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土地资源特征。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3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保护耕地。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福州市斗门公交场站的立体改造。2.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教学设计课题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中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这一章节,位于自然资源板块,是八年级地理的重要内容。教材开篇点明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空间的重要地位,详细阐述了土地资源的多种利用类型,像农业用地里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以及难以利用的土地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土地资源分类的基础认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这为发展多样化产业提供了可能,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这些现状通过教材中的图表清晰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复杂情况。在分布上,耕地主要集中于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边远山区与东南部山区,草地多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教材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关联。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教材还着重指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森林减少、乱占耕地等问题,并强调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这一基本国策,从立法、“开源节流”、加强建设保护等方面,阐述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多种利用类型,包括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及难以利用的土地等,能说出不同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即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且分布不均。 3.明确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晓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具体措施,如立法保护、开源节流、加强建设保护等。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及特征,如东部耕地集中、西部草地为主,认识区域差异,理解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的关联。2.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分析土地资源特征成因,及利用问题与保护措施,明白需兼顾自然、经济和生态,培养多角度分析能力。3.地理实践力:认识土地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理念,理解保护耕地的必要性,认同相关国策并践行。4.人地协调观通过读图分析、参与保护耕地讨论,提升用地理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实践增强保护行动力。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对自然资源有初步认知,知道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类型、分布及特征了解较少,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复杂现状缺乏系统认识,需通过本节学习构建相关知识体系。 2.认知能力 初中生思维正从具象向抽象过渡,对直观的图表、案例接受度高,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他们能通过地图感知土地资源分布差异,却难以深入理解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联,对土地利用问题及保护措施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需引导其多角度思考。 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3.情感态度 学生对 “保护资源” 有模糊的积极态度,但对耕地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体会不深,缺乏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意识。部分学生因生活环境局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需结合生活实例增强情感共鸣。重点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类型多样但分布不均,耕地、林地占比小,后备资源短缺。 2.理解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的必要性,明确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3.识记我国土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及主要措施。难点 1.理解土地资源特征的成因,如分布不均与地形、气候的关联。 2.深刻认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耕地的现实意义,而非仅停留在概念层面。3.明晰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保护耕地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学习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巨大。据统计,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量,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须稳定在23亿至24亿亩,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为了保护耕地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违法违规侵占耕地。1.阅读图文材料,简述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结合《地理图册》,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查找资料,说说我国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任务一:土地资源特征1.什么是土地资源?说说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哪种类型? 3.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征?4.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5.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任务二: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1.土地利用过程中会存在什么问题?2.说说我们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案例学习:福州市斗门公交场站的立体改造斗门公交场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华林路。2017年,随着地铁的开通,该场站的人流量、车流量不断增加,原公交停车场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当地对斗门公交场站进行综合改造,由单一的公交停车场转变为集地上公交停车楼、地下社会停车、地下调蓄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交场站,不仅大大增加了停车容量,还提升了周边区域的内涝防洪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土地的立体开发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益。请绘制斗门公交场站的立体改造模式示意图,简述其土地利用的成效。任务三:保护耕地1.说说保护耕地的主要原因?2.我国耕地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3.我国水田和旱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4.我国是如何保护耕地?5.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有哪些特点?6.我国粮食产量是如何保持稳中有增的?探究活动:了解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我国的永久基本农田包括:经相关部门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等等。我国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确保了粮食安全,维护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简述我国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概述我国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措施。涨知识:全国土地日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我国人口超 14 亿,每日对粮、油、菜、肉等农产品需求巨大。经测算,满足年需求需 23 - 24 亿亩播种面积,按 1.3 的复种指数倒推,耕地需稳定在 18 亿亩,以此保障粮食安全,守护耕地资源。2.我国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总体呈现 “东多西少、南水田北旱地” 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我国把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意义重大。人多地少的国情下,耕地是粮食生产根基,关乎 14 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守住耕地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保护耕地可稳定农业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和谐 。学生回答问题:土地资源:可供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其他用途利用的土地。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2)人们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土地资源划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3)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中, 林地占比最大,其次是草地 。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我国土地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1)我国耕地多在东部季风区,这里气候湿润、地形平坦(如平原),适配农耕;(2)林地集中于东北、西南山区,气候湿润且地形多山地;(3)草地在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适合牧草生长。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如果利用不当,土地资源将会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山区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1)空间利用率提升 300%,通过垂直分层将单一交通功能拓展为 ' 公交 + 商业 + 停车 ' 复合功能;(2)土地经济效益提高,中层商业租金可反哺场站运营维护,预计年增收 120 万元;(3)生态效益显著,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约 8 万度,充电桩满足新能源车辆需求,透水铺装减少地表径流。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我国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但人均耕地面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加上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以及干旱区和山区面积较大等因素,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之一。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1)我国水田集中在秦岭 — 淮河以南,尤其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及西南坝区;(2)旱地则主要分布在该线以北,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西北绿洲是集中区,西南丘陵也有分布。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通过制定保护耕地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措施,统筹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生态、道路建设等合理用地,从源头进行耕地保护,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2016前上升,之后下降,2019年以后上升,总体呈增长态势。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上升,且屡创新高。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得益于政策保障,如补贴和耕地保护;科技赋能,良种与机械化助力;设施完善,高标准农田增强抗灾力;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监测与防控减少损失,多方协同起效。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我国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产出,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抵御城市化等带来的耕地流失风险,保护优质耕地;同时保障农产品供应、稳定物价,支撑国家发展稳定。(2)划定保护红线,明确包含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在内的保护范围;依据《土地管理法》加强管理,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确保优质耕地不被不合理占用,保障其稳定利用。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土地资源让学生知道土地利用类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过程中会存在问题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让学生分析福州市斗门公交场站的立体改造让学生能说保护耕地的主要原因让学生说出我国耕地资源主要有类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田和旱地的空间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是如何保护耕地让学生了解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有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粮食产量是如何保持稳中有增的让学生了解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课堂练习 1.图中A处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沙漠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B.林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和沿海地区C.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D.土地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读漫画《鲸吞农田》,完成3~4题。3.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住房占用耕地 B.水资源枯竭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4.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城市发展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A.①④ B.②③C.①③D.②④课堂小结板书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禁止占用耕地六个严禁:①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②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③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④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⑤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⑥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耕地分布不均,优质耕地占比低。可借助遥感技术监测耕地变化,用 GIS 系统分析耕地质量与分布,结合北斗定位精准管理农田,通过这些技术直观呈现耕地现状,助力学生理解保护耕地的紧迫性。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中,虽用图片和案例展示了土地资源现状,但学生对耕地减少的具体影响感受不深。互动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低。下次可加入本地耕地变化数据,结合遥感影像动态演示,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真切体会保护耕地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优 良 中 一般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评教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评价表—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docx 【大单元教学】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doc 【大单元教学】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