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遨游诗海,汲取精神食粮。请阅读小湘同学拟写的开场白,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人们的生活中。《诗经》拉开中国诗歌的帷mù,从此,光辉的诗篇摩肩接踵,令人叹为观止。①徜徉其间,我们不仅可以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还可以触摸时代的脉搏。②这些诗歌,篇幅虽短,却意蕴颇丰。③遨游诗海,我们震惊于君子取义成仁的英勇无畏,体会到诗人蕴藏心底的悲欢离合,唱响了海燕果敢自信的高傲之歌……④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诵经典诗歌,做有志少年”,从经典诗篇里汲取精神食粮,志存高远,勇立潮头,争做时代的舵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帷mù( ) 徜徉( )2.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摩肩接踵 B.叹为观止 C.取义成仁 D.草长莺飞3.语段中①②③④句语序不当,请选出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二、现代文阅读请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材料二】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调查内容 初中生 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86.79% 84.14%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 70.61% 72.38%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68.75% 76.97%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1.65% 1.69%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6.66% 26.9%(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D.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进一步彰显其综合育人价值。5.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让“非遗”绽放时代光彩①湖南,这片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②湖南非遗资源丰富,目前已构建了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省共有十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5254个、代表性传承人4841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0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04人。此外,还有4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国家生产性保护基地和302个各级非遗工坊。③然而,在时代浪潮的汹涌冲击下,湖南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湖南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不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④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的目的,仍有许多工作要做。⑤传承乃创新之基石。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针法细腻、色彩明艳而著称。传承人怀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坚守,通过口传心授,将精湛的针法和独特的构图技巧代代相传。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传承精神,使得湘绣历经岁月沧桑,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⑥再如汨罗江畔的汨罗长乐故事会,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巧妙融合了表演、造型、彩绘等多种元素。每逢重大节日,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生动演绎着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传承人们的执着坚守,让这一传统民俗得以薪火相传,成为汨罗文化熠熠生辉的一张亮丽名片。⑦创新则是传承之动力源泉。浏阳花炮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是湖南名优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烟花产业主产区,浏阳市全面描绘“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通过文化与科技的创意赋能,全力推进烟花产业与创意设计、媒体艺术深度融合,开辟出了一条创意烟花新赛道。⑧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也积极与时尚设计有机结合,将传统图案和色彩巧妙运用到现代服饰、家居用品中,让古老的织锦重焕新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⑨在湖南非遗传承创新的漫漫征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携手同心、群策群力。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规模,为非遗传承创新筑牢坚实保障。企业要勇担社会责任,将非遗元素巧妙融入产品开发,有力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社会各界应积极踊跃参与,共同营造尊重、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浓厚良好氛围。⑩同时,我们要深度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非遗品牌。譬如张家界阳戏,通过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匠心独运地打造品牌,不仅在本地备受欢迎,还昂首阔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湖南非遗传承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应以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感,传承和创新双管齐下,让湖南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选自“新湖南网”2024年8月21日)链接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下列有关“湖南非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非遗资源丰富,目前已构建了完备的非遗名录体系,且全省共有十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五千个。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直接导致了湖南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C.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千家万户,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传承乃创新之基石,创新则是传承之动力源泉。D.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参与其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非遗品牌。7.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湘绣,作为湖南四大名绣之一,以其针法细腻、色彩明艳而著称,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由政府组织举办的汨罗长乐故事会在重大节日进行演出,生动演绎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起到了宣传汨罗文化的作用。C.浏阳全力推进花炮创新设计与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走向时尚两个事例,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重要性。D.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如春节、故宫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8.现如今,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请结合文段内容或生活实际阐述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家宝凌晶年①有一档《家有传家宝》电视节目,开播几期,就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与好评,说是比有些鉴宝节目有品位,收视率很快飙升。这档节目之所以火,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是传家宝极少有赝品,有假货;其二,传家宝往往有故事,有真实的故事,与煽情无关,与编造无关。②这不,上一期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八零后,他说,他要借这个平台,晒晒他爷爷传给他爹,他爹传给他的一件宝贝。③什么宝贝呢?④一块银圆。⑤观众席上顿时发出嘘声一片,类似喝倒彩。你想想,上几期,人家亮出的都是压箱底的宝贝,有的传了好几代人,有的价值连城,你一块小小的银圆,有什么资格到这个大舞台来显摆。大家都不以为然。⑥这位八零后,不亢不卑地说:“刚才有人可能认为我小题大做了,一块银圆也能算宝贝。是的,一块银圆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我家,确实当作传家宝,因为没有这块银圆,我爷爷早不在人世,也就没有我父亲,没有父亲就没有我。好,不扯远,我来说说我家这块银圆的来历。⑦“那是1943年冬天,一场与日本鬼子的恶战马上要拉开了,开战前两天,我爷爷石国栋心里琢磨着当兵这么多年攒下的三块银圆,该怎么办。他上过战场,知道打仗的残酷,一交火,就是你死我活,也许过不了几天自己就为国捐躯了,银圆如果寄到家里,多少能给家里些许帮衬,也算自己为家里尽了最后一点力。想到这儿,他一刻不敢耽误,赶到邮局,寄了两块银圆到家里。”⑧“我爷爷留下了一块银圆,在盘算着怎么花。他走过小酒馆,想一醉方休,可银圆都攥出了汗,终究没舍得花。”⑨“就在我爷爷在街上漫无目标转悠的时候,看到前面有几个人围着在看什么,挤过去一看,有位老妇人在伤心地哭诉,说自己被骗了,给了她一块假银圆。”⑩石国栋感觉那老妇人有点像自己的娘,感觉就像自己的娘被人骗了。他上前对老妇人说:“大娘,不要哭了,你把银圆给我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石国栋把老妇人递给他的一枚银圆放到嘴前,用力吹了一口气,又放到耳边听回音,吹了两回,听了两回后,他把银圆还给老妇人,说:“这银圆是真的,你赶快拿着回家吧。” 老妇人开始不肯相信,她反反复复看了手里的银圆,也吹了一下,听了一下,破涕为笑,难道刚才自己眼花?疑疑惑惑的她,对着石国栋千恩万谢而去。 石国栋把换下的假银圆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回到了兵营。 第三天,石国栋就在城外与小鬼子干上了。那仗啊,打得天昏地暗,眼看自己的弟兄一个接一个倒下,石国栋知道,也许下一刻就轮到自己了。突然,一颗子弹击中胸口,他倒下了,但竟然没有死,一摸胸口,那一颗子弹打在了假银圆上,假银圆被打出了一个瘪囊,差点就穿了。谢天谢地,这假银圆什么材质,挡住了子弹,救了他一命。石国栋怀疑那老妇人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来度化他的。从此,这块银圆再没有离身,他一直妥善地保存着。 新中国成立后,石国栋把这故事讲给了他儿子听,把银圆当作传家宝传给了儿子,告诫他多做善事,自有福报。 八零后小伙子说:“前不久,我父亲把这枚银圆交到了我手里。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我懂他的意思。我今天来这节目,不是来炫耀我家的宝贝,更不是来拍卖宝贝,我只是想告诉各位,我愿意做义工回报社会。另外,如果有哪家博物馆想收藏我爷爷留下的这枚银圆,我也愿意捐赠。毕竟,与70多年前的抗战有关,这枚假银圆是一个小小的见证。” 突然,观众席上爆发了长久的掌声。(选自《永远的箫声》西苑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9.阅读全文,简述“传家宝”的来历。10.下面文字中“攥”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他走过小酒馆,想一醉方休,可银圆都攥出了汗,终究没舍得花。11.文章首尾两次写观众的反应:“观众席上顿时发出嘘声一片,类似喝倒彩。”“突然,观众席上爆发了长久的掌声。”这样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次描写观众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银圆背后故事的感人,体现了人性的善良。B.侧面描写,第一次写出小小的银圆的微不足道,第二次写出了银圆背后故事的感人。C.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D.第一次描写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次描写收束全文,突出了传家宝故事的感人,体现人性的善变。12.假如你是《2025中国年度小小说》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述理由。A.似水流年 B.良善家风 C.大师风范三、名句名篇默写13.诗文承古,韵致悠长。请补全下列诗句,领略古人风采。(1)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是 , 。(3)少年志在四方,请你为即将远行追梦的朋友准备一句表现豁达胸襟的送别诗句: , 。四、诗歌鉴赏1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杜陵叟(节选)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①。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②,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注:①考课:古代指查政绩。②帛:丝织品。本诗揭露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小石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①。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②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③面而髻鬟④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⑦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⑧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⑨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注释:①鹄:天鹅。②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③靧(huì):洗脸。④髻鬟(jì huán):古时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⑤罍(léi):酒杯。⑥蹇(jiǎn):骑驴。⑦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戏水。⑧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⑨恶:怎么。15.下面加点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而此地适与余近 B.夫不能以游堕事/以其境过清C.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佁然不动 D.全石以为底/山峦为晴雪所洗16.请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始:①动词或名词:开始,最初②副词:才,方才③副词:当初,起初(查阅词典法) 未始:否定副词,强调过去未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语境推断法)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7.心怀猛虎之志,也要细品山水之美。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共同点?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并举例分析。18.人在山水处,志在山水间。请结合文章分析两文作者观景后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六、名著阅读19.请根据《经典常谈》相关内容,选择相关书籍补全对话。李老师:《经典常谈》共13篇,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其中《周易》《尚书》属于“经”, 属于“史”。小华:李老师,应该怎样阅读《经典常谈》呢?李老师:整本书涉及面较广,我们不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如果对上古夏商周的历史知识感兴趣,可以先读 。小华:我对先秦儒墨道法等流派的思想和古代礼制都比较感兴趣。李老师:那你可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 和 。《经典常谈》目录1.《说文解字》第一 2.《周易》第二 3.《尚书》第三 4.《诗经》第四 5.三礼第五 6.《春秋》三传第六 7.四书第七 8.《战国策》第八 9.《史记》《汉书》第九 10.诸子第十 11.辞赋第十一 12.诗第十二 13.文第十三20.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下面所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与保尔相关的事件,哪一项最能印证这一观点?请作出选择并简要分析。A.与瓦西里神父作对 B.和队员们筑路 C.对丽达产生误会七、作文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有两颗种子,它们同时被埋在土壤里。第一颗种子选择奋力向上生长,冲破土层,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第二颗种子却害怕外界的风雨,选择一直躲在土壤里,最终腐烂成泥。你对这段话有什么感想?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文体(除诗歌、戏剧以外)不限;②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 幕 cháng 2.A 3.B4.C 5.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比如我们在学校打扫卫生,张贴书法、绘画作品布置教室,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种花,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6.B 7.C 8.示例: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吸引众多年轻人关注的原因是,通过与现代科技、时尚设计的结合,传统手工艺品焕发了新生。正如文中提到的浏阳花炮和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这种创新不仅有助于非遗的传承,还能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现代元素的加入使得非遗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9.爷爷在抗战期间用自己多年攒下来的真银圆,换下老妇人被骗的假银圆,这块假银圆,在战场上救了他的命。 10.“攥”是紧紧握住或抓住物品的意思,写出了爷爷是否用仅剩的一块银圆买酒喝的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刻画出爷爷生活节俭、对家庭负责(有责任担当)的人物形象。 11.D 12.选B,良善家风。理由:小说讲述了战乱时期爷爷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把换下的假银圆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回到了兵营,体现了爷爷的心地善良;把银圆当作传家宝传给了儿子,并告诫后人多做善事,自有福报。这正是体现了良善家风的传承。13. 徒有羡鱼情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示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4.示例:“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记叙了一位年迈的杜陵老人因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故事,“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侧面描写出这是一位守着薄田,衣食不继,受尽剥削的贫苦农民形象。所以本诗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阶层对普通百姓的残酷压榨的社会现实。15.B 16.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17.示例:两文在写景方面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有鱼儿的静态描写,又有其动态描写,生动展现了小石潭的幽静与生机;《满井游记》中“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同样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满井早春的清新与活力。 18.甲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知,作者通过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寂静穆,抒发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乙文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可知,作者对郊外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悦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最后一段“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恶能无纪?”可知,作者摆脱官场束缚后,对这次春游的美好印象,体现了作者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9. 《史记》 《尚书》 三礼第五 诸子第十20.选B。保尔承受了极端恶劣环境中伤病的煎熬,对共产主义信念愈加坚定。21.例文:冲破土层的勇气阳台的花盆里躺着两颗牵牛花种子。去年深秋埋下它们时,我总觉得那层薄薄的土壤,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关隘。最先有动静的是左边那颗。一周后,它顶破土面,冒出个嫩黄的芽尖,像只怯生生的小拳头。可没过两天,寒流突然袭来,芽尖被冻得发蔫,蔫头耷脑地伏在土上。我以为它活不成了,没想到晴日一到,它又倔强地挺起来,沿着我插的竹篱慢慢攀爬。右边那颗却始终没露面。我扒开土看,它还是圆滚滚的模样,外皮却泛着霉斑。妈妈说:“它怕外面冷,躲在土里不肯出来,迟早要烂掉。”这话让我猛地想起去年学滑板的事。那时我总怕摔,扶着墙练了半个月,连直线滑行都磕磕绊绊。教练指着广场上飞驰的孩子说:“你总躲在安全区里,永远学不会。”后来我咬着牙松开手,摔了七八次,膝盖青一块紫一块,却在某个黄昏突然找到了平衡感。现在回想,那时的恐惧,多像这颗不肯破土的种子啊。眼前的牵牛花又长高了些,卷须牢牢抓住竹篱,叶片在风中舒展。某天清晨,我竟发现顶端缀着个花苞。而右边的种子,真的在土里腐烂了,只剩下薄薄一层空壳。花开那天,紫色的花瓣迎着阳光张开,像只小喇叭。我忽然懂了,土壤于种子,从来不是温暖的安乐窝,而是需要冲破的考验。就像人生路上的那些“害怕”,看似是保护,实则是禁锢。如今那株牵牛花已爬满半面阳台,风吹过时,满架绿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说:所谓成长,不过是带着恐惧,也要往前挪一步的勇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