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 )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培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miǎo 、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心灵,而且一定会姚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高miǎo 屋檐 (2)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3.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3)“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4分)(1) ,以观沧海。 (2) ,风正一帆悬。 (3)乡书何处达, 。 (4) ,思君不见下渝州。 6.综合性学习。(5分)你班正在举行“我爱我家”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开场白。(2分) (2)在进行成语接龙活动时,同学们纷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的家庭,你也选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 (1分) (3)下面的情景,在很多“家”中极为常见。请你阅读下图,写出你的感悟。(2分) 名著阅读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题。(6分)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 ”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选自《朝花夕拾》)(1)文段中的“她”是 。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里出现过。(2分) (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4分)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16分)理想的风筝苏叔阳①春天又到了。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学生,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11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12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3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14刘老师啊,你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选自《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改)8.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9.结合文本,揣摩刘老师说话时的语气,选出判断不恰当的一项(2分)( )A.“……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凝重、严肃)B.“好!五分!”(肯定、赞赏)C.“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鼓励、期待)D.“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自信、坚定)10.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4分)(1)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2)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1.作者对刘老师怀有哪些情感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④—⑧段却写了与风筝无关的事,你如何理解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12分)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邹扶澜19岁那年,我高考落榜了,而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是性格要强。一天,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据说用车子载两包回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母亲心动了,非要去试试。她那年已近50岁,自己骑车子去贩蛤蜊让我不放心,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城阳离我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我们准备好编织袋、绳子,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借了一架“大金鹿”车子。第二天一早,天还黑黢黢的,我们就出发了。天刚破晓,海鲜批发市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不少跟我们一样的小贩,胳膊底下夹着包跟商主讨价还价。我也凑了过去,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着,学着小贩的口气跟商主还价。“行,你要多少 ”商主抽着烟,目光在我稚气未脱的脸上扫了一眼,很痛快地说。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角,我明白了,站起身刚要走,那人厉声喝住了我。“什么意思 讲好了价想走,没门儿!”他把手里的烟头朝地上重重一摔,上前一把揪住我。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怕什么 就反身一挡。我这一挡激怒了对方,他一个拳头朝我脸上掼过来。鲜血从我的鼻子中流了出来。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护着我说:“不就一包蛤蜊吗 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 有你这样的吗 ”“妈,不要买!”我捂着鼻子,上前想阻止母亲,可那人身后又闪出几个人,朝我虎视眈眈地瞪着,母亲又把我向后猛地一推。“最少500斤!”那人看也不看母亲,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明显是欺诈,我肺都气炸了,恨不得冲上去砸扁他的鼻子!“哪有这种道理 买多买少自己说了算,我就要这一包!”“不行!”那人用脚踩住装蛤蜊的袋子,喷着烟,“这是批发市场的规矩。”往家走的时候,我跟母亲每人载着三包蛤蜊,车两边各一包,打横又一包。起初,我还勉强骑得动,可是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母亲走在前面,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等着我。“都怪我,不叫你来就好了。”母亲看着我瘀青的鼻梁,用袖口想给我擦鼻孔里残留的血迹。我强装笑脸,对母亲说:“没事,妈,我会找人来收拾他们的!你放心,我不会咽下这口气!”“你敢!”母亲狠狠地瞪着我,“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回家好好复习,要是敢惹事,我跟你没完!”看母亲这般懦弱,我气急地把车子一摔,载着蛤蜊的车子滚到了路一侧的沟里。我不解气,又跳进沟里,狠狠地照着袋子踹了几脚。发泄完了,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前走去。我走了很远,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想起母亲一个人待在那儿,肯定搬不动车子,只好又走了回来。母亲坐在大树底下,显然刚刚哭过。她不知用什么方法将车子从沟里搬了上来,而且她的那辆车子上多载了一包蛤蜊,我的车子上少了一包。我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那一天,我跟母亲走走停停,到家时,已快晌午了。母亲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完最后一斤蛤蜊,只赚回了本钱。蛤蜊当天没卖完,死去大半。母亲仍没泄气,第二天一早,又跟同伴去了海鲜市场。只是,母亲没有再让我跟着去,我把自己埋进书本,专心复习起来。最后,我拿着母亲用血汗赚来的2000元钱,参加了复读。第二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我想象不出,母亲当年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把爱和责任背了回来:一半是怕我受到伤害,一半是为了给我凑足学费。这是母亲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是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13.请概括本文所写的主要事件。(3分) 14.标题“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比喻什么 有什么作用 (3分) 15.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 16.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下题。(4分)清平乐晏 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7.下列对词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抒写豪情壮志 B.描绘山水美景C.叙写离情别意 D.表达怀人感伤18.下列关于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B.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C.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D.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3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桓玄问刘太常①曰:“我何如谢太傅② ”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③ ”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注】①刘太常:刘瑾,字仲璋。王羲之的外孙。历任尚书、太常卿。②谢太傅:谢安。③子敬:王献之。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元方入门不顾 (4)公高,太傅深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和“去后乃至”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家祭无忘告乃翁C.屠乃奔倚其下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分) (2)公高,太傅深。(2分) 22.陈元方和刘太常的回答都很有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三、写作(50分)23.请以《我喜欢这样的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第二单元测试卷1.(1)邈 yán(2)培 陪 姚 眺2.B 解析:A.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符合语境;B.变化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可用于各种事物;也可形容人的情绪,表情,句中四季变化,是有规律的,使用错误;C.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也指感觉特别的兴奋,不在原来的意料之中,符合语境;D.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符合语境。3.(1) (2)—— (3)…… (4);4.A 解析:B.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导致缺少主语,应该把“由于”去掉,并将“了”改为“的”,让“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做主语;C.搭配不当,句中“加强……水平”属于动宾不搭配,应改为“提高服务水平”;D.否定词用词不当,多用否定词“不”,造成句意相反,“避免”后面一般加不好的结果,因而应把“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中的“不”去掉。5.(1)东临碣石 (2)潮平两岸阔(3)归雁洛阳边 (4)夜发清溪向三峡6.(1)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2)相敬如宾(3)不能对子女包办过多,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以培养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7.(1)衍太太 父亲的病(2)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8.内容上,渲染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氛,奠定全文温暖的感情基调,以景喻人,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由风筝引出下文,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至今记得他。9.A 解析:刘老师在介绍他残疾原因的时候,是“笑着对我们说”的,用“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调侃,所以说话时应是轻松的。10.(1)“少年”指的是刘老师,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依然如少年一般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在放风筝时仍像孩子一样朝气蓬勃,富有生气,对生活充满热爱,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少年”指的是和学生时代的作者一样的广大青少年。在这里将孩童与年过五十,身有残疾,却对生活有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刘老师进行对比,表现出“我”因为刘老师而产生积极的改变,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11.①刘老师年过半百,身患残疾,依然在讲台上跳跃讲课,表现了“我”对刘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②刘老师上历史课给“我们”很大触动,从而“我”大学专业选择历史学,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③刘老师热爱生活,即使残疾,依然努力生活,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赞美和敬佩;④因为多年未见刘老师,也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12.标题有两层含义:①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②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④—⑧段侧重于对刘老师的描写,看似与风筝无关,实则突出了刘老师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达了“我们”对刘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为下文写“放风筝”和体现主旨作铺垫。13.母亲为给“我”凑学费去贩蛤蜊,面对小贩的仗势欺人,母亲怕“我”受到伤害,忍辱负重买蛤蜊,卖蛤蜊。14.喻指母亲给“我”的礼物,即让“我”在苦难生活中明白什么是爱和责任。以此为标题,生动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5.“冲”“挡”两个动词,准确地表现了母亲的护犊情深——宁可自己受伤害,也不愿孩子再受伤害,体现了一个母亲伟大的心。16.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17.D 18.C19.(1)舍弃 (2)同“否” (3)回头看(4)深沉20.D21.(1)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您高明,太傅深沉。22.陈元方针对友人对父亲的指责,从“信”和“礼”的角度直接驳斥,有理有据,逻辑性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刘太常巧用“楂梨橘柚”进行类比,肯定了双方的优点,考虑问题周全,回答比较委婉。【乙参考译文】桓玄问刘太常说:“我和谢太傅相比,怎么样 ”刘太常答道:“您高明,太傅深沉。”(桓玄)又说:“我和贤舅子敬相比,怎么样 ”(刘太常)答道:“楂梨橘柚,各有各的美味。”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