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2 子集和补集【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了解全集的概念,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3.能理解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直观想象)【自主预习】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 如何用符号表示这些关系 2.集合的子集、真子集是怎么定义的 3.空集和其他集合间具有什么关系 4.补集与全集的关系是什么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集没有子集. ( )(2)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则集合B中必定存在元素不在集合A中. ( )(3)若a∈A,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必定有a∈B. ( )(4)一个集合的补集中一定含有元素. ( )2.已知集合M={x|x2=4},N为自然数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M B.2 MC.-2∈M D.M N3.写出集合{-1,1}的所有子集: . 4.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1,3,5,7},则UA= . 【合作探究】探究1 子集与真子集小明同学与小李同学在讨论集合A={x|x是正方形},B={x|x是菱形},C={x|x是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时,小明说:“所有的正方形都是菱形,所以集合A属于集合B;所有的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集合B属于集合C.”小李说:“集合A,B,C的关系只能用图形表示.”问题1:小明说的是否正确 问题2:小李说的是否正确 1.子集(1)如果集合A的 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说 ,或者说 ,记作 (或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2)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一个子集.(3)子集的性质①每个集合都是它自己的子集,即A A.②空集包含于任意集合,是任意集合的子集.2.集合相等如果A B并且B A,那么就说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3.真子集如果 ,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读作“ ”. 4.Venn图大圆和小圆分别表示两个集合,小圆画在大圆里,表示前者是后者的真子集.这类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示意图叫作Venn图.如B A可用Venn图表示为5.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对于集合A,B,C,如果A B,且B C,那么 ;如果A B,且B C,那么 . 例1 (1)已知集合A={x|x2-3x+2=0},B={1,2},C={x|x<8,x∈N},用适当的符号填空:A B,A C,{2} C,2 C. (2)已知M={y|y=x2-2x-1,x∈R},N={x|-2≤x≤4},则集合M与N之间的关系是 . (3)集合M={1,2,3}的真子集个数是( ).A.6 B.7 C.8 D.9【方法总结】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 (1)定义法 ①对任意x∈A,均有x∈B,则A B. ②当A B时,存在x∈B,且x A,则A B. ③若既有A B,又有B A,则A=B. (2)数形结合法 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设x,y∈R,A={(x,y)|y=x},B=(x,y)=1,则集合A,B之间的关系是 . 能正确表示集合M={x∈R|0≤x≤2}和集合N={x∈R|x2-x=0}之间的关系的Venn图是( ).A B C D满足{1,2} M {1,2,3,4,5}的集合M有 个. 探究2 补集观察下列三个集合:S={x|x是高一年级的同学},A={x|x是高一年级参加军训的同学},B={x|x是高一年级没有参加军训的同学}.问题1:如何确定高一年级的同学中谁参加了军训 问题2:集合S与集合A,B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如何在全集S中研究相关集合A和B之间的关系呢 1.全集如果在某个特定的场合,要讨论的对象都是集合U的 ,就可以约定把集合U叫作全集(或基本集). 2.补集若集合A是全集U的子集,则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子集叫作A的补集,记作 , 即UA= ,其Venn图表示如图所示. 当U可以从上下文确定时,A的补集也可以记作.注意UA仍是U的一个子集,显然U(UA)=A.一般地,不论A是否是B的子集,都可用B\A表示B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它是B的一个子集.例2 (1)设集合A={x|x≤3},B={x|x≤1},则AB=( ).A.{x|1B.{x|1≤x<3}C.{x|1≤x≤3}D.{x|x≤3}(2)已知全集为U,集合A={1,3,5,7},UA={2,4,6},UB={1,4,6},则集合B= . 【方法总结】求补集UA的方法 (1)列举法表示:从全集U中去掉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后,由所有余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由不等式构成的无限集表示:借助数轴,取全集U中集合A以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多选题)已知全集U=R,集合A={x|1≤x≤3或4A.UA={x|x<1或3B.UB={x|x<2或x≥5}C.UA UBD.UB UA探究3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例3 已知集合A={x|-2≤x≤5}.若A C,且C B,B={x|m-6≤x≤2m-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例4 设全集U={3,6,m2-m-1},A={|3-2m|,6},UA={5},求实数m.【方法总结】利用集合的关系求解参数问题 (1)利用集合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常涉及两个集合,其中一个集合含有参数,另一个集合已知,解答时常借助数轴来建立变量间的关系,需特别注意端点问题.(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在解A B(B≠ )的含参数的问题时,要注意讨论A= 和A≠ 两种情况,前者常被忽视,造成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后果.(3)集合A与UA中没有公共元素: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时,利用补集定义并结合Venn图求解;若集合中元素有无限个,可利用数轴分析法求参数.已知集合M={x|x2+2x-a=0}.(1)若 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N={x|x2+x=0},且M N,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已知全集U=R,集合P={x|x≤0或x≥6},M={x|a【随堂检测】1.(多选题)已知集合M={0,1},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0∈M B.{1}∈MC. M D.{0,1} M2.已知集合A={a,b},那么集合A的所有子集为( ).A.{a},{b} B.{a,b}C.{a},{b},{a,b} D. ,{a},{b},{a,b}3.已知全集U={x|-34.已知集合A={x|x2-3x+2=0},集合B={x|mx-1=0}.(1)求A;(2)若B A,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参考答案1.1.2 子集和补集自主预习预学忆思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包含、真包含或相等,包含用符号“ ”表示,真包含用符号“ ”表示,相等用符号“=”表示.2.若A包含于B,则A是B的一个子集;若A B但A≠B,则A是B的真子集.3.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4.补集是全集的子集.自学检测1.(1)× (2)√ (3)√ (4)×2.C 【解析】由题意知,M={-2,2},而N为自然数集,则-2 N,2∈N且-2,2∈M,所以{2} M,故A,B,D错误,C正确.3. ,{-1},{1},{-1,1} 【解析】由子集的定义,得集合{-1,1}的所有子集有 ,{-1},{1},{-1,1}.4.{2,4,6} 【解析】因为全集U={1,2,3,4,5,6,7},集合A={1,3,5,7},所以UA={2,4,6}.合作探究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不正确,这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集合A包含于集合B,集合B包含于集合C.问题2:不正确,可以用封闭图形来表示,如图,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如A B C.新知生成1.(1)每个元素 A包含于B B包含A A B B A3.A B但A≠B A真包含于B5.A C A C新知运用例1 (1)= ∈ (2)N M (3)B【解析】(1)由题意得A={1,2},B={1,2},C={0,1,2,3,4,5,6,7},∴A=B,A C,{2} C,2∈C.(2)∵y=(x-1)2-2≥-2,∴M={y|y≥-2},∴N M.(3)集合M的真子集有 ,{1},{2},{3},{1,2},{1,3}和{2,3},共7个,故选B.巩固训练1 B A 【解析】因为B=={(x,y)|y=x,且x≠0},所以B A.巩固训练2 B 【解析】由x2-x=0,得x=1或x=0,故N={0,1},易得N M,其对应的Venn图如选项B所示.巩固训练3 7 【解析】由题意得,{1,2} M {1,2,3,4,5},可以确定集合M必含有元素1,2,且至少含有元素3,4,5中的一个,因此依据集合M的元素个数分类如下:含有三个元素:{1,2,3},{1,2,4},{1,2,5};含有四个元素:{1,2,3,4},{1,2,3,5},{1,2,4,5};含有五个元素:{1,2,3,4,5}.故满足题意的集合M共有7个.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如果我们直接去统计张三、李四、王五等人谁参加了军训,这样做可就麻烦多了.若确定出没有参加军训的同学,则剩下的同学都参加了军训,问题可就简单多了.问题2:A∪B=S,A∩B= .问题3:由所有属于集合S但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就是集合B.新知生成1.元素或子集2.UA {x|x∈U,且x A}新知运用例2 (1)A (2){2,3,5,7} 【解析】(1)∵集合A={x|x≤3},B={x|x≤1},∴借助数轴可知AB={x|1(2)∵A={1,3,5,7},UA={2,4,6},∴U={1,2,3,4,5,6,7},又UB={1,4,6},∴B={2,3,5,7}.巩固训练 AB 【解析】由补集的定义知A,B正确;由子集的定义知C,D都不正确.探究3例3 【解析】因为A C,且C B,所以A B,则即解得3≤m≤4,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3≤m≤4}.例4 【解析】∵UA={5},∴5∈U且|3-2m|=3,即由m2-m-1=5,得m2-m-6=0,∴m=-2或m=3.由|3-2m|=3,得m=0或m=3.故m=3.巩固训练1 【解析】(1)由题意得,方程x2+2x-a=0有实数解,∴Δ=22-4×(-a)≥0,解得a≥-1,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1}.(2)∵N={x|x2+x=0}={0,-1},且M N,∴当M= 时,Δ=22-4×(-a)<0,得a<-1.当M≠ 时,若Δ=0,则a=-1,此时M={-1},满足M N,符合题意;若Δ>0,则a>-1,M中有两个元素,∵M N,∴M=N,∴无解.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1}.巩固训练2 {x|0【解析】∵全集U=R,∴UP={x|0若M= ,即a≥2a+4,解得a≤-4,符合M UP.若M≠ ,要使M UP,则需解得0≤a≤1.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4或0≤a≤1}.随堂检测1.ACD 【解析】∵M={0,1},∴0∈M, M,{0,1} M,故A,C,D均正确.2.D 【解析】由题意得,集合A={a,b}的子集有 ,{a},{b},{a,b}.故选D.3.{x|-3【解析】∵U={x|-34.【解析】(1)由x2-3x+2=0,解得x=1或x=2,故A={1,2}.(2)当B= 时,m=0符合条件;当B≠ ,即m≠0时,B=,由B A可得=1或=2,解得m=1或m=.综上,m的取值集合为0,,1.1.1.1 课时2 表示集合的方法【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数学抽象)2.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数学抽象)3.掌握区间的概念,能用区间表示集合.(数学抽象)【自主预习】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列举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3.描述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4.集合{x|a≤x≤b}(a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个集合可以表示为{s,k,t,k}. ( )(2)集合{-5,-8}和{(-5,-8)}表示同一个集合. ( )(3)实数集R可以表示为[-∞,+∞]. ( )(4)集合{x|x>3,且x∈N}与集合(3,+∞)表示同一个集合. ( )2.方程x2-1=0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 ).A.{x2-1=0} B.{x∈R|x2-1=0}C.{-1,1} D.以上都不对3.集合{x|24.由大于-1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用描述法表示为 {x∈N|-1【合作探究】探究1 列举法(1)我国现有的所有直辖市;(2)12的所有正因数.问题1:(1)(2)能构成一个集合吗 若能,集合的元素有何特点 问题2: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1)(2)所构成的集合 问题3:a与{a}是否相同 1.列举法的定义把集合中的元素 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作列举法. 2.列举法的表示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常用的格式是在一个大括号里写出每个元素的名字,相邻的名字用逗号分隔.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类型(1)当元素个数少时,全部列举,如{1,2,3,4}.(2)当元素个数多且有限时,可以列举部分,中间用省略号表示,如“从1到1 000的所有自然数”可以表示为{1,2,3,…,1 000}.(3)当元素个数无限但有规律时,也可以类似地用省略号列举,如“自然数集N”可以表示为{0,1,2,3,…}.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满足-2≤x≤2且x∈Z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2)方程(x-2)2(x-3)=0的解组成的集合B;(3)15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C.(4)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方法总结】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注意点(1)应先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点,还是其他元素.(2)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点,则应将有序实数对用小括号括起来表示一个元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11以内非负偶数的集合;(2)方程(x+1)(x2-4)=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2x与y=x+1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探究2 描述法问题1:不等式x-2<3的解集中的元素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2:如何用描述法表示不等式x-2<3的解集 问题3:下列四个集合是否相同 ①A={x|y=x2+1};②B={y|y=x2+1};③C={(x,y)|y=x2+1};④P={y=x2+1}.1.描述法的概念把集合中元素 ,也只有该集合中元素才有的属性描述出来,以确定这个集合的方法,叫作描述法. 2.描述法的表示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一般的格式是在一个大括号里写出集合中元素的共有属性.若集合用一句话描述不方便,则通常在大括号里先写出集合元素的一般属性或形式,再画一条竖线,然后在竖线后面列出这些元素要满足的相关条件.例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2)不等式2x-3>5的解集;(3)方程x2+x+1=0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4)抛物线y=-x2+3x-6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5)集合{1,3,5,7,9}.【方法总结】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注意问题(1)写清楚该集合的代表元素,如数或点等.(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属性.(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4)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用于描述的内容力求简洁、准确.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组成中国国旗的颜色名称的集合;(2)方程组的解集;(3)奇数组成的集合;(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探究3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问题:你能用除描述法之外的方法表示不等式x-2<3的解集吗 区间的定义、名称、符号及数轴表示如下表(其中a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x|a≤x≤b} 闭区间 {x|a{x|a≤x{x|a{x|x≥a} {x|x>a} {x|x≤a} {x|xR 取遍数轴上所有的值特别提醒:(1)“∞”读作无穷大,是一个符号,不是数,当以-∞或+∞作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2)区间是数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区间的两个端点必须保证左小、右大.例3 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1);(2)不等式-2x<-4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方法总结】用区间表示集合,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能取到用闭区间,取不到用开区间.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1){x|x≥-2}: . (2){x|1≤x<3}: . (3){x|-3(4)R+: . 【随堂检测】1.集合{x∈N+|x-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A.{0,1,2,3,4} B.{1,2,3,4}C.{0,1,2,3,4,5} D.{1,2,3,4,5}2.集合{x|x≤-2}用区间可表示为 . 3.用描述法表示方程x<-x-3的解集为 . 4.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3,-1,1,3,5};(2)已知M={2,3},P={(x,y)|x∈M,y∈M},写出集合P.参考答案1.1.1 课时2 表示集合的方法自主预习预学忆思1.列举法和描述法.2.所有元素能一一列举出来.3.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具有共同特征.4.它们相等,都表示数集.自学检测1.(1)× (2)× (3)× (4)×2.C 【解析】解方程x2-1=0,得x=±1,故方程x2-1=0的解集为{-1,1}.3.(2,5]4.{0,1,2,3,4} {x∈N|-1合作探究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能,集合中的元素有限,可以一一列出.问题2:列举法.(1)表示的集合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2)表示的集合为{1,2,3,4,6,12}.问题3:a与{a}是完全不同的,{a}表示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由一个元素a构成,a是集合{a}的元素.新知生成1.一一列举新知运用例1 【解析】(1)因为-2≤x≤2,x∈Z,所以x=-2,-1,0,1,2,所以A={-2,-1,0,1,2}.(2)因为2和3是方程的解,所以B={2,3}.(3)因为15的正约数有1,3,5,15四个数字,所以C={1,3,5,15}.(4)将x=0代入y=2x+1,得y=1,即交点是(0,1),故交点组成的集合是{(0,1)}.巩固训练 【解析】(1)11以内的非负偶数有0,2,4,6,8,10,所以构成的集合为{0,2,4,6,8,10}.(2)(x+1)(x2-4)=0的根为x1=-1,x2=2,x3=-2,所以该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2,-1,2}.(3)由解得所以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为(1,2),构成的集合为{(1,2)}.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元素的共同特征为x∈R,且x<5.问题2:{x∈R|x<5}.问题3:互不相同.①A={x|y=x2+1}表示使函数y=x2+1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且x的取值范围是R,因此A=R;②B={y|y=x2+1}表示函数y=x2+1中的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而y的取值范围是y=x2+1≥1,因此B={y|y≥1};③C={(x,y)|y=x2+1}表示满足y=x2+1的点(x,y)组成的集合,因此C表示函数y=x2+1的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④P={y=x2+1}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且此元素是一个式子y=x2+1.新知生成1.共有的新知运用例2 【解析】(1){x|x=3k,k∈Z}.(2){x|x>4}.(3){x|x2+x+1=0}.(4){(x,y)|y=-x2+3x-6}.(5){x|x=2n-1,1≤n≤5且n∈N+}.巩固训练 【解析】(1)组成中国国旗的颜色名称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红色,黄色}.(2)由解得故方程组的解集为{(1,2)}.(3)奇数组成的集合为{x|x=2k-1,k∈Z}.(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y)|x>0,y>0,x∈R,y∈R}.探究3 情境设置问题:可以,区间.新知生成[a,b] (a,b) [a,b) (a,b] [a,+∞) (a,+∞)(-∞,a] (-∞,a) (-∞,+∞)新知运用例3 【解析】(1)区间表示为(-2,3].(2)由-2x<-4,得x>2,解集为(2,+∞).巩固训练 (1)[-2,+∞) (2)[1,3) (3)(-3,0]∪(1,2) (4)(0,+∞) 【解析】(1){x|x≥-2}=[-2,+∞).(2){x|1≤x<3}=[1,3).(3){x|-3(4)R+=(0,+∞).随堂检测1.B 【解析】{x∈N+|x-3<2}={x∈N+|x<5}={1,2,3,4}.2.(-∞,-2] 【解析】{x|x≤-2}表示小于或等于-2的数组成的集合,即用区间表示为(-∞,-2].3.xx<- 【解析】∵x<-x-3,∴x<-,∴解集为xx<-.4.【解析】(1){x|x=2k-1,k∈Z且-1≤k≤3}.(2)P={(2,2),(3,3),(2,3),(3,2)}.1.1.3 集合的交与并【学习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直观想象、数学运算)3.掌握交集与并集的相关性质并会应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自主预习】1.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3.交集和并集有哪些性质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A,B中分别有2个元素,则A∪B中必有4个元素. ( )(2)若A∪B=A,B≠ ,则B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集合A. ( )(3)并集定义中的“或”能改为“和”. ( )(4)若A∩B=C∩B,则A=C. ( )2.已知集合P={x|x<3},Q={x|-1≤x≤4},那么P∪Q=( ).A.{x|-1≤x<3} B.{x|-1≤x≤4}C.{x|x≤4} D.{x|x≥-1}3.若集合A={x|-32},C={x|x≤-3},则A∩B= ,A∩C= . 4.已知集合M={x|2x-4=0},集合N={x|x2-3x+m=0}.若M∩N=M,则实数m的值为 . 【合作探究】探究1 两个集合的交妈妈去超市买水果,洋洋喜欢吃葡萄、圣女果、苹果、橙子、枇杷,哥哥喜欢吃圣女果、香梨、苹果、樱桃.问题1:妈妈哪些水果要多买一些 问题2:若将洋洋喜欢吃的水果构成的集合记为A,哥哥喜欢吃的水果构成的集合记为B,两人都喜欢吃的水果构成的集合记为C,如何表达这三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问题3:如何用Venn图表示上述三个集合的关系 交集的概念1.自然语言:把所有既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2.符号语言:A∩B= . 3.图形语言:例1 (1)设集合M={m∈Z|-3A.{0,1} B.{-1,0,1}C.{0,1,2} D.{-1,0,1,2}(2)已知集合A={(x,y)|y=2x2-x},B={(x,y)|y=2(x+1)},则A∩B= . 【方法总结】1.离散型集合交集的运算,多借助定义或Venn图求解.2.若A,B是无限连续的数集,多利用数轴来求解A∩B,取它们的公共部分.但要注意,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时,含有端点的值用实心点表示,不含有端点的值用空心点表示.已知M={(x,y)|x+y=2},N={(x,y)|x-y=4},则M∩N=( ).A.x=3,y=-1B.(3,-1)C.{3,-1}D.{(3,-1)}已知A=(1,6),B=(4,8),则A∩B= . 探究2 两个集合的并某次校运动会上,高一(1)班有10人报名参加田赛,有12人报名参加径赛.问题1:若没有人两项都报,你能算出高一(1)班参赛的人数吗 问题2:若两项都报的有3人,你能算出高一(1)班参赛的人数吗 问题3:如何用Venn图表示问题2中的案例 并集的概念1.自然语言:把集合A,B中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2.符号语言:A∪B= . 3.图形语言:例2 (1)已知集合M={x∈N+|x<8},N={-1,4,5,7},则M∪N=( ).A.{4,5,7}B.{1,2,3,4,5,6,7}C.{-1,4,5,7}D.{-1,1,2,3,4,5,6,7}(2)已知集合A=,B={x|3>2x-1},则A∪B= . 【方法总结】1.离散型集合并集的运算,多借助定义或Venn图求解. 2.若A,B是无限连续的数集,多利用数轴来求解A∪B.但要注意,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时,含有端点的值用实心点表示,不含有端点的值用空心点表示.已知集合M={x|-35},则M∪N=( ).A.{x|-5B.{x|x<-5或x>-3}C.{x|-3D.{x|x<-3或x>5}探究3 交、并、补集的综合运算例3 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 ).A.{x|x≥0} B.{x|x≤1}C.{x|0≤x≤1} D.{x|0【方法总结】解决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技巧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助Venn图来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实数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边界问题.已知全集U=R,A=[-4,2),B=(-1,3],P=(-∞,0]∪,求A∩B,(UB)∪P,(A∩B)∩(UP).探究4 集合交与并的运算性质1.交集的性质(1)A∩A=A,A∩ = ,A∩B=B∩A;(2)A∩B A;(3)A∩B=A A B.2.并集的性质(1)A∪A=A,A∪ =A,A∪B=B∪A;(2)A A∪B;(3)A∪B=B A B.例4 已知集合A={x|x≤-1或x≥3},B={x|aA.3≤a<4B.-1C.a≤-1D.a<-1【变式探究1】例题中“A∪B=R”,变成“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探究2】例题中“B={x|a【方法总结】利用集合交集、并集的性质解题的方法:(1)在利用集合的交集、并集性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A∩B=A,A∪B=B等这类问题,解答时常借助交集、并集的定义及上节学习的集合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A∩B=A A B,A∪B=B A B等,解答时应灵活处理;(2)当集合B A时,如果集合A是一个确定的集合,而集合B不确定,那么运算时要考虑B= 的情况,切不可漏掉.已知集合A={1,2,2a},B={1,a2+1},若A∪B=A,则实数a的值为( ).A.1或-1B.1C.0D.-1(2)若集合A={x|-3≤x≤5},B={x|2m-1≤x≤2m+9},A∪B=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随堂检测】1.设U=R,A={x|x>0},B={x|x>1},则A∩(UB)=( ).A.{x|0≤x<1} B.{x|0C.{x|x<0} D.{x|x>1}2.(多选题)设A={x|x2-8x+12=0},B={x|ax-1=0},若A∩B=B,则实数a的值可以是( ).A.0 B.C. D.23.满足{1,3}∪A={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 ).A.1 B.2C.3 D.44.已知集合A={x|x≥3},B={x|1≤x≤7},C={x|x≥a-1}.(1)求A∩B,A∪B;(2)若C∪A=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1.3 集合的交与并自主预习预学忆思1.把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把集合A,B中的元素放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叫作A与B的并集.2.两个集合A,B交集的Venn图如图1所示,两个集合A,B并集的Venn图如图2所示.图 1 图 23.交集和并集的性质如下:A∩A=A,A∩ = ,A∩B=B∩A,A∪A=A,A∪ =A,A∪B=B∪A.自学检测1.(1)× (2)√ (3)× (4)×2.C 【解析】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如图,可得P∪Q={x|x≤4}.3.{x|24.2 【解析】由题意得M={2},∵M∩N=M,∴M N.∵M={2},∴2∈N,∴4-6+m=0,解得m=2.合作探究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两人都喜欢吃的水果是圣女果、苹果,所以这两种水果要多买一些.问题2:洋洋喜欢吃的水果构成的集合A={葡萄,圣女果,苹果,橙子,枇杷},哥哥喜欢吃的水果构成的集合B={圣女果,香梨,苹果,樱桃},两人都喜欢吃的水果构成的集合C={圣女果,苹果},则集合C为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部分.问题3:新知生成1.又2.{x|x∈A且x∈B}新知运用例1 (1)B (2),(2,6) 【解析】(1)易知M={-2,-1,0,1},N={-1,0,1,2,3},根据交集定义可知M∩N={-1,0,1},故选B.(2)由得或∴A∩B=,(2,6).巩固训练1 D 【解析】由得故M∩N={(3,-1)}.巩固训练2 (4,6) 【解析】借助数轴得A∩B=(4,6).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能,高一(1)班参赛的人数为10+12=22.问题2:能,19人.参赛人数包括参加田赛的,也包括参加径赛的,但由于元素互异性的要求,两项都报的不能重复计算,故有10+12-3=19(人).问题3:新知生成1.放在一起2.{x|x∈A或x∈B}新知运用例2 (1)D (2){x|x<3} 【解析】(1)易知M={1,2,3,4,5,6,7},则M∪N={-1,1,2,3,4,5,6,7}.(2)解不等式组得-2解不等式3>2x-1,得x<2,则B={x|x<2}.用数轴表示集合A和B,如图所示,则A∪B={x|x<3}.巩固训练 B 【解析】如图,在数轴上标出集合M,N,阴影部分即为M∪N,则M∪N={x|x<-5或x>-3}.探究3例3 D 【解析】A∪B={x|x≤0或x≥1},则U(A∪B)={x|0巩固训练 【解析】将集合A,B,P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因为U=R,A=[-4,2),B=(-1,3],所以A∩B=(-1,2),UB=(-∞,-1]∪(3,+∞).又P=(-∞,0]∪,所以(UB)∪P=(-∞,0]∪.又UP=,所以(A∩B)∩(UP)=(-1,2)∩=(0,2).探究4新知运用例4 C 【解析】利用数轴,如图,若A∪B=R,则a≤-1.变式探究1 【解析】当a≥4时,集合B为空集,满足题意;当a<4时,若要满足A∪B=A,必有{a|a≥3}.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3}.变式探究2 【解析】当a≥2时,集合B为空集,满足题意;当a<2时,则有a≥-1且4-a<3,故有1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巩固训练 (1)D (2){m|-2≤m≤-1} 【解析】(1)∵集合A={1,2,2a},B={1,a2+1},A∪B=A,∴B A,∴a2+1=2或a2+1=2a,解得a=±1,当a=1时,2a=2,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当a=-1时,A={1,2,-2},B={1,2},符合题意.∴实数a的值为-1.故选D.(2)∵A∪B=B,∴A B,如图所示,∴解得-2≤m≤-1,∴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2≤m≤-1}.随堂检测1.B 【解析】∵B={x|x>1},∴UB={x|x≤1},∴A∩(UB)={x|02.ABC 【解析】由题意得,A={2,6},因为A∩B=B,所以B A.若B= ,则a=0,满足题意;若B≠ ,则a≠0,此时B=,因为B A,所以=2或=6,解得a=或a=.综上,a=0或a=或a=.故选ABC.3.D 【解析】由{1,3}∪A={1,3,5},知A {1,3,5}且A中一定含有元素5,因此集合A可以是{5},{1,5},{3,5},{1,3,5},共4个.故选D.4.【解析】(1)由题意得,A∩B={x|3≤x≤7},A∪B={x|x≥1}.(2)因为C∪A=A,所以C A,所以a-1≥3,即a≥4,故a的取值范围为[4,+∞).1.1.1 课时1 集合与元素【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它的元素之间的归属关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数学抽象)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数学抽象)【自主预习】1.在初中,我们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哪些数的集合 2.如何用字母表示集合与元素 3.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哪些关系 4.空集中有元素吗 它是无限集吗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数. ( )(2)集合N中的最小元素为0. ( )(3)空集 =0. ( )2.下面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中国的小河流 B.大于5且小于11的偶数C.高一年级的优秀学生 D.某班级跑得快的学生3.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0∈N;②π∈Q;③∈Q;④-1∈Z;⑤ R.4.已知集合M只有两个元素3和a+1,且4∈M,则实数a= . 【合作探究】探究1 集合与元素的概念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创始者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康托尔在研究函数论时产生了探索无穷集和超穷数的兴趣.康托尔肯定了无穷数的存在,并对无穷问题进行了哲学的讨论,最终建立了较完善的集合理论,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问题1:初中我们接触了哪些集合 问题2:所有的“美景”能否构成集合 1.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把一些对象放在一起考虑时,就说这些对象组成了一个 .这些对象的总的名称,就是这个集合的名字.这些对象中的每一个,都叫作这个集合的一个 .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若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元素,记作a∈S,读作“a属于S”;若a不是S的元素,记作a S(或a S),读作“a不属于S”.3.集合的基本属性(1)互异性:同一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2)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元素属于或不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例1 (1)(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于8的正整数能组成一个集合B.方程x(x-1)=0的解能组成一个集合C.由-1,0,1组成的集合和由-50,1,0组成的集合不相等D.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能够组成一个集合(2)(多选题)由不超过5的实数组成的集合A与元素a=+的关系有( ).A.a∈A B.a2∈AC.∈A D.a+1∈A(3)已知集合A中元素满足2x+a>0,a为实数.若1 A,2∈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方法总结】(1)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关键在于看是否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使给定的对象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是“确定无疑”的,那么就可以构成集合;如果是“模棱两可”的,那么就不能构成集合. (2)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①直接法: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②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3)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参数取值(范围)的步骤(多选题)下列各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A.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的5个冰上项目和6个雪上项目B.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C.被3除余2的所有正整数D.函数y=图象上所有的点设集合B是小于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则2 B,1+ B.(用符号“∈”或“ ”填空)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a-3和2a-1,若-3∈A,试求实数a的值.探究2 常用数集与集合分类问题1:数学里最常用的集合是各种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在初中,我们用什么表示实数集 问题2:实数集中的元素有多少个 这类集合称为什么集 问题3:你能用符号表示常见的数集吗 1.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自然数集,记作 .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整数集,记作 .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有理数集,记作 .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实数集,记作 . 通常用R+表示 组成的集合;类似的有R-,Z+,N+,Q-,….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 元素个数 的集合叫有限集(或有穷集) 无限集 元素个数 的集合叫无限集(或无穷集) 空集 的集合叫空集,记作 ,空集也是有限集 一、常用数集例2 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①-∈R;② Q;③0∈N+;④|-3| N+.A.1 B.2 C.3 D.4(多选题)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R B.|-3| NC.-∈Q D.0∈N二、集合的分类例3 下列集合中哪些是空集 哪些是无限集 (1)满足|x|+|y|=0且xy≠0的所有实数组(x,y)构成的集合;(2)被3除余1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2x-3图象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4)方程x2-x+1=0的全体实根构成的集合.【方法总结】空集的判断要紧扣空集的定义:没有元素的集合.有限集和无限集的分类关键是看元素的个数是否可数.下列集合中,哪些是空集 哪些是有限集 哪些是无限集 (1)所有偶数构成的集合;(2)所有绝对值不大于3的偶数构成的集合;(3)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构成的集合.【随堂检测】1.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中所有的难题B.小于8的所有素数C.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所有小的正数2.若a,b,c为集合M中的三个元素,则以a,b,c为边长的△ABC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3.若a是R中的元素,但不是Q中的元素,则a可以是( ).A.3.14 B.-5 C. D.4.已知集合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且2∈A,求实数m的值.参考答案1.1.1 课时1 集合与元素自主预习预学忆思1.自然数的集合,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无理数的集合,实数的集合等.2.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3.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4.空集中没有元素,它不是无限集,是有限集.自学检测1.(1)× (2)√ (3)×2.B 【解析】我国的小河流不能构成集合,A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大于5且小于11的偶数为6,8,10,B可以构成集合;高一年级的优秀学生不能构成集合,C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某班级跑得快的学生不能构成集合,D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3.①④ 【解析】N表示自然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Z表示整数集,R表示实数集,故0∈N,π Q, Q,-1∈Z,∈R.4.3 【解析】由题意知a+1=4,即a=3.合作探究探究1 情境设置问题1:(1)数集: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2)点集:圆(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问题2:不能构成集合.新知生成1.集合或集 元素新知运用例1 (1)AB (2)ACD (3)-4对于B,方程x(x-1)=0,可得x=0或x-1=0,解得x=0或x=1,故方程x(x-1)=0的解能组成一个集合,故B正确;对于C,因为-50=-1,所以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即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故C错误;对于D,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没有明确定义,不能构成集合,故D错误.故选AB.(2)对于A,因为a=+<+=4<5,所以a∈A.对于B,因为a2=()2+2×+()2=5+2>5,所以a2 A.对于C,因为===-<5,所以∈A.对于D,因为a+1<++1=5,所以a+1∈A.故选ACD.(3)因为1 A,2∈A,所以2×1+a≤0,2×2+a>0,解得-4巩固训练1 ACD 【解析】选项A,C,D中的元素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而选项B中,“难题”没有明确标准,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巩固训练2 ∈ 【解析】∵2=>,∴2 B,∵(1+)2=3+2<3+2×4=11,∴1+<,∴1+∈B.巩固训练3 【解析】∵-3∈A,∴-3=a-3或-3=2a-1.若-3=a-3,则a=0,此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若-3=2a-1,则a=-1,此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0或a=-1.探究2 情境设置问题1:用圆圈和具体的数,如实数集:问题2:实数集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元素无限个的集合称为无限集.问题3:能,N表示自然数集,R表示实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等.新知生成1.N Z Q R 全体正实数2.有限 无限多 没有元素 新知运用例2 B 【解析】∵-是实数,是无理数,∴①②正确.∵N+表示正整数集,∴③④不正确.巩固训练 AD 【解析】对于A,是实数,即∈R,A正确;对于B,|-3|=3∈N,B错误;对于C,-是无理数,C错误;对于D,0∈N,D正确.故选AD.例3 【解析】(1)若|x|+|y|=0,则x=y=0,这与xy≠0矛盾,所以(1)是空集;(2)被3除余1的正整数有1,4,7,…,即有无数个,所以(2)是无限集;(3)一次函数y=2x-3图象上的点有无数个,所以(3)是无限集;(4)因为Δ=(-1)2-4<0,所以(4)是空集.巩固训练 【解析】(1)是无限集.(2)是有限集.(3)是空集也是有限集.随堂检测1.B 【解析】A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B能构成集合;C中“一些点”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能构成集合;D中“小”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能构成集合.2.D 【解析】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a≠b≠c,所以△ABC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3.D 【解析】由题意可知,a∈R且a Q,所以a是无理数,故选D.4.【解析】由题意知,m=2或m2-3m+2=2,解得m=2或m=0或m=3.经验证,当m=0或m=2时,集合A中的元素不满足互异性;当m=3时,满足题意.故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课时1 集合与元素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 1.1.1 课时2 表示集合的方法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 1.1.2 子集和补集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 1.1.3 集合的交与并 导学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