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0 分)
一、小小书法家(3 分)
请将《“飞天” 凌空》中描写跳水动作的经典语句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书写规范、美观,不涂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6 分)
阅读下面与 “中国航天” 相关的文段,完成 1-3 题。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19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当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时,亿万国人通过屏幕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 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批 “住户”,中华民族千年的 “飞天梦” 在接续奋斗中迈向新高度。从 “神舟” 飞天到 “嫦娥” 探月,从 “天宫” 遨游到 “天问” 探火,中国航天人以炽热的信念、执着的坚守,在浩瀚宇宙中书写着属于中国的浪漫与荣光。
1.文段中加点字 “炽” 的读音是( )(2 分)
A. zhì B. chì C. chǐ D. zhí
2.文段中 “驻留” 一词的意思是( )(2 分)
A. 停留、居住 B. 驻守、保卫 C. 停留、等待 D. 驻扎、停留
3.请赏析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从修辞手法角度),并结合课内《“飞天” 凌空》的语言风格,简要分析两者的共同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kuì) 要塞(sài) 仲裁(zhōng) 锐不可当(dāng)
B. 颁发(bān) 遗嘱(zhǔ) 巨额(é) 屏息敛声(bǐng)
C. 悄然(qiāo) 翘首(qiáo) 酷似(sì) 殚精竭虑(dān)
D. 公祭(jì) 初衷(zhōng) 杀戮(lù) 振聋发聩(gu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着惊海天》中,记者用细腻的笔触______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从飞行员______的操作,到现场人员______的等待,再到着舰成功后全场______的欢呼,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力量。
A. 记录 娴熟 紧张 热烈 B. 记载 熟练 焦急 激烈
C. 记录 熟练 紧张 激烈 D. 记载 娴熟 焦急 热烈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二则》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语言简洁有力,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其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整体情况。
B. 《“飞天” 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展现了吕伟跳水的精彩瞬间,将动作描写与环境描写结合,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C.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奖对象、颁奖仪式流程及奖金来源,体现了诺贝尔奖的公平与权威。
D.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通过列举历史事实与现实数据,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呼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情感强烈,立场鲜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B. 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成功着舰,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独立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能力。
C.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于 1901 年,此后每年的 12 月 10 日,瑞典国王都会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向获奖者颁布证书和奖金。
D. 为了防止类似 “南京大屠杀” 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铭记历史,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5.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闻特写则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聚焦事件的某个局部,展现细节之美。
②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以准确、客观地报道事件全貌为核心。
③此外,还有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表达观点与立场。
④在新闻体裁中,不同类型的文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⑤如《“飞天” 凌空》就通过对跳水动作的细致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A. ④②①⑤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⑤①③④
四、根据解释写词语(4 分,每题 1 分)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出自《消息二则》)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出自《消息二则》)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出自《“飞天” 凌空》)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自《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五、文学文化常识填空(4 分,每空 1 分)
新闻(消息)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和准确性,其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______是新闻的核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最初分设______、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五个奖项,1968 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六、综合性学习(3 分)
学校将开展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具体的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环节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运用(40 分)
一、课内外对比阅读(20 分)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 1-4 题(10 分)
【文段一】(节选自《“飞天” 凌空》)
①她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 “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 地插入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1.文段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赏析文段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角度)。(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第③段中 “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 一句,如何理解 “慷慨” 一词的含义?(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通过对吕伟跳水动作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 5-8 题(10 分)
【文段二】(选自新华社新闻《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有删改)
2022 年 11 月 29 日 23 时 08 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27 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 4 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 12 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 6 个月,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出舱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和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 “神舟” 问天到 “天宫” 筑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星辰大海。此次神舟十五号发射,不仅让中国空间站进入 “长期有人照料” 的新阶段,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的实力与担当。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二的主要内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中 “约 10 分钟后”“6 个月” 等词语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段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文段一(《“飞天” 凌空》)和文段二,说说新闻特写与消息在写作上的不同之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评论,完成 1-4 题。
铭记历史,是对和平最好的守护
—— 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际
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南京城上空响起,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烛光连成一片星海,当无数人在 “历史记忆墙” 前驻足沉思 —— 我们又一次迎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纪念日,不仅是对 30 多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定捍卫,对和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30 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六朝古都沦为人间地狱。这段血泪斑斑的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镌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伤痛,是人类文明史上不能忘却的悲剧。
然而,历史不会自动留存,真相需要主动捍卫。近年来,一些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甚至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遇难同胞的亵渎,更是对人类良知的伤害,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以坚定的态度告诉世界:历史不容篡改,真相不容否认,任何试图歪曲历史的行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从南京大屠杀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从二战中的无数惨案到当今世界的局部冲突,历史一次次证明: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忽视和平就意味着危险。今天,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真相,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捍卫人类和平,防止战争悲剧再次上演。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在第七个国家公祭日,让我们再次以国之名,缅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真相。愿烛光照亮前行的路,愿和平之花永远绽放,愿中华民族在铭记与前行中,为世界和平贡献更多力量。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②段回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文章第③段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话语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如何 “守护和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本单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谈谈你对 “铭记历史” 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天地(30 分)
一、快乐写作
生活中总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瞬间:一场精彩的运动会、一次难忘的志愿者活动、一个感人的邻里故事…… 请你以 “______现场” 为题,写一篇新闻稿,记录你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某个事件。
要求: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 符合新闻稿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或结语);3. 内容真实,语言简洁,不少于 500 字;4.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详解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小小书法家(3 分)
评分标准:书写规范(1 分)、字迹工整(1 分)、无涂改(1 分),错字、漏字每处扣 0.5 分,扣完为止。
二、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6 分)
B(“炽” 读 chì,注意与 “炙(zhì)” 区分)
A(结合语境,“驻留” 指航天员在空间站停留居住,其他选项不符合 “在轨生活” 的语境)
3.(1)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0.5 分),将 “中国空间站” 拟人化,把航天员比作 “住户”,生动形象地写出航天员进驻空间站的场景,赋予航天事件生活化的温度,体现中华民族实现 “飞天梦” 的喜悦(0.5 分);(2)与《“飞天” 凌空》语言风格的共同点:两者都善用生动形象的表达,避免新闻语言的枯燥,《“飞天” 凌空》将跳水动作比作 “飞天”“箭”,本文将空间站比作 “住所”,均以形象化语言增强文本的感染力,让读者更易共情(1 分)。
三、选择题(10 分)
B(A 项 “仲裁” 应读 zhòng;C 项 “悄然” 应读 qiǎo;D 项 “振聋发聩” 应读 kuì)
A(“记录” 侧重客观记载,“记载” 侧重书面记录,此处用 “记录” 更合适;“娴熟” 比 “熟练” 更强调技巧的精湛,符合飞行员操作;“紧张” 体现现场等待的氛围,“焦急” 程度过重;“热烈” 形容欢呼,“激烈” 多形容冲突,故选 A)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未 “详细介绍颁奖仪式流程”,仅提及颁奖时间、地点及奖项设置,故 C 项不准确)
B(A 项缺主语,删去 “通过” 或 “让”;C 项 “颁布” 与 “奖金” 搭配不当,应改为 “颁发证书和奖金”;D 项否定不当,删去 “不”)
A(先总述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④),再分述新闻的特点(②),接着介绍新闻特写(①),用《“飞天” 凌空》举例(⑤),最后补充新闻评论(③),逻辑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四、根据解释写词语(4 分)
1.溃退 2.锐不可当 3.殚精竭虑 4.振聋发聩(每空 1 分,错字、别字不得分)
五、文学文化常识填空(4 分)
时效性、真实性;导语(每空 1 分,“时效性” 与 “真实性” 顺序可互换)
和平奖(注意 “和平” 而非 “和平学”,需准确对应诺贝尔奖初始奖项)
六、综合性学习(3 分)
示例:
环节名称:“英雄故事分享会”
设计意图:邀请同学分享本单元新闻中航天英雄、抗疫英雄等人物的故事,或身边普通人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感受英雄精神,激发致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情感。(环节名称 1 分,设计意图 2 分,需贴合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部分 阅读运用
一、课内外对比阅读(20 分)
(一)课内文段(10 分)
环境描写(1 分)。作用:通过描写白云、飞鸟与观众的反应,烘托出吕伟跳水前的沉静氛围,突出此时的紧张与庄重,为下文描写跳水动作做铺垫(1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将吕伟的身体比作 “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轻盈、优美,体现了动作的艺术感(1 分)。
“慷慨” 本指大方、不吝啬,此处运用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 1.7 秒的时间虽短,但在吕伟的演绎下,显得充足而从容,突出了她动作的娴熟与流畅(1 分)。
展现了吕伟技艺精湛、从容自信、优雅洒脱的形象特点(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二)课外文段(10 分)
5. 2022 年 11 月 29 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 6 个月(2 分,包含时间、事件、结果,意思对即可)。
6. 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特点(1 分),“约 10 分钟”“6 个月” 等具体时间表述,准确客观地报道了事件细节,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1 分)。
7. ①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的 12 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②让中国空间站进入 “长期有人照料” 的新阶段;③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和应用发展奠定基础;④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的实力与担当(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1 分)。
8. ①新闻特写(文段一)聚焦事件局部(吕伟跳水动作),用生动的描写展现细节,语言富有感染力;②消息(文段二)聚焦事件全貌(飞船发射),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报道核心信息,结构完整(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3 分,答出 “聚焦范围”“语言风格”“写作重点” 等差异,意思对即可)。
二、课外阅读(20 分)
1.铭记历史,是对和平最好的守护(3 分,若用文中其他句子概括,需包含 “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核心,意思对即可)。
2.①交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引出 “国家公祭日” 的背景,让读者了解纪念的原因;②用血泪史实控诉日军罪行,激发读者对遇难同胞的同情和对历史的重视;③为下文论述 “捍卫历史真相、守护和平” 做铺垫(答出 2 点即可,每点 2 分)。
3.引用论证(1 分),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有力地反驳了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行为(1 分),强调了历史真相的不可否认性(1 分),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1 分)。
4.①设立国家公祭日,缅怀遇难同胞,捍卫历史真相;②教育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③反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④呼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和平,防止战争悲剧重演;⑤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当下和平(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5.①铭记历史,是铭记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苦难史实,不忘民族伤痛;②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守护当下的和平;③铭记历史,是对遇难者的缅怀,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坚守;④正如《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所说,铭记历史能 “凝聚正义的力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4 分,结合课文 1 分,谈理解 3 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部分 写作天地(30 分)
评分标准:
题目补充完整(2 分),未补充或补充不当扣 2 分。
新闻结构完整(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 结语)(8 分):标题简洁明了(2 分),导语概括事件核心(2 分),主体详细叙述过程(3 分),有背景或结语(1 分),结构缺失一处扣 2 分。
内容真实,符合新闻 “真实性” 特点(6 分):事件具体(3 分),细节真实(3 分),内容空洞或虚构扣 3-6 分。
语言简洁、流畅(6 分):语言准确(3 分),无明显语病(3 分),语病较多扣 3-6 分。
字数达标(500 字以上)(3 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完为止。
书写规范(3 分),错字、涂改每处扣 0.5 分,扣完为止。
示例(片段):
校园运动会 800 米决赛现场
本报讯(记者:XXX)10 月 26 日下午,我校第 20 届秋季运动会 800 米决赛在操场跑道上演巅峰对决。来自八年级的 5 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八年级(3)班的李明同学以 2 分 15 秒的成绩夺冠。
决赛开始前,跑道旁围满了各班观众,加油声此起彼伏。随着裁判一声枪响,5 名选手迅速冲出起跑线。李明同学起初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匀速跟随前方选手。进入第二圈,他逐渐加速,超越两人,与领跑的王浩同学并驾齐驱。最后 100 米,李明突然发力,凭借强劲的冲刺能力率先冲过终点线。
“平时每天放学后都会练习跑步,这次能夺冠,离不开教练的指导和同学的鼓励。” 赛后,李明喘着气说。据悉,此次运动会 800 米项目的成绩较去年提升了 5 秒,体现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进步。
此次决赛不仅展现了选手们的竞技精神,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为校园增添了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