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内容回顾你能说出《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句吗?在《关雎》里,邂逅一场一见倾心的表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蒹葭》里,感受一场唯美执着的追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静女》里,感受一场纯真浪漫的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关雎蒹葭静女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不幸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千年之前,一位妙龄少女期盼着她的幸福,但等待她的却是无情的抛弃与亲人的嘲讽。那么她是如何陷入爱情的漩涡,最终又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的爱情,体会“她”的人生百味。 卫风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关于《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 )。2、《诗经》又叫《 》或《 》共( )篇。3、按照诗歌内容不同分成:( )4、就表现手法而言分成:( )5、《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多采用( )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6、《诗经》是中国( )文学的光辉起点,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诗歌总集诗诗三百305风、雅、颂赋、比、兴重章叠句现实主义是西周时期各地的民间歌谣,共15国风;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者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六义内容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写作背景《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理解文意,梳理结构《氓》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méng chīfěiqíqiānqiāngguǐ yuánzàishìjiùhuìxū jiē jiūxū jiēdāntuōshèn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yǔn cúshāngwéi chángjiānèrwǎngmǐsù mèizhāomǐxìdàoxípàn解读题目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代指男主人公。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全诗,并概括诗歌内容。《诗经 卫风 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叙事长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最终走向决绝离开的故事。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主谓取独忠厚老实的样子交换不是接近,靠近商量渡过拖延请,愿把…当作那个人忠厚老实,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来接近我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译文内容概括: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但看到男主人公生气,便最终“秋以为期”。第一章1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是否马上答应了他?2第一章中表现了两人怎样的性格?男子: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温柔、体贴、情深意重、善解人意。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登上倒塌的矮墙表目的,来地名,借代指男主人公眼泪已经<助>加强语气,“又…又…”卦象不祥之语介词,用介词,把财物,指嫁妆译文登上那倒塌的矮墙,来遥望复关。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已经看到了复关,我就又说又笑。你用龟甲蓍草占卦,卦象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内容概括: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订婚的前提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齐风·南山》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春秋时期的婚姻为聘婚制,践行起来便需要“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媒人在当时的婚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男女非有行媒 (派遣媒人),不相知明;非受币 (纳彩礼),不交不亲。” 的说法。在春秋时期,没有媒人证明,这场婚姻便是非法,不仅不受到保护,还为社会所不容。即“不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结婚要合礼——有媒(明媒正娶)“三书六礼”“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亲迎:俗称“迎亲”,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子无良媒尔卜尔噬,体无咎言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子满心欢喜嫁给男子是否得到了男子的厚待?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主谓取独新鲜润泽的样子感叹词沉溺同“脱”,摆脱,脱身译文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内容概括: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坠落,掉下往,到虚指,多年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水势浩大的样子浸湿车旁的布幔差错,过错数作动,有二心,不专一没有准则指反复无常心意,情意译文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子没有准则,他的感情反复无常。内容概括: 控诉男子移情别恋这两章写桑叶有何用意?用了何种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比①女子的年轻貌美②未婚情意浓厚①女子的年老色衰②婚后情意淡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以斑鸠比女子以桑葚比爱情兴引出观点兴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主人公氓对比痴情负心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作为没有家务劳动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起来睡觉一天,一日语气助词如愿讥笑音节助词同义复词,自己哀伤译文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满足后,就对我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内容概括: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①家务劳苦,任劳任怨:“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②丈夫的凶暴、背叛:“至于暴矣”“二三其德”第五章1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2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不幸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第六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和,与共同,一起同“畔”,边界少年时代快乐欢乐、和悦的样子真挚的,诚心的诚恳的样子违背,违反代词,指誓言停止译文原想与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违背。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吧!内容概括: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心要与氓断绝关系。女子想到了过去要与他偕老的愿望,而这愿望如今让她生出怨恨之气,男子的背信弃义斩断了女子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第六章1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什么态度?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有何含义?比兴。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表明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也暗示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观看动画《一个弃妇的独白》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第四章:控诉男子移情别恋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从恋爱到婚变再到决裂的婚恋悲剧。梳理文本,课堂小结恋爱婚变决绝“原来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凉薄之人,如何偕老。”探究问题分析形象(一)女子形象分析鲍鹏山说:“《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认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诗中的女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鲍鹏山(一)女子形象分析女子婚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纯真痴情可爱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女子形象分析“《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鲍鹏山女子婚后勤劳能干任劳任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刚烈坚强自尊可敬可贵(二)男子形象分析请你找出男主人公婚前及婚后表现的相关句子,对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男子婚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忠厚老实急躁易怒(二)男子形象分析请你找出男主人公婚前及婚后表现的相关句子,对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男子婚后用情不专始乱终弃背信弃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粗暴冷酷薄情寡义小结本诗以第一人称从正面塑造女子形象,她从一位纯洁多情的少女,到勤劳持家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不幸的遭遇令人同情。而诗中的男子氓,则是由女子的描述间接呈现,通过前后行为的反差,一层层揭开了他假老实、假温情、假忠诚的面具,将一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的负心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女子与氓两个形象构成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读者已了然于心。除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之外,诗中还有一些意象反复出现,值得我们注意。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吗?品意象,鉴赏诗歌细节桑淇品意象:桑诗中两次写到“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品意象:桑用比兴手法,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桑叶由润泽茂密到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容颜由青春靓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也暗示她与男子之间的爱情由盛而衰,由浓而淡。此外,由第一章中的“抱布贸丝”可猜测女子家是种桑养蚕的。采桑,应该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所以她一定对于桑树的成长变化特别敏感。这里选用“桑”的意象, 就身边的事物打比方,更显得自然真切,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富于生活气息。品意象:淇水诗中三次写到“淇”: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请分析“淇水”分别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烘托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境?品意象:淇水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女子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离别时渡过淇水相送。可以说这是一条爱河,它象征着爱情的缠绵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热恋——爱河——喜悦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和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仿佛也在为她被抛弃而伤心。此时女子感慨万千,各种委屈汹涌而出,悲从中来,很可能也是泪流成河。婚变——泪河——悲伤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女子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此时,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心已定,心静如水。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决裂一启示河一清醒淇水既是环境要素,也是女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见证。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揭示了女子的感情轨迹。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也显示了作者构思的严密与精巧。品意象:淇水悟称呼,走进卫女的心除此之外,诗中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就是女子对氓称呼的变化,你能找到吗?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氓2子3复关4尔5士6尔7其氓之蚩蚩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悟称呼,走进卫女的心“氓”,意为“民”,指普通百姓,没有感彩。女子称男子为“氓”,带有相识之初的距离感。“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是恋爱时女子对男子的称谓,在她心中这位男子已不再是个普通人,而是自己心爱的恋人,所以用“子”。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悟称呼,走进卫女的心“复关”是氓所住的地方,以地名代指人名,看到一地便想起一人,处于恋爱缠绵期。朱熹《诗集传》:“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体现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又恐心思被人知晓的羞怯。“尔”,直呼对方,此时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距离进一步拉近,这样的称呼更显亲密。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悟称呼,走进卫女的心“士”是对男子的通称,这个称谓也把女子对男子的指责和批判由个体指向了像氓一样“士贰其行,二三其德”的一类人,用“士”更冷静,更客观,也更疏远。“尔”,本是女子婚前对男子的亲密称呼,此时婚姻破裂,已不再是当初的亲昵了,而是决绝之后冷漠的称谓。小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悟称呼,走进卫女的心“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此时的女子在情感上拉开了与氓的距离,表现了她对婚姻彻底失望后的清醒,冷静。不同称呼的变化,既避免重复,产生错落之美,也符合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情感发展。分析特色 探究主旨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艺术特色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第六章赋兼比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艺术特色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本文以“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总结主旨“我的爱情观”的讨论活动《氓》中女子的背影已渐行渐远,却给我们后世之人留下了思考。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婚姻观?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伟大的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课后作业请用凝练的语言以“一×××的××”为格式概括你在这首诗中读到的情绪或画面,可以是四字成语或词语。一见倾心的相遇 一日三秋的等待 一意孤行的约定 一贫如洗的生活一言难尽的苦楚 一塌糊涂的婚姻 一刀两断的决绝1、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2、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3、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4、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5、《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6、《卫风 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7、《卫风 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