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简介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是初中地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常编排在中国地理自然环境板块。教材首先阐述自然资源的概念,明确其需满足存在于自然界且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关键属性,借此帮助学生准确判断常见物质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如阳光、矿产等。随后,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通过列举土地、水、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典型例子,使学生理解两类资源在更新、再生速度上的本质差异,深刻认识到可再生资源若不合理利用也会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在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时,教材呈现丰富的数据,展现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劣势。通过这种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为后续学习各类具体自然资源奠定基础 。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知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征。2.能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分析资源特征形成原因。3.树立节约资源意识,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区域差异,认识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理解区域资源对发展的影响。2.综合思维:结合人口、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成因及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地理实践力:学会收集资源数据,尝试分析身边资源利用状况,提出合理利用建议。4.人地协调观认识资源有限性,树立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的观念,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自然资源已有一定生活感知,能列举出水、土地、矿产等常见资源,但缺乏系统认知,对 “自然资源” 的科学定义及分类标准模糊。 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然而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等特征的成因及影响的深层分析存在困难。 情感上,学生有朴素的环保意识,但对资源短缺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不深。且学生对身边资源案例兴趣浓厚,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能有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重点 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标准,能准确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2.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核心特征,结合数据和实例分析这一特征的表现。3.认识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明确节约资源的基本途径。
难点 1.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即可再生资源若不合理利用也会枯竭。2.结合人口、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我国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特征的深层成因。3.将资源保护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理解不同措施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我国自然资源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我国自然资源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给自然资源“上户口”大自然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由流水、森林、草原、滩涂以及海域、矿产资源等组成。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自然资源,需要给它们“上户口”,记录它们的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等信息。2023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首批重点区域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区域内自然资源拥有了“身份证”。给自然资源“上户口”意义非凡,有助于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自然资源的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1.结合《地理图册》,找出首批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三大重点区域所在的位置。2.阅读图文材料,简述首批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三大重点区域的生态价值。任务一:类型多样,分布不均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具有什么特点?3.自然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5.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哪里?6.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案例学习: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与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褐煤、烟煤、无烟煤等各种类型的煤都有发现。但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区间数量差别很大,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且动力煤、优质无烟煤和炼焦用煤不足。煤炭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我国资源类型多样,但分布不均,且优质资源不足,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请选择我国某种自然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任务二:总量丰富,人均量少1.说说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2.我们应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探究活动:认识我国服装原料的变化与自然资源的利用认识我国服装原料的变化与自然资源的利用(1)说出我国服装原料的类型。 (2)简述我国服装原料变化的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首批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三大重点区域,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意义重大。它们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是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极具价值。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人类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 学生思考后完成表格: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自然资源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我们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东北、西南为两大天然林区,东北以针叶林为主,西南树种丰富但开发难;东南多人工林和次生林。人工林占比大,“三北” 防护林等工程成效显著,西北因气候干旱森林稀少。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东北林区是最大天然林区,含大兴安岭等,以针叶林为主;西南林区在横断山区等,树种丰富但开发难;东南林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水热条件利于林木生长。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区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东北气候冷湿,适宜针叶林生长;西南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树种丰富;东南水热充足,利于林木培育。这些地区降水较多、土壤肥沃,为森林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水资源。特点:我国人均水资源少且分布不均,合理开发利用措施如下:农业推广滴灌、喷灌节水技术;工业提升水重复利用率,采用节水工艺;生活中倡导一水多用,安装节水器具;跨流域调水,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治理水污染,保障水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淡水、森林、矿产、草原、海洋和动植物等资源。(2)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有很多资源被破坏和浪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要大力开发新能源。 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1)我国服装原料类型丰富,可分为自然原料和人工合成原料。自然原料有古代主要使用的亚麻、棉花等;人工合成原料包括 20 世纪 50 年代大量使用的人造纤维,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可再生、可降解的生态纤维。(2)古代依赖亚麻、棉花等天然原料,受限于当时生产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传统原料供不应求;20 世纪 50 年代工业化推动,人造纤维因产量大等优势被大量使用;20 世纪 90 年代后,人们对绿色健康需求提升,科技促使可再生、可降解的生态纤维出现。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区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让学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与分布让学生说说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认识我国服装原料的变化与自然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认识我国服装原料的变化与自然资源的利用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当前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太阳能 B.阳光、液化气、水 C.钢铁、液化气、阳光 D.耕地 、闪电、铁矿2.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石油、煤炭 B.阳光、土地、草原 C.铁矿、天然气 D.天然气、铁矿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太阳能是自然资源 D.我国石油储量丰富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光伏发达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新增光伏装机同比增长154%。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有自然资源分布图、各类资源储量数据图表、典型资源开发案例视频等,可直观呈现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技术手段用 PPT 展示资源数据,借助 GIS 软数据件呈现分布规律,利用在线库方便学生查询资料
教学反思 学生对自然资源分布特征掌握较好,但分析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时深度不足。案例讨论中,部分学生对数据解读不熟练。需增加生活化案例,引导结合实例分析,加强数据图表解读指导,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分布不均。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资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量少。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2.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我国服装原料的变化与自然资源的利用。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