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一节 多媒体简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理解各种多媒体元素的数字化原理●认识并区分各种多媒体元素的常用文件格式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多媒体元素的各种属性●通过比较区分多种多媒体元素的文件格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多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多媒体元素。难点:图像和声音的数字化原理。三、课时安排建议建议本节内容用3 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配套光盘中的素材文件。从因特网获取的相关素材。2.课前准备图片浏览器:ACDSee。多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五、教学过程建议1.介绍知识背景“多媒体”是能够实现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集成应用的一种现代化技术,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能够将音频、视频、图像、三维动画和计算机技术联系到同一数字环境中,因而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多媒体内涵太宽,应用领域太广,至今无人能下一个非常准确清楚的定义。一般说来,多媒体的“多”是其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作用,多种设备,多学科交汇,多领域应用……;“媒”是指人与客观事物之中介;“体”是言其综合、集成一体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涵义和范围还将扩展。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多媒体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泛例。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价值,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2.解读数字化数字化是多媒体的基本特征,也是深入认识多媒体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化产品离我们越来越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电视、移动电话……和这些数字化产品相关的一些技术参数常常令人费解。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下面列举了数字化产品中常见技术参数的解读,仅供参考。某品牌的手机,在规格参数中有这样描述:显示屏——128×160像素/65536色彩屏;30万像素数码相机。解读:128×160像素:指的是显示分辨率,即手机屏幕在正常状态下,满屏显示的图像标准尺寸为——宽128像素,高160像素。这个参数通常也用来衡量彩屏的大小。65536色:能够显示的颜色数,颜色数越多,图像越逼真。颜色的多少取决于编码色彩所用的二进制数的个(位)数,65536色也称64K色,采用16位二进制数(2个字节)来编码颜色,从00000000 00000000~11111111 11111111,共有256×256=65536个编码,即能产生65536种颜色。同理,如果手机彩屏参数为1677万色,则需采用24位二进制数(3个字节)来编码颜色,实际颜色数为256×256×256=16777216色,也称16兆色或24位色。30万像素数码相机:指的是该手机摄像头拍摄一幅静态图像所能产生的总像素数,以普通的4:3图像为例,所拍摄的图像最大分辨率为640×480像素(640×480=307200,约为30万像素。)。总像素越多,拍摄图像的最大分辨率越高。思考:影响图像的存储空间(文件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实践活动利用因特网或局域网提供的丰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多媒体知识,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信息,同时也学会思考与研究问题。4.思考与练习思考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上机练习:查看文件属性的方式很多,对于图像文件,了解其分辨率是关键。六、教学参考思考题答案提示:数字化是多媒体的基本特征,各种媒体的信息,都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文件的格式不同,文件的大小也不同,如BMP是未经压缩位图格式,文件自然要比JPG压缩格式大许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压缩的目的是减小存储容量和降低数据传输率,使得普通计算机的指标与性能方面达到能够处理声音与图像信息的要求,这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硬件支撑平台所必须具备的功能。用24bit二进制数编码,则每个像素24bit =3B(字节);图像的总像素数为:1024×768=786432存储容量为:786432×3B=2359296B=2304KB(2359296/1024)每秒钟的采样次数为:44100次每次采样量化的值为:16bit=2B每秒钟的采样值为:44100×2B=88200B每分钟的采样值为:88200B×60=5292000B≈5.05M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