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被誉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 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 名垂后世。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两大层次。
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
滟滟



纤尘
皎皎
青枫浦
扁舟子
徘徊
捣衣砧
江潭落月复西斜
碣石
潇湘
yàn
diàn
xiàn
tīng
xiān
jiǎo

piān
zhēn
Pái huái
xiá
jié
xiāoxiāng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前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2、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景物美
意境:优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 兴奋 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
升起

——
高照
——
西斜
——
坠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为什么?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小结:明月初渐高的景象,境界开阔,富有气势。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作者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既有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又有人类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哲理美
1、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
哲理美
3、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小结:皓月当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
名句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描述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对月的发问,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思考人生哲理的开端。一般情况下,面对自然或宇宙,人易产生渺小、短暂继而悲伤。比如: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人生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哲理的角度——
   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诗人赶快回家。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抒情的角度——相思
第三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不胜”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漂浮不定
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来烘托.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前后意象的变化:
斜月沉沉藏海雾
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妇,地北天南,空间距离远。
  归心似箭——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结:明月西下,抒写游子思妇于明月之夜的相思离别之情。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回顾全诗结构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情
(1——8句)
(9——16)
(17——36)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是全诗的灵魂:
景物描写的主体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月之色----春江花月(景)
月之问----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月之情----思妇游子(情)
讨论:月的意蕴非常的丰富,单单是
本诗就表达了多种感情,结合诗句谈
谈都表达了那些感情?
月 亮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
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含蓄。全
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
写,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全诗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
与生活画卷。这幅画卷体现出春江花
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