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人民当家作主从一粒豆子开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3.1生活在新型民主 国家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感受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关心社会,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通过“豆选”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和实现民主的奋斗历程,认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政治认同。
2.通过探究民法典的编纂过程,知道我国民主的发展和完善,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型民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3.通过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知识的探究,认识我国政治制度对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坚定制度自信。
核心素养目标
总议题:
从“豆选”的创举到“全过程”的完善:
人民当家作主如何从“实现”走向“做实”?
子议题一:
“豆选”探路:党领导人民探索民主如何“实现”?
子议题二:
从“投豆”到“全过程”:中国民主如何“发展”?
子议题三:
制度护航:怎样让民主“做实”?
子议题一
“豆选”探路:
党领导人民探索民主如何“实现”?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议学情境一
【议学任务一】
小组合作讨论:
1.“豆选”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治国理念?
2.在革命根据地群众中采用“豆选”这种选举方式有何优势?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怎样的初心?
议学小结一:
一、民主的足音
1、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民本思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
2.民主价值的要求、实现
民主价值的要求: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民主道路的依据:具体国情
豆选、捻筹子、烫香洞,举手表决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选举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实现民主的伟大创举。
它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其核心精神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程
1840
1921
1949
1956
1978
人民民主的胜利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
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子议题二
从“投豆”到“全过程”:
中国民主如何“发展”?
“豆选”的优势与局限
优 势 局限性(本身形式)
普及性 降低门槛,适合当时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具体情况 形式单一,无法进行复杂选择
真实性 相较于公开举手、口头表决等方式,“投豆子”减少了他人的监督和压力,更能反映个人真实意图。 保密性不足
可操作性 成本低,适合物质匮乏的根据地使用。 操作过程可能存在争议
历史意义 赋予了广大民众选举的权利,广大民众实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民主,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形式的创新。
“投豆”选举 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主体全、内容全、范围全、流程全
“过程”: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实现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
“人民”: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保障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知识链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重大任务。
编纂民法典 ——
议学情境二
提出
审议通过
2015成立工作小组
工作组调研、收集意见建议形成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三次)
公开征求意见(多次)
修改完善
2017民法总则通过
编纂民法典——过程
工作组共27次赴地方开展立法调研
多次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有关研究机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征求意见
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42万多群众参与,提出意见102万多条
1241位人大代表提出2956条意见,宪法法律委、法工委积极予以采纳,对民法典草案作了100多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达到40多处。
开门立法、问法于民贯穿于编纂工作的全过程
主体广泛,真正落实,解决问题。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以人为本,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习近平
民法典——内容
【议学任务二】
1.党的领导在民法典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从多次立法调研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这体现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怎样的特点?
2.“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体现出我国立法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全过程人民民主
结合材料分析:
议学小结二:
二、新型的民主
地 位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特 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优越性
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全过程人民民主
子议题三
制度护航:
怎样让民主“做实”?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分析:一条普通的建议,是如何通过国家制度变成法律的?
三江侗族自治县基层群众通过三江侗族自治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本法所称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及其成品粮”,加上“马铃薯”,他们的建议被国家立法机关采纳。
我是马铃薯,我也是粮食
【议学任务三】
议学情境三
人大代表投票选举
三江侗族自治县“鼓楼议事”
居民议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制度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议学小结三
1.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
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议学小结三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人民民主的真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政党协商
人大协商
政府协商
政协协商
人民团体协商
基层协商
社会组织协商等
协商民主
新型民主“新”在何处?
议学小结四:
课堂小结:
实践作业
做新时代的主人
请留心观察你的日常生活环境(家庭、校园、社区等),发现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至两条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课堂练习
1.2024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这说明( )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保障人民的一切权益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民主决策产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下列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能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