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任务式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红烛》任务式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
红烛
第一课时
闻一多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把握诗歌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品味诗歌语言
了解本诗的抒情脉络,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
体悟作者奉献自我、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人论世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
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任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
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作品简介
其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学流派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得名。
1923年,新月社的活动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这首诗写于1923 年。其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
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写作背景
何谓意与象
意象特点
意:创作者的情感
象:作品中的物象。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而同一物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时,会变成不同的意象。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旷达乐观)
2.林断山明竹隐,乱蝉衰草小池塘。(凄清苍凉)
3.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舒爽轻快)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苦闷)
5.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深微幽隐)
任务一:意象解构
其实在诗歌创作中除了选取不同景物来表达情感外,还可以用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这种方法被称为“意象解构”。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
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
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有何不同。
意象解构
李商隐《无题》:泪、灰
闻一多《红烛》:红、光、泪、灰
意象解构
意象象征义
红烛的红色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的“红”
红烛的“光”
意象象征义
“光”是红烛的灵魂,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作者明确地给出了红烛的态度: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的“光”
意象象征义
“照亮别人”象征着“拯救世人”
“燃烧自己”象征着“自我牺牲”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接下来分析在蜡炬和红烛中“灰”和“泪”象征意义的不同。
意象象征义
蜡炬的“灰”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衰亡的躯体;
红烛的“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蜡炬”的“泪”象征着相思的悲伤之情;
“红烛”的“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
意象象征义
接下来分析在蜡炬和红烛中“灰”和“泪”象征意义的不同。
“蜡炬”、“红烛”各象征着什么?
意象象征义
“蜡炬”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贞;
“红烛”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精神、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思维模式:先分析物的特点,再结合人的情感,二者进行有机替换。
表达效果: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意象象征义
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
任务二、分析《红烛》中诗人的情绪变化
【思考1】速读全诗,概括每一小节诗人的情绪。
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
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
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
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
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
第七节:对红烛的慰藉;
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
第九节: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
任务二:分析《红烛》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分析诗人的情感经历有哪些变化?
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四扬三抑”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
第3、4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
第5、6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
第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







个人所处的时代
个人的不同经历
个人的理想信念
…………
【思考2】闻一多与李商隐对“蜡烛”这一物象上为何会有不同的情感?
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
课堂小结
要求
1.努力选取蕴含你个人感情或体悟的独特意象。
2.反复提炼语言,在炼字炼句上多做探索和考量。
3.创作过程中可用右表进行自我评估和完善诗作。
发挥想象写一首现代诗,抒发你对青春生活的思考和期待,或者探求你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字数不限、格律不限。可以选择某首诗歌仿写,也可以自主写作。
作业布置——「创作诗歌」
序号 评估要点 水平等级 备注说明
优秀 良好 一般 1 创作的主动性
2 意象 数量
3 组合方式
4 表达情感
5 独特性
6 语言 凝练
7 灵动性
8 优美度
9 个性化
10 意蕴 显隐程度
11 多元理解
12 修改 打磨语言
13 更换意象
个人创作诗歌评估量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