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期末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5分)
太阳从花园里收敛起它金色的余huī,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洒下的清辉静柔如水。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瞬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袅娜多姿,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热忱地摆弄她妖娆的舞姿,为春、夏、秋、冬做个总结,像是一只棕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祥地卧在大地的怀中,没有遗憾,没有感伤。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余huī(  )      袅娜 (  )       遗憾 (  )
(2)“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下面几个解释,文中的“瞬息万变”的“息”意思应为(2分)(  )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 ②消息 ③停止 ④休息 ⑤滋生,繁殖 ⑥利钱;利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伴侣)
B.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D.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陪衬,使明显突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雷锋的钉子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准。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企业家的报告。
4.改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形成一副对联。(2分)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的儿子。
(2)雨仍然偶尔(  )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3)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城外又那么宽敞。
A.强壮 拜访 狭窄      B.强壮 造访 狭窄
C.强悍 造访 狭小      D.强悍 拜访 狭小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猫》——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大纲》
B.《动物笑读》——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狗的家世》
C.《鸟》——梁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雅舍小品》
D.《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7.古诗文默写。(7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
(2)遥怜故园菊,        。
(3)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年迈体衰,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4)《潼关》中谭嗣同用        ,        两句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5)君问归期未有期,        。
8.名著阅读题。(3分)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      ,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13分)
沉默的竹笛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9.初读全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我的心理
听到竹笛,心生愿望想做笛手 期盼
①                豪迈
认真痴迷练竹笛 ②   
班会课上演竹笛,发誓不再吹奏 ③   
凝眸竹笛,追忆少年往事 ④   
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4分)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11.作者以“沉默的竹笛”为题有什么作用 有人认为链接材料中琦君说的这段话也可以诠释上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链接材料】人生固然短暂,而生活是壮美的。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怒都当以温存的心,细细品味。哪怕当时是痛苦与烦恼,而过后思量,将可以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指觉悟和智慧),使你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面对现实。
抗战时期,我尝尽了生离死别之苦,避乱穷乡,有经历了许多惊险,在工作中,我也领略到人间炎凉和温暖的滋味。我渐渐的成长了,我懂得,人要挣扎着活下去是多么不容易,却是多么值得赞美。我也懂得了如何以温存的心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给予我的一喜一怒。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 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 啊 ”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而且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2.按照示例,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4分)
示例: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分析】(1)词义:多心,猜疑。
(2)句意:也许我太过于求全责备。
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分析】(1)词义:              
(2)句意:              
13.第⑤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4.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最后一件事:QQ聊天→拜访前辈→    。这三件事之间由一个字贯串起来,这个字是    。(2分)
15.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于细微处见精神。
C.注重细节,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学会做人。
16.有些人认为第①⑥段中的两则材料与主题关联不够紧密,可以删去或略微调整。请从内容与材料的安排上谈谈你的理解。(3分)


17.请你再列举两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分)


(三)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元曲的题目中“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去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9.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个字,写了10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2分)
(四)文言文阅读。(11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⑥,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新辑搜神记》)
【注】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
20.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一处,用“/”标出)(1分)
有 病 目 痛 者 息 阴 下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2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盲者得视      B.后人见桑中复生李 将复何及
C.闻者传语 传不习乎      D.以余浆灌溉 间一岁余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2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2分)


三、写作(50分)
25.亲爱的同学,当你放学回家饥肠辘辘时,妈妈已为你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热情关心会扫去你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以《我感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期末检测试卷
1.晖 niǎo hàn (2)①
2.A 解析:“小侣”的意思为:小伙伴。
3.A 解析:B.否定重复,删除“不”;C.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删除“是否”;D.动宾搭配不当。
4.江中帆影片片,如诗如画。
5.B 解析:强悍指强横勇猛,语境中只指在母亲眼里的儿子相对强状,没有勇猛的意思,所以选:强状更合适;造访有前往访问的意思,符合“雨到大地”这一语境;与“宽敞”相对,“狭窄”符合语境。
6.D 解析:D.有误,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不是明代文学家。
7.(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2)应傍战场开
(3)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4)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5)巴山夜雨涨秋池
8.菩提祖师 定海神针 斗战胜佛
9.①如愿以偿买到竹笛并在乡村田野上吹竹笛 ②失落 ③伤心 ④平静
1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日比作草莓,将小草飘动比作生命的舞蹈,描绘了傍晚乡村的明丽与活泼,表达了作者吹奏竹笛时的喜悦和兴奋。
11.琦君认为:生活是壮美的,当时的痛苦烦恼,过后可以转化为信念、菩提(觉悟和智慧),使你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智慧来面对现实,所以经历过的痛苦、烦恼、温暖等都值得用心体会,真心赞美,要用温存的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原文中,作者写“我”奋力追逐梦想却在现实打击下放弃了原来的梦想,梦想虽然破灭,但作者回想少年往事时,却能平静地看待生命中的这一切,他认为那些流汗流泪的往事,那些烂漫的情感、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那些经历都成了鲜活的生命记忆、真实的情感体验。两者表达的意思一致,都是要坦然、温存、平静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用心体会、珍惜人生经历所馈赠给自己的财富。
12.(1)(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
(2)我感到自己的气量和见识都很不够。
13.老人这样做表现了对“我”的尊重与关心。
14.检查作业 善(结尾第⑨段点题扣的是“善”字,所以贯串全文的字是“善”字)
15.A
16.示例:从内容上看,三件事是互不相关的日常小事,但都从不同角度恰当地表现了“善”的主旨;从材料的安排上看,这三件事是按“反—正—反”(不善—善—不善)的顺序安排的,有序且严谨。所以不能删去或调整。
17.示例:(1)上下楼梯靠右行。
(2)就餐要排队。
18.A
19.秋思之祖 思乡
20.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21.(1)待,等到 (2)讲述
22.B 解析:A.得到/能够;B.又/再、又;C.传播/老师传授的知识;D.剩下/多出来的。
23.(1)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这树有什么神灵,这是我随手种下的罢了。
2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轻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乙参考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患有眼睛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有什么神奇的 这是我种的李树罢了。”于是砍掉了它。
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