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三节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第三节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
课题 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地球上水资源看似丰富,却仅有少量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南丰北缺、东多西少的特点,如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而华北和西北地区严重缺水。时间上,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也较大,降水多的年份水资源相对充裕,降水少的年份则易出现旱灾。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像南水北调,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和西北地区,缓解用水紧张。针对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修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流水量。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水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日常生活中,农业可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工业应循环用水,处理污水;家庭做到一水多用,少用洗涤剂等。同时,国家通过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守护珍贵的水资源。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了解南水北调、水库等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作用;掌握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区分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节水方式。 2.通过分析图表数据,培养归纳水资源分布特点的能力;结合案例讨论,理解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学会从实际出发提出节水方案。 3.认识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认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对比我国南北方、东西部水资源分布差异,明确不同区域水资源特征,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形成对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认知。2.综合思维: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成因,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等要素理解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培养从多要素关联角度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3.地理实践力:通过设计家庭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利用状况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实践能力。4.人地协调观认识水资源短缺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实现人地和谐的重要途径,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人地协调意识。
学情分析 学 学生已学过气候、河流等知识,对降水分布有初步了解,能关联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但对南水北调等工程具体作用认知模糊,易混淆跨流域调水与水库的功能差异。初中生具备基本读图和数据分析能力,但综合归纳水资源分布成因的能力较弱,对 “调水与节水结合” 的理解需引导。 学生有日常用水体验,知晓 “节约用水” 口号,但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工农业节水措施了解较少,需通过案例强化情感共鸣。
重点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即空间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时间夏秋多、冬春少。2.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和水库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采取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树立节水意识。
难点 1.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成因,如气候对降水的影响与水资源分布的关联。2.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的复杂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将节水措施与实际结合,形成系统的节水思维,而非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水的告白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水资源与节约用水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与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香港缺水问题,1965年,北起东莞市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正式建成并通水。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设大型净水工程等措施,东江沿线水质和入库水质得到了有效保障。如今,改造后的东深供水工程,不仅继续向香港供水,还承担着向工程沿线的深圳、东莞等地居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任,见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1.结合《地理图册》,简述香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说说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任务一:水资源特征1.说说水资源2.说说我国水资源的特点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4.形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5.说说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6.根据中国水资源总量变化(1956—2020年)图,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情况。7.长江和黄河最大径流量出现在哪个月份?径流量分别是多少?8.长江和黄河最小径流量出现在哪个月份?径流量分别是多少?9.夏季长江和黄河径流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一:认识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与解决措施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导致不同年份水资源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为了应对水资源变化,修建水利设施调蓄水源至关重要。(1)说出我国年水资源总量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2)提出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这一状况的缓解措施。任务二:水资源配置1.说说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2.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有哪些?案例学习: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截至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586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会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跨流域水资源调配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你还知道我国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吗?请查找相关资料,说出其主要功能。任务三:珍惜和保护水资源1.说说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我国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探究活动二:调查家庭用水情况1993年,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为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的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我国将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确定为“中国水周”。每一滴水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共同保护好水资源。(1)调查家庭一周用水情况,并填写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节水计划。(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珍惜和爱护每一滴水”宣传标语,并撰写《节约水资源倡议书》。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香港水资源短缺主因:一是地域狭小,多山地少平原,河流短急,存水空间有限;二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大;三是本地集水面积仅占全区 1/3,天然降水收集利用率低,长期依赖从内地输入。2.东深供水工程意义重大:保障香港及深圳、东莞等地生活与生产用水,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香港繁荣稳定;通过法规与净水工程保护水质,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和生态保护提供范例,体现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利用理念。学生思考后回答:地球上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学生观察后回答: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学生观察后回答:空间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学生思考后回答:我国水资源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的空间分布,主因是气候与海陆位置。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西北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达,降水稀少。东部地势低平利于水汽深入,西部高原山地阻挡水汽,加剧分布差异。学生观察后回答: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多,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充沛;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资源紧缺。 学生观察后回答: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 水旱 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学生思考后回答:7月;1300亿立方米;50亿立方米学生思考后回答:2月;1月;300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学生思考后回答:夏季长江与黄河径流量差异显著,主要因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更强,降水量大且雨季长,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水源补给充足;而黄河流域降水较少,且中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区,蒸发量大,加之农业灌溉用水多,导致径流量远小于长江。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我国年水资源总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是水资源主要补给,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反之则小,还受蒸发等因素影响。(2)缓解措施:修建水库调节径流;跨流域调水平衡时空分布;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管理与监测。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使水资源在时空利用上产生供需矛盾,出现资源型缺水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通过建设 水库、堤坝、水利工程等措施,调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通过跨流域调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流域水资源调配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引黄济青工程:从黄河引水向山东省沿海旅游城市青岛市供水,主要向青岛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并兼顾沿途部分农业用水,设计年引水量 2.43 亿立方米,缓解了青岛的缺水状况,助力青岛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在一些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人们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任意排放污染物,使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1)我国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宣传,提倡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2)通过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技术手段,缓解水污染严重的问题。(3)我国还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工作。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填好调查表(2)撰写《节约水资源倡议书》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水资源让学生知道水资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让学生讨论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情况让学生计算得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让学生计算得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让学生了解夏季长江和黄河径流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让学生讨论认识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与解决措施让学生能说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让学生讨论学习南水北调工程让学生了解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采取的措施让学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
课堂练习 1.我国缺水状况尤为严重的地区是( )A.西北、东北 B.西北、华北 C.华北、东北 D.华北、西南2.下图所示信息体现了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哪一特征?(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C.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3.成都市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为800~1 00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在少雨季节也易形成干旱,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是( )A.人工降雨 B.兴修水库C.跨流域调水 D.防治水污染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三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目前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2020年8月,“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三峡水利枢纽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已开启11孔泄洪。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丰北缺,夏秋多冬春少,且污染、浪费加剧短缺。可利用遥感监测水域变化,借 GIS 分析水资源分布,结合模拟软件演示节水技术,让学生直观了解水资源现状,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数据和案例呈现了水资源问题,但学生对节水措施的实际操作理解不足。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下次可引入本地水资源数据,用模拟实验展示节水装置原理,增设家庭节水方案设计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感知与参与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水资源特征。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水资源配置。
3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认识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与解决措施。
2.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3.调查家庭用水情况。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