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B)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2.下列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B)A.纯棉毛巾 B.铁质剪刀 C.橡胶导管 D.陶瓷坩埚3.银汞合金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补牙材料。银汞合金中除了银、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银汞合金的推测错误的是(A)A.银汞合金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C.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D.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4.一般来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B)A.铁 B.铜 C.钠 D.锌5.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依次分别可能是(D)A.铁、铜、银 B.铜、锌、铁 C.铜、银、铁 D.锌、铜、铁6.下列对桥梁中使用的金属材料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A)A.经常用浓盐酸清洗金属材料 B.在金属材料表面刷油漆C.在金属材料表面镀保护层 D.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防腐合金7.关于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B.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C.可以减少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D.可以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8.下列有关铁的认识错误的是(D)A.铁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纯铁较软,通常将其制成合金使用D.铁易锈蚀而铝耐腐蚀,说明铁比铝活泼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B)A.稀盐酸、Mg、Fe、Cu B.MgSO4溶液、Fe、CuC.Mg、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玻璃管B.实验中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C.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D.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防止烫伤实验人员11.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Cu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6.5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C)A.Mg B.Al C.Zn D.Cu1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实验室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对比实验设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甲 乙 丙 丁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使铁钉与空气隔绝B.对比甲、乙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C.对比乙、丙可探究:接触空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D.对比丙、丁可探究:接触食盐溶液是否能加速铁的锈蚀13.将等质量的铁、锌、铜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下列图示正确的是(C)A B C D14.为验证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6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盐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实验②的目的是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B.仅由④和⑥就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铁在⑤和⑥反应的产物中都显+2价D.仅由①和②就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5.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FeCl2、MgCl2、CuCl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滤渣中一定有Cu、Zn,可能有Fe,滤液中一定有MgCl2、ZnCl2B.滤渣中一定有Cu、Fe,滤液中一定有MgCl2、ZnCl2C.滤渣中一定有Cu、Fe、Zn,滤液中可能有FeCl2D.滤渣中一定有Cu、Fe,可能有Zn,滤液中可能有CuCl2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6分)16.(4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图1图2(1)历史上的金属:《吕氏春秋·别类》记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明与铜、锡相比,青铜(铜锡合金)的特性是 硬度更大 。 (2)生活中的金属:①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图1,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合金中原子排列方式与纯金属不同(合理即可) (回答一条即可)。 ②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性能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硬度应大于罐体硬度。结合图2分析,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3)航天中的金属:运载火箭外壳材料也为铝合金,其具备的优良性能是 密度小(或强度高、耐腐蚀等) (答一条)。 17.(6分)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① ② ③ ④(1)①中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为 氢气 。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3)下列实验组合中,能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BC (填字母)。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性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 过滤 (填操作名称)。 (2)加入金属X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3)固体A中含有 Fe、Cu (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主要现象: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19.(8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实验结果有图1、图2两种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Ag+、Cu2+、Fe2+、Zn2+ (填离子符号)。 ②写出一个产生滤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或Fe+2AgNO3Fe(NO3)2+2Ag] 。 (2)图2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①滤渣中一定含有 Ag、Cu、Fe (填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可能含有 Fe(NO3)2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0.(8分)(1)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所用矿石颜料有关。说明所用矿石颜料的化学性质 稳定 (填“稳定”或“不稳定”)。 (2)矿石颜料之一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属于赤铁矿,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Fe2O3+3CO2Fe+3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炼铁。反应前硬质玻璃管中加入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12.6 g。加热前,应先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气体的目的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此时NaOH溶液的质量增大了7.7 g。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为 1∶1 (填最简整数比)。 21.(12分)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精美的金属蚀刻画。兴趣小组利用废弃的金属片进行制作金属蚀刻画的项目活动,请你一起参与下列任务。[任务一]到垃圾回收站筛选金属底板(1)区分铝片和铁片的物理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合理即可) (写1种)。 [任务二]预处理金属底板(2)用砂纸打磨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化学方法除去铁片表面的铁锈,可以用 稀硫酸(合理即可) (写1种物质名称)。 [任务三]选择蚀刻液进行蚀刻(3)首先将有镂空图案的不干胶保护膜(能隔绝蚀刻液与金属底板接触)分别贴到处理好的铝片和铁片上,然后将铝片浸入足量的甲蚀刻液中,将铁片浸入足量的乙蚀刻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组同学看到铝片上有凹陷图案,没有附着物;铁片上出现红色附着物图案。则他们选择的甲蚀刻液、乙蚀刻液分别是下列中的 ③ 、 ① (填序号)。 ①硫酸铜溶液 ②硝酸银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亚铁溶液 ⑤氯化钠溶液[任务四]金属蚀刻画的后处理(4)将蚀刻好的金属片清洗掉废液,去掉不干胶保护膜,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合理即可) (写1种合理的方法)。 [任务五]废液回收利用(5)铝片蚀刻废液处理,可加入足量铝片,得到 氯化铝 溶液,回收保存。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22.(9分)往盛有4.0 g久置的铝片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2)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 (3)计算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0.4 g(2)铝片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3)90%。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2.下列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纯棉毛巾 B.铁质剪刀 C.橡胶导管 D.陶瓷坩埚3.银汞合金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补牙材料。银汞合金中除了银、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银汞合金的推测错误的是( )A.银汞合金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C.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D.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4.一般来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A.铁 B.铜 C.钠 D.锌5.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依次分别可能是( )A.铁、铜、银 B.铜、锌、铁 C.铜、银、铁 D.锌、铜、铁6.下列对桥梁中使用的金属材料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A.经常用浓盐酸清洗金属材料 B.在金属材料表面刷油漆C.在金属材料表面镀保护层 D.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防腐合金7.关于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B.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C.可以减少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D.可以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8.下列有关铁的认识错误的是( )A.铁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纯铁较软,通常将其制成合金使用D.铁易锈蚀而铝耐腐蚀,说明铁比铝活泼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稀盐酸、Mg、Fe、Cu B.MgSO4溶液、Fe、CuC.Mg、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玻璃管B.实验中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C.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D.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防止烫伤实验人员11.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Cu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6.5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A.Mg B.Al C.Zn D.Cu1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实验室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对比实验设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使铁钉与空气隔绝B.对比甲、乙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C.对比乙、丙可探究:接触空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D.对比丙、丁可探究:接触食盐溶液是否能加速铁的锈蚀13.将等质量的铁、锌、铜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14.为验证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6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盐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的目的是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B.仅由④和⑥就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铁在⑤和⑥反应的产物中都显+2价D.仅由①和②就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5.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FeCl2、MgCl2、CuCl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Cu、Zn,可能有Fe,滤液中一定有MgCl2、ZnCl2B.滤渣中一定有Cu、Fe,滤液中一定有MgCl2、ZnCl2C.滤渣中一定有Cu、Fe、Zn,滤液中可能有FeCl2D.滤渣中一定有Cu、Fe,可能有Zn,滤液中可能有CuCl2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6分)16.(4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图1图2(1)历史上的金属:《吕氏春秋·别类》记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明与铜、锡相比,青铜(铜锡合金)的特性是 。 (2)生活中的金属:①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图1,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回答一条即可)。 ②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性能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硬度应大于罐体硬度。结合图2分析,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3)航天中的金属:运载火箭外壳材料也为铝合金,其具备的优良性能是 (答一条)。 17.(6分)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① ② ③ ④(1)①中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为 。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实验组合中,能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字母)。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性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 (填操作名称)。 (2)加入金属X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A中含有 (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主要现象: 。19.(8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实验结果有图1、图2两种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②写出一个产生滤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2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①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可能含有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0.(8分)(1)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所用矿石颜料有关。说明所用矿石颜料的化学性质 (填“稳定”或“不稳定”)。 (2)矿石颜料之一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属于赤铁矿,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炼铁。反应前硬质玻璃管中加入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12.6 g。加热前,应先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气体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此时NaOH溶液的质量增大了7.7 g。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12分)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精美的金属蚀刻画。兴趣小组利用废弃的金属片进行制作金属蚀刻画的项目活动,请你一起参与下列任务。[任务一]到垃圾回收站筛选金属底板(1)区分铝片和铁片的物理方法是 (写1种)。 [任务二]预处理金属底板(2)用砂纸打磨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化学方法除去铁片表面的铁锈,可以用 (写1种物质名称)。 [任务三]选择蚀刻液进行蚀刻(3)首先将有镂空图案的不干胶保护膜(能隔绝蚀刻液与金属底板接触)分别贴到处理好的铝片和铁片上,然后将铝片浸入足量的甲蚀刻液中,将铁片浸入足量的乙蚀刻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组同学看到铝片上有凹陷图案,没有附着物;铁片上出现红色附着物图案。则他们选择的甲蚀刻液、乙蚀刻液分别是下列中的 、 (填序号)。 ①硫酸铜溶液 ②硝酸银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亚铁溶液 ⑤氯化钠溶液[任务四]金属蚀刻画的后处理(4)将蚀刻好的金属片清洗掉废液,去掉不干胶保护膜,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1种合理的方法)。 [任务五]废液回收利用(5)铝片蚀刻废液处理,可加入足量铝片,得到 溶液,回收保存。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22.(9分)往盛有4.0 g久置的铝片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2)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3)计算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 金属 评价卷 - 学生版.docx 第四单元 金属 评价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