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第五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5分)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líng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延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móu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líng听( ) 谦逊( ) 双móu(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B.母亲带了浑身黄色的一只小猫回来。C.游过这条并不宽的河,我用了大约半小时左右。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 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5.依照例句,选取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写出你的奇思妙语。(2分)例:蛤蟆的理想:天鹅肉不想吃了,只希望自己不被人类扒皮就万幸了。仿写: 6.下列作品中与作者、年代、国别不对应的一项是( )(2分)A.郑振铎——《猫》——中国——现代B.蒲松龄——《狼》——中国——清代C.梁实秋——《鸟》——中国——现代D.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匈牙利——现代7.按要求填补古诗文名句。(6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夫君子之行, , 。 (4)为人谋而不忠乎 8.名著阅读。(4分)(一)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傅,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二)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了。”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 ”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1)以上两则选文是《 》中的两个故事,它们分别是 和唐三藏路阻火焰山。(2分) (2)说说选文中唐僧的性格特点。(2分)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13分)丑 猫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9.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0.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分) 11.第⑤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3分) 12.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14分)春燕来归赵可法①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燕子飞回来了。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让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②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而过。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③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人类。掏燕窝,捉燕子,捣燕窝是我儿时的乐趣。④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搬一张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⑤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燕子是不会记恨的。来年花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在我家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软草茎。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形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看着燕巢,我常常感觉特别好奇,光滑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上去的,总想一探究竟。⑥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是有灵性的,燕子住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巢,围绕女主人叽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被及时发现而得救。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⑦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愧疚,我的心中怅然若失。⑧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公分的间隙,借助吸顶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燕子夫妇竟然利用这个罅隙的地方筑巢,可谓用心良苦!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雏燕,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亲切。⑨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的爱巢。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情景。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竟从窝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⑩“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去找一个竹竿来,把小燕子弄上去。”二姐连忙吩咐。11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奶奶,又忙不迭地跑去伸手抓小燕子。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扑棱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门前,充满了感激,叽叽喳喳叫嚷欢迎雏燕回家。13.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春燕”喜爱的词语是 。(2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3分)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 15.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16.简略概括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分) 17.从文中“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3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4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8.下面对本诗写景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B.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C.寒山、秋水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风景画。D.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田园诗。19.对诗中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狂士之态。B.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失望之态。C.刻画了诗人的失望之态和裴迪的安闲之态。D.刻画了诗人的狂士之态和裴迪的失望之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4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2.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4分) 三、写作(50分)2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1)世界因各种各样动物的存在而生机勃勃,妙趣横生,人类因动物相伴而多一份感悟,少一份冷漠。在生活中,你曾对某一种动物产生过感情吗 你曾为某种动物而强烈地震撼过吗 你曾从动物的某种行为中得到启迪吗 ……请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2)让森林更加茂密苍翠是大树的心声,让小溪更加清澈见底是鱼儿们的心声,让生命如糖一样甜蜜是蜂儿们的心声……“心声”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请联系大自然中的可爱动物,以“心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文题,不少于500字。第五单元测试卷1.(1)聆 xùn 眸 (2)延袭 沿袭2.D 解析:A.搭配不当。“会不会”“能不能”和“提高写作水平”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B.语序不当。“一只”应移到“浑身黄色的”之前。C.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3.A 4.B5.熊猫的担心:如果我的家庭人丁兴旺,我们还会享受今天这样优厚的待遇吗 6.D 解析: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7.(1)却话巴山夜雨时(2)思君不见下渝州(3)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8.(1)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2)耳根子软、是非不分、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等。(答出两点即可)9.突出其丑陋,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为下文其悲惨结局埋下伏笔。10.这样写,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丑猫不想伤害人,丑猫心灵“不残疾”。所以人们要“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它。11.它对人的冷漠、欺凌不怨恨,不报复,只求得到一丝关爱,就很满足。即使在最痛苦的生命尽头,也避免伤害到“我”。猫的心灵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12.提示:根据“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一句来谈论即可。13.小精灵14.通过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动作描写,刻画出了春燕轻盈矫健的身姿,表达出了作者对春燕的无比喜爱之情。15.突出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告诉我们春燕是极有灵性的,只要你用心善待它,它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你。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16.合力救雏燕。17.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意思相近即可)18.D 解析: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19.A20.B 解析:A句意: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原来;故意让它哀号。故:故意。B句意: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神情相当仓皇。意:神情。C句意:两只狼不敢上前。前:上前;像刚才一样边跑边嗥叫。前:以前。D句意: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去:距离;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去:离开。21.(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22.D 解析:D.有误,乙文没有比喻修辞。23.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参考译文】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了。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