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上) 阶段性评估1八年级 语文(时间: 110分钟, 满分: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洛河省级湿地公园已成为珍稀鸟类、鱼类绝佳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使珍稀动物有了着落。冬日天气好,景色似春华。湿地“精灵”的翅膀在暖阳下掠起金色涟漪,天鹅脆鸣、白鹭翩飞、水鸟嬉戏,轻歌màn( )舞,灵动唯美,谁见了都会发出由zhōng( )的赞叹。(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xī zháo B. qī zháoC. qī zhuó D. xi zhuó(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轻歌 màn( )舞 由zhōng( )(3)划线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2.古诗文默写。(8分)古诗文是跨越千年直通心灵的文化遗产。三峡景色奇,“ , ”从侧面突出了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的特点(《三峡》);“ , ”把陶弘景领会到山川之美的自豪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答谢中书书》);“ , ”不说自己思乡,却移情于物,说故乡水情深意重(《渡荆门送别》);“ , ”这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让诗人的胸怀变得无比开阔(《使之塞上》)。这些绚烂的诗文,把并不鲜亮的生活经营得如火如荼。无论顺境逆境,无论花谢花开,跌倒了成为长河,站起来就是高山。这些典籍里的文化情怀,融铸成我们的精神血脉,一直流淌。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规定每首均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C.《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八年级 语文 第 1 页 (共8 页)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D.《黄鹤楼》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和对故乡的愁思。4.阅读有关“中华文明探源”的部分文字材料,并根据下面内容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4分)诸多考古成果,共同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节点。距今5800年前后,以灵宝西坡北阳平遗址群为代表的仰韶中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已基本可以确定为中原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核心文化。距令5300年前后,以巩义双槐树遗址群为代表的仰韶晚期文化,已基本可以确定为初步意义上的文明形态。距今4000年至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已经确切地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早期国家,表明中原地区早期文明起源进程完成。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8分)亚长牛尊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前年, , , , 。①安阳股墟景区顺势推出了亚长牛尊造型的文创雪糕②将严肃的文物与美味的雪糕相结合,以鲜活的方式传播了商朝文化③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来打卡④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大家的喜爱⑤亚长牛尊登上了央视的《国家宝藏》栏目A.⑤①②④③ 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 D.⑤①④③②二、阅读与鉴赏(共27分)(一) 阅读下文, 完成6-9小题。(16分)摄像头里的父母八年级 语文 第 2 页 (共8 页)①自从在父母的卧室、厨房和门廊下装上监控摄像头,远在大都市的我,就可以随时看到乡下父母的动向了。②最开始,父母总惦记着房子的角落里有个摄像头在“偷看”,于是,他们的行为举止端庄隆重起来,吃饭前会向着摄像头的方向挥手微笑,表情憨厚又局促。③他们还在摄像头前表演从没有过的相敬如宾。母亲脾气急,有时会因为父亲越帮越忙而斥责他。现在呢,斥责到一半,她猛然想起摄像头的存在,就赶紧拍拍父亲的手背以示安抚,又望一眼摄像头,以唇形一字一顿地说:“我跟你爸——没——事——啊!”我知道,母亲是以这种方式告诉我,脾气就像旋风,说过就过,我用不着情急之下,驱车300多公里回家劝架。④到了腊月,母亲忙碌起来;她用粗盐腌好腊货,每天都与父亲小心翼翼地将那一竹竿的腌腊物什抬出来吹晾,等到太阳落山,又小心翼翼地扛回家中。她还拿出一个木澡盆,在厨房里用三张方凳架起来,原来她要用艾草汁液揉搓糯米粉,做一批春节吃的青团。⑤通过摄像头,我看到母亲忙着剁笋、切霉干菜和腊肉丁,用锋利的刨子刨出一盆萝卜丝,将自己种的红豆蒸烂,捣成红豆泥。父亲坐在灶口烧火。抬出一年才用两三次的超大笼屉,给100多只热气腾腾的青团洒少许凉开水,以防开裂,用红曲米调成的汁水在青团饱鼓鼓的脸颊上点上梅花或三角记号,好分清青团的馅儿。⑥临近春节,我和弟弟因工作不能回去过年。打电话告诉父母后,他们在摄像头里失了神,母亲做饭做到一半,停了下来,似乎是失去了忙碌的兴致。父亲只好接过锅铲,好歹把菜炒完。⑦这一天,他们破天荒地忘了将那一竹竿腊货扛出去吹晾,满桌子的饭菜似乎都失去了香味。最后,还是父亲打破沉默,给母亲满上了酒,还撕下鸡腿放在老伴碗里,似乎在说:“他们不回来,咱自己吃。”⑧为了向儿女们宣告“你们不回来,我们也能过得很好”,母亲居然很快在村里邀集了一伙老太太,到家中门廊晒太阳、喝茶,吃她给儿女们准备的山芋干、笋干豆还有重新蒸热的红豆青团。老太太们言笑晏晏,似乎聊得甚是开心,间或还炫耀般地微笑着,高举手中零食,对着摄像头摇晃,仿佛在说:“你看你不回来;便宜我们了吧。”⑨不知为什么,明知她们是来宽解母亲的寂寞的,我心里依旧很酸涩。我对丈夫说起,丈夫笑道:“你怎么还像小孩子一样吃醋,妈妈寄来的青团、腊货,还有九蒸九晒的八年级 语文 第 3 页 (共8 页)陈皮山芋干,已经到咱小区的快递柜了,信息发给我了,这会儿就去拿。”⑩去年4月7日,母亲突发脑出血,连夜进城,救治了好几个月,连做两次开颅手术,才从昏迷中醒来,但失去了语言和行动能力,见了儿孙只会用眼神含笑示意。 母亲出院后回家静养,我雇了一辆可以平放担架的车,赶在新年到来之前,带着父母回家。回到7个多月无人居住的地方,我打开电脑,将摄像头里的录像导了出来,悉心保存。这些珍贵的镜头里,母亲和村里的老太太们说笑、打趣、帮人采茶;母亲在鬓发上插起路上随意摘来的油菜花;母亲在炭火上烘烤最后一批春笋干;母亲看着电视睡着了,又随着父亲关电视的声音醒来;清晨,母亲轻柔擦拭墙上儿女们的照片,喃喃自语…… 我回城后,父亲在家照顾母亲。通过摄像头,我看到父亲为了让母亲尽快康复,将厚重的相册平摊在膝头,.将自己与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一一挑出来,放在她眼前让她过目;将电视锁定在戏曲频道,天天放着母亲热爱的越剧;每领精心做好三菜一汤,在母亲床头喃喃自语,报上菜名,再用电动搅拌机打成糊糊,一勺一勺喂她…… 摄像头里,父母寻常的相伴依旧在延续。我看到,母亲有时躁动不安,正在外面忙着的父亲听到响动,走到母亲身边,有节奏地轻拍她的手背,就像结婚40年来母亲常对他做的那样。拍着拍着,母亲满脸的焦躁洗去了,她扭曲蹬动的双腿放平了,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睡熟了。父亲帮她披好被角,在床边坐下来。 看着看着,我的眼里涌起了泪光。母亲的康复之路还很漫长,但这种在生死门槛上走过又得以回家的欣慰,足以支撑我们走下去。6.摄像头里的父母总是相依相伴,文中写了他们哪些互相扶持的事 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4分)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每天都与父亲小心翼翼地将那一竹竿的腌腊物什抬出来吹晾,等到太阳落山,又小心翼翼地扛回家中。(两个“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2分)(2)我打开电脑,将摄像头里的录像导了出来,悉心保存。这些珍贵的镜头里……(为什么说这些镜头是“珍贵”的,要“悉心”保存 )(2分)8.透过摄像头,你看到了一对怎样的父母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八年级 语文 第 4 页 (共8 页)9.文中蕴含着多种美好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探究。(4分)(二) 阅读下文, 完成10-12小题。(11分)秃的梧桐·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2)人们走过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房子,本来分成两部分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④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⑤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上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⑥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⑦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不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⑧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少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让它们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⑨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树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八年级 语文 第 5 页 (共8页)⑩“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10.文章第①段和第⑩段均写到“这株梧桐,怕再也难(不)得活了”,有何作用 (4分)11.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12.读完此文,你觉得文中的梧桐有怎样的特点?请在以下选项中任选两个,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4分)A.甘于奉献 B.坚忍顽强 C.伟岸正直D.勇于斗争 E.播种希望 F.舍己为人三、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小题。(11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歌。(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有删改)【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欣然起行”表明因心中欢喜而起身,这种情感的流露和行动的果断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八年级 语文 第 6 页(共 8 页)愉悦和期待。B.“亦未寝”叙述了张怀民也没有睡的事实,两个人都因被贬而夜不能寐,无奈外出赏月,于承天寺相逢。C.“相与步于中庭”这种相互陪伴、相互交流的场景,增添了文章的温馨氛围,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D.乙文中“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的正确断句是: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5.细读甲文,体会作者的心境,然后写下来。(2分)16.结合甲乙两文和你对苏轼的了解,分析两个文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小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分析它们的妙处。(2分)18.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八年级 语文 第7 页(共 8页)四、名著阅读(4分)19.任选一题作答。(1)《红星照耀中国》中真实报道了红军领袖的情况,请结合两个情节说说毛泽东身上使你敬佩的地方。(2)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①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的《红星照耀中国》,语段中“他”指的是 (人名)。(2分)②“我”去他的司令部拜访,在司令部里看到的“奢侈品”是 。(1分)(3)在陕北苏区,大多数人住在 (建筑物名称)里。(1分)五、表达与交流(共50分)20.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文。(50分)(1)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在岁月的长河里,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陪伴着我们度过一岁一年,支撑着我们走过酷暑寒冬。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想成为某方面的佼佼者”,问题在于“为了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你愿意放弃什么”。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取舍,而更大的成绩通常需要更多的舍弃……请以“取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在答题卡上;②不少于600字,语言连贯,表达得体;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语文参考答案一、1. (6分)(1)C(2 分 ) (2) 曼 衷 (2 分 )(3)在“珍稀动物”后加“的生活”。(其它可酌情给分,2分)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分)3. B(3 分 )4. (4分, 一点1分, 15字以内)① 距今5800年前后② (中原地区)初步意义上的文明形态③ 距今5300年前后④中原地区早期文明起源进程完成5. A(3 分 )二 、(一)6.每天一起抬腌好的腊货晾晒;母亲做青团,父亲在灶口烧火;孩子们不能回去,父亲安慰母亲;母亲生病后父亲悉心照顾,帮助她康复,安抚她。(4分)7.(1)两个“小心翼翼“说明母亲与父亲对腌的腊货很珍视,表明他们为了使子女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食物不辞辛苦,表达了他们对子女深切的爱。(2分)(2)因为这些镜头里记录着母亲对生活的热爱,记录着母亲的勤劳,记录着母亲对子女的挂念…这些都是母亲生病前留下的美好场景,所以是珍贵的,要悉心保存。(2分)8.①勤苏、能干,从父母腊月忙着腌腊货、做青团可以看出。② 爱孩子,为子女想。从为孩子准备春节吃的食物,“我”不能回家过年便把东西寄来;怕子女性,在摄像头前表演相敬如宾,向儿女们宣告“你们不回来,我们也能过得很好”可以看出。(如果答“相依相伴,相互扶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每方面2分,要结合文本内容,共4分)9.①表达了子女对老人的牵挂和关爱。从远在都市的“我”给家里安装摄像头随时观看父母情况、情急之下会驱车300多公里回家劝架、雇一辆可以平放担架的车,赶在新年到来之前,带着父母回家、悉心保存摄像头里的珍贵镜头等可以看出“我”对父母的关爱。②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从他们怕“我”担心,吃饭前在摄像头前微笑、表演相敬如宾,腊月忙着腌腊货、做青团,并给“我”寄来等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每方面2分,要结合文本内容,共4分,如答到母亲和村里老太太们的情谊,也可酌情给分)(二)10.运用反复,通过人们对梧桐的评价,突出梧桐受损害的严重以及对它的惋惜(2分);侧面写出梧桐生存的艰难,突出梧桐的坚强。同时在情节上形成照应,使结构更完整。(2分)(共4分)11.“东倒西倾”“挣扎”“红艳”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大理菊在萧瑟寒冷的深秋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其顽强生命力的钦佩与赞美之情。(3分)12.示例:A.甘于奉献:它不被损害的时候,给两家以美荫;雨天,可以让两家享受雨打桐叶的诗意。B.坚忍顽强:雷雨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但它仍然顽强挺立,亭亭有如青玉。D.勇于斗争:同风雨、蚂蚁作斗争,从春天一直坚持到夏天。E.播种希望:它将种子播撒在土中,孕育再生的希望。(任意答出两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即可,4分)三、13. B(3 分)14.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分)15.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2分,写出两点得1分,写出四点得2分。)16.甲文中尽管遭遇贬谪,作者并没有沉溺子悲观消极的情绪中,而是通过与朋友共同赏月,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乙文中作者体会到在任何地方,即使在战场上也可以放下顾虑,适时休息,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或善我排道、自我解脱)的情怀。(4分)17.“争”“啄”两个 动词,写出了早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新燕开始啄泥衔草,准备筑巢,充满星机和活力。(2分)1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四、19.任选一题作答。(4分)(1)他酷爱读书,精通中国旧学也爱研究哲学,甚至可以花三四个整夜的功夫,心无旁骛地专门研究几本哲学书;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但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有着过人的精力和忍耐力。(其它合适的情节也可)(2)①斯诺(埃德加 ·斯诺)周恩来;②一顶蚊帐;③窑洞五、20.参考中考评分标准。(5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