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资源简介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矿产资源特征。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绿色转型发展。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特点及保护措施。
2.通过读图分析,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涵盖能源、金属、非金属等多种类型,其中煤炭、稀土等储量突出。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北方以煤炭、石油、铁矿为主,南方富集有色金属,如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部分战略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粗放开发导致资源浪费与枯竭问题并存。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教材强调传统 “先开发后治理” 模式的弊端,如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塌陷,金属冶炼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绿色发展路径包括: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矿产回采率与选矿效率;建立矿山环境评价体系,强制推行污染治理;发展绿色矿业园区,实现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再生资源的循环;结合 “双碳” 目标,推动矿产资源向清洁能源关联产业转型,构建可持续的资源开发体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说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种类及分布特点,知道北方与南方矿产资源的差异;了解绿色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 2.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分布图,培养归纳分布特征的能力;结合案例讨论,理解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3.认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认同绿色发展理念。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分布图,明确我国南北矿产资源差异,理解区域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形成对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整体认知。2.综合思维:结合矿产资源特征,分析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与开发利用的关联,理解绿色转型需技术、政策、产业等多方面协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当地矿产利用情况,尝试提出简易绿色发展建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参与资源保护的意识。4.人地协调观认识传统开发的弊端,理解绿色发展是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树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理念,认同可持续发展路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矿产资源有初步认知,知道煤、铁等常见矿产用途,但对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分布差异了解模糊,对 “绿色转型” 概念较陌生,易将其简单等同于 “减少开采”。能通过地图识别矿产分布区域,但难以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分布成因;具备一定案例分析能力,却缺乏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联性的深度思考。生活中较少接触矿产开发场景,对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紧迫性感受不深,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通过具体案例增强体验与认同。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重点 1.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不均、人均不足的特征。 2.绿色转型发展的内涵,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生态修复等举措。 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关系。
难点 1.分析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的成因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理解绿色转型中 “开发与保护” 的平衡,区分传统开发与绿色发展的本质差异。 3.结合实例说明绿色转型措施的具体应用及成效。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矿产资源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矿产资源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大庆油田-让中国甩掉“贫油”的帽子20世纪初,一批西方学者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家及地质勘探工作者敢于质疑,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于1959年在松嫩平原上发现了大庆油田。此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投入波澜壮阔的石油会战。1963年,大庆油田实现了年产原油600万吨,对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的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23年,大庆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25亿吨。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谈谈你对“大庆油田-让中国甩掉“贫油'的帽子”的感想。任务一:矿产资源特征1.矿产资源如何分类?2.我国的矿产资源有何特点?3.我国矿产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4.我国矿产资源存在什么问题?5.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探究活动: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特点及保护措施 稀土是镧、钕、钪等17种元素的总称,广泛应用于航天、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被称为“万能之土”。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我国稀土资源分布广泛,品种齐全,储量较大,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和江西赣州等地。近年来,我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对稀土实施保护性开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简述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特点。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说明保护稀土资源的意义。任务二:绿色转型发展1.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是如何转型发展?2.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哪一种能源占比最大?其变化特点是什么?3.2011-2021年,我国水电、核电、风电消费占比的变化特点是什么?这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哪些重要意义?4.我国在矿产资源转型发展的措施有哪些?案例学习: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是油气进口大国,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我国相继建成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目前逐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请搜集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和原油消耗量的数据,绘制图表,说明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类型主要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中,石油以大庆油田为代表在松嫩平原,煤炭分布于辽抚顺、黑鸡西等;金属矿如辽鞍山、本溪的铁矿;非金属矿有辽石灰石等,分布与地质构造相关。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科学探索与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结晶。它击碎了 “中国贫油” 的断言,让国家挺直腰杆,更铸就了 “铁人精神”。这不仅是能源自给的胜利,更是民族志气与实干力量的彰显,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学生思考后回答:根据矿产资源的特点和主要用途,可将其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 矿产四大类。学生观察后回答: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观察后回答: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陆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多分布在西部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我国的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大部分品位较低。此外,我国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蕴藏,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我国稀土资源特点显著:涵盖镧、钕等 17 种元素,品种齐全;储量较大,分布广泛且集中于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江西赣州等地;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应用和出口国,近年注重保护性开采以实现可持续利用。(2)保护稀土资源意义重大:其是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材料,保护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与科技自主;能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的短缺;还可推动行业升级,助力实现绿色发展与长远战略目标。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推动全社会节约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最大。近年来,其占比呈下降趋势,从 2011 年的 72.2% 降至 2021 年的 55.3% 。尽管占比下降,但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特点:2011-2021 年,我国水电占比稳中有降,核电、风电占比持续上升,清洁能源总占比提升。意义:这优化了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依赖,降低进口风险;增强能源供应多样性,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助力实现能源自主可控,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近年来,为保障国家能源矿产安全,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并加强能源领域的双边与多边合作,促进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学生讨论学习,按要求完成任务:能源进口多元化意义重大。能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规避地缘政治等风险,保障供应稳定;还可增强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议价能力,降低进口成本,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矿产资源如何分类让学生知道我国的矿产资源有何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在分布上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让学生讨论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特点及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是的转型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电、核电、风电消费占比的变化特点及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转型发展的措施让学生讨论学习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通道
课堂练习 1.黄金、白银、铜属于( )①非可再生资源 ②能源矿产 ③金属矿产 ④非金属矿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有利于(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减轻环境污染 ③减缓资源枯竭 ④提高矿产资源品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A.北方多煤,南方多有色金属,所以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B.矿产资源丰富,多是伴生矿,所以应该采富弃贫,提高经济效益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D.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而且多数为富矿,贫矿较少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999.04公里,俄罗斯境内72公里,中国境内927.04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2012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历经15年,最终签约。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部分稀缺矿种依赖进口,开发中存在生态破坏问题。可借遥感监测矿区生态,用 GIS 分析资源分布与环境承载力,结合虚拟仿真展示绿色开采技术,直观呈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助学生理解绿色发展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用图文展示了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问题,但学生对绿色发展与矿产利用的关联理解较浅。讨论时,多数学生聚焦开采危害,忽视可持续利用措施。下次可结合本地矿产案例,用视频演示绿色开采技术,设计 “资源开发方案” 辩论,深化对绿色发展的认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节 矿产资源与绿色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