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点复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点复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点复习题
【题型1 整式及整式有关的概念】
1.多项式是关于的二次三项式,则取值为( )
A.0 B.4 C.4或0 D.-4或1
2.下列式子:,,,,,,,其中属于单项式的是 ,属于多项式的是 ,属于整式的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项式的常数项是,二次项的系数是
B.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7
C.不是单项式
D.把按的降幂排列为
4.已知多项式(,为正整数且的指数不相同)是按的降幂排列的四次三项式,则的值为( )
A. B.3或 C.或4 D.或4
【题型2 (合并)同类项】
1.若关于b的单项式与相加等于0,则 .
2.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3.请写出一个与为同类项的整式: .
4.已知和是同类项,则下列各组中的单项式是同类项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题型3 去(添)括号】
1.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则
3.已知,则括号里的式子是(  )
A. B. C. D.
4.已知,,则 .
【题型4 整式加减运算与化简求值】
1.我们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例如:在图1中,即,若满足,则图2中y的值为 .
2.计算.
(1); (2).
3.设,,那么M与N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4.已知,,则式子的值为( )
A. B. C. D.
【题型5 整式加减中的无关项问题】
1.关于,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差的值与字母的取值无关,则代数式的值为 .
2.若关于x、y的多项式 化简后不含项,则 .
3.已知含字母,的代数式是:.
(1)化简这个代数式.
(2)小明取 , 互为倒数的一对数值代入化简的代数式中,恰好计算得代数式的值等于 .那么小明所取的字母 的值等于多少?
(3)聪明的小智从化简的代数式中发现,只要字母 取一个固定的数,无论字母 取何数,代数式的值恒为一个不变的数,那么小智所取的字母 的值是多少呢?
4.阅读与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任务.
一天,我在某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道题:小红和小英在完成题目“化简”时,发现系数“”被墨迹污染了,下面是她俩的对话:
小红:小英,我想,被墨迹污染的系数是
小英:你猜错啦!我查了一下,这道题的答案是一个常数呀!......
任务:
(1)根据材料中小红的话,化简式子.
(2)根据材料中小英的话,求这道问题中的系数“”及该式子的结果.
【题型6 整式加减中的多结论问题】
1.如图,在一个大长方形中放入了标号为①,②,③,④,⑤五个四边形,其中①,②为两个长方形,③,④,⑤为三个正方形,相邻图形之间互不重叠也无缝隙.若想求得长方形②的周长,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甲说:只需要知道①与③的周长和;
乙说:只需要知道①与⑤的周长和;
丙说:只需要知道③与④的周长和;
丁说:只需要知道⑤与①的周长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正确 B.甲和乙均正确 C.乙和丙均正确 D.只有丁正确
2.关于x,y的单项式,若x的指数与y的指数是相等的正整数,则称该单项式是“等次单项式”.给出下面四个结论:①是“等次单项式”;②“等次单项式”的次数可能是奇数;③两个次数相等的“等次单项式”的和一定是“等次单项式”;④若五个“等次单项式”的次数均不高于8,则它们中必有同类项.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有依次排列的两个整式:,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整式,都用右边的整式减左边的整式,将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整式之间,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整式串:,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将第一次操作后的整式串按上述方式再做一次操作,可以得到第二次操作后的整式串;以此类推.通过下列实际操作,
①第二次操作后的整式串为:;
②第二次操作后,当或时,所有整式的积为正数;
③第四次操作后的整式串共有19个整式;
④第2022次操作后,所有整式之和为;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有依次排列的2个整式:,.
将第1个整式乘以2再与第2个整式相加,得到第3个整式,称为第一次操作;
将第2个整式乘以2再与第3个整式相加,得到第4个整式,称为第二次操作;
将第3个整式乘以2再与第4个整式相加,得到第5个整式,称为第三次操作,……,
以此类推,下列说法:
①第六次操作得到的整式为;
②第20个整式中含项的系数的2倍与第21个整式中含项的系数之差为1;
③第2025个整式和第2026个整式中含项的系数之和等于.
其中正确的有 .
【题型7 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
1.我市某小区居民使用自来水2024年标准缴费如下(水费按月缴纳):
用户月用水量 单价
不超过12立方米的部分 元/立方米
超过12立方米但不超过20立方米的部分 元/立方米
超过20立方米的部分 元/立方米
(1)某户4月份用了15立方米的水,求该户4月份应缴纳的水费;(用含的式子表示)
(2)设某户月用水量为立方米,当时,若该用户缴纳水费110元,则该用户这个月的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列方程求解)?
(3)当时,甲、乙两户一个月共用水32立方米,已知甲户缴纳的水费超过了24元,设甲户这个月用水立方米,试求甲,乙两户一个月共缴纳的水费(可用含的式子表示)
2.某地居民的生活用水收费标准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每立方米a元;超过部分每立方米元.若该地区某家庭上月用水量为,则应缴水费多少元?
3.项目式学习.
【主题】剪纸.
【素材】一张边长为的正方形纸片、剪刀等.
【操作】从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纸片(如图1)上剪去两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得到一个美术字“5”的图案(如图2),再将剪下的两个小长方形拼成一个新长方形(如图3).
【探究】
(1)求新长方形的周长(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2)求美术字“5”的图案的周长(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3)若,剪去的小长方形的宽为1,求新长方形的周长和美术字“5”的图案的周长.
4.在小学,我们知道像12,27,36,45,108,…这样的自然数能被3整除.一般地,如果一个自然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自然数就能被3整除.事实上,我们可以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以两位数为例,若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则通常记这个两位数为,于是显然,能被3整除,因此,若能被3整除,那么,就能被3整除,即能被3整除.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25;②225;③1025.
(2)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三位数___________(其中是百位数,是十位数,是个位数);
(3)类比上述的过程,尝试说明:如果一个三位数的所有数位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三位数就能被9整除.
【题型8 与绝对值有关的化简】
1.x是有理数,的最小值是 .
2.已知,,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化简 .
3.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化简: ;
(2)若两数的倒数是他们自身,当的范围是 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
(3)在(2)的条件下,若未知数满足,则代数式的最大值是 .
4.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题型9 探索与表达规律(数字变化类)】
1.在“点燃我的梦想,数学皆有可衡”数学创新设计活动中,“智多星”小强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对依次排列的两个整式m,n按如下规律进行操作:
第1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中m,n,;
第2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中m,n,,;
第3次操作后…
其操作规则为:每次操作增加的项,都是用上一次操作得到的最末项减去其前一项的差,小强将这个活动命名为“回头差”游戏.
则该“回头差”游戏第2023次操作后得到的整式中各项之和是( )
A. B.m C. D.
2.有一列按规律排列的代数式:,,,,,……相邻两个代数式的差都是同一个整式,若第4个代数式的值为8,则前7个代数式的和为( )
A.28 B.56 C.84 D.112
3.借助符号,数学语言变得简洁明了.例如可用代数式来表示“”(题目选自1905年清朝学堂课本).观察其中的规律,将“”化简后得( )
A. B. C. D.
4.嘉嘉和淇淇对5个正整数进行规律探究,嘉嘉写出三个连续偶数:,淇祺写出两个连续奇数:,若,则的值一定能( )
A.被6整除 B.被7整除 C.被8整除 D.被9整除
【题型10 探索与表达规律(图形变化类)】
1.如图,每个图案均由边长相等的黑、白两色正方形按规律拼接而成,照此规律,第n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比黑色正方形多 个(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2.已知,如图,我们可以用长度相同的火柴棒按一定规律拼搭正多边形组成图案,图案①需8根火柴棒,图案②需15根火柴棒,…,按此规律,搭建第n个图案需要 根火柴棒,搭建第2020个图案需要 根火柴棒.
3.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搭正方形:搭一个小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两个小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则搭202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需要小棒(  )
A.6071根 B.6072根 C.6073根 D.6074根
4.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组成的图形,第①个图形中有4个★,第②个图形中有7个★,第③个图形中有10个★,第④个图形中有13个★,…,按此规律摆下去,第89个图形中共有多少个★?( )
A.265 B.266 C.267 D.268
参考答案
【题型1 整式及整式有关的概念】
1.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熟练掌握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几项式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多项式的定义得且,求解即可.
【详解】解:∵多项式是关于的二次三项式,
∴且,
∴,
故选:A.
2.
【分析】本题考查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并依据这些概念来对给定式子进行分类.
①依据单项式的定义找出单项式;
②依据多项式的定义找出多项式;
③根据整式包含单项式和多项式确定整式.
【详解】①单项式是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是单独的数,是数与字母的积,是单独的数,是数5与字母x,y的积,是数2与字母x,y的积,所以单项式是;
②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是单项式与的和,所以多项式是,故(2)处填;
③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所以整式是,
故答案为:①


3.A
【分析】本题考查了多项式,单项式,根据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意义,逐一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解:A、多项式的常数项是,二次项的系数是,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6,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是单项式,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把按的降幂排列为,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根据多项式及降幂排列的定义可得,,即可求解m,n的值,再分别代入计算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
所以,或,,
当,时,;
当,时,.
故选:C.
【题型2 (合并)同类项】
1.
【分析】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熟练掌握同类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与是同类项且和是0,
∴,即,
∴,
故答案为:.
2.D
【分析】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
【详解】解:A、所含字母不相同,不是同类项,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相同字母的指数不相同,不是同类项,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相同字母的指数不相同,不是同类项,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符合同类项的定义,是同类项,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知识.熟练掌握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书写即可,注意同类项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详解】解:如,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
4.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掌握同类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方程求出m和n的值,然后再根据同类项的定义逐项判定即可.
【详解】解:∵和是同类项,
∴,即,
∴A. 由,,则与不是同类项,不符合题意;
B. 由, ,则与是同类项,符合题意;
C. 由,,则与不是同类项,不符合题意;
D. ,,则与不是同类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型3 去(添)括号】
1.D
【分析】本题考查了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能熟记去括号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根据去括号法则逐个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但选项写为,错误,不符合题意;
B、,但选项结果为,符号错误,不符合题意;
C、,但选项写为,系数缺失,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与选项一致,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分析】根据去括号法则化简,再代入数字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原式 ,
当,,时,
原式 ,
故答案为0.
3.C
【分析】本题考查添括号法则,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添括号法则:添的括号前是正数时,被括到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不变,添的括号前是负数时,被括到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根据添括号法则解答即可,注意符号变化.
【详解】解:根据题意将添括号,,
故选:C.
4.3
【分析】把化为,再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解:∵,,


故答案为:.
【题型4 整式加减运算与化简求值】
1.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与化简求值;先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和,再表示出即可.根据绝对值和完全平方的非负性求出和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由题知,


所以.
因为,
所以,,
则,,
所以.
故答案为:.
2.(1)解:

(2)解:
3.C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计算,化简后根据结果的符号判断大小关系.
【详解】解:
∵,
∴,
∴,
即,
选择C.
4.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先把第二个等式两边乘以2,再用第一个等式减去第二个等式两边乘以2后的结果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即,
∴,
∴,
∴,
故选:A.
【题型5 整式加减中的无关项问题】
1.
【分析】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由结果与x的值无关,确定出a与b的值,原式去括号合并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解:
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差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
,,

当时
原式,
故答案为:.
2.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中无关型问题,根据化简后不含的项,即的系数为0,进而可求解.
【详解】解:

∵化简后不含的项,
∴,
解得:,
故答案为:.
3.(1)解:原式

(2)解:由题意,得:,代入,得:,
解得:,
∴;
(3)解:∵,
∴当,即:时,为定值;
故.
4.(1)∵系数是,

(2)原式

计算结果是常数,
∴,

【题型6 整式加减中的多结论问题】
1.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加减的应用,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通过设③的边长为,④的边长为,②的宽为,求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设③的边长为,④的边长为,②的宽为,根据图形求出⑤的边长为,②的长为:,①的长为,宽为,然后先求出②的周长,再分别算出①③④⑤的周长,最后通过计算①与③的周长和、①与⑤的周长和、③与④的周长和、⑤与①的周长差,与②的周长比较,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设③的边长为,④的边长为,②的宽为,
⑤的边长为,②的长为:,①的长为,宽为,
②的周长为:,
①的周长,③的周长为,
①与③的周长和为:,
甲的说法正确;
①的周长,⑤的周长为,
①与⑤的周长和为:,
乙的说法错误;
③的周长,④的周长,
③与④的周长和为:,
丙的说法错误;
⑤的周长为,①的周长,
⑤与①的周长差为:,
丁的说法错误;
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只有甲,
故选:.
2.B
【分析】本题考查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单项式的次数,根据新定义,结合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中x的指数与y的指数是相等的正整数,是“等次单项式”;故①正确;
“等次单项式”的次数必为偶数,不可能是奇数;故②错误;
两个次数相等的“等次单项式”的和不一定是“等次单项式”,可能为0,故③错误;
若五个“等次单项式”的次数均不高于8,则,y的最大为4,则它们中必有同类项.故④正确;
故选B.
3.C
【分析】根据运算新定义构造整式组,按照要求计算、寻找规律判断即可.
【详解】∵第一次操作后的整式串为:,
∴第二次操作后的整式串为,
即,
故①的结论正确,符合题意;
第二次操作后整式的积为,
∵或,
∴,
即,
∴,
即第二次操作后,当或时,所有整式的积为负数,
故②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第三次操作后整式串为,
第四次操作后整式串为,
共17个,
故③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第一次操作后所有整式的和为,
第二次操作后所有整式的和为,
第三次操作后所有整式的和为:

...,
第n次操作后所有整式的和为,
∴第2022次操作后,所有的整式的和为,
故④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正确的说法有①④,
故选:C.
4.①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计算,与多项式有关的规律探索,根据题意分别求出前8个整式的结果,可得规律当n为奇数时,第n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的2倍比第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大1,当n为偶数时,第n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的2倍比第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小1,且第n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与第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之和为,据此判断求解即可.
【详解】解:第1个整式为,
第2个整式为,
第3个整式为,
第4个整式为,
第5个整式为,
第6个整式为,
第7个整式为,
第8个整式为,故①正确;
……,
以此类推可知,当n为奇数时,第n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的2倍比第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大1,当n为偶数时,第n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的2倍比第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小1,且第n个整式中含x项的系数与第个整数中含x项的系数之和为,
∴第20个整式中含项的系数的2倍与第21个整式中含项的系数之差为,第2025个整式和第2026个整式中含项的系数之和等于,故②错误,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题型7 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
1.(1)解:元,
即该户4月份应缴纳的水费为元;
(2)解:设该用户这个月的用水量是m立方米,
∵,且,
∴,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该用户这个月的用水量是30立方米;
(3)解:当时,且元,
根据题意,得甲户缴纳的水费超过了24元,
设甲户这个月用水立方米,则,
当时,甲户用水量超过但不超过,乙户用水量不少于但少于,
所以甲、乙两用户一个月共缴纳的水费为:
元;
当时,甲的用水量超过,乙的用水量不超过,
所以甲、乙两用户一个月共缴纳的水费为:
元,
综上所述,当时,甲乙共缴纳72元;当时,甲乙共缴纳元.
2.解:(元),
答:应缴水费元.
3.(1)解:∵新长方形的长为,宽为,
∴新长方形的周长;
(2)解:美术字“5”的图案的周长为:;
(3)解:∵小长方形的宽为1,可知新长方形的宽为2,
∴,
∵,则,
∴,
由(1)可得:新长方形的周长,
由(2)可得:美术字“5”的图案的周长.
4.(1),7不能被3整除,
25不能被3整除;
,9能被3整除,
225能被3整除;
,8不能被3整除,
1025不能被3整除;
故能被3整除的有225.
(2).
(3),
能被3整除,
若能被3整除,则能被3整除,即能被3整除,
如果一个三位数的所有数位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三位数就能被9整除.
【题型8 与绝对值有关的化简】
1.17
【分析】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整式的加减运算,借助数轴用几何方法化简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熟练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即求一个数到点,5,7,9的距离的最小值.
【详解】解:设此数为x,
依题意,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5,7,9的点的距离总和最小,
∴由数轴可得,当,取得最小值,
∴,
故答案为:17.
2.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加减,熟知整式的加减实质上是合并同类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先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出各点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再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且,
∴,,,


故答案为:.
3. 2 7
【分析】本题考查化简绝对值,两点间的距离,整式的加减运算,根据数轴判断数的大小,式子的符号,掌握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1)由图可知:,,
∴,
∴原式;
故答案为:;
(2)∵两数的倒数是他们自身,
∴,
∵表示数轴上表示的数到表示和的数的距离和,
∴当时,有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2;
(3)由(2)知:当时,有最小值为,
当时,有最小值为,
∵,
∴,,
∴的最大值为3,的最大值为,
∴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7.
4.B
【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数轴进行的相关计算,数形结合并明确绝对值等的化简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先由数轴观察得出 ,据此逐项计算验证即可.
【详解】解:∵由数轴可得:,
,①正确;
,②错误;
,③正确;

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个数为个.
故选:B.
【题型9 探索与表达规律(数字变化类)】
1.D
【分析】先逐步分析前面5次操作,可得整式串每四次一循环,再求解第四次操作后所有的整式之和为:,结合,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第1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串m,n,;
第2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串m,n,,;
第3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串m,n,,,;
第4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串m,n,,,,;
第5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串m,n,,,,,;
归纳可得:以上整式串每六次一循环,
∵,
∴第2023次操作后得到的整式中各项之和与第1次操作后得到整式串之和相等,
∴这个和为,
故选D
2.B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加减的应用,理解题意,找到规律正确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由题意得,相邻两个代数式的差都是,先计算出前7个代数式的和,根据第4个代数式的值为8可得,再整体代入求值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题意得,相邻两个代数式的差都是,
前7个代数式为:,,,,,,,
前7个代数式的和,
第4个代数式的值为8,


前7个代数式的和为56.
故选:B.
3.D
【分析】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整式的加减,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给定的例题,列代数式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表示为,
化简得:,
故选:D.
4.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应用,将三个连续偶数和两个连续奇数用代数式表示,利用已知条件建立方程,化简目标表达式,结合奇偶性分析得出结果.
【详解】解:∵三个连续偶数:,两个连续奇数:
则 ,,

∴,
∴,


设,为奇数,则为正奇数,
∴,
∴的值一定能被整除,
故选:B
【题型10 探索与表达规律(图形变化类)】
1.
【分析】本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正确计算已知图形中色正方形比黑色正反向多的个数并得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利用给出的三个图形寻找规律,发现白色正方形个数=总的正方形个数-黑色正方形个数,而黑色正方形个数第1个为1,第二个为2,由此寻找规律,总个数只要找到边与黑色正方形个数之间关系即可,依此类推,寻找规律.
【详解】解: 第1个图形黑、白两色正方形共个,其中黑色1个,白色个,
第2个图形黑、白两色正方形共个,其中黑色2个,白色个,
第3个图形黑、白两色正方形共个,其中黑色3个,白色个,
依此类推,
第n个图形黑、白两色正方形共个,其中黑色n个,白色个,
……
∴第n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比黑色正方形多个,
故答案为∶ .
2. 14141
【分析】根据图形和数字规律、合并同类项的性质,计算得第n个图案的火柴棒数量,再根据代数式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第1个图案的火柴棒有:根
第2个图案的火柴棒有:根
第3个图案的火柴棒有:根

第n个图案的火柴棒有:根,即根
∴第2020个图案的火柴棒有:根
故答案为:,14141.
3.C
【分析】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各个正方形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归纳与总结得出规律:正方形每增加1,火柴棒的个数增加3,由此求出第个图形时需要火柴的根数的代数式,然后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解:搭2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搭3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搭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搭2024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故选:C.
4.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找到规律,利用规律求解.
【详解】解:第①个图形中有个★,
第②个图形中有个★,
第③个图形中有个★,
第④个图形中有个★,
…,
第n个图形中共有个★.
当时,,
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