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教材必修上册文言文梳理《登泰山记》* 写在前面主旨解读: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让人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手法指津:1.比喻、拟人和色彩描写。2.正侧结合、动静结合。3.以游踪为线索,详略得当基础夯实重点实词阴【一词多义】例句 义项①其阴,济水东流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③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④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⑤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赠张华诗》)【解释加点字】一日,天阴( ),一农夫于山阴( )砍柴,其间阴( )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 )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高考衔接】①(2022·全国甲卷)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阴:________②(2020·新高考Ⅱ卷)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阴:________③(2019·北京卷)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阴:________(2)阳例句 义项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狱中上梁王书》)④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庄子》)⑤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豳风·七月》)【解释加点字】鲁君狩于阳( ),遇大旱,阳( )炽如火。民饥乏食,乃阳( )诏赈灾,实无粟。晏子谏曰:“阳( )惠而阴不与,是弃民也。王欲阳( )国,必施真泽。”君惭,发仓廪,民得阳( )。【高考衔接】①(2021·全国甲卷)秋阳以暴之,江汉以濯之。 阳:________②(2020·全国Ⅲ卷)阳为酬答,而阴疏其恶。 阳:________③(2017·全国Ⅰ卷)阳惊痛哭,答曰 阳:________数例句 义项①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④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⑤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⑥善数不用筹策(《老子》)⑦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小石城山记》)⑧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解释加点字】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 )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 )罟不入洿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 )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 )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 ),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 ),未能易量。”【高考衔接】①(2023·新课标Ⅱ卷)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 数:________②(2022·新高考Ⅱ卷)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 数:________③(2021·新高考Ⅰ卷)王者数十人 数:________④(2021·浙江卷)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 数:________(4)限例句 义项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崖限当道者③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④宰严限追比(《促织》)⑤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战国策·秦策》)【解释加点字】边将李广,戍守天限( )(险要关口)。敌寇犯边,广曰:“限限( )(限制)尔三日降,逾限限( )(期限)则击之。”寇恃山险,以为限限( )(阻隔)不可破。广夜率死士,跨限限( )(门槛)突袭,火焚敌营。寇叹曰:“将军之勇,岂常理可限限( )(限度)哉!”遂降。【高考衔接】①(2020·全国卷Ⅲ)长江天限,南北分立。 限:________②(2018·浙江卷)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限:________③(2017·江苏卷)陂泽之利,不可限也。 限:________2.重点虚词:以例句 义项或用法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回视日观以西峰④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⑥以刀劈狼首(《狼》)⑦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⑧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⑨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⑩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高考衔接】①(2022·新高考Ⅰ卷)王何以救魏? 以:________②(2020·全国III卷)以烛视之,绢一匹。 以:________③(2020·全国Ⅲ卷)以文学称于时 以:________④(2019·全国Ⅰ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以:________⑤(2019·全国Ⅱ卷)鞅以《诗》《书》、礼、乐为德。 以:________3.特殊句式判 断 句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②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③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④余所不至也⑤此东海也⑥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知识点总结】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常见类型 关联教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①如今人方为刀俎(《鸿门宴》)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②所守或匪亲(《蜀道难》)判定技巧 认清标志词,能翻译成以“是”或“不是”作为判断词的判断句。情景默写1.【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的情态。 2.【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5届高三期末联考】元旦当天,小语和同学相约到白云山看日出以迎接新的一年。当看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颜色奇异,随后又变得五彩斑斓时,同学们不禁想起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类似景象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中有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4.【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在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拟人和比喻写作者刚登上泰山山顶时看到的景观。三、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吾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节选自佚名《二翁登泰山》)材料二: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材料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差矣A曩者B愚公C年且九十D而移山E今吾辈F方逾G六旬H何老I之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绝,在文中是“横渡”的意思,与《劝学》“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相同。四更,又称“四鼓”,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五鼓),四更在丑时,是指凌晨一时至三时。顾,在文中是“回头”的意思,与成语“三顾茅庐”“奋不顾身”的“顾”意思不同。景,在文中是“日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一记叙了二翁登泰山的经过,二翁老当益壮,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充分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材料二中作者来到南天门,向上看石阶山道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石阶险峻如线、深不见底,使人产生进退两难之感。材料二描写到泰山观日出,与姚鼐《登泰山记》中的写法类似,也是按时间顺序写日出的过程,也运用了正侧面结合及比喻的手法。材料三姚鼐登上泰山山顶后,俯视山下景观,山水城郭甚是美丽,令人感受到身处险峰更能欣赏到无限风光的哲理。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材料二、三都描写了登山的过程,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参考答案基础夯实重点实词假:【一词多义】[答案]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②没有阳光,阴天 ③暗中,暗地里 ④日影 ⑤同“荫”,阴影,树荫【解释加点字】 阴天 指山的北面 冷,寒冷 暗中【高考衔接】①暗中,暗地里 ②暗中,暗地里 ③阴气阳:【一词多义】[答案]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太阳,阳光 ③表面上,假装 ④生,活 ⑤温暖【解释加点字】山的南面 太阳 假装 表面上 生 温暖【高考衔接】①太阳、阳光 ②假装、佯装 ③假装、佯装(3)数:【一词多义】[答案] ①几,几个,表示约数 ②天数,命运 ③音shuò,屡次,多次 ④算术 ⑤音shù,数目,数量 ⑥计算 ⑦音cù,密,与“疏”相对 ⑧音shǔ,列举罪状,加以斥责【解释加点字】 【答案】数目 密,细密 计算 屡次 几 规律 天数,命运【高考衔接】①几,几个,表示约数 ②多次 ③几 ④几(4)限:【一词多义】[答案] ①界限 ②门槛 ③限度 ④期限 ⑤阻隔、险阻【解释加点字】 【答案】险要关口 限制 期限 阻隔 门槛 限度【高考衔接】[答案] ①险要的关隘、界限 ②限制、约束 ③限制、穷尽2.重点虚词“以”①介词,在 ②连词,表顺承 ③助词,表方位 ④介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⑤连词,表并列 ⑥介词,拿、用⑦连词,表目的,来⑧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⑨介词,凭借、靠⑩动词,认为、以为【高考衔接】[答案] ①介词,表示凭借、用、拿 ②介词,用、凭借。 ③介词,凭借、因为 ④介词,因为、由于 ⑤介词,用、凭借。 3.特殊句式判断句: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③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④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⑤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⑥判断句 标志词:皆 常见类型:①“……者……也”句②“者”“者也”句③“也”字句④无标志句⑤用“为”“是”表判断⑥用“乃”“则”“皆”等表判断⑦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情景默写1.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三、拓展练习1.AEH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错啦!从前愚公快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刚过六十岁,哪里老呢!“差矣”是乙翁反驳甲翁的观点,可以独立成句,“矣”是句末语气词,其后A处断开;“愚公”是句子主语,“年且九十而移山”是对“愚公”所做事的介绍,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而”连接“年且九十”“移山”,表转折,联系紧密,且“今”是表时间的状语,与前面的“曩者”对照,“移山”后E处断开;“今吾辈方逾六旬”主谓宾齐全,“何老之有”是完整的宾语前置句,中间H处断开。故选AEH。2.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横渡长江。/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B.正确。C.正确。顾,回头;/拜访;/顾惜。句意:回头看短墙。/三次到草庐拜访诸葛亮。/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D.错误。两个“景”意思相同,都是“日光”的意思。句意:日光微弱。/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故选D。3.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作者来到南天门”理解错误,材料二原文是“方余未至南天门时”,描写的是作者来到南天门之前的所见所感。故选B。 (1)看到了从未看过的景象,才自己庆幸刚才没有因慌张而停下脚步。(2)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①材料二侧重写登山路途的艰难和登山者的感受。②材料三侧重写登山路线的选择,以及与古人登山路线的差别。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比较概括材料的能力。①材料二第一段通过写作者登上南天门之前,石阶山道突然陡峭,巍然直入云天,一级级台阶往上登,不知终点在哪儿。向下看险峻的石阶像一条线一样,深远不能见底等内容,可知,此则材料侧重写登山路途的艰难,而“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写了登山者的感受。②材料三通过作者起初顺着中谷进去,再翻过中岭,最后顺着西边的山谷走,登到泰山的山顶等内容,可知此则材料侧重写登山路线的选择,同时通过介绍古人顺着东边的山谷登山,中途经过天门的内容,介绍了作者与古人登山路线的差别。【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有两个老头,住在同一个地方。甲老头带着酒去乙老头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老头说:“我没有登过泰山,你想和我一起去吗?”甲老头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老头说:“错啦!从前愚公快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刚过六十岁,哪里老呢!”甲老头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头一起前往,越过钱塘江,横渡长江,到了泰山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老头要扶甲老头,甲老头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搀扶我。”从太阳出来到傍晚,(他们)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材料二:四月十六日,乘着上山的轿子,出郡北门三里便进入山中。盘旋向上登山,将近四十里,经过十多处特别有名的名胜古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去。经过南天门,折向东行进,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上去是岱顶,也就是天柱峰。当我还没到南天门时,石阶山道突然陡峭,巍然直入云天。从岩隙仰望刚升起的阳光,看到白云孤独地飘过。一级级台阶往上登,不知终点在哪儿。向下看险峻的石阶像一条线一样,深远不能见底,让人头晕目眩、心生恐惧,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停下脚步回头望。屏住呼吸,放下顾虑,鼓起勇气再向前走。不久登上南天门,道路忽然平坦起来,奇异的境界顿时出现,看到了从未看过的景象,才自己庆幸刚才没有因慌张而停下脚步。这晚住宿在碧霞宫。四更过后到岱顶东边的日观峰,等候日出。这时风雨突然到来,十分寒冷,很长时间雨才停止。最东边有一缕红光,横亘在凝滞的云下。不久光芒耀眼,太阳如轮,光影摇动,像是从地面涌出来的一样。形状不是很圆,颜色纯红,可以从近处直视。太阳上面有明丽的五色霞光,好像数百匹锦缎。回头看短墙,日光微弱,忽然间又不见了。材料三: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