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青山区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Ⅰ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旅行考据党”吗?
①为什么上海很多道路都以全国各省市名命名?为什么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很多石碑没有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为什么大雁塔是歪的?漫步于城市街道,行走于文物建筑之间,你会不会对眼前的事物突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想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如果你是,那么恭喜你已加入“旅行考据党”!
②旅行考据的开端有时可能很简单:它或许是一栋古今元素兼容的小楼,或许是一本饱经岁月洗礼的典籍,抑或只是一个路牌、一棵树。在某一瞬间,它击中了你的内心,你充满好奇,想要了解与之有关的一切。
③“旅行考据党”余晓雪只去过上海外滩两次,却对那里相当熟悉,她最熟悉其中两栋建筑的历史和设计风格。因为她无意间发现,上海外滩边几乎都是银行,她很想知道为什么金融行业会聚集于此。回到家后,她开始搜索资料,由此了解了外滩的前世今生。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旅行考据,让余晓雪感受到了自己和历史的连接,对余晓雪来说,外滩变得与众不同。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拍照打卡地,更是一个鲜活的历史讲述者。
④有的人考据是灵机一动,而有的人考据则是有备而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旅行考据党”李萌一直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痴迷不已。一日,她在图书市集上淘到一本约20年前出版的摄影集,里面是北京胡同里各个文人故居的照片,旁边配有文字简介和详细地址。书中优美的图片和蕴涵的深厚文化,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她决定到实地一探究竟。暑假,李萌将书中的故居根据地址进行分类,然后以每天至少4处的进度开始寻访。探访过程中,李萌真切了解了北京传统建筑背后的故事,也在摄影集旧照和实地现状的对比中,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⑤旅行考据让地标景点背后的故事被看到,增强了旅行的沉浸感和体验度,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有的“旅行考据党”甚至将这发展为一种社交方式,组织相同爱好者一起实地寻访,在互动交流中更深入地认识探访对象的文化内涵。
⑥不过,有时过度考据会让人“困”在查证之中,无法真正享受旅行,余晓雪便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尝到外滩考据的甜头后,她每去一个地方之前就会去了解历史。然而,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资料非常丰富,常常让余晓雪看得精疲力竭。她有很多心仪许久的目的地,就因为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选择延后出行,最后不了了之。
⑦直到后来,朋友们拉着余晓雪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计划临时生成,全然没有给余晓雪查资料的时间。那是一个海滨城市,余晓雪和朋友们在沙滩上漫步,吃着美食,聊着八卦。面对温柔的阳光和轻柔的微风,她突然意识到,不去执着于挖掘故事,感受当下的旅行,有时也很好。
⑧旅行考据应该成为快乐的助推器、趣味的黏合剂,而不该是出行的负担、心理的包袱。“毕竟对于旅行,考据重要,自己的感受也同样重要。”余晓雪说。
1. 下列关于“旅行考据党”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旅行考据党”都是因为在实地旅行中对某样景物产生兴趣才开始考据的。
B. “旅行考据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且乐此不疲。
C. “旅行考据党”往往因为考据而建立了与景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的深刻关联。
D. “旅行考据党”考据的内容、形式不一,也没有统一标准,可以自由选择。
2. 下列关于“旅行考据”的优缺点,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旅行考据”能增强旅行者在旅行时的沉浸感和体验度。
B. “旅行考据”为旅行爱好者提供分享资讯与感受的平台。
C. “旅行考据”会使旅行者因对景点太熟悉而失去新奇感。
D. “旅行考据”有时使旅行者因考据不充分放弃旅行计划。
3. 读⑥-⑧段,说说作者认为如何真正享受旅行?请简要概括。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战士”小花
①小花是只狗。
②小花的主人老王头吹胡子瞪眼地跟我们强调:“犬,犬,说多少遍了,小花是头犬。”街坊邻里都知道他的脾气。
③小花是头史宾格犬。棕色的脑袋,躯干是白色混杂着棕色,脸上有些麻点,两只长耳朵无精打采地耷拉着,黑暗中甚至看不到它小小的眼睛,只能看到它的尖嘴。家住5楼的李大姐每次见到小花都会笑得合不拢嘴,手扶着墙蹲下涨肿的身子,把小花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刮刮小花的鼻子:“哎哟,我的乖乖啊,你长得可真有点丑,倒叫个那么可人的名字。”小花看着李大姐,不躲让也不生气。小花和小区里每位邻居都保持一种礼貌又不失风度的距离,像个提早懂事的孩子。
④可能因为小花的缘故,小区里的邻居们不怕老王,还打趣地叫他“老王头”。其实,老王头今年刚过60岁。我管老王头叫王大叔。有天傍晚,我和他在小区里乘凉闲聊,才知道他以前是一位武警警官,小花是他带过的警犬。王大叔说:“小花是条功勋犬,名气可比我大。”王大叔露出难得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语气里满是自豪,好像在夸自己家闺女。
⑤小花生下来在兄弟姐妹中个头最小,身体弱,选犬的时候队里人都不要。那天王大叔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眯了一会儿起来,看见大家还在面红耳赤、争论不休,他一声不吭径自走过去抱起小花扭头就走。王大叔得意地笑着跟我说:“我看它眼睛就知道它机警、灵活、反应敏锐,具备优秀警犬难得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它跟我一样,吃药打针不在话下,刻苦耐劳不下火线。”说完,王大叔的眼睛里闪着光,皱纹舒展开,别提多自豪。
⑥王大叔告诉我,有一次,他执行任务时,跟暴恐分子撕扯,摔下楼梯摔断了腿。小花就扑上去死命咬着暴恐分子的裤腿,它的毛根根战栗,从胸膛里发出低沉的嘶吼。“我从没有看过小花那么凶,”王大叔感慨,“小花从没有接受过那样的扑咬训练,这就是它的本能。”暴恐分子对它又是踢又是打,小花嘴里都是血,可就是不松口。后来,暴恐分子被制服,王大叔被送去医院,小花被护士拦在医院大门外。小花乖巧地守候在医院的入口处,它明白有些区域是禁止进入的,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警犬也不例外。因此,它焦虑地停留在医院的大门前,眼中含着泪水,口中发出连续的呜呜声,鲜血不断地从伤口中涌出……王大叔的同事心疼小花,找来兽医要带小花去疗伤,它趴在地上就是不肯离开。
⑦说到这,王大叔的眼里闪着泪花,亮晶晶的,像是能映出陈年的光影。
⑧“一遇到重大任务,工作就很辛苦,常常24小时合不了眼,更别提什么周末和节假日,小花就这样一直跟着我。我们两个出生入死。我不在,小花不能安心。小花不在,我也不能安心。我有时候觉得亏欠它,因为它是我的犬,就要比其他犬要求高、付出多。”说到这,王大叔的声音有些颤抖。小花好像听懂了王大叔话里的忧伤,它站起身来,认真地看着王大叔的脸,好像努力想要从王大叔眼里读出点什么。“没事啊,小花。”王大叔轻轻拍了拍小花的脑袋,“没事的。”小花嘴里发出略带撒娇的哼声,然后扭过身子靠着王大叔的腿,舒服地卧下来。王大叔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是驯犬员,一直以来,我都把小花当成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好像应该有很多道理要教给它,我对它很严格,训练多,也很苦。但其实小花教会我更多,小花教会我流眼泪,也教会我坚强。小花是真正的战士。”
⑨“我退休啦,小花也不是警犬啦,现在我们俩要好好安度晚年。不过我可没那么老,我还不是老王头呢!”说完,王大叔自己哈哈笑起来,他的笑声爽朗,听上去像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
⑩夕阳西下,霞光映红了天。“小花,走啦,”王大叔回过头,“该回家啦。”小花一骨碌爬起来,欢快地跑向王大叔。王大叔慢悠悠地在小区的院子里走着,和其他散步的老同志不同,他从不会背着手,而是习惯性地两手自然垂在腿侧,时不时还要挺直腰,努力向上耸耸略微驼下去的背。
4. 请根据以下提示,简要概述全文描述的小花的相关事迹。
与邻居相处和谐→被老王看中选为警犬→①______→②______→平时接受严格训练,遇到重大任务不眠不休→③______
5.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刻画了小花怎样的形象?结合后文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棕色的脑袋,躯干是白色混杂着棕色,脸上有些麻点,两只长耳朵无精打采地耷拉着,暗中甚至看不到它小小的眼睛,只能看到它的尖嘴。
6. 第⑦段画线句子表现了王大叔怎样的心理?
说到这,王大叔的眼里闪着泪花,亮晶晶的,像是能映出陈年的光影。
7. 第⑧段王大叔说“其实小花教会我更多”,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王大叔觉得小花教会了他什么?
三、(7分)
阅读《朝花夕拾》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②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①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③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②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节选自《藤野先生》)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 文中画线句①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特点,画线句②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的特点。
四、(3分)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唐】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①逐张征虏②,今思霍冠军③。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见:同“现”,现。②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③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出塞,“敢”表达了对其不计功名的赞叹。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 颈联中“连”写出沙漠的辽远开阔,“入”写出了风卷蓬草、黄沙飞扬之景。
D. 尾联直抒心声,感情深厚复杂,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①,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④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⑥诸人,大获羡誉。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有删改)
【注】①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选中的人称为孝廉。②室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③髲(bì):假发。④锉(cuò):碾碎。⑤荐:草垫子。⑥羊晫(zhuó)、顾荣:羊晫时任郎中令,顾荣时任中书郎,都是朝中重臣。
1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郡范逵素知名 素:向来
B. 下为二髲 下:下面
C. 明旦去 去:离开
D. 且百里许 且:将近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A.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B.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C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D.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1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逵听说陶侃颇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就选择投宿其家。
B. 陶母想方设法热情周到款待范逵及随从,让范逵心存感激。
C. 陶侃追随送行走了很远,范逵劝他回去,他久久不愿归去。
D. 范逵到达洛阳后就履行了对陶侃的承诺,使陶侃美名远播。
1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Ⅱ表达(共65分)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广袤苍茫的戈壁、生机勃勃的牧场、悠然游走的羊群、不通______但通______的对话……这些元素在《我的阿勒泰》里被艺术化地处理,______出一幅自然清新的原生态画卷,______成一个关于寻根与存在主义的故事。怀揣着作家梦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在城市碰壁,选择回到家乡阿勒泰,最终理解了何为写作、何为“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在寻找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这便是主人公的“存在方式”。
②《我的阿勒泰》像是一本“生活哲学”,处处洋溢着抚慰人心的力量。比如,学会自洽。该剧的内核在于“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爱与苦难,是生活的一体两面[A]爱意如风,是能量的涌动[B]赋予生命意义[C]苦难似雨,倾盖落下,锤炼生命的韧度[D]两者交融,才有了立体而完整的生活。剧中,每个人都在这对矛盾关系里自在地生活。像人生跌宕起伏的张凤侠,始终保持智慧与洒脱。当敏感细腻的女儿文秀问出“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对不对”的时候,她以树、草举例,“要是没有用,那就这么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也很好嘛”。苦难令人受伤,但爱却给予人能量、智慧和勇气。丰盈生命的层次和厚度,勇敢追求爱和痛,不正是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③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往往具有启迪性。从巴太的视角打开,《我的阿勒泰》更像是一部心灵史。在“诗与远方”的想象之外,阿勒泰存在着现实的苦楚。看起来浪漫致极的迁夏牧场、转冬窝子,其实是对严苛环境的适应。而生活的变迁,更令一些人无所适从。剧中,苏力坦骑摩托车会摔跤、要求儿子巴太留在草原放牧……略显固执的形象,亦说明了老牧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这提醒我们去思考,如何调和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15.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启迪 B. 浪漫致极 C. 严苛kē D. 无所适从shì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广袤苍茫的戈壁、生机勃勃的牧场、悠然游走的羊群、不通______但通______的对话……这些元素在《我的阿勒泰》里被艺术化地处理,______出一幅自然清新的原生态画卷,______成一个关于寻根与存在主义的故事。
A. 人情 语言 刻画 聚集 B. 语言 人情 勾勒 聚集
C. 语言 人情 勾勒 凝聚 D. 人情 语言 刻画 凝聚
17.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爱与苦难,是生活的一体两面[A]爱意如风,是能量的涌动[B]赋予生命意义[C]苦难似雨,倾盖落下,锤炼生命的韧度[D]两者交融,才有了立体而完整的生活。
A. 。 B. , C. , D. 。
18.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丰盈生命的层次和厚度,勇敢追求爱和痛,不正是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A. 勇敢追求爱与痛,丰满生命的层次与厚度,不正是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B. 勇敢追求爱与痛,丰盈生命的层次与厚度,不正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意义?
C. 丰盈生命的层次和厚度,勇敢追求爱和痛,不正是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D. 丰满生命的层次和厚度,勇敢追求爱和痛,不正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意义?
19. 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具有治愈力。”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第①段开头 B. 第①段结尾 C. 第②段开头 D. 第②段结尾
七、作文(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步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的课堂、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你可能会很快适应,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
请以“我______的初中序曲”(如“奋进、昂扬,迷茫、挣扎,憧憬、多彩”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4~2025学年度青山区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Ⅰ阅读(共55分)
一、(10分)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C
3. ①可适当考据。②关注自己的感受。
二、(20分)
【4~7题答案】
【答案】4. ①. 扑咬暴恐分子。 ②. 在医院门口守候主人。 ③. 陪退休的主人安度晚年。
5. 刻画了小花的外形丑陋,与下文对小花英勇事迹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花的美好品质。
6. 被小花的勇敢与忠诚感动。
7. 要忠诚(或尽职尽责)、勇敢、坚强。
三、(7分)
【8~9题答案】
【答案】8. ①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问我中国女人裹脚情况。
9. ①. 关心学生 ②. 有探究精神
四、(3分)
【10题答案】
【答案】D
五、(15分)
【11~14题答案】
【答案】11. B 12. A 13. A
14. 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Ⅱ表达(共65分)
六、(15分)
【15~19题答案】
【答案】15. B 16. C 17. C 18. B 19. C
七、作文(50分)
【20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澄澈的初中序曲
推开中学厚重的铁门那一刻,我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碎裂声——不是现实,是心里某个透明容器被打碎了。六年来,我用优秀作业、规范言行烧制的琉璃外壳,此刻终于彻底脱落。站在陌生的校园里,我第一次触摸到自我真实的形状。
小学时,我是琉璃盏中的水。安静,清澈,符合所有“好孩子”的模具。老师说我“懂事”,父母夸我“省心”,连作业本的边角都对得整整齐齐。我以为那就是完美的形状。
直到初中第一节语文课。新老师突然问:“如果让你用一种声音形容夏天,你们选什么?”同学们争相回答:蝉鸣、雷雨、冰棍开裂脆响……轮到我时,脱口而出的却是“窗外的寂静”。举座愕然。我慌忙解释:“因为、因为暑假午后大家都在午睡,那种安静特别响亮……”越说越慌,脸烧得滚烫。
意外的是,老师眼睛亮了。她轻轻点头:“这是今天最特别的答案。寂静的确是一种声音,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听见。”
那一刻,仿佛有道光劈开我内心的琉璃。原来“错误”的答案可以被欣赏,非常规的思考值得鼓励。那层透明的外壳第一次有了裂痕。
真正让我蜕变的,是半个月后的诗歌朗诵会。要求自创一首诗,我犹豫再三,交了一首《漏气的篮球》:“它不再圆滚滚/却有了柔软的凹陷/正好贴合我孤独的弧度”。念完最后一句,教室里静极了。我攥紧衣角,等待批评。
最先响起的却是掌声。不是雷鸣般的热烈,而是零散却真诚的响动。课后,一个陌生同学跑来说:“你那首诗……我也觉得有时候不完美的东西更真实。”我们相视一笑。就在那个瞬间,我清晰地听见“哐啷”一声——琉璃完完全全碎了。水流出来,第一次浸润属于自己的河床。
如今,走在初中的走廊上,我依然会忐忑,但不再害怕显露笨拙或独特。语文课上,我敢于说出“风有腰肢”的荒唐想象;数学课后,我坦然承认还需要时间理解。同学们觉得我“有趣”,老师说我“有思考”——这些评价比从前的“懂事”更让我欢喜。
琉璃彻底碎了,真好。我终于明白,完美是他人烧制的容器,而成长是容器破碎后,水终于认出了自己的形状。在这首刚刚奏响的初中序曲里,每一个音符都未必精准,却因此拥有了生命的澄澈与真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