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五节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精品课件 +视频—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第五节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精品课件 +视频—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粤教版)八年级

第三章
第五节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大单元知识框架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任务一,任务二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新课标要求
探究活动
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解读
1.聚焦中国海洋等自然资源,要求结合地图与资料描述其特征,如海洋资源种类多、分布不均。
2.需举例说明资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如渔业资源支撑食品业,进而认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人地协调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本章大单元知识框架
学习目标
1.说出 “蓝色粮仓”、“资源宝库” 的内涵,知道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分合理利用与破坏海洋资源的行为。
3.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认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
激趣导入
海洋资源
自主学习
广东省湛江市三面环海,有漫长的海岸线。这里气候宜人,水温和盐度稳定适中,是对虾培育和养殖的优质场所。经过多年发展,湛江市的对虾养殖面积、养殖产量、种苗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对虾之都”。近年来,湛江市大力推进绿色养殖,建设应急净化池、机械除污设施、循环水再用水处理系统等,禁止养殖废水排海,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1.结合《地理图册》,简述湛江成为“中国对虾之都”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说说湛江在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
湛江地处低纬,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咸淡度适宜,利于对虾生长。其攻克对虾育种难题,良种多。且养殖模式先进,产业链完备,凭此成为 “中国对虾之都” 。
湛江在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上多措并举。开发方面,发展海水养殖如对虾产业,推进海洋渔业产业化;保护上,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限制过度捕捞,治理海洋污染,兼顾资源利用与生态维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湛江市的对虾产业与绿色养殖
”蓝色粮仓“
任务一
(1)我国渔业资源丰富,有海藻、鱼虾、贝类、蟹、乌贼、海参等,这些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
1.为什么辽阔的海洋被称为“蓝色粮仓”?
(2)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我们要树立大食物观,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蓝色粮仓“
任务一
这些水域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且受到来自高纬度的冷海水和来自低纬度的
暖海水经过或交汇的影响,加上长江、黄河等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近海大陆架水域。
此外,我国近海岛礁广布,为鱼类生存、繁殖提供了场所。
2.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任务一
”蓝色粮仓“
3.石岛东南渔场、舟山渔场和粤西渔场分别位于哪些海域?
石岛东南渔场:黄海中部海域,该海域地处黄海南北要冲,是多种经济鱼虾类洄游的必经之地。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处于东海海域,其东侧为舟外渔场,南连渔山渔场,北接长江口渔场 。
粤西渔场:位于 19°30′—22°00′N,110°00′—114°00′E,地处南海海域,是广东重要的渔业产区之一 。
任务一
”蓝色粮仓“
北部湾、南部沿海、舟山等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鳕鱼等众多的经济鱼种。
4.我国渔场常见的鱼类有哪些?
黄鱼
带鱼
鳕鱼
乌 贼
任务一
”蓝色粮仓“
长期以来,过度捕捞、粗放式养殖和环境污染等,导致传统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5.我国渔业资源存在什么问题?
环境压力增大
近海资源锐减
过度开发利用
任务一
”蓝色粮仓“
我国通过采取增殖放流、科学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藻场等措施,促进了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6.我国是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
科学投放人工鱼礁
建设海藻场
案例学习
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位于30°N附近,杭州湾以东,地处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海域有大量岛屿和珊瑚礁,适宜多种鱼类繁殖、生长、索饵、越冬,鱼类、虾类、蟹类、海藻类、贝类等资源丰富,其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主要的经济鱼类。历史上,舟山渔场长期以海洋捕捞为主。近年来,舟山渔场大力发展智能网箱和围栏养殖,同时通过育苗育种创新,努力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至关重要。请搜集资料,简述近年来我国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 “蓝色粮仓” 方面成果丰硕。已建成 169 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水体达 5660 万立方米,年产量 47 万吨,2024 年海水产品产量超 3700 万吨,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各地积极探索,山东创建 72 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福建、广东推进深远海养殖;浙江加快 “海上千万工程”,推动海上养殖业转型升级 。
“资源宝库”
任务二
1.我国有什么海洋资源?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资源宝库”
任务二
2.我国海底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我国的海底矿产资源丰富,有埋藏在近海大陆架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硫、磷等矿产资源。
“资源宝库”
任务二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和莺歌海等海域陆续进行了油气田的开采。
3.我国近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海域?
“资源宝库”
任务二
4.我国主要的盐场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长芦盐场--位于河北、天津;
辽宁复州湾盐场--在辽宁;
山东莱州湾盐场--分布于山东;
江苏淮盐盐场--地处江苏;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
莺歌海盐场--处于海南。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任务三
随着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入海,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
1.在开发海洋资源过程中会引起什么问题?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任务三
(1)我国实施一系列海洋环境监测计划,同时进行合理的海洋功能区划,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海洋资源的开发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2.我国是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我国坚持陆海统筹,增强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构建、完善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开创美丽海湾和美丽海洋建设新局面。
认识七里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探究活动

(1)分析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
(2)说出使七里海湿地重现原生态美景所采取的措施。
(3)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义。
七里海湿地地处黄渤海之滨,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和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为了治理围堰养殖、稻田开发等造成的七里海湖面萎缩问题,秦皇岛市采取岸线修复、退养还湿、清淤疏浚、植被修复等措施,扩大了七里海湖面面积,提升了接纳海水的能力,有效恢复了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如今,七里海湿地岸滩植被丰茂,水面浩渺辽阔,鱼虾成群。过境候鸟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白琵鹭、丹顶鹤、灰鹤、黑嘴鸥等各种珍贵鸟类频频飞临这片美丽的海洋湿地。
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遭破坏,主要因围堰养殖、稻田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湖面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受损,影响了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七里海湿地重现美景,采取了岸线修复、退养还湿、清淤疏浚、植被修复等措施,扩大湖面面积,提升纳海能力,恢复生态系统。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它能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为人类提供食物与资源;调节全球气候,通过海 - 气相互作用稳定水热平衡;还能防护海岸,净化水质,支撑沿海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关键。
课堂练习
1.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所在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从自然环境角度考虑,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建设时需攻克的技术难关是( )
①抗风浪 ②抗腐蚀 ③防沙尘 ④防台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相比陆上光伏项目,深远海光伏项目的优势是( )
A.建设成本较低 B.输电线路较密
C.土地占用较少 D.维护难度较小
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成功发电,该项目离岸较远,需建设较大规模的输电设施。如图示意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D
C
拓展延伸
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分布在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约占中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年产盐119万吨的塘沽盐场规模最大。长芦盐场是中国著名盐场之一,也是中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
长芦盐场主要生产食用盐、工业盐。其中河北沧州是全国最大的工业盐产区,每天工业盐的产量相对于台湾布袋盐场医用一年的产量总和,是我国工业上最重要的盐场。因为暂时无生产医用盐的技术特别是第三代、四代医用盐,所以在全国盐场地位上是大陆内最大,全国第二位。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P88 阅读 地理博览
同步练习 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