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末小结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章末小结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2章章末小结
【知识导图】
【题型突破】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 已知两点M(2,-3),N(-3,-2),直线l过点P(1,1)且与线段MN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    .
 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注意点:
(1)求直线的倾斜角,关键是依据平面几何知识判断直线向上方向与x轴正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同时应明确倾斜角的范围.
(2)当直线的倾斜角α∈0,时,随着α的增大,直线的斜率k为非负值且逐渐变大;当直线的倾斜角α∈,π时,随着α的增大,直线的斜率k为负值且逐渐变大.
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例2 已知△ABC的顶点A(1,2),B(-3,2),直线BC的斜率为.
(1)求过点A,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2)求角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求直线方程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写出直线方程,选择时应注意各种形式的方程的适用范围,必要时要分类讨论.
(2)待定系数法:设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由条件求出参数,最后代入直线方程.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3 设常数m∈R,已知两条直线l1:mx+3y-1=0,l2:x+(m-2)y+1=0.
(1)若l1与l2垂直,求m的值.
(2)若l1与l2平行,求m的值.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及注意点:(1)判断方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特例垂直)、平行、重合三种,主要考查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通常借助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注意点:解题时要注意分析斜率是否存在,用一般式方程来判断,可以避免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距离问题
例4 (1)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P(4,3)到直线l的距离为3,求直线l的方程.
(2)直线l1过点A(0,1),直线l2过点B(5,0),如果l1∥l2,l1到l2的距离为5,求l1,l2的方程.
 1.距离问题的解决方法:牢记各种距离的公式并能直接应用,解决距离问题时,往往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的直观分析相结合.
2.三种距离的计算公式
圆的方程
例5 (1)(2022年全国甲卷)设点M在直线2x+y-1=0 上,点(3,0)和(0,1)均在☉M 上,则☉M 的方程为    .
(2)(2022年全国乙卷)过四点(0,0),(4,0),(-1,1),(4,2) 中的三点的一个圆的方程为              .
 求圆的方程的方法:先设出圆的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6 (1)(多选题)(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已知直线l:ax+by-r2=0与圆C:x2+y2=r2,点A(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点A在圆C上,则直线l与圆C相切
B.若点A在圆C内,则直线l与圆C相离
C.若点A在圆C外,则直线l与圆C相离
D.若点A在直线l上,则直线l与圆C相切
(2)(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过点(0,-2)与圆x2+y2-4x-1=0相切的两条直线的夹角为α,则sin α=(  ).
A.1 B.
C. D.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切线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判断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几何法为主,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解题过程.
弦长问题
例7 (1)(多选题)(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已知点P在圆(x-5)2+(y-5)2=16上,点A(4,0),B(0,2),则(  ).
A.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小于10
B.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大于2
C.当∠PBA最小时,|PB|=3
D.当∠PBA最大时,|PB|=3
(2)(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已知直线l:x-my+1=0与☉C:(x-1)2+y2=4交于A,B两点,则满足“△ABC的面积为”的m的一个值是    .
 直线与圆相交时求弦长的常用的方法是解弦心距d,圆的半径r及半弦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8 已知圆C1:x2+y2+4x-4y-5=0与圆C2:x2+y2-8x+4y+7=0.
(1)证明圆C1与圆C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求过点(2,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比较方法
(1)几何法是利用两圆半径的和或差的绝对值与圆心距作比较,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
(2)代数法是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完全转化为代数问题,即转化为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从而体现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答案
第2章章末小结
题型突破
例1 (-∞,-4]∪,+∞ 【解析】如图,若直线l与线段MN相交,则k≤kPM或k≥kPN,
因为kPM==-4,kPN==,所以k≤-4或k≥.
例2 【解析】(1)①当所求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kx,又直线过点A(1,2),则k=2,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y=0;
②当所求直线不过原点时,因为所求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所以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
因为直线过点A,所以+=1,解得a=3,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y-3=0.
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方程为2x-y=0或x+y-3=0.
(2)由题意知,直线AB的方程为y=2,直线BC的倾斜角为60°.
①当点C位于直线AB下方时,∠ABC=120°,设其角平分线为BD,
则角平分线BD的倾斜角为120°,其斜率为-,
所以直线BD的方程为y-2=-(x+3),即x+y+3-2=0;
②当点C位于直线AB上方时,∠ABC=60°,
设其角平分线为BE,则角平分线BE的倾斜角为30°,其斜率为,
所以直线BE的方程为y-2=(x+3),即x-y+3+2=0.
所以角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y+3-2=0或x-y+3+2=0.
例3 【解析】(1)根据题意,若l1与l2垂直,则m+3(m-2)=0,解得m=.
(2)根据题意,若l1与l2平行,则m(m-2)=1×3=3,
解得m=-1或m=3.
当m=-1时,直线l1:-x+3y-1=0,l2:x-3y+1=0,两条直线重合,不符合题意;
当m=3时,直线l1:3x+3y-1=0,l2:x+y+1=0,两条直线平行,符合题意.
故m=3.
例4 【解析】(1)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kx-y=0,则=3,
解得k=±-6,∴y=±-6x.
当直线不经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y=a,则=3,解得a=13或a=1,
∴x+y-13=0或x+y-1=0.
综上,直线l的方程为y=±-6x或x+y-13=0或x+y-1=0.
(2)①若l1,l2的斜率存在,设两直线的斜率为k,
由斜截式得l1的方程为y=kx+1,即kx-y+1=0.
由点斜式得l2的方程为y=k(x-5),即kx-y-5k=0.
因为直线l1到l2的距离d==5,
所以25k2+10k+1=25k2+25,解得k=,
所以l1的方程为12x-5y+5=0,l2的方程为12x-5y-60=0.
②若l1,l2的斜率不存在,则l1的方程为x=0,l2的方程为x=5,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同样满足条件.
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方程有两组:或
例5 (1)(x-1)2+(y+1)2=5 (2)(x-2)2+(y-3)2=13 或(x-2)2+(y-1)2=5 或x-2+y-2=或x-2+(y-1)2=(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1)∵点M在直线2x+y-1=0上,
∴设点M(a,1-2a),又点(3,0)和(0,1)均在☉M上,
∴点M到两点的距离相等且为半径R,
∴==R,
a2-6a+9+4a2-4a+1=5a2,解得a=1,
∴M(1,-1),R=,
故☉M的方程为(x-1)2+(y+1)2=5.
(2)依题意,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若圆过点(0,0),(4,0),(-1,1),
则解得
故圆的方程为x2+y2-4x-6y=0,即(x-2)2+(y-3)2=13;
若圆过点(0,0),(4,0),(4,2),则解得
故圆的方程为x2+y2-4x-2y=0,即(x-2)2+(y-1)2=5;
若圆过点(0,0),(4,2),(-1,1),
则解得
故圆的方程为x2+y2-x-y=0,即x-2+y-2=;
若圆过点(-1,1),(4,0),(4,2),
则解得
故圆的方程为x2+y2-x-2y-=0,即x-2+(y-1)2=.
例6 (1)ABD (2)B 【解析】(1)圆心C(0,0)到直线l的距离d=,
若点A(a,b)在圆C上,则a2+b2=r2,所以d==|r|,则直线l与圆C相切,故A正确;
若点A(a,b)在圆C内,则a2+b2|r|,则直线l与圆C相离,故B正确;
若点A(a,b)在圆C外,则a2+b2>r2,所以d=<|r|,则直线l与圆C相交,故C错误;
若点A(a,b)在直线l上,则a2+b2-r2=0,即a2+b2=r2,所以d==|r|,则直线l与圆C相切,故D正确.故选ABD.
(2)如图,
由x2+y2-4x-1=0得(x-2)2+y2=5,所以圆心坐标为(2,0),半径r=,所以圆心到点(0,-2)的距离为=2.
因为圆心与点(0,-2)的连线平分角α,所以sin ===,所以cos =,所以sin α=2sin cos =2××=.故选B.
例7 (1)ACD (2)2或-2,,-其中的一个
【解析】(1)圆(x-5)2+(y-5)2=16的圆心为M(5,5),半径为4,直线AB的方程为+=1,即x+2y-4=0,圆心M到直线AB的距离为==>4,
所以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2,最大值为+4<10,故A正确,B错误;
如图所示,当∠PBA最大或最小时,PB与圆M相切,连接MP,BM,可知PM⊥PB,
|BM|==,|MP|=4,由勾股定理可得|BP|==3,故C,D正确.故选ACD.
(2)由条件知,☉C的圆心为C(1,0),半径R=2,点C到直线l的距离d=,|AB|=2=2=.由S△ABC=,得··=,整理得2m2-5|m|+2=0,解得m=±2或m=±.
例8 【解析】(1)把圆C1与圆C2的方程都化为标准方程,得(x+2)2+(y-2)2=13,(x-4)2+(y+2)2=13,
圆心与半径长分别为C1(-2,2),r1=,
C2(4,-2),r2=.
因为|C1C2|==2=r1+r2,
所以圆C1与圆C2相外切.
由得12x-8y-12=0,
即3x-2y-3=0,就是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由圆系方程,可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λ(3x-2y-3)=0,
将点(2,3)的坐标代入方程,解得λ=,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3x-2y-3)=0,即x2+y2+8x-y-9=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