠ADC=∠AOC=45°,
∴∠OCA=∠ADC.
(2)解:设OA交BC于点F,作AL⊥BC于点L,则∠ALB=90°,
∵∠ADC=45°,AD=4,
∴=tan45°=,
∴AL=AD=×4=2,
∵∠FOC=∠FAB=90°,∠OCF=∠B,tanB=,
∴=tan∠OCF=tanB===,
∴BL=3AL=3×2=6,
∴AB===4,
∴AF=AB=×4=,
∵OF=OC,且OF=OA﹣AF=OC﹣,
∴OC﹣=OC,
解得OC=2.
∴OC的长是2.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4.(13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a≠0)经过点(﹣1,6),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连接AC,BC,OC=4O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P是射线CA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E⊥x轴,垂足为E,交AC于点D,点M是线段DE上一动点,MN⊥y轴,垂足为N,点F为线段BC的中点,连接AM,NF,当线段PD长度取得最大值时,求AM+MN+NF的最小值;
(3)将该抛物线沿射线CA方向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经过(2)中线段PD长度取得最大值时的点D,且与直线AC相交于另一点K,点Q为新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QDK=∠ACB时,直接写出新抛物线表达式及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
【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2,0),连接A′F交y轴于点N,过点N作NM⊥PE,连接AM,则此时AM+MN+NF=A′N+MN+NF=2+A′F最小,即可求解;
(3)∠QDK=∠ACB,则DQ∥BC,则直线DQ的表达式为:y=﹣4(x+2)+2,即可求解;当点Q(Q′)在AC上方时,同理可解.
【解答】解:(1)在y=ax2+bx+4中,令x=0,则y=4,
∴C(0,4),
∴OC=4,
∵OC=4OB,
∴OB=1,
即点B(1,0),
由题意得,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
(2)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4,0)、(1,0)、(0,4),则点F(,2),
由点A、C的坐标得,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4,
设点P(x,﹣x2﹣3x+4),则点D(x,x+4),
则PD=﹣x2﹣3x+4﹣x﹣4=﹣x2﹣4x,
当x=﹣2时,PD取得最大值,则点E(﹣2,0)、D(﹣2,2),则MN=2,
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2,0),连接A′F交y轴于点N,过点N作NM⊥PE,连接AM,
则四边形MNA′A为平行四边形,则AM=A′N,
则此时AM+MN+NF=A′N+MN+NF=2+A′F=2+=2+为最小;
(3)将该抛物线沿射线CA方向平移,当向左平移m个单位时,则向下平移了m个单位,
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m)2﹣3(x+m)+4﹣m,
将点D(﹣2,2)的坐标代入上式得:2=﹣(﹣2+m)2﹣3(﹣2+m)+4﹣m,
解得:m=2,
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m)2﹣3(x+m)+4﹣m=﹣x2﹣7x﹣8,
由点B、C的坐标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4x+4,
当点Q在AC下方时,
∵∠QDK=∠ACB,则DQ∥BC,
则直线DQ和BC表达式中的k值相同,
而DQ过点D(﹣2,2),
则直线DQ的表达式为:y=﹣4(x+2)+2,
联立上式和新抛物线的表达式得:﹣4(x+2)+2=﹣x2﹣7x﹣8,
解得:x=﹣2(舍去)或﹣1,
即点Q(﹣1,﹣2);
当点Q(Q′)在AC上方时,
同理可得,点H′(﹣4,),
由点D、H′的坐标得,直线DH′的表达式为:y=﹣(x+2)+2,
联立上式和新抛物线的表达式得:﹣(x+2)+2+2=﹣x2﹣7x﹣8,
解得:x=﹣2(舍去)或﹣,
即点Q(﹣,);
综上,点Q的坐标为:(﹣1,﹣2)或(﹣,).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二次函数与线段最值,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结合转化思想综合运用是解题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