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古诗三首课件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你喜欢秋天吗?你见过的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来看看诗人笔下的秋天吧!

mó(磨刀)
mò(推磨)

tiǎo(挑战)
tiāo(挑选)










fēng
shuāng
shēn
tiǎo
luò
xié
xiāng
jìng
tíng
wèi
hán

wèi

组词:未来 未免
造句:我未来想当一名医生。
部首:一、木
luò

组词:落下 落后
造句:为了成绩不落后,小帆拼命学习。
部首:艹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湖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品:《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和】协调,和谐。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者写诗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看出来?
“和”怎么理解?
秋天夜晚,从“湖光秋月两相和”看出来。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无风的湖面虽然平静,但有点朦胧,像没有磨平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磨:打磨、擦拭。
镜未磨:古代镜子是用铜做的,磨了才能光亮。这里比喻月下的湖面虽然平静,但有点朦胧,像没有磨平的铜镜。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后照应
比喻,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镜子。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个小巧的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颜色和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看,远远地望去。
这首诗写的是千里洞庭的秋夜景色,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八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表现人与景和谐之美,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出湖光山色的优美动人,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洞庭湖湖月辉映 风平浪静山水一色 盘内青螺喜爱赞美 《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 ),“青螺”指的是(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这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诗人是在( )时候望洞庭。诗中“翠”的意思是( )。
洞庭湖的湖面
洞庭湖中的君山
山水的色彩美
比喻
秋天夜晚
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外阅读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主要作品:《清明》《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作者介绍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并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向山的远处伸展。
深秋时节的山。
石头小路。
曲折向前延伸。
生:产生,生出。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诗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比……还红。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山行
眺望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驻足欣赏
枫林
霜叶
秋比春美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嘉兴界》《四朝闻见录》等。
作者介绍
夜 书 所 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shào
xiāo
tiǎo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夜晚写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桐树。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诗中的“客”指的是谁?为什么是“客”?
是诗人。
因为他身处异乡。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江边寒气逼人,假如你是这个孤身在外的诗人,行走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料想,猜想。
蟋蟀,也叫蛐蛐。
篱笆。
用细长的东西拨。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会使客游在外的诗人想到什么呢?
这两句描写儿童深更半夜借着灯火,津津有味地捉蟋蟀的生活情景,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勾起了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忆、留恋。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远处
郁闷孤独
倍感亲切
思念家乡
夜书
所见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课后作业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答案:(1)遥遥望去,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如同白银盘里盛放着一颗小巧的青螺。(2)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