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单元
新课导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本节重点
学习目标
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
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2
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
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
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1
知识卡片
夯实基础
设立日期:2014年2月27日
设立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
纪念活动:每年12月13日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活动。
设立目的: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本文刊发时恰逢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
定义: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分类: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
1.就事论理,新闻性强:议题重大,广泛关注,配发消息,及时评述。
2.导向正确,思想性强:宣示观点,纠正谬误,引导舆论,有的放矢。
3.科学合理,便于传播:说理明快,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贴近读者。
夯实基础
知识卡片
新闻评论
主要特征
字词检测
夯实基础
国殇( ) 初衷( ) 杀戮( )
篡( )改 抵赖( ) 妄( )图 辱没( ) 呓( )语 遁( )形 铭( )记 彰( )显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shāng zhōng lù
cuàn lài wàng
mò yì dùn
míng zhāng
huán kuì
不是“震”哦!
1.快速默读全文,用红色笔画出文章观点,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文章的观点。
2.给文章划分层次,从结构上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将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理清作者的思路。
3.联系上下文,分析各部分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本文的观点是如何统辖全篇的。
这篇新闻评论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如何统辖全篇的?
探究方法
课堂活动
自主探究
成果展示
段落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与意义写起,点出“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核心观点。
概述众多新闻事件,证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以概述事件的方式,揭露并批判日本右翼“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的丑恶行径。
陈述否认、扭曲历史行为的不得人心,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引述《纽约时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则报道及权威人士的言论,精当地论述了“牢记历史”与“维护和平”的关系。
强调当代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和平志愿,强化中国将力促世界和平的立场。
开宗明义
呈现观点
阐述
观点
强化
观点
1.各自阅读课文,分别用笔画出引述的正面新闻事实、引述的反面新闻事实。
2.小组分工,每人负责2个自然段,数一数,文中一共引述了多少新闻事实。
3.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引述的正反两类事实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小组交流,说说这些新闻事实有什么表达效果,派代表发言。
本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探究方法
课堂活动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不厌其多
正面事实多,体现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人心所向。
覆盖面广
涉及多个层面(政府议会、新闻媒体、文教部门、一般民众),多个类型(刊发文章、通过议案、树碑立传、展开研究)。
成果展示
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众多新闻事实赋予文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也使文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厌其多
反面的事实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的估恶不俊,也更显现写作本文的必要性。
覆盖面广
涉及多个层面(政府议会、国际组织),多个类型(通过议案、撤销资格、发表声明、讲述事实)。
成果展示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美国圣迭戈市……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美国旧金山市议会……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日内瓦裁军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
《纽约时报》……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与日本关系良好的国家都在纪念南京大屠杀,提示人们牢记日军暴行,更显得公义自在人心。
既是表彰他当年的义举,也在暗示日军暴行为天下人共见,无可抵赖。
具有相当权威的国际组织,它们对日本右翼否认、歪曲历史行为的批判和对中国所持立场的认同,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所选新闻事
实具有
典型性、
代表性
1.各自阅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在书上进行旁批。
2.组内交流,每人选择自己认为作者用得好的2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旁批。
3.在大家分享内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归纳这些词语的特点。
4.小组成员共同组织语言,选派代表发言。
本文在词语使用上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点?
探究方法
课堂活动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修饰“顽固”
修饰“梦中呓语”
准确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否认、歪曲历史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期行为。
略带嘲讽地表现出右翼分子们“失道寡助”的可悲可耻。
成果展示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陈述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
突出其行为意图的狂妄性,语气更重,批判力度也更大。
成果展示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体现出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如果用“批评”“希望”,就难以准确传达这种态度。
用词准确
1.词语本身的使用
2.对词语的修饰
词语使用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
成果展示
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点出大阪市长此举不仅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也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
成果展示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不用“这些”,在语气上拉开右翼分子与作者、读者的距离,颇有将“表演”远置于聚光灯下彰显其“丑态”的意味。
成果展示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右翼分子并非真在梦中。
揭破他们并非不知道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只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去承认,不敢正视而已。
微言大义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耐人寻味。
词语使用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1)紧扣题目,明确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2-4)正反对比论证,结合史实,警示世人。
第三部分(5-6)回顾历史,照应开头,重申论点。
用词准确
微言大义
牢记历史
维护和平
拓展延伸
钟声
(2008——今)
《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
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奖项,该奖项的获奖标准是“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的新闻作品”
身份揭秘
影响/作用
荣誉
凭借专业的评论和权威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和民众获取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
了解“作者”
拓展延伸
当日报纸排版:
作者:村山富市(日本前首相)
篇名:《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视角:政府
作者:刘军国篇名:《“我与时间赛跑,发掘南京大屠杀史料”——访日本民间南京大屠杀研究者小野贤二》视角:民间
两篇文章对日本右翼妄图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甚至复活军国主义的行径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与《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在内容上互相配合、补充,使整版内容道理充足,辞气充沛,无可辩驳。
有人认为这段惨痛的历史已经远去,我们不应沉湎于过去的历史;也有人认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应该给曾经伤害我们的国家一些教训……你怎么看待这些看法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演练
拓展延伸
成果展示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努力。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军国主义曾经给我们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物害,直至今天依然铭心刻骨。经历这次惨痛的战争,我们对和平的祈求更加热切,要求和平的呼声更加强烈,我们更珍惜和平。
我们也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吸取教训。同时,我们呼吁全世界人民一起珍惜和热爱和平,共同维护和平!
在今天的报纸上找一篇新闻评论文章,用蓝色笔画出新闻事件,用红色笔画出文章观点,用绿色笔画出引述的正面新闻事件、用灰色笔画出引述的反面新闻事件,用黄色笔画出作者评价。然后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看看文章的观点是如何统辖全文的。
课后作业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