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等比数列 导学案(4课时)(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等比数列 导学案(4课时)(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1.3.2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函数的引入提高学生运用等比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
2.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之间的联系.(数学建模)
3.会用指数函数的知识解决等比数列的单调性问题.(数学运算)
4.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逻辑推理)
【自主预习】
1.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当a1与q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an}是递增数列 当a1与q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an}是递减数列
2.如果数列{an}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那么数列{lg an}也是等比数列吗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an},{bn}都是等比数列,则{an+bn}是等比数列. (  )
(2)若数列{an}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成等比数列,且公比相同,则{an}是等比数列. (  )
2.(多选题)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1=1,q=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n=2n-1 B.{a2n}是等比数列
C.a1+a5=a2+a4 D.{an}是递增数列
3.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依次取相邻两项的乘积组成新的数列a1a2,a2a3,a3a4,…,则此数列(  ).
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B.是公比为q2的等比数列
C.是公比为q3的等比数列 D.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首项a1>0,则“q<1”是“等比数列{an}为递减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合作探究】
探究1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问题:观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认为它与我们熟悉的哪一类函数有关
1.等比数列{an}的图象
由指数函数y=qx的图象可以得出y=cqxc=,c为常数的图象,而y=cqx的图象上横坐标为正整数n的孤立点(n,an)组成了等比数列{an}的图象.
值得指出的是,当等比数列的公比q=1时,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为常数a1,其图象是一系列从左至右呈水平状的孤立点.
2.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当q>1时,
若a1>0,则等比数列{an}是递增数列;
若a1<0,则等比数列{an}是递减数列.
当q=1时,等比数列{an}是非零的常数列.
当0若a1>0,则等比数列{an}是递减数列;
若a1<0,则等比数列{an}是递增数列.
当q<0时,等比数列{an}是摆动数列.
例1 (1)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0,则“q>1”是“数列{an}为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an}为等比数列,则“a1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方法总结】判断等比数列的增减性时,要结合等比数列的函数性质,选择恰当的性质解题.
设{an}是等比数列,则“a1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探究2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问题1: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关键是什么
问题2:在数列{an}中,若an+1=2a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吗
问题3:若数列{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它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a1,q为非零常数,n∈N+).反之,能说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吗
问题4:如何证明数列{an+1}是等比数列
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若数列{an}满足=q(n∈N+,q为常数且不为零)或=q(n≥2且n∈N+,q为常数且不为零),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法: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n∈N+,a1≠0,q≠0),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等比中项法:若=anan+2(n∈N+且an≠0),则数列{an}为等比数列.
(4)构造法:在条件中出现an+1=kan+b的关系时,往往构造数列,方法是把an+1+x=k(an+x)与an+1=kan+b对照,求出x即可.
例2 已知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2an+n-4.
(1)求a1的值;
(2)若bn=an-1,试证明数列{bn}为等比数列.
【方法总结】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与等比中项法,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判定等比数列都要先强调任意一项不等于零.
已知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2-an,求证:{an}为等比数列.
探究3 由等比数列构造新等比数列
问题:结合我们所学,类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运算关系.完成下表: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符号 表示 an-an-1=d(n≥2,n∈N+)
通项 公式 an=a1+(n-1)d
类比 差 商;和 积,积 乘方
性质 等差数列首项为a1,公差为d
把等差数列前k项去掉,得到一个以ak+1为首项,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中,ak,ak+m,ak+2m,…是以m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中每一项加上同一个常数,构成一个公差不变的等差数列
两个等差数列相加,还是一个等差数列
1.在等比数列{an}中,每隔k项(k∈N+)取出一项,按原来的顺序排列,所得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k+1.
2.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则数列{λan}(λ≠0),,{|an|},{}都是等比数列,且公比分别是q,,|q|,q2.
3.若{an},{bn}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是p和q,则{anbn}与也都是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pq和.
注意点:在构造新的等比数列时,要注意新数列中有的项是否为0,比如公比q=-1时,连续相邻两项的和都是0,故不能构成等比数列.
例3 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那么下列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的是(  ).
A. B.{}
C.{an·an+1} D.{an+an+1}
【方法总结】由等比数列构造新的等比数列,一定要检验新的数列中的项是否为0,主要是针对q<0的情况.
设{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无穷数列,Ai是长、宽分别为ai,ai+1的矩形面积(i=1,2,3,…),则{A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  ).
A.{an}是等比数列
B.a1,a3,…,a2n-1,…或a2,a4,…,a2n,…是等比数列
C.a1,a3,…,a2n-1,…和a2,a4,…,a2n,…均是等比数列
D.a1,a3,…,a2n-1,…和a2,a4,…,a2n,…均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相同
【随堂检测】
1.对任意等比数列{an},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1,a3,a9成等比数列
B.a2,a3,a6成等比数列
C.a2,a4,a8成等比数列
D.a3,a6,a9成等比数列
2.(多选题)设{an}是等比数列,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A.{}是等比数列
B.{anan+1}是等比数列
C.是等比数列
D.{lg|an|}是等比数列
3.若等比数列{an}为递减数列,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数列{an}的通项公式:    .
4.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1,an+1=Sn(n=1,2,3,…).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参考答案
1.3.2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
自主预习
预学忆思
1.(1)或 {an}为递增数列;
(2)或 {an}为递减数列.
2.不一定是等比数列,但一定是等差数列.
自学检测
1.(1)× (2)×
2.ABD 【解析】对于A,an=a1qn-1=2n-1,A正确;
对于B,a2n=22n-1,故==4,又a2=2,
所以{a2n}是首项为2,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B正确;
对于C,由A可知,a1=1,a2=2,a4=8,a5=16,则a1+a5≠a2+a4,C错误;
对于D,an+1-an=2n-2n-1=2n-1>0,故{an}是递增数列,D正确.
故选ABD.
3.B 【解析】∵=·=q·q=q2,n≥2且n∈N+,
∴{anan+1}是以q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选B.
4.B 【解析】若q<0,则等比数列{an}为摆动数列,充分性不成立.
由于等比数列{an}为递减数列,故q>0.
又a1>0,则an=a1qn-1>0,
因为an+1所以q<1,
所以a1>0,等比数列{an}为递减数列 0所以若a1>0,则“q<1”是“等比数列{an}为递减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合作探究
探究1 情境设置
问题: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指数型函数有关.由an=a1qn-1=·qn可知,当q>0且q≠1时,等比数列{an}的第n项an是指数型函数f(x)=·qx(x∈R)在x=n时的函数值,即an=f(n).
新知运用
例1 (1)D (2)B 【解析】(1)当a1<0,q>1时,数列{an}为递减数列,即充分性不成立;
当“数列{an}是递增数列”时,a1<0,00,q>1,即必要性不成立.
综上,“q>1”是“数列{an}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等比数列{an}是递增数列,
可得a1反之,例如an=(-1)n+1·2n,
此时满足a1所以“a1巩固训练 B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由a10,
解得或
此时数列{an}不一定是递增数列.
由数列{an}为递增数列,
可得a1所以“a1探究2 情境设置
问题1:关键是能够证明(n∈N+)是一个非零常数.
问题2:不一定.当an≠0时,数列{an}是等比数列;当an=0时,数列{an}不是等比数列.
问题3:能.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以判断.
问题4:证明=q(q≠0)即可.
新知运用
例2 【解析】(1)因为Sn=2an+n-4,
所以当n=1时,S1=2a1+1-4=a1,解得a1=3.
(2)因为Sn=2an+n-4,
所以当n≥2时,Sn-1=2an-1+(n-1)-4,
Sn-Sn-1=(2an+n-4)-(2an-1+n-5),
即an=2an-1-1,
所以an-1=2(an-1-1),
又bn=an-1,所以bn=2bn-1(n≥2),且b1=a1-1=2≠0,
所以数列{bn}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巩固训练 【解析】因为Sn=2-an,所以Sn+1=2-an+1.
所以an+1=Sn+1-Sn=(2-an+1)-(2-an)=an-an+1,
所以an+1=an.
又S1=2-a1=a1,所以a1=1≠0,
又由an+1=an知an≠0,
所以=,
所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探究3 情境设置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符号 表示 an-an-1=d(n≥2,n∈N+) =q(n≥2,n∈N+)
通项 公式 an=a1+(n-1)d an=a1qn-1
类比 差 商;和 积,积 乘方
性质 等差数列首项为a1,公差为d 等比数列首项为a1,公比为q
把等差数列前k项去掉,得到一个以ak+1为首项,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把等比数列前k项去掉,得到一个以ak+1为首项,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中,ak,ak+m,ak+2m,…是以m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中,ak,ak+m,ak+2m,…是以qm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中每一项加上同一个常数,构成一个公差不变的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中每一项同乘一个非零常数,构成一个公比不变的等比数列
两个等差数列相加,还是一个等差数列 两个等比数列相乘,还是一个等比数列
新知运用
例3 D 【解析】取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n,则an+an+1=0,所以{an+an+1}不是等比数列,故D不一定是等比数列;对于其他选项,均满足等比数列的定义.
巩固训练 D 【解析】因为Ai是长、宽分别为ai,ai+1的矩形面积(i=1,2,3,…),所以Ai=aiai+1(i=1,2,3,…),
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nan+1.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知数列{An}(n=1,2,3,…)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q(常数).故选D.
随堂检测
1.D 【解析】因为=a3a9,所以a3,a6,a9成等比数列.
2.ABC 【解析】由{an}是等比数列可得=q(q为非零定值,n>1).
A中,==q2,为常数,故A正确;
B中,==q2,为常数,故B正确;
C中,==,为常数,故C正确;
D中,不一定为常数,故D错误.
3.an=(答案不唯一) 【解析】∵等比数列{an}为递减数列,∴a1>0,01,∴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4.【解析】由a1=1,an+1=Sn,得an>0,Sn>0.
由an+1=Sn,an+1=Sn+1-Sn,
得(n+2)Sn=n(Sn+1-Sn),
整理得nSn+1=2(n+1)Sn,
所以=2·,即=2.
因为==1,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3.3 课时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性质解题.(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自主预习】
1.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不为1,其前n项和为Sn=Aqn+B,则A与B有什么关系
2.当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时,若k是偶数,则Sk,S2k-Sk,S3k-S2k是等比数列吗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a2n}的公比为q2. (  )
(2)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a1+a2+a3,a2+a3+a4,a3+a4+a5的公比也为q. (  )
(3)若等比数列{an}是递增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也是递增数列. (  )
2.在等比数列{an}中,若a1+a2=20,a3+a4=40,则S6=(  ).
A.140 B.120 C.210 D.520
3.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且其前n项和Sn=3n+1-3k,则实数k=    .
【合作探究】
探究1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函数特征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问题:当q≠1时,从函数的角度分析,Sn关于n的解析式对应的函数模型是什么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an-1)(A≠0,a≠0,a≠1,n∈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例1 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求{an}的通项公式,并判断{an}是否为等比数列.
【方法总结】(1)已知Sn,可通过an=求{an}的通项公式,注意当n≥2时,an=Sn-Sn-1.
(2)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qn-1),其中A≠0,q≠0且q≠1,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2+,则r=    .
探究2 等比数列连续n项和的性质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问题1:你能否用等比数列{an}中的Sm,Sn来表示Sm+n
问题2:Sk,S2k-Sk,S3k-S2k具有什么特征 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进行思考分析.
1.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Sn+m=Sn+qnSm(n,m∈N+).
2.若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Sn≠0,n∈N+),则Sn,S2n-Sn,S3n-S2n,…构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n.
例2 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
【方法总结】
处理与等比数列前n项和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
(1)充分利用Sm+n=Sm+qmSn和Sn,S2n-Sn,S3n-S2n,…(n为偶数且q=-1除外)构成等比数列的性质,能有效减少运算.
(2)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要注意公比q=1和q≠1两种情形,在解有关的方程(组)时,通常用约分或两式相除的方法进行消元.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6∶S3=1∶2,则S9∶S3=    .
探究3 等比数列不连续n项和的性质
问题: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中的奇数项、偶数项的问题,等比数列是否也有相似的性质
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偶,S奇分别是该数列的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则
①在其前2n项中,=q;
②在其前2n+1项中,S奇-S偶=a1-a2+a3-a4+…-a2n+a2n+1==(q≠-1),
S奇=a1+qS偶.
例3 若等比数列{an}共有2n项,其和为-240,且奇数项的和比偶数项的和大80,则公比q=    .
【方法总结】
若等比数列{an}共有2n项,则要抓住=q和S偶+S奇=S2n这一隐含条件;若等比数列{an}共有2n+1项,则要抓住S奇=a1+qS偶和S偶+S奇=S2n+1这一隐含条件.要注意公比q=1和q≠1两种情形,在解有关的方程(组)时,通常用约分或两式相除的方法进行消元.
若等比数列{an}共有奇数项,其首项为1,其偶数项和为170,奇数项和为341,则这个数列的公比为    ,项数为    .
【随堂检测】
1.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2,且前5项和为1,那么前10项和为(  ).
A.31 B.33 C.35 D.37
2.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3,则=(  ).
A.2 B. C. D.3
3.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8,S6=24,则a10+a11+a12=(  ).
A.32 B.64 C.72 D.216
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1+a2+…+a99=77,则a2+a5+…+a98=    .
参考答案
课时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自主预习
预学忆思
1.A=-B.
2.不是.如数列1,-1,1,-1,…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S2=S4-S2=S6-S4=…=0,不是等比数列.
自学检测
1.(1)√ (2)√ (3)×
2.A 【解析】∵S2=20,S4-S2=40,且(S4-S2)2=S2·(S6-S4),∴S6-S4=80.
又∵S4=60,∴S6=140.
3.1 【解析】∵Sn=3n+1-3k=3·3n-3k,∴3=3k,即k=1.
合作探究
探究1 情境设置
问题:若q≠1,则Sn==qn-=Aqn-A,其中A=.
故等比数列前n项和Sn关于n的解析式对应的函数模型是f(x)=Axn-A(A≠0).
注意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结构特点是qn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
新知运用
例1 【解析】当n≥2时,an=Sn-Sn-1=(3n-2)-(3n-1-2)=2×3n-1;
当n=1时,a1=S1=31-2=1,不适合上式.
∴an=
(法一)易知a1=1,a2=6,a3=18,显然a1,a2,a3不是等比数列,即{an}不是等比数列.
(法二)当等比数列{bn}的公比q≠1时,其前n项和Sn=Aqn+B满足的条件为A=-B,对比Sn=3n-2可知,1≠2,所以{an}不是等比数列.
巩固训练 - 【解析】∵Sn=2n-2+=×2n+,
∴=-,即r=-.
探究2 情境设置
问题1:(法一)Sm+n=a1+a2+…+am+am+1+am+2+…+am+n=Sm+a1qm+a2qm+…+anqm=Sm+qmSn.
(法二)Sm+n=a1+a2+…+an+an+1+an+2+…+an+m
=Sn+a1qn+a2qn+…+amqn
=Sn+qnSm.
问题2:当q=-1时,例如an=(-1)n,当k为偶数时,Sk,S2k-Sk,S3k-S2k都等于零,不能构成等比数列.
当q≠-1时,Sn≠0,Sk,S2k-Sk,S3k-S2k构成等比数列,
因为S2k-Sk=ak+1+ak+2+…+a2k=a1qk+a2qk+…+akqk=Skqk,
S3k-S2k=a2k+1+a2k+2+…+a3k=a1q2k+a2q2k+…+akq2k=Skq2k,
所以==qk,所以Sk,S2k-Sk,S3k-S2k构成等比数列.
新知运用
例2 【解析】(法一)∵S2n≠2Sn,∴q≠1,
由已知得
②÷①得1+qn=,即qn=, ③
将③代入①得=64,
∴S3n==64×1-=63.
(法二)∵{an}为等比数列,显然公比不等于-1,
∴Sn,S2n-Sn,S3n-S2n也成等比数列,
∴(S2n-Sn)2=Sn(S3n-S2n),
∴S3n=+S2n=+60=63.
(法三)由性质Sm+n=Sm+qmSn可知S2n=Sn+qnSn,即60=48+48qn,得qn=,∴S3n=S2n+q2nSn=60+48×2=63.
巩固训练 3∶4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S3,S6-S3,S9-S6仍成等比数列,于是(S6-S3)2=S3·(S9-S6),不妨令S3=2,则S6=1,代入解得S9=,故S9∶S3=3∶4.
探究3 情境设置
问题:若等比数列{an}的项数为2n,则其偶数项和S偶=a2+a4+…+a2n;其奇数项和S奇=a1+a3+…+a2n-1.
容易发现两列式子中对应项之间存在联系,即S偶=a1q+a3q+…+a2n-1q=qS奇,所以有=q.
若等比数列{an}的项数为2n+1,则其偶数项和为S偶=a2+a4+…+a2n,其奇数项和为S奇=a1+a3+…+a2n-1+a2n+1,从项数上来看,奇数项比偶数项多了一项,于是我们有S奇-a1=a3+…+a2n-1+a2n+1=a2q+a4q+…+a2nq=qS偶,即S奇=a1+qS偶.
新知运用
例3 2 【解析】由题意知
解得
故公比q===2.
巩固训练 2 9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S奇=a1+qS偶可知341=1+170q,所以q=2.
S2n+1==341+170=511,解得n=4,即这个等比数列的项数为9.
随堂检测
1.B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q5,
∴=25,∴S10=33.
2.B 【解析】设公比为q(q≠0),由题意知q≠-1,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得==1+q3=3,解得q3=2.于是===.
3.B 【解析】因为S3,S6-S3,S9-S6,S12-S9成等比数列,S3=8,S6-S3=16,所以其公比为2,故S9-S6=32,a10+a11+a12=S12-S9=64.
4.22 【解析】设a1+a4+…+a97=x,则a2+a5+…+a98=2x,a3+a6+…+a99=4x,
由题意可得7x=77,即x=11,所以a2+a5+…+a98=22.1.3.1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等比数列、公比的定义,掌握等比中项的概念并会应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应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自主预习】
1.阅读教材第24页案例中的4个数列,类比等差数列的研究,你认为可以通过怎样的运算发现以上数列的取值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等比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3.等比数列的公比q能否为零
4.若c是a,b的等比中项,则c2=ab,反之成立吗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an+1=qan,n∈N+且q≠0,则{an}是等比数列. (  )
(2)在等比数列{an}中,an=a1qn,n∈N+. (  )
(3)常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 (  )
(4)存在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  )
2.已知{an}是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an=2×3n+1
B.an=3×2n+1
C.an=2×3n-1
D.an=3×2n-1
3.下列数列为等比数列的是(  ).
A.2,22,3×22,…
B.,…
C.S-1,(S-1)2,(S-1)3,…
D.0,0,0,…
4.已知{an}是等比数列,a2=2,a5=,则公比q=    .
【合作探究】
探究1 等比数列的概念
(1)《孙子算经》中载有“出门望堤”问题:“今有出门,望见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问各几何 ”
(2)《算学宝鉴》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文(钱)日增一倍,倍至三十日,问计几何 ”
(3)“诸葛统兵”问题:“诸葛统领八员将,每将又分八个营.每营里面排八阵,每阵先锋有八人.每人旗头俱八个,每个旗头八队成.每队更该八个甲,每个甲头八个兵.”
问题1:分别写出这三个问题所构成的数列.
问题2:类比等差数列的探究,观察这三个数列,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等比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写出它的公比.
(1)1,,…;
(2)10,10,10,10,10,…;
(3),2,3,4,…;
(4)1,0,1,0,1,0,…;
(5)1,-4,16,-64,256,…;
(6)-1,1,2,4,8,….
【方法总结】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否则,不是等比数列,且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不能为0(对于含参数的数列则需要分类讨论).
(多选题)以下数列中,不能判定是等比数列的有(  ).
A.数列1,2,6,18,…
B.数列{an}中,已知=2,=2
C.常数列a,a,…,a,…
D.数列{an}中,=q(q≠0),其中n∈N+
探究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问题1:类比等差数列,如何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问题2:你能由等差数列中的an=am+(n-m)d类比出等比数列中相似的性质吗
1.首项是a1,公比是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n∈N+,a1≠0,q≠0).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和变形:an=amqn-m.
例2 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
(1)a1=1,a4=8,求an;
(2)an=625,n=4,q=5,求a1;
(3)a2+a5=18,a3+a6=9,an=1,求n.
【方法总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涉及4个量a1,an,n,q,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能求出另外一个,在这4个量中,a1和q是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只要求出这2个基本量,问题便迎刃而解.
求下列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a1=-2,a3=-8.
(2)a1=5,且2an+1=-3an.
(3)a5=8,a7=2,an>0.
探究3 等比中项
问题:任意两个不为零的数是否一定都有等比中项 若有,是否唯一
在两个数a与b中间插入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则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且G=±(ab>0).
例3 (1)2与8的等比中项为    ;
(2)若1,a,5成等差数列,1,b,9成等比数列,则a+b=    .
【方法总结】(1)由等比中项的定义可知= G2=ab G=±,所以只有a,b同号时,a,b有两个等比中项,a,b异号时,没有等比中项.
(2)在一个等比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和后一项的等比中项.
(3)a,G,b成等比数列等价于G2=ab(ab>0).
已知a,b,c∈R,如果-1,a,b,c,-9成等比数列,那么(  ).
A.b=3,ac=9 B.b=-3,ac=9
C.b=3,ac=-9 D.b=-3,ac=-9
若b既是a和c的等差中项,又是a和c的等比中项,则数列a,b,c的公比为    .
探究4 等比数列的性质
问题:你能由等差数列中的“若m+n=k+l,m,n,k,l∈N+,则am+an=ak+al”类比出等比数列中相似的性质吗
设数列{an}为等比数列.
(1)若k+l=m+n(k,l,m,n∈N+),则ak·al=am·an.
(2)若m,p,n成等差数列,则am,ap,an成等比数列.
注意点:(1)性质的推广:若m+n+p=x+y+z,则amanap=axayaz;(2)该性质要求下标的和相等,且左右两侧项数相同;(3)在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都相等,即a1·an=a2·an-1=….
例4 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
(1)若a2a4=,求a1a5;
(2)若an>0,a2a4+2a3a5+a4a6=25,求a3+a5.
【方法总结】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的基本思路:(1)充分发挥项的“下标”的指导作用,分析等比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性质解题.(2)在等比数列的有关运算中,常涉及次数较高的指数运算,通常建立关于a1,q的方程组求解,但这样解起来很麻烦.此时,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可使问题简单明了.另外,在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时,需时刻注意等比数列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
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0a11+a9a12=2e5,则ln a1+ln a2+…+ln a20=    .
【随堂检测】
1.已知数列{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若a4=16,则a1=(  ).
A.1 B.2
C.3 D.4
2.已知数列a,a(1-a),a(1-a)2,…是等比数列,则实数a满足(  ).
A.a≠1 B.a≠0或a≠1
C.a≠0 D.a≠0且a≠1
3.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a是b,c的等比中项,且a+3b+c=10,则a的值是(  ).
A.1 B.-1 C.-3 D.-4
4.已知在递减的等比数列{an}中,a5+a6=6,a3a8=8,则a7=    .
参考答案
1.3.1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自主预习
预学忆思
1.通过除法运算发现: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同一个不为0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
3.不能.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公比为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即=q,若q=0,则an=0,所以数列中每一项都为零,所以an-1=0,这样比值无意义,所以q≠0.
4.不一定成立.在c2=ab中,若c=0,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0,此时三个数不成等比数列,则c不是a,b的等比中项;若a,b,c均为非零常数,反之也成立.
自学检测
1.(1)× (2)× (3)× (4)√
2.C 【解析】由已知可得a1=2,q=3,
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2×3n-1.
3.B 【解析】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选项B正确.
4. 【解析】∵a2=a1q=2, ①
a5=a1q4=, ②
∴②÷①得q3=,∴q=.
合作探究
探究1 情境设置
问题1:(1)9,92,93,94,95,96,97,98.
(2)2,22,23,…,230.
(3)8,82,83,84,85,86,87,88.
问题2:对于数列(1),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9;对于数列(2),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对于数列(3),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8.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
新知运用
例1 【解析】(1)不是等比数列;(2)是等比数列,公比为1;(3)是等比数列,公比为;(4)不是等比数列;(5)是等比数列,公比为-4;(6)不是等比数列.
巩固训练 ABC 【解析】对于A,数列不符合等比数列的定义,不是等比数列;
对于B,前3项是等比数列,多于3项时,无法判定,故不能判定是等比数列;
对于C,当a=0时,不是等比数列;
对于D,该数列符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是等比数列.
探究2 情境设置
问题1:(1)累乘法:
设在等比数列{an}中,=q(n∈N+,n≥2,q为非零常数),则=q,=q,…,=q,
将以上(n-1)个等式相乘,得··…·=qn-1(n≥2),
整理得an=a1qn-1(n≥2),
当n=1时,上面的式子也成立,
所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
(2)归纳法:
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是q,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q,即a2=a1·q,
a3÷a2=q,即a3=a2·q=a1·q2,
a4÷a3=q,即a4=a3·q=a1·q3,

由此归纳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
问题2:类比可得an=amqn-m.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an=a1qn-1,am=a1qm-1,两式相除可得==q(n-1)-(m-1)=qn-m,即an=amqn-m(n,m∈N+).
新知运用
例2 【解析】(1)因为a4=a1q3=8,a1=1,
所以8=q3,解得q=2,
所以an=a1qn-1=2n-1.
(2)a1===5.
(3)因为
所以由,得q=,从而a1=32.
又an=1,所以32×n-1=1,
即26-n=20,故n=6.
巩固训练 【解析】(1)∵a3=a1q2,∴q2=4,解得q=±2,
∴an=(-2)×2n-1=-2n或an=(-2)×(-2)n-1=(-2)n.
(2)∵q==-,且a1=5,∴an=5×-n-1.
(3)由a7=a5·q2,得q2===,解得q=±,
∵an>0,∴q=,
∴an=a5·qn-5=8×n-5=n-8.
探究3 情境设置
问题:不一定,只有当两个数同号,即两个数之积大于零时,这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且有两个等比中项,这两个等比中项互为相反数.
新知运用
例3 (1)±4 (2)0或6 【解析】(1)由题意得,2与8的等比中项为±=±4.
(2)因为1,a,5成等差数列,1,b,9成等比数列,
所以a==3,b=±=±3,
所以a+b的值为0或6.
巩固训练1 B 【解析】∵b2=(-1)×(-9)=9且b与首项-1同号,∴b=-3,
∵a,c同号,∴ac=b2=9.
巩固训练2 1 【解析】由题意可知2b=a+c,且b2=ac,
∴2=ac,整理得(a-c)2=0,
∴a=c=b,∴数列a,b,c的公比为1.
探究4 情境设置
问题:类比可得aman=akal,其中m+n=k+l,m,n,k,l∈N+.
推导过程:因为am=a1qm-1,an=a1qn-1,ak=a1qk-1,al=a1ql-1,
所以aman=a1qm-1·a1qn-1=qm+n-2,akal=a1qk-1·a1ql-1=qk+l-2.
因为m+n=k+l,所以aman=akal.
新知运用
例4 【解析】(1)在等比数列{an}中,a2a4=,∴=a1a5=a2a4=,∴a1a5=.
(2)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2a3a5+=25,即(a3+a5)2=25,
∵an>0,∴a3+a5=5.
巩固训练 50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a10a11=a9a12,所以a10a11=e5.令S=ln a1+ln a2+…+ln a20,则S=ln a20+ln a19+…+ln a1,于是2S=20ln(a1a20)=20ln(a10a11)=20ln e5=100,所以S=50.
随堂检测
1.B 【解析】由题意知a4=16=a1q3,则16=a1·23,解得a1=2.
2.D 【解析】因为a,a(1-a),a(1-a)2,…是等比数列,所以a需满足a≠0,a(1-a)≠0,a(1-a)2≠0,所以a≠0且a≠1.
3.D 【解析】由题意得
解得(舍去)或
故a=-4.
4.1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由
解得或(舍去),
所以q=,所以a7=a5q2=4×2=1.1.3.3 课时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的证明思路.(逻辑推理)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数学运算)
【自主预习】
1.如何计算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2.当q≠1时,如何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3.当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字母时,求{an}的前n项和要注意什么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求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时可直接套用公式Sn=来求. (  )
(2)若首项为a的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其前n项和为Sn=na. (  )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不可以为0. (  )
2.在等比数列{an}中,其前n项和为Sn,若q=-,S5=11,则a1=    .
3.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an=96,Sn=189,则n=    .
4.已知某厂去年的产值为a,计划在5年内每年比上一年的产值增长10%,则从今年起,5年内该厂的总产值为    .
【合作探究】
探究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问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q≠1)的推导除了教材中用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问题2:能否根据首项、公比(q≠1)与项数求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
(1)Sn=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由首项、公比和项数唯一确定;
(2)Sn=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由首项、公比和末项唯一确定.
例1 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1),…;
(2)a1=27,a9=,q<0.
【方法总结】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要确定首项、公比、项数或首项、末项、公比,应注意公比q是否等于1.
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探究2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
例2 在等比数列{an}中,Sn为其前n项和,q为其公比.
(1)若S2=30,S3=155,求Sn;
(2)若a1+a3=10,a4+a6=,求S5;
(3)若a1+an=66,a2an-1=128,Sn=126,求q.
【方法总结】1.在等比数列{an}的五个量a1,q,an,n,Sn中,已知其中的三个量,通过列方程组,就能求出另外两个量,这是方程思想与整体思想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
2.在解决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对公比q=1或q≠1进行判断,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则要分类讨论.
在等比数列{an}中,
(1)若a1=,an=16,Sn=11,求n和q;
(2)已知S4=1,S8=17,求an.
探究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例3 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而闻名,其外观有五层而实际上内部有九层,隐喻“九五至尊”之意.现打算在黄鹤楼内部挂灯笼进行装饰,若在黄鹤楼内部九层塔楼共挂1 533盏灯笼,且相邻的两层中,下一层的灯笼数是上一层灯笼数的两倍,则内部塔楼的顶层应挂    盏灯笼.
【方法总结】解决数列应用题时,一是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即明确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还是含有递推关系的数列问题;二是明确是求an,还是求Sn.细胞繁殖、利率、增长率等问题一般为等比数列问题.
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一年减少,本年度当
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一年增长.求n年内的总投入与n年内旅游业的总收入.
【随堂检测】
1.设数列{(-1)n}的前n项和为Sn,则Sn=(  ).
A. B.
C. D.
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3=a2+10a1,a5=9,则a1=(  ).
A. B.- C. D.-
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发表了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他提出让乌龟在阿基里斯前面1 000米处开始,和阿基里斯赛跑,并且假定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比赛开始后,若阿基里斯跑了1 000米,此时乌龟便领先他100米;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100米时,乌龟领先他10米;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10米时,乌龟领先他1米……所以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按照这样的规律,若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恰好为10-2米时,乌龟爬行的总距离为(  )米.
A. B.
C. D.
4.在等比数列{an}中,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1)若a1=-8,a3=-2,求S4.
(2)若S6=315,q=2,求a1.
参考答案
1.3.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课时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自主预习
预学忆思
1.当q=1时,a1=a2=…=an,
故Sn=a1+a2+…+an=a1+a1+…+a1=na1.
2.利用公式Sn=或计算.
3.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字母,应用公式求其前n项和时要注意讨论公比是否为1,分情况选取合适的公式来解答.
自学检测
1.(1)× (2)√ (3)×
2.16 【解析】∵S5==×a1=11,
∴a1=16.
3.6 【解析】由Sn===189,得q=2.又an=a1qn-1=3×2n-1=96,所以n=6.
4.11a(1.15-1) 【解析】因为去年的产值为a,从今年起5年内各年的产值分别为1.1a,1.12a,1.13a,1.14a,1.15a,所以1.1a+1.12a+1.13a+1.14a+1.15a=a·=11a(1.15-1).
合作探究
探究1 情境设置
问题1:有.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有===…==q(q≠1),
所以a2=a1q,a3=a2q,…,an=an-1q,即a2+a3+…+an=(a1+a2+…+an-1)q,
所以=q,即=q,进而可求得Sn=.
问题2:能.利用公式Sn=.
新知运用
例1 【解析】(1)因为a1=,q=,
所以S8==.
(2)由a1=27,a9=,可得=27·q8,
又由q<0,可得q=-,
所以S8====.
巩固训练 【解析】由等比数列1,2,4,…,得公比q=2,首项a1=1,∴an=1·2n-1=2n-1,
∴a5+a6+…+a10=S10-S4=-=1 008.
探究2 情境设置
例2 【解析】(1)由题意知解得或
所以Sn=×5n+1-或Sn=.
(2)由(a1+a3)q3=a4+a6,得q3=,所以q=.
又a1+a3=a1(1+q2)=10,所以a1=8,所以S5==.
(3)因为a2an-1=a1an=128,a1+an=66,所以a1,an是方程x2-66x+128=0的两个根,
得或
又Sn==126,所以q=2或q=.
巩固训练 【解析】(1)由Sn=得11=,解得q=-2,又由an=a1qn-1得16=(-2)n-1,解得n=5.
(2)若q=1,则S8=2S4,不符合题意,所以q≠1,所以S4==1,S8==17,
两式相除得=1+q4=17,解得q=2或q=-2,所以a1=或a1=-,
所以an=·2n-1或an=-·(-2)n-1.
探究3
例3 3 【解析】依题意,塔楼内部从上到下各层灯笼数构成等比数列{an}(n∈N+,n≤9),公比q=2,前9项和为1 533,于是得S9==1 533,解得a1=3,所以内部塔楼的顶层应挂3盏灯笼.
巩固训练 【解析】由题意知,第1年投入800万元,
第2年投入800×1-万元,
……
第n年投入800×1-n-1万元,
所以每年的投入资金数构成首项为800,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所以n年内的总投入Sn=800+800×1-+…+800×1-n-1=4 000×1-n万元.
由题意知,第1年旅游业的收入为400万元,
第2年旅游业的收入为400×1+万元,
……
第n年旅游业的收入为400×1+n-1万元,
所以每年的旅游业收入资金数构成首项为400,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所以n年内旅游业的总收入Tn=400+400×1++…+400×1+n-1=1 600×n-1万元.
故n年内旅游业的总投入为4 000×1-n万元,总收入为1 600×n-1万元.
随堂检测
1.D 【解析】Sn==.
2.C 【解析】由题意知公比q≠1,则S3==a1q+10a1,化简得q2=9,又a5=a1q4=9,所以a1=.故选C.
3.B 【解析】由题意知,乌龟每次爬行的距离构成等比数列{an},且首项a1=100,公比q=,易知a5=10-2,则乌龟爬行的总距离为S5===(米).
4.【解析】(1)由题意可得q2===,
所以q=-或q=.
当q=-时,S4==-5;
当q=时,S4==-15.
综上所述,S4=-5或S4=-15.
(2)由题意得S6==315,解得a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