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红烛第一课时闻一多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把握诗歌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品味诗歌语言了解本诗的抒情脉络,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体悟作者奉献自我、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知人论世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任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作品简介其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学流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得名。1923年,新月社的活动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建筑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这首诗写于1923 年。其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写作背景何谓意与象意象特点意:创作者的情感象:作品中的物象。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而同一物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时,会变成不同的意象。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旷达乐观)2.林断山明竹隐,乱蝉衰草小池塘。(凄清苍凉)3.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舒爽轻快)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苦闷)5.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深微幽隐)任务一:意象解构其实在诗歌创作中除了选取不同景物来表达情感外,还可以用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这种方法被称为“意象解构”。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有何不同。意象解构李商隐《无题》:泪、灰闻一多《红烛》:红、光、泪、灰意象解构意象象征义红烛的红色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的“红”红烛的“光”意象象征义“光”是红烛的灵魂,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作者明确地给出了红烛的态度: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红烛的“光”意象象征义“照亮别人”象征着“拯救世人”“燃烧自己”象征着“自我牺牲”“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接下来分析在蜡炬和红烛中“灰”和“泪”象征意义的不同。意象象征义蜡炬的“灰”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衰亡的躯体;红烛的“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蜡炬”的“泪”象征着相思的悲伤之情;“红烛”的“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意象象征义接下来分析在蜡炬和红烛中“灰”和“泪”象征意义的不同。“蜡炬”、“红烛”各象征着什么?意象象征义“蜡炬”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贞;“红烛”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精神、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思维模式:先分析物的特点,再结合人的情感,二者进行有机替换。表达效果: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意象象征义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任务二、分析《红烛》中诗人的情绪变化【思考1】速读全诗,概括每一小节诗人的情绪。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第七节:对红烛的慰藉;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第九节: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任务二:分析《红烛》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人的情感经历有哪些变化?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四扬三抑”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第3、4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第5、6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第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抑扬扬扬抑抑个人所处的时代个人的不同经历个人的理想信念…………【思考2】闻一多与李商隐对“蜡烛”这一物象上为何会有不同的情感?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课堂小结要求1.努力选取蕴含你个人感情或体悟的独特意象。2.反复提炼语言,在炼字炼句上多做探索和考量。3.创作过程中可用右表进行自我评估和完善诗作。发挥想象写一首现代诗,抒发你对青春生活的思考和期待,或者探求你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字数不限、格律不限。可以选择某首诗歌仿写,也可以自主写作。作业布置——「创作诗歌」序号 评估要点 水平等级 备注说明优秀 良好 一般 1 创作的主动性2 意象 数量3 组合方式4 表达情感5 独特性6 语言 凝练7 灵动性8 优美度9 个性化10 意蕴 显隐程度11 多元理解12 修改 打磨语言13 更换意象个人创作诗歌评估量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