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五)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图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人口及谷物产量增长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人口与谷物增长保持同步B.农业的发展仰赖工业革命C.面临着人口流动重大变化D.具备向工业文明转型条件2.工厂制度的建立,并非无本之木,也不是无源之水,虽然它起源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化早期,但却萌芽于原工业化时期的传统组织形式之中。据此可知,“原工业化”是指(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C.经典力学 D.垄断组织3.如图为某校世界近代史讲义中呈现的《18世纪英国纺织机械创新“亲缘关系”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系列的创新( )A.推动了经营方式的转变B.实现了生产动力的飞跃C.得益于实验科学的发展D.被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西门子和马丁发明平炉炼钢法,使钢产量增加了70%;李比希提出合成肥料理论,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A.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B.发明源于技术经验积累C.自然科学取得系列成果D.消费需求推动技术革新5.古老文明里的富人和统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保证苦力的充足供应。在19世纪里,聪明的统治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须理解自身的能力。这种转变( )A.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B.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6.下面是20世纪初形容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扩张和美国政府向大银行征收新税的漫画。这些漫画( )A.凸显了美国殖民统治的全球化趋势B.说明美国出现经济危机C.表明美日政治和经济主体矛盾尖锐D.折射出垄断组织的实质7.直到19世纪末,英国很多人都认为煤烟是很有价值的解药,烟中的硫磺和碳是强效消毒剂,可以对抗瘴气,为空气消毒。这反映出当时( )A.环保尚未得到普遍重视B.新兴科学仍然不够完善C.工业革命取得显著成果D.社会需求推动工业进步8.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年份 国家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A.英、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滑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平衡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贸易格局9.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产生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B.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C.牛顿经典力学得以建立D.启蒙运动在法国社会形成高潮10.马克思对近代欧洲的某次工人起义有如下的评论:“首先请回忆一下织工之歌吧!这是勇敢的战斗的号令。……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被毁掉的不仅有机器,即工人的这些敌人,而且还有账簿和财产契据。”这次起义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 C.德意志 D.俄国11.“《宣言》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12.俄罗斯学者伊瓦什凯维奇指出:“《共产党宣言》对社会思想发展和社会主义进程的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宣言锋芒所向,直指人类的主要灾祸——人剥削人的现象。”这一论述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 )A.科学性 B.实践性C.民族性 D.阶级性13.这部著作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该著作是( )A.《九十五条论纲》 B.《宅地法》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14.巴黎公社全国工作纲要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它集中了全部国家权力。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委员会民主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然后由下设的十个委员会贯彻执行。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属于新型革命政权 B.实行议行分立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D.全面改造法国社会15.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革命爆发。几天之内,马赛、里昂、纳尔波、里日、勒克勒佐等一系列工业城市也发生了起义,宣告成立革命公社。但这些革命公社的寿命都短至3—4天。72天后,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材料可用来探究( )A.巴黎公社工人阶级最为勇敢B.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C.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D.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要思潮16.1887年1月27日,恩格斯在谈及美国工人运动时说道:“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恩格斯意在( )A.赞扬美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B.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开展革命C.倡导工人运动应采取谨慎做法D.强调工人运动应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世界史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1.什么是工业革命 8552.新的纺织机器 8573.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 8644.煤和铁 8665.汽船和火车 8696.寂静的家 8757.荒芜的村庄 8788.工业巨头 884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可以改动目录,也可调整或增加目录),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德、美等国家相继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史蒂芬森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摘编自叶培望《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一大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一些工人阶级的理论家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反对现存的工厂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反对资本主义体制,建立更为合理公正的新社会。——摘编自李宏图《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问题与化解》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构想的“联合体”的特点,并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价值。(10分)20.《共产党宣言》是青年必读、常读之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①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②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③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④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听习近平谈<共产党宣言>》分析材料,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为题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推介词。(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单元质量检测(五)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D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英国人口与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比较稳定,英国具备了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条件,故选D项;1720—1730年间,人口增长,谷物产量下降,并未保持同步,排除A项;18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口流动的信息,排除C项。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的“原工业化”是指手工工场,故选B项;A项是手工工场的初期阶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经典力学是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D项。3.A 据图示可知,该图涉及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纺织领域的技术发明,先后出现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骡机等,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工厂因此出现,故选A项;从水力织布机到骡机,当时的动力都是蒸汽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4.A 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对生产的助推作用,即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技的力量,非技术经验积累,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5.D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19世纪以来,人们更重视人的能力,这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不能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排除C项。6.D 20世纪初,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把触角伸向各个方向,实行垄断;美国政府向垄断大银行征收新税,这些都折射出垄断组织的本质,资源、财产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7.A 英国人错误地认为燃烧煤炭可以为空气消毒,但大量燃烧煤炭会污染环境,反映了当时环保尚未得到普遍重视,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8.D 据材料可知,英、法占比下降,美、俄占比上升,德国保持平衡,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故选D项;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占比的下降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下滑,排除A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排除B项;数据显示不平衡,排除C项。9.B 材料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各种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做法旨在改造现实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排除A项;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得以建立,排除C项;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D项。10.C 根据材料中的“织工”可知这是织工起义,结合马克思的评价“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被毁掉的不仅有机器,即工人的这些敌人,而且还有账簿和财产契据”可知,这里称赞的是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发生在德意志,故选C项;英国、法国以及俄国与马克思所称赞的织工起义不符,排除A、B、D三项。11.A 材料“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发展为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体现《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该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A项;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实现,排除B项;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排除C项;由于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才催生了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12.D 该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将矛头直接指向人剥削人的现象,即反对阶级剥削,这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性,D项正确;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三项。13.D 由材料“唯物史观”“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可知,该著作是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故选D项;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宅地法》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项。14.A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试图建立服务型政府,属于新型革命政权,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实行议行分立制度,排除B项;巴黎公社时期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项;巴黎公社没有全面改造法国社会,排除D项。15.B 从材料可以看出其他工业城市成立的革命公社均告失败,说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B项正确;无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巴黎公社工人阶级的状况,排除A项;仅从法国的人民起义无法得出欧洲的社会主义状况,排除C项;巴黎公社的失败,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要思潮,排除D项。16.D 材料强调的是不能把理论生搬硬套地灌输给美国人,而应由美国人自己去亲身经验和实践,体现了工人运动应结合本国的国情,故选D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主张工人运动要结合本国国情,并非倡导工人运动应该采取谨慎的做法,排除C项。17.示例建议1: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目录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发展环境的具备”一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具备的产物,没有对这些社会环境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建议2:在“7.荒芜的村庄”目录下增加“喧闹的城市”一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城市的空前繁荣和扩大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主要体现之一。建议3:在“8.工业巨头”目录下增加“丰富的生活”一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上述“工业革命”目录的理解,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对目录进行增、删、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说明相关的理由即可。比如可以从我们学习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来判断,我们学的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之后扩展到西欧和北美,另外我们学习工业革命的过程要先讲背景,然后是经过、结果及其影响,由材料中的目录进行比对,找出不同进行提建议和说明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目录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发展环境的具备”一子目,关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的背景方面回答即可。其他修改建议,言之有理亦可。18.(1)变化:由一国到多国;从注重技术到科学引领;从轻工业为主到重工业为主。(2)影响:普通家庭解决温饱问题后,注重提升精神生活品质;贵族与其他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取代家族出身,成为衡量人和事物的重要标准;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发展;城市化加快使得城乡差距扩大,人们疏远厌恶乡村;科技精英的成功吸引年轻人投入技术研究。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一国到多国;从注重技术到科学引领;从轻工业为主到重工业为主。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19.(1)理由: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广大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剧。(2)特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掌握生产资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人自由平等。价值: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是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广大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掌握生产资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材料二“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人自由平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在当今世界,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20.示例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的。《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该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引导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总之,《共产党宣言》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引导我们青年人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是我们继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指南。解析:本题要求为《共产党宣言》写推介词,即强调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理解,以及是否明确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共产党宣言》对工人阶级造成的影响和对世界工人运动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巨大意义,在此前提下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介绍。可从《共产党宣言》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等角度介绍。5 / 5(共52张PPT)单元质量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如图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人口及谷物产量增长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人口与谷物增长保持同步B. 农业的发展仰赖工业革命C. 面临着人口流动重大变化D. 具备向工业文明转型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英国人口与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比较稳定,英国具备了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条件,故选D项;1720—1730年间,人口增长,谷物产量下降,并未保持同步,排除A项;18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口流动的信息,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工厂制度的建立,并非无本之木,也不是无源之水,虽然它起源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化早期,但却萌芽于原工业化时期的传统组织形式之中。据此可知,“原工业化”是指( )A. 手工作坊 B. 手工工场C. 经典力学 D. 垄断组织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的“原工业化”是指手工工场,故选B项;A项是手工工场的初期阶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经典力学是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图为某校世界近代史讲义中呈现的《18世纪英国纺织机械创新“亲缘关系”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系列的创新( )A. 推动了经营方式的转变B. 实现了生产动力的飞跃C. 得益于实验科学的发展D. 被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图示可知,该图涉及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纺织领域的技术发明,先后出现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骡机等,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工厂因此出现,故选A项;从水力织布机到骡机,当时的动力都是蒸汽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西门子和马丁发明平炉炼钢法,使钢产量增加了70%;李比希提出合成肥料理论,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A. 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B. 发明源于技术经验积累C. 自然科学取得系列成果D. 消费需求推动技术革新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对生产的助推作用,即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技的力量,非技术经验积累,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古老文明里的富人和统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保证苦力的充足供应。在19世纪里,聪明的统治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须理解自身的能力。这种转变( )A. 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B. 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C.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 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19世纪以来,人们更重视人的能力,这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不能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右面是20世纪初形容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扩张和美国政府向大银行征收新税的漫画。这些漫画( )A. 凸显了美国殖民统治的全球化趋势B. 说明美国出现经济危机C. 表明美日政治和经济主体矛盾尖锐D. 折射出垄断组织的实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20世纪初,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把触角伸向各个方向,实行垄断;美国政府向垄断大银行征收新税,这些都折射出垄断组织的本质,资源、财产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直到19世纪末,英国很多人都认为煤烟是很有价值的解药,烟中的硫磺和碳是强效消毒剂,可以对抗瘴气,为空气消毒。这反映出当时( )A. 环保尚未得到普遍重视B. 新兴科学仍然不够完善C. 工业革命取得显著成果D. 社会需求推动工业进步解析: 英国人错误地认为燃烧煤炭可以为空气消毒,但大量燃烧煤炭会污染环境,反映了当时环保尚未得到普遍重视,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A. 英、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滑B.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平衡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贸易格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法占比下降,美、俄占比上升,德国保持平衡,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故选D项;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占比的下降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下滑,排除A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排除B项;数据显示不平衡,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产生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是( )A.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B.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C. 牛顿经典力学得以建立D. 启蒙运动在法国社会形成高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各种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做法旨在改造现实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排除A项;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得以建立,排除C项;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马克思对近代欧洲的某次工人起义有如下的评论:“首先请回忆一下织工之歌吧!这是勇敢的战斗的号令。……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被毁掉的不仅有机器,即工人的这些敌人,而且还有账簿和财产契据。”这次起义发生在( )A. 英国 B. 法国C. 德意志 D. 俄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织工”可知这是织工起义,结合马克思的评价“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被毁掉的不仅有机器,即工人的这些敌人,而且还有账簿和财产契据”可知,这里称赞的是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发生在德意志,故选C项;英国、法国以及俄国与马克思所称赞的织工起义不符,排除A、B、D三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宣言》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C.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 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发展为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体现《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该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A项;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实现,排除B项;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排除C项;由于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才催生了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俄罗斯学者伊瓦什凯维奇指出:“《共产党宣言》对社会思想发展和社会主义进程的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宣言锋芒所向,直指人类的主要灾祸——人剥削人的现象。”这一论述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 )A. 科学性 B. 实践性C. 民族性 D. 阶级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该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将矛头直接指向人剥削人的现象,即反对阶级剥削,这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性,D项正确;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三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这部著作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该著作是( )A. 《九十五条论纲》 B. 《宅地法》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材料“唯物史观”“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可知,该著作是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故选D项;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宅地法》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巴黎公社全国工作纲要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它集中了全部国家权力。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委员会民主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然后由下设的十个委员会贯彻执行。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属于新型革命政权 B. 实行议行分立制度C. 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D. 全面改造法国社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试图建立服务型政府,属于新型革命政权,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实行议行分立制度,排除B项;巴黎公社时期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项;巴黎公社没有全面改造法国社会,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革命爆发。几天之内,马赛、里昂、纳尔波、里日、勒克勒佐等一系列工业城市也发生了起义,宣告成立革命公社。但这些革命公社的寿命都短至3—4天。72天后,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材料可用来探究( )A. 巴黎公社工人阶级最为勇敢B. 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C.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D. 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要思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其他工业城市成立的革命公社均告失败,说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B项正确;无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巴黎公社工人阶级的状况,排除A项;仅从法国的人民起义无法得出欧洲的社会主义状况,排除C项;巴黎公社的失败,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要思潮,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1887年1月27日,恩格斯在谈及美国工人运动时说道:“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恩格斯意在( )A. 赞扬美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B.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开展革命C. 倡导工人运动应采取谨慎做法D. 强调工人运动应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不能把理论生搬硬套地灌输给美国人,而应由美国人自己去亲身经验和实践,体现了工人运动应结合本国的国情,故选D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主张工人运动要结合本国国情,并非倡导工人运动应该采取谨慎的做法,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世界史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1. 什么是工业革命 8552. 新的纺织机器 8573. 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 8644. 煤和铁 86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汽船和火车 8696. 寂静的家 8757. 荒芜的村庄 8788. 工业巨头 884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可以改动目录,也可调整或增加目录),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示例建议1: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目录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发展环境的具备”一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具备的产物,没有对这些社会环境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建议2:在“7.荒芜的村庄”目录下增加“喧闹的城市”一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城市的空前繁荣和扩大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主要体现之一。建议3:在“8.工业巨头”目录下增加“丰富的生活”一子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上述“工业革命”目录的理解,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对目录进行增、删、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说明相关的理由即可。比如可以从我们学习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来判断,我们学的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之后扩展到西欧和北美,另外我们学习工业革命的过程要先讲背景,然后是经过、结果及其影响,由材料中的目录进行比对,找出不同进行提建议和说明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目录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发展环境的具备”一子目,关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的背景方面回答即可。其他修改建议,言之有理亦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德、美等国家相继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史蒂芬森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摘编自叶培望《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6分)答案:变化:由一国到多国;从注重技术到科学引领;从轻工业为主到重工业为主。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一国到多国;从注重技术到科学引领;从轻工业为主到重工业为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8分)答案:影响:普通家庭解决温饱问题后,注重提升精神生活品质;贵族与其他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取代家族出身,成为衡量人和事物的重要标准;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发展;城市化加快使得城乡差距扩大,人们疏远厌恶乡村;科技精英的成功吸引年轻人投入技术研究。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一大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一些工人阶级的理论家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反对现存的工厂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反对资本主义体制,建立更为合理公正的新社会。——摘编自李宏图《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问题与化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4分)答案:理由: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广大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解析:根据材料一“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是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广大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构想的“联合体”的特点,并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价值。(10分)答案:特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掌握生产资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人自由平等。价值: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掌握生产资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材料二“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人自由平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在当今世界,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共产党宣言》是青年必读、常读之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①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②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①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③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④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听习近平谈<共产党宣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分析材料,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为题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推介词。(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的。《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该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引导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总之,《共产党宣言》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引导我们青年人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是我们继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指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本题要求为《共产党宣言》写推介词,即强调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理解,以及是否明确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共产党宣言》对工人阶级造成的影响和对世界工人运动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巨大意义,在此前提下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介绍。可从《共产党宣言》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等角度介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质量检测(五)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 单元质量检测(五)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