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一、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这一节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写作方法及其中心。二、精读课文 探究分析(一)默读课文 解读探究1.拥有白鸽是“我”的梦想,在拥有白鸽之前,“我”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体会。点拨:第1段:我禁不住问:“有白色的没有?纯白的?”第2段:老舅大约看出我的失望,继续解释说:“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第3段:我就等待着,并不焦急……第4段: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周没过,舅舅又来了,而且捉来了一对白鸽。面对我的欣喜和惊讶之情,老舅说:“我回去后想了……”得知老舅养着一群鸽子,“禁不住问”有没有白色的,可看出“我”对白鸽的期盼;老舅说“到时候我把小白鸽给你捉来”时,我是失望的;听完老舅的解释我开始“等待”;一周后老舅捉来了一对白鸽,“我”“欣喜和惊讶”;老舅说出送来白鸽的原因后,“我”的心不由“怦然颤动”。2.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获得白鸽的信赖的。点拨:“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我于是走开,以便它们可以放心进食。”先是认真筑巢,接着精心喂养,一步步获得白鸽的信赖。3.第6段“这幢已无人居住的破落的老屋似乎从此获得了生气”,“获得了生气”的仅仅是破败的“老屋”吗?点拨:不是,还有作者自己,白鸽的到来让作者寂寞的生活多了一些鲜活和生机。4.第7段“终于出现奇迹”,这里的“奇迹”是指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点拨:指白鸽愿意和“我”亲近,“我”获得了白鸽的信赖。5.作者是怎样描写幼鸽诞生的?找出句子加以赏析。点拨:示例:我站在后院里,先是发现了两只破碎的蛋壳,随之就听到从纸箱里传下来的细嫩的新生命的啼叫声。那声音细弱而又嫩气,如同初生婴儿无意识的本能的啼叫,又是那样令人动心动情。赏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鸽啼叫声的细嫩,传达出作者对幼鸽的怜惜之情。6.第9段“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中“终于”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点拨:表达了作者等待的焦急,以及对幼鸽诞生的欣喜之情。7.揣摩第11~14段对小白鸽一丑一美形象的描写。(1)第11段: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它俩紧紧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母亲或父亲归来哺食。点拨:“光溜溜”“光秃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幼鸽的丑陋,烘托作者期盼白鸽成长的急切心情。(2)第14段: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以惊异稚气的眼睛瞅着正在地上啄食的父亲和母亲。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点拨:“惊异”“稚气”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幼鸽的灵性,“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凸显了白色羽毛的漂亮,表达了作者对幼鸽的喜爱、赞美,对生命的尊重。8.第16段作者再次描写幼鸽的“美”,找出语句加以赏析。思考:作者面对幼鸽的“本真之美”,心灵受到了怎样的触动?点拨:示例: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瞅瞅我又瞅瞅在地上啄食的老白鸽,胆怯的眼光如此显明,我不禁笑了。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赏析: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转来转去”“瞅瞅”写出幼鸽的机敏和胆怯;纯白如仙女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幼鸽纯洁的欣赏。9.第19~20段写“我”和老白鸽一起驯飞小白鸽,找出精彩语句加以赏析。点拨:示例: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赏析:运用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强化老白鸽的示范动作,寄予老白鸽对幼鸽的无限希望。(二)讨论交流 探究中心“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点拨: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的陶醉;看到小白鸽第一次飞上天空时的激动心情;对生命成长的感叹;对小白鸽能够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三、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鸽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理解作者通过白鸽表达的深层情感或寓意,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及情感共鸣能力。同时,学生还将增强对自然和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陈忠实的其他作品,或欣赏与白鸽相关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3.布置作业(1)利用本课学习的关于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写出你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并写出你的感悟。(2)本课原题为《告别白鸽》,选入课本后进行了删改。请同学们课后搜索原作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本课教学设计遵循从整体把握到具体探究的思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除此之外,还充分运用了圈点勾画、写批注、做摘录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体把握中,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进行事件梳理;在具体探究中,对白鸽形象、习性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初步探究作者情感,再摘录精彩的细节,并进行赏析,从而把握作者情感。以老师设问、追问,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探究,使学生能深入思考。最后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并让学生阅读原文,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18 我的白鸽1.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并理解“惬意”“蜕变”等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2.思维发展: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白鸽的特点,以及带给作者的心灵触动。3.审美鉴赏:体会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尊重和追求,懂得欣赏美、追求美。4.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1.把握文本中的情感线索和作者对白鸽的描写。2.理解作者通过白鸽寄托的深层情感或寓意。1.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提问法、分组讨论法。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丹顶鹤》这首歌吗?这首歌讲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保护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故事,凄婉哀伤的旋律久久回荡在我们的心头。人与动物的缘分,是生命中最美丽的邂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忠实先生的《我的白鸽》,看一看陈忠实先生与他的白鸽之间又演绎了怎样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陈忠实(1942—2016),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康家小院》《蓝袍先生》,散文集《告别白鸽》《俯仰关中》,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等。陈忠实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对乡土文化有着执着的坚守。他关注现实,也关注历史,尤其是对历史中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反思。叙述风格质朴、客观,将作家主观思想倾向蕴含在对人物情节朴素、客观的刻画之中。另外,作者成功地将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增加了地方特色,呈现出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2)作品简介《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997年,该小说荣获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3)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96年8月,后刊载于《大家》第5期。原题为《告别白鸽》,本文只节选了一部分。文章描述的故事是陈忠实在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时发生的。白鸽给了创作中的作者一些放松和慰藉,让作者产生了触动,并对作者的写作和生命产生了深远影响。2.生难字词(1)字音喙(huì) 幢(zhuàng) 惬意(qiè) 孵化(fū) 蜕变(tuì)豁朗(huò) 漫溢(yì) 拗手(ào) 邋遢(lā ta) 土坯(pī)骊山(lí) 南麓(lù) 排解(jiě)(2)词义【惬意】满意,称心。【排解】宽慰,消解。【洞达豁朗】文中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蜕变】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气性】气质性情。【邋遢】肮脏,不整洁。【亭亭玉立】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文中形容姿态端正美好。【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文中指即将不再存在。【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出不懂的词句和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1.勾画关于白鸽的细节描写,感受白鸽的特点,以及带给作者的心灵触动。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一边朗读,一边思考:文章写了“我”和白鸽之间的哪些故事?作者通过这些故事的叙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小组交流讨论)点拨:时间 事件 “我”的情感起始 喂食白鸽 喜爱、关切那天早晨 白鸽主动飞到“我”的手臂上啄食 激动、欣慰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 发现白鸽产卵 欣喜、期盼这一天 观察初生形态的白鸽 急切、期盼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看见长成的幼鸽 喜悦、放心那是一个下午 欣赏墙头落栖的白鸽 震颤、畏怯黄昏(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 看四只白鸽在家乡的山川上空齐飞 陶醉、满足师小结:在行文中,作者调动了自己的心灵体验与情感体验,将由美好的白鸽身上得到的喜悦体验融注于笔墨之中,从而生发为一种深沉的人生思考。四、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一)小组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点拨:第一部分(第1~5段):在期盼等待中,舅舅送给“我”一对白鸽。第二部分(第6~7段):“我”给白鸽筑巢并喂养它们,最终获得它们的信任。第三部分(第8~10段):两只小白鸽诞生,欢闹的白鸽影响着“我”的心绪。第四部分(第11~14段):“我”观察小白鸽并喂养它们,幼鸽终于长成。第五部分(第15~20段):小白鸽在“我”和老白鸽的鼓励下学会飞翔。(二)深入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如何描写白鸽,以及白鸽在文中的作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文本的深层寓意。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五、布置作业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2.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整理听课笔记。3.预习:圈点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课时.docx 第2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