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The world of art 第2课时Function & 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The world of art 第2课时Function & 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The world of Art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2课时 Function & Pronunciation 课型 句型语音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围绕 “周末计划” 展开,通过多项活动,如匹配物品与材料并讨论日常可见之处、听力完成感叹句、对话匹配人物与活动、小组讨论学校艺术展参与计划等,呈现周末活动相关的语言交流场景与表达。聚焦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发音现象,通过听读单词、单词短语、 chant 以及标记不完全爆破并朗读句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发音规则。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周末计划的英语表达,提升在该话题下的语言运用与交流能力,同时渗透对生活中不同事物(如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物品)的认知,以及参与园艺展、学校艺术展等活动的意识。让学生掌握英语中的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等发音技巧,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度,使学生在交流中能更自然地运用这些发音规则。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以对话、活动说明等形式组织内容,语言简洁明了,多为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句,如询问周末计划(“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表达感受(“How beautiful the park is!”)等,同时涉及一些描述物品材料(“wood” “sand” 等)和活动的词汇。通过列举包含特定发音现象的单词、短语、句子等,清晰展示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的具体表现形式,如 “pic (t) ure” 体现不完全爆破,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学习。
学情分析
【已知】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词汇量,能理解简单的英语日常对话大意。对英语基本的发音规则有初步了解,如常见元音、辅音的发音。有过小组合作学习英语的经历,能在简单的英语交流活动中与同伴互动。 【未知】对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等较复杂的发音规则不熟悉,在口语表达中难以正确运用。对于用英语详细、准确地讨论周末计划以及参与艺术展等活动的表达不够熟练,缺乏丰富的相关话题词汇与句式。 【能知】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掌握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发音技巧,在口语中较为准确地运用。可以熟练运用与周末计划、艺术展相关的英语表达,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提升语言运用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正确朗读并运用与周末计划相关的词汇(如 “gardening show” “baseball match” 等)和句型(如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How + 形容词 / 副词 + 主语 + 谓语!” 等)进行交流。能准确掌握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发音规则,并在口语中自然运用。 思维品质:能通过观察、分析语篇中的发音现象,归纳总结出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规律。在讨论周末计划和艺术展参与计划时,能进行合理的思考与表达,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 学习能力:能通过自主听读、模仿练习,提升自主学习发音的能力。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文化意识:了解国外人们周末参与园艺展、艺术展等文化活动的情况,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与周末计划相关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能够进行流畅的交流。熟练掌握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发音规则,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在实际口语交流中,自然、准确地运用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发音规则。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详细描述周末计划和艺术展参与计划。 易错点:
“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发音容易出错,学生可能在该省略或连读的地方没有正确处理,导致发音不标准。感叹句的结构(如 “How” 和 “What” 引导的感叹句)容易混淆,使用时可能出现句式错误。 易忘点: 一些关于周末活动和艺术展的拓展词汇,如 “sculpture”(雕塑)、“exhibition”(展览)等,学生容易遗忘。“浊化、不完全爆破与连读” 的具体规则,若不经常练习,学生容易忘记。 拓展点: 拓展更多关于不同艺术形式的英语表达,如 “painting”(绘画)、“music”(音乐)、“dance”(舞蹈)等。介绍更多国外特色的周末活动,如 “farmers' market”(农贸市场)、“hiking”(徒步旅行)等。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初步感知 “生活中的艺术” 主题,学习新单词 “sand” “wood” 的含义与发音。 能根据视频和图片信息,用简单英语回答 “艺术类型”“艺术位置”“材料” 相关问题(如 “It's painting.”)。 激发对 “艺术无处不在” 的认知,培养观察生活中艺术的兴趣。掌握辅音连缀(bl-、fl-、gl-、sl-)、“s 后 t/p 浊化”(如 street→/stri t/→/stri d/,speak→/spi k/→/spi b/)、不完全爆破、连读的发音规则。 能准确朗读含上述规则的单词(如 blue、fly、strict、sport)与短语;能通过 chant 感受不完全爆破发音;能参与语音游戏,强化规则记忆。 通过 “视频学习 + 游戏” 形式,消除语音学习的枯燥感,提升发音练习的积极性。 任务一: Lead in 1.Watch and think.
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有人在街道、地砖等不同地方绘制可爱、治愈的图画。 问题:What art is it Where can we see this kind of art 引导学生回答:It's painting. 总结:Art is not only in the museum. Art is everywhere in our lives. 过渡:Let's explore the art in our lives. 2.Look and see.
展示包含不同艺术形式的图片(如沙画、木雕等),通过气泡框呈现问题: 问题:Where can we see this kind of art What material is it 学习新单词:sand, wood 任务二: Presentation- Function 1.Activity 1: Pair work. 任务:将艺术作品与对应的材料进行匹配,并讨论这些艺术作品可以在哪里看到。
2.Look and think
展示有趣、漂亮的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表达感受,学习感叹句: 例句:How interesting! What an interesting work it is! 3.Listen and complete. 学生听对话,补全句子中缺失的单词。 4.情景创设: 玲玲和轩轩在聊周末想参加的艺术相关活动。 5.Listen and match. 听玲玲和轩轩的对话,将两人的名字(玲玲、轩轩)与他们计划的活动(如 “visit an art show”, “make wood crafts”)进行匹配。 6.Listen and underline. 再次听对话,在对话中划出表示感受的感叹句(如 “How exciting!” “What a great plan!”),并思考:Do they like the activities How do you know that 7.Read and learn. 结合对话文本,总结感叹句的用法(How + 形容词 / 副词;What +a/an + 名词短语),做笔记并跟读,感受句子语气。 8.Read and retell.
提供一篇关于玲玲和轩轩周末艺术活动的短文(含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复述短文。 9.Activity 4: Pair work. 假设要参加学校艺术展,讨论自己想创作的作品及创作方式。 任务三: Presentation- Pronunciation
1.Listen and read. 大声朗读单词,注意蓝色字母的发音。 Watch and learn. 观看关于辅音连缀的视频,重点学习 bl-、fl-、gl-、sl- 的发音规则及示例,跟读练习。 Look and Learn. 学习辅音连缀中 “s 遇到 t、p” 时的浊化现象,结合示例理解(如 street 中 “t” 浊化为 “d”,speak 中 “p” 浊化为 “b”),复习相关发音规则。 Read and say. 通过具体单词或短语实例(如 strict, sport),进一步观察和巩固上述浊化规则的应用。 Listen and read. 朗读单词和短语,注意不完全爆破现象。 Watch and learn. 观看视频学习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的发音规则,跟读练习。
Activity 3: Listen and chant. 听 chant 并跟读,关注其中的不完全爆破发音。 任务一:
学生能准确回答视频相关问题(What art is it Where can we see this kind of art ),回答准确率达 90% 以上。 能正确认读 “sand” “wood”,并结合图片说明对应的艺术材料,表述清晰。 能主动呼应 “Art is everywhere in our lives” 的总结,表现出对后续学习的期待。 任务二: Pair work 中,90% 以上小组能准确匹配艺术作品与材料(如 “沙画 - sand”“木雕 - wood”),并能用 “ We can see it in...” 简述位置。 听对话任务:补全单词正确率≥85%,人物与活动匹配正确率≥90%,能准确划出所有感叹句(如 “How exciting!”)并说明 “喜欢活动” 的依据。 短文填空正确率≥80%,复述时能涵盖 “人物、周末活动、感受” 核心信息,逻辑连贯。 任务三: Pair work 中,90% 以上小组能准确匹配艺术作品与材料(如 “沙画 - sand”“木雕 - wood”),并能用 “ We can see it in...” 简述位置。 听对话任务:补全单词正确率≥85%,人物与活动匹配正确率≥90%,能准确划出所有感叹句(如 “How exciting!”)并说明 “喜欢活动” 的依据。 短文填空正确率≥80%,复述时能涵盖 “人物、周末活动、感受” 核心信息,逻辑连贯。
设计意图 以 “视频 + 图片” 创设真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 “街头绘画” 切入,降低主题理解难度,避免抽象导入。按 “感知 - 理解 - 运用” 分层设计活动:先通过 Pair work 夯实 “作品 - 材料” 基础,再用 “感叹句表达感受” 过渡到功能句型,最后以 “对话 - 短文” 强化语言运用,符合 “输入 - 内化 - 输出” 的语言学习逻辑。 创设 “玲玲和轩轩聊周末计划” 的情景,贴近学生生活,降低对话理解难度;“学校艺术展创作讨论” 则为后续 Production 环节埋下伏笔,实现任务衔接。遵循 “规则讲解 - 实例感知 - 练习强化” 的语音教学逻辑:先通过视频直观展示口型与发音,再用 “Read and say” 结合艺术主题单词(如 strict、sport)巩固规则,避免脱离主题的孤立语音练习。加入 “游戏形式” 与 “chant”,利用韵律感和趣味性降低语音学习难度,符合小学生 “在玩中学” 的认知特点,同时为后续 “标记诗歌语音现象” 铺垫基础。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进一步巩固 “不完全爆破” 与 “连读” 规则,明确标记方法(不完全爆破用括号,连读无特殊符号但需自然衔接)。 能通过听力捕捉含不完全爆破与连读的句子,准确标记不完全爆破部分;能按规则朗读句子,实现 “标记 - 朗读” 的联动。 任务四: Practice Activity 4 Listen and mark. Listen and mark the incomplete plosions with brackets, and the read the sentences with correct incomplete plosions and liaisons. 1. A: What's your favorite art form B: My favorite is pop music. 2. A: Do you like music B: Yes, I do. Music can help me feel better. 任务四: 听力标记环节:80% 以上学生能准确标记所有不完全爆破部分(如 “visit (the)”“look (at)”),漏标、错标率≤20%。 朗读环节:能按标记的不完全爆破(轻化停顿)与连读(自然衔接)规则朗读句子,发音流畅度≥85%,教师纠正后能快速调整。
设计意图 作为语音呈现后的专项练习,“Listen and mark” 聚焦 “不完全爆破” 与 “连读” 两个难点,通过 “听辨 - 标记 - 跟读” 的步骤,将 “被动感知” 转化为 “主动运用”,强化规则记忆。 任务设计贴近前序环节(如句子围绕艺术主题),避免内容脱节,同时为后续 “标记诗歌语音现象” 提供 “标记方法” 的示范,实现技能迁移。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综合运用辅音连缀、浊化、不完全爆破规则,识别诗歌中的语音现象。 能小组合作完成 “标记语音现象 - 跟读诗歌 - 展示朗读” 的任务;展示时能准确发音,体现语音规则。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诗歌朗读展示,提升英语表达的成就感。回顾本节课核心内容(艺术词汇:sand、wood;短语:visit an art show、make wood crafts;感叹句结构;语音规则:辅音连缀、浊化、不完全爆破)。 任务五:Production Group work. 分发一首与艺术相关的诗歌,小组合作标出诗歌中的辅音连缀、不完全爆破和浊化现象。 跟读诗歌,注意发音规则。 小组展示朗读诗歌。 任务六: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语音知识。 任务五:
小组标记环节:90% 以上小组能完整标记诗歌中的辅音连缀、浊化、不完全爆破现象,标记准确率≥85%。 跟读与展示:跟读时能跟上节奏,发音符合规则;小组展示时,成员分工明确(如领读、齐读),朗读流畅度≥90%,语音错误率≤10%。 任务六:
练习题完成情况:词汇与短语题正确率≥90%,感叹句填空题正确率≥85%,语音现象判断题正确率≥80%。 学生能主动总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如 “学了感叹句”“知道 s 后面 t 要读 d”,表述完整度≥85%。
设计意图 作为 “输出环节”,诗歌朗读实现 “语音规则 + 艺术主题” 的综合运用:既检验前序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呼应 “生活中的艺术” 主题,形成内容闭环。 采用 “小组合作” 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中查漏补缺(如互相提醒 “这个单词有浊化”),同时通过 “展示” 激发表现欲,符合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采用 “练习题回顾” 的形式,避免 “教师单向总结” 的枯燥感,让学生在 “做题 - 反馈” 中主动梳理知识,形成 “输入 - 练习 - 总结” 的学习闭环。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朗读 Function 板块中的对话和 Pronunciation 板块中的单词、短语各 3 遍。背诵与周末计划相关的重点句型。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强化学生的记忆,为进一步运用语言奠定基础。
提高题: 用英语写一段关于自己周末计划的短文,至少 5 句话,包含所学的重点句型和词汇。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知识,同时通过录制音频,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发音。
拓展题: 查阅资料,收集 3 个关于国外艺术展或特色周末活动的英语介绍,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对话展示,提升学生的交流与表演能力。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本次教学以 “生活中的艺术” 为核心主题,贯穿所有任务环节:从 Lead in 环节的 “街头绘画视频”“沙画 / 木雕图片”,到 Presentation 环节的 “玲玲和轩轩聊艺术活动”,再到 Production 环节的 “艺术诗歌朗读”,所有语言学习(词汇、句型、语音)均围绕 “艺术” 展开,避免了语言知识与主题脱节的问题。例如,语音练习中选用 “blue glass” “street painting” 等艺术相关词汇,既巩固了辅音连缀、浊化规则,又强化了主题认知,符合 “在语境中学习语言” 的理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 不足:尽管采用了分层任务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 “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的问题。例如,Pair work 匹配艺术材料时,部分基础薄弱学生依赖同伴完成,自身未主动思考 “材料与作品的关联”;小组诗歌标记环节,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导标记过程,其他学生仅负责跟读,未真正参与 “语音现象识别” 的思考。此外,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反馈不足,如朗读单词时,仅抽查了部分学生的发音,未覆盖所有学生,导致无法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浊化、辅音连缀发音错误。 改进:采用 “异质分组 + 角色分工”: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 Pair work 中,基础薄弱学生负责 “认读材料单词”,中等学生负责 “匹配作品与材料”,能力较强学生负责 “组织语言讨论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地参与任务。 增加 “个体抽查 + 即时反馈”:在语音练习、单词朗读环节,采用 “随机点名 + 同桌互评” 的方式,如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检查 “street”“speak” 的浊化发音,教师巡视时针对个别错误进行一对一纠正;课后设计 “语音打卡任务”,让学生录制朗读音频,教师逐一批改,弥补课堂反馈不足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