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三首之示儿》——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谈话导入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2.板书:陆游 《示儿》3.学古诗四步骤你还记得吗?解诗题、知作者、懂诗意、悟诗情(一)解 诗 题1.“示儿”是什么意思:“示”:给···看, “儿”:儿子“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二)知作者(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2)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三)懂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阅读交流的要求。①读准字音,识记生字。②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③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识记、书写生字。④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小组合作①自由诵读古诗,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字词及古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②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讨论诗句意思。3.你还记得哪些理解诗句字词的方法 换词法、组词法、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4.理解古诗的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①元:同“原”,本来 知:知道 空:表明诗人早已看透生死②译文:(我)本来知道死去之后人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但悲不见九州同①但:只,仅 悲:悲伤 九州:九个州,代指全国 同:统一②译文: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祖国统一。③诗人为什么而“悲”?悲的又是什么?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他不但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收复中原。北方的土地被金国占领,北方的人民被金人奴役,掌权者贪生怕死,这让诗人怎能不“悲”呢?(领土被占、人民被奴役、掌权者怯懦)王师北定中原日①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定:收复 中原:被占领的地区②译文:等大宋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①家祭:家中祭祀先人 无:不要 乃翁:你们的父亲②译文: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③讨论:诗人既然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万事空”和“告乃翁”是否矛盾?诗人一颗炽热的爱国心④写作背景: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的思想。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直到临终时,还记挂着故土没有收复,国家没有统一。(四)悟诗情1.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①写了作者的遗憾、悲愤,没有看到祖国统一②用叙事的写法:以万事之空衬托一事不能忘怀2.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①写了作者的坚信、胜利,希望收复失地②用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3.你怎样理解“但” ?使意思一转,指出唯一事不空。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4.走进陆游的一生①早在陆游年轻的时候,就曾立下这样的豪言壮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②中年时期,朝廷的昏庸无能,让陆游陷入绝望,写下这样的无奈——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衷。③陆游有心报国却遭朝廷排斥,一腔热血只能入住梦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④一生渴望报国的陆游,到82岁还把自己喻为一匹老马,等待祖国的征召——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5.写作背景:《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小结:《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主要写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共27张PPT)爱国情怀1.结合资料2.列提纲,分段叙述示儿困困困不醒大王 原创课件学古诗方法壹解诗题贰知作者叁懂诗意肆悟诗情壹解诗题示 儿给…看儿子给儿子看【解诗题】壹贰知作者【知作者】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贰叁懂诗意叁【懂诗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 陆 游《示儿》jìnǎi叁【懂诗意】小组合作自由诵读古诗,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字词及古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讨论诗句意思。你还记得哪些理解诗句字词的方法 换词法组词法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死去元知万事空同“原”,本来知道表明诗人早已看透生死译文(我)本来知道死去之后人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仅悲伤译文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祖国统一。九个州,代指全国统一诗人为什么而“悲”?悲的又是什么?南宋临时都城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他不但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收复中原。北方的土地被金国占领,北方的人民被金人奴役,掌权者贪生怕死,这让诗人怎能不“悲”呢?领土被占人民被奴役查阅资料掌权者怯懦王师北定中原日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译文等大宋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被占领的地区家祭无忘告乃翁家中祭祀先人不要译文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你们的父亲统一诗人既然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讨论“万事空”和“告乃翁”是否矛盾?诗人一颗炽热的爱国心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的思想。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直到临终时,还记挂着故土没有收复,国家没有统一。肆悟诗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憾、悲愤【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坚信、胜利【希望收复失地】叙事:以万事之空衬托一事不能忘怀抒情: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但”你怎样理解 ?使意思一转,指出唯一事不空。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早在陆游年轻的时候,就曾立下这样的豪言壮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中年时期,朝廷的昏庸无能,让陆游陷入绝望,写下这样的无奈——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衷。陆游有心报国却遭朝廷排斥,一腔热血只能入住梦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生渴望报国的陆游,到82岁还把自己喻为一匹老马,等待祖国的征召——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主要写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困困制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古诗三首《示儿》 教学设计.docx 12.古诗三首《示儿》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