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5 空间中的距离【学习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直观想象、数学运算)2.能够用向量法解决空间中的距离问题.(逻辑推理、数学运算)3.体会空间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自主预习】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2.在空间中怎样求两点之间的距离 3.如何求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 4.如何求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5.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6.如何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点A到平面α的距离是点A与平面α上所有点连线的最小值. ( )(2)若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平面β,则两平面α,β间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 )(4)若A是平面α内一点,则点A到平面α的距离为0. ( )2.设A(3,3,1),B(1,0,5),C(0,1,0),则AB的中点M到点C的距离|CM|等于( ).A.B.C.D.3.已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m=(1,,-1),若P(-1,1,-1)为直线l外一点,A(4,1,-2)为直线l上一点,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______.4.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底面ABCD,BC∥AD,∠ABC=90°,PA=AB=BC=2,AD=1,则AD到平面PBC的距离为______.【合作探究】探究1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作=a,=b,过点M作直线ON的垂线,垂足为M1,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向量是什么 问题2: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是什么 问题3:在上图中,怎样求线段MM1的长度 长度的表达式是什么 点到直线的距离已知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A是直线l上的定点,P是直线l外一点.如图,设=a,则在直线l上的投影为.点P到直线l的距离PQ==.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1C,D1A1的中点,求点A到直线EF的距离.【方法总结】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步骤(1)依据图形求出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s.(2)在直线上任取一点M(可选择便于计算的点),计算点M与直线外的点N的方向向量.(3)垂线段的长度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计算,即d=.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B1=AB=2,求点C到直线AB1的距离.探究2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指空间内一点到平面内一点的最小长度.特殊地,当点在平面内时,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0.如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是平面α内的定点,P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l,交平面α于点Q,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点P到平面α的距离是哪一个线段的长度 问题2:从向量投影的角度来看,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又是什么 问题3:根据向量投影的定义,你能得出点P到平面α的距离的表达式吗 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是平面α内的定点,P是平面α外一点,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例2: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中,侧棱长AA1=2,底面边长AB=1,N是CC1的中点.(1)求证:平面ANB1⊥平面AA1B1B.(2)求点B1到平面ABN的距离.【方法总结】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步骤(1)建系: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点坐标:写出(求出)相关点的坐标.(3)求向量:求出相关向量的坐标(,平面α的法向量n).(4)求距离:d=.提醒:用向量法求线面距、面面距时一般要转化为点面距.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求点A到平面A1BD的距离.探究3线面距离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最常见的几何体,立体几何中许多概念、定理都可以用正方体中的点、线、面的关系说明,因此正方体有“百宝箱”的美称,是考查立体几何知识的主要载体.如图,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图中,CD1到平面A1BE的距离是CD1与A1B之间的距离吗 问题2:如何求CD1到平面A1BE的距离 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先确定直线是否与平面平行,若相交,则距离是0;若平行,则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例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点E,F分别在A1B,B1D1上,且A1E=A1B,B1F=B1D1.(1)求证:EF∥平面ABC1D1.(2)求EF与平面ABC1D1的距离.【方法总结】求线面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先确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然后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求:(1)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2)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随堂检测】1.已知△ABC的顶点A(1,-1,2),B(5,-6,2),C(1,3,-1),则AC边上的高BD的长为( ).A.3B.4C.5D.6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是A1B1的中点,则点A到直线BE的距离是( ).A.B.C.D.3.已知直线AB∥平面α,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1,0,1),平面α内一点C的坐标为(0,0,1),直线AB上点A的坐标为(1,2,1),则直线AB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4.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ABCD,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参考答案1.2.5 空间中的距离自主预习·悟新知预学忆思1.若点A(x1,y1,z1),B(x2,y2,z2),则|AB|=.2.利用向量法转化为求向量的模.3.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4.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5.定义法、等积转化法、向量法.6.如图,设l是过点P且平行于向量s的直线,A是直线l外一定点.作AA'⊥l,垂足为A',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d等于线段AA'的长度,而向量在s上的投影的数量等于线段PA'的长度,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点A到直线l的距离d=.自学检测1.(1)√ (2)√ (3)√ (4)√2.C 【解析】∵点M的坐标为,∴|CM|==.3. 【解析】因为P(-1,1,-1),A(4,1,-2),所以=(5,0,-1),又m=(1,,-1),所以cos===,所以sin=,又因为||=,所以点P(-1,1,-1)到直线l的距离为||sin=×=.4. 【解析】由已知得AB,AD,AP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C(2,2,0),P(0,0,2),∴=(2,0,-2),=(0,2,0).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n=(a,b,c),则即取a=1,则n=(1,0,1).又=(2,0,0),AD∥平面PBC,∴所求距离为==.合作探究·提素养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问题2:=acos=a.问题3:利用勾股定理,|MM1|==.新知运用例1 【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DA=2,则A(2,0,0),E(0,2,1),F(1,0,2),=(-1,2,-1),=(1,0,-2),∴||==,||==.∵·=1×(-1)+0×2+(-2)×(-1)=1,∴在上的投影的数量为=.∴点A到直线EF的距离d===.巩固训练 【解析】取AC的中点D,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1,0),B1(,0,2),C(0,1,0),所以=(,1,2),=(0,-2,0),直线AB1的一个单位方向向量s=,故点C到直线AB1的距离d===.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PQ.问题2: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问题3:||=.新知运用例2 【解析】(1)取AB的中点O,A1B1的中点M,连接OC,OM.依据题意,以O为原点,OA,OM,OC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N,B1,∴=,=(-1,2,0).设平面ANB1的一个法向量为n1=(x1,y1,z1),则取y1=1,得平面ANB1的一个法向量为n1=(2,1,0),由题意可知平面AA1B1B的一个法向量为m=(0,0,1),又n1·m=0,∴平面ANB1⊥平面AA1B1B.(2)由(1)知B,所以=(-1,0,0),设平面ABN的一个法向量为n2=(x2,y2,z2),则取z2=2,得平面ABN的一个法向量为n2=(0,-,2),∴点B1到平面ABN的距离d===.巩固训练 【解析】(法一)设点A到平面A1BD的距离为h,则 =·a··a·a=a3,=·h··(a)2=a2h,∵= ,∴h=a,∴点A到平面A1BD的距离为.(法二)如图所示,以B1为原点,B1A1,B1C1,B1B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a,0,0),A(a,0,a),D(a,a,a),B(0,0,a),∴=(a,a,0),=(0,a,a),=(-a,0,0).设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即∴ 令y=-1,则x=z=1,∴n=(1,-1,1),∴·n=(-a,0,0)·(1,-1,1)=-a,∴点A到平面A1BD的距离d===.探究3 情境设置问题1:不是.问题2:先证明CD1∥A1B,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CD1∥平面A1BE,将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即在直线CD1上任取一点,求这点到平面A1BE的距离即可.新知运用例3 【解析】(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B(0,0,0),A(a,0,0),C1(0,a,a),E,F,故=,=(a,0,0),=(0,a,a).设平面ABC1D1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得令z=1,得平面ABC1D1的一个法向量n=(0,-1,1).∵·n=·(0,-1,1)=0,∴⊥n,∵EF 平面ABC1D1,∴EF∥平面ABC1D1.(2)由(1)得=,∴·n=·(0,-1,1)=a,∴d===a.巩固训练 【解析】(1)以D为坐标原点,DA,DC,D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P(0,0,1),A(1,0,0),E,F,=,=.设平面PEF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所以令x=2,则y=2,z=3,所以平面PEF的一个法向量为n=(2,2,3),所以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d===.(2)因为AC∥EF,所以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与点A到平面PEF的距离相等,又由(1)知=,所以点A到平面PEF的距离d===.随堂检测·精评价1.C 【解析】因为=(4,-5,0),=(0,4,-3),所以在上的投影的数量为==4.又||=,所以AC边上的高BD的长为=5.2.B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0,0,0),A(0,2,0),E(0,1,2),∴=(0,2,0),=(0,1,2).设与的夹角为θ,则cos θ===,∴sin θ==,故点A到直线BE的距离d=||sin θ=2×=.故选B.3. 【解析】由于直线与平面平行,故直线AB到平面α的距离可转化为点A到平面α的距离,又=(1,2,0),所以点A到平面α的距离d===.4.【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0,4,0),E(2,4,0),F(4,2,0),G(0,0,2),所以=(2,-2,0),=(2,4,-2),=(2,0,0).设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由n⊥,n⊥得令z=1,得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为n=.所以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