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3.2营造清朗空间课件(共32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3.2营造清朗空间课件(共32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3.2营造晴朗空间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统编版)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国家净化网络环境的政策,认同网络空间治理的必要性
2.道德修养:培育网络空间的责任意识与公德心
3.法治观念:树立“网络非法外之地”的法律意识
4.健全人格:发展信息甄别能力与理性表达素养
教学重点: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教学难点:网络信息的无限和信息茧房
3
自主预习
1.营造清朗空间的原因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教材P19-22
4
总议题:如何在数字迷雾中守护心灵晴空?
子议题一:信息洪流中,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数字囚徒"?
子议题二:面对网络暗礁,怎样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子议题三:平凡网民如何成为“清朗空间”的建造者?
5
知识回顾
网络怎样改变世界(网络的积极影响)
(1)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4)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请思考:网络带来的全都是积极影响吗?
不是,网络也可能衍生一些社会问题。
6
子议题一:
信息洪流中,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数字囚徒"?
7
新知探究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说说互联网可能会衍生哪些社会问题?
①健康问题:视力下降、颈椎病、肥胖、情绪不稳定等
②社交障碍:面对面沟通能力下降
③海量信息,消耗精力,上网成瘾、影响学习工作生活。
④学习传播乱象:虚假、不良信息误导公众。
⑤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
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
8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1.营造清朗空间的原因
网络是把双刃剑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媒 介 素 养
媒 介
微信
Q Q
微博
电视
报刊
……
抖音
快手
相关链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新知探究
●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无限的,你记录过你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吗?你主要用互联网干什么呢?是不是使用互联网后,你的视野就得到拓展了?
●结合视频说说我们该如何对待海量的网络信息?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①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②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
9
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同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他们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他们就表現出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长、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
相关链接
作为中学生,你平时玩手机多吗?你能带手机进学校吗?
学生禁带手机入校园: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知明确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11
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
12
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
13
虚假信息
谣言信息
暴力信息
诈骗信息
色情信息
不良信息
怎么做?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14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①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②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夸大其词的内容往往不可靠。
⑤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方法与技能
15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议题小结:信息洪流中,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数字囚徒"?
总: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子议题二:
面对网络暗礁,怎样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17
新知探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结合视频和教材说说,我们该如何正确上网?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②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拓展空间
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01
02
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03
04
05
……
密码要有差异。
慎重填写问卷。
不随意留联系方式。
电脑要安装防火墙。
18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议题小结:面对网络暗礁,怎样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1)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②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子议题三:
平凡网民如何成为“清朗空间”的建造者?
20
新知探究
网络传递的声音有的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有的是消极悲观甚至是反动的。你平时关注的是那种呢?你有想过把有力量的向上的声音传递给他人吗?怎么做呢?
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网络爱心接力,走失老人终回家
2024 年 11 月,南京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李大爷走失,家人报警后在小区业主群发布含外貌特征、时间地点及照片的寻人启事。
消息迅速在业主群传开,被转发至周边社区群、本地平台。同城博主 “南京新鲜事” 制短视频发于抖音、微博,附寻人信息及应对提示,1 小时播放量破 10 万,互动量激增。
外卖小哥送餐时发现疑似老人,报警并传照片至寻人群。警方联系家属确认,5 小时内助老人回家。
传播网络正能量
21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总议题小结:如何在数字迷雾中守护心灵晴空?
总: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4)传播网络正能量
22
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强国使命心头记,时代新人笃于行。向上向善共营造,上网用网要文明。
善恶美丑知明辨,诚信友好永传承。传播中国好故事,抒写青春爱国情。
个人信息防泄露,谣言蜚语莫轻听。适度上网防沉迷,饭圈乱象请绕行。
远离污秽不炫富,谨防诈骗常提醒。与人为善拒网暴,守好底线不欺凌。
线上新知勤学习,数字素养常提升。网络安全靠你我,共筑清朗好环境。
启思导行
请你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答案示例:
亲爱的同学们:
网络改变了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也要全面认识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倡议:
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不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4、传播网络正能量。
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中国好网民!
倡议人:XXX
2025年年9月XX日
课堂总结
营造清朗空间
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为什么
网络可能衍生一些社会问题
怎么做
传播网络正能量
24
1.「2024山东滨州中考」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涉青少年的网络乱象也在不断“花样翻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等技术,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谋取不正当利益。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网络无限,自由无界
②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拒绝网络,预防诈骗
④提高媒介素养,培育健康网络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5
课堂练习
2.「2024广东中考」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自导自演式造假等突出问题。此项行动有利于( )
A.杜绝网络乱象,提升公民网络素养
B.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公民网络行为
C.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D.完善法律体系,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B
26
3.(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当下,AI(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它既是学习帮手、生活助理,又是“电子好友”。但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生成内容不准确,让人过度依赖、思维能力弱化等问题。面对AI,我们应该( )
①辩证看待,适度适切使用
②及时享乐,感受科技福利
③理性思考,避免盲信盲从
④提升技能,增强数字素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练习
C
4.(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2月,网民陈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张未成年人图片,并配音称“xxx失踪且被害”,引发网民关注和议论。经警方调查核实,陈某为博取关注,编发相关谣言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陈某处以行政处罚。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希望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法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课堂练习
【答案】①树立法治意识,要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陈某编发谣言信息受到行政处罚,警示我们不能在网络上造谣、传谣。
②增强责任意识,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随意发布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学理性分析和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发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3.2营造晴朗空间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国家净化网络环境的政策,认同网络空间治理的必要性
2.道德修养:培育网络空间的责任意识与公德心
3.法治观念:树立“网络非法外之地”的法律意识
4.健全人格:发展信息甄别能力与理性表达素养
【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教学难点:网络信息的无限和信息茧房
【自主预习】教材P19-22
1.营造清朗空间的原因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议题式教学】
总议题:如何在数字迷雾中守护心灵晴空?
子议题一:信息洪流中,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数字囚徒"?
子议题二:面对网络暗礁,怎样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子议题三:平凡网民如何成为“清朗空间”的建造者?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网络怎样改变世界(网络的积极影响)
(1)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4)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请思考:网络带来的全都是积极影响吗?
总结:不是,网络也可能衍生一些社会问题。
子议题一:信息洪流中,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数字囚徒"?
【新知探究】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说说互联网可能会衍生哪些社会问题?
总结:①健康问题:视力下降、颈椎病、肥胖、情绪不稳定等
②社交障碍:面对面沟通能力下降
③海量信息,消耗精力,上网成瘾、影响学习工作生活。
④虚假、不良信息误导公众。
⑤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
1.营造清朗空间的原因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网络是把双刃剑
●(补充)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相关链接】
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同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他们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他们就表現出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长、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
●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无限的,你记录过你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吗?你主要用互联网干什么呢?是不是使用互联网后,你的视野就得到拓展了?
●(观看视频)结合视频说说我们该如何对待海量的网络信息?
总结: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①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②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
●(图片展示)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
虚假信息、谣言信息、不良信息、暴力信息、色情信息
总结: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方法与技能】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①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②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夸大其词的内容往往不可靠。
⑤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议题小结:信息洪流中,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数字囚徒"?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1)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子议题二:面对网络暗礁,怎样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和教材说说,我们该如何正确上网?
总结: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②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议题小结:面对网络暗礁,怎样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1)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②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子议题三:平凡网民如何成为“清朗空间”的建造者?
●网络传递的声音有的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有的是消极悲观甚至是反动的。你平时关注的是那种呢?你有想过把有力量的向上的声音传递给他人吗?怎么做呢?
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③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④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总议题小结:如何在数字迷雾中守护心灵晴空?
2.怎样营造清朗空间
(1)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5)传播网络正能量
【启思导行】
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强国使命心头记,时代新人笃于行。向上向善共营造,上网用网要文明。
善恶美丑知明辨,诚信友好永传承。传播中国好故事,抒写青春爱国情。
个人信息防泄露,谣言蜚语莫轻听。适度上网防沉迷,饭圈乱象请绕行。
远离污秽不炫富,谨防诈骗常提醒。与人为善拒网暴,守好底线不欺凌。
线上新知勤学习,数字素养常提升。网络安全靠你我,共筑清朗好环境。
请你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课堂总结】
营造清朗空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