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9月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世界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甲、乙两个半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甲半岛位于( )
A.亚洲北部 B.欧洲北部 C.北美洲东部 D.非洲西北部
2.乙半岛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与乙半岛相比,甲半岛( )
A.河流结冰期短 B.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冰川地貌广布 D.降水季节变化大
在过去的30年中,印度尼西亚的原首都雅加达下沉了近4m,近几年北部市区甚至以每年25cm的速度迅速沉降。2022年印度尼西亚国会批准了《国家首都法草案》,确定将首都从雅加达迁往东加里曼丹省。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区域。据此完成4—5题。
4.雅加达迅速沉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活跃,板块持续下沉 B.过度抽取地下水,地面失去支撑
C.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海岸 D.城市建设密集,地表压力过大
5.东加里曼丹省成为新首都所在地,可能得益于其( )
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土地资源充足,人口密度低 D.临近吉隆坡,便于国际交往
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素以“绿色”著称,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下图示意新西兰风电站、水电站等能源设施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 )
A.地形平坦 B.降水丰富 C.光照充足 D.资源丰富
7.与水电站相比,风电站的优势是( )
A.受天气影响小 B.对生态破坏小 C.发电量更稳定 D.建设成本较高
8.该区域输电线路的布局主要考虑了( )
A.火山分布 B.地形起伏 C.河流走向 D.城市分布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水盐度高,湖床上沉积盐层厚十几米。20世纪80年代以来,死海裸露的湖床上常见深数米的地沉坑(表面盐层溶解后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地下坑洞)。下图示意死海位置。据此完成9—11题。
9.死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赤道附近,蒸发旺盛 B.约旦河注入,带来大量盐分
C.湖床较浅,盐分易富集 D.周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10.死海湖床上形成地沉坑的关键前提是( )
A.湖床盐层较薄 B.人类大量开采盐矿
C.湖水水位下降,盐层裸露 D.地下溶洞广泛发育
11.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周边地区降水增多 B.湖床地沉坑数量减少
C.周边土地盐碱化加剧 D.约旦河径流量增加
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边境交界处盛产锂资源,被称为“锂三角”,是我国重要的锂矿进口地。该地区经历了“海—湖一盐沼”的成矿过程。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沿海海域有著名渔场。据此完成12—14题。
12.“锂三角”地区经历“海一湖一盐沼”成矿过程,主要得益于当地( )
A.气候长期干旱,蒸发旺盛 B.地壳持续下沉,积水成湖
C.河流汇入量大,盐分积累 D.板块张裂运动,海水入侵
13.图中沿海海域著名渔场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B.上升流带来底层营养物质
C.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 D.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
14.我国从“锂三角”大量进口锂矿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锂矿资源匮乏 ②锂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原料
③“锂三角”锂矿品质高、储量大 ④距离近,运输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珀斯区域位置。据此完成15—16题。
15.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靠近冬季风源地
C.植被稀少,阻力小 D.沿海地区洋流势力强
16.下列与珀斯周边沙漠形成关联最显著的是( )
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C.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D.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有丰富的渔业和水力、风力、森林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还有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气、铜、钴、镍、铅、锌、金、银、金刚石、石棉等矿产资源。科学家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储量在50万亿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北极价值日益显现。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及北极航线。
(1)分析北极地区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原因。(6分)
(2)说明北极航线对俄罗斯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3)指出北极地区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纺织服装业是斯里兰卡的支柱产业,目前约有35万人员从业,出口产品主要为运动装、休闲装及针织服饰,以欧美市场为主,但面料大多从中国进口。目前,斯里兰卡的纺织服装业正从西部沿海地区向北部地区倾斜。下图示意斯里兰卡人口密度分布。
说明斯里兰卡从中国进口面料的有利条件,并分析斯里兰卡纺织服装业倾向于向北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1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苏丹(如下图)为非洲面积第三大国,经济以农业为主,青、白尼罗河在其境内交汇,素有“北非粮仓”的美誉。随着人口增长,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使苏丹人民空守着一条大河,却仍然忍受着干渴。中国和苏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2010年中国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以东承建了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项目,2017年2月首台发电机组交接成功,这是继麦洛维大坝工程、罗塞雷斯大坝加高工程之后,中国在苏丹建设的第三个大型水利枢纽项目。
(1)分析苏丹“空守着一条大河,却仍然忍受着干渴”的原因。(6分)
(2)说明青、白尼罗河在苏丹交汇对苏丹成为“北非粮仓”发挥的作用。(6分)
(3)说明中国在苏丹承建水利枢纽项目的可行性条件。(4分)
(4)简述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项目建成后对苏丹的积极影响。(6分)
高三9月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A 7.B 8.D 9.D 10.C
11.C 12.A 13.B 14.B 15.A 16.D
17.(1)北极地区潜在可开采石油储量大,与中东地区都拥有大规模的能源储备;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战略地位突出,其对全球能源供应的影响与中东类似;北极地区与中东均以石油、天然气为核心战略资源,资源品质高,开采利用价值显著。(6分)
(2)北极航线途经俄罗斯北部沿海,可激活北部沿海经济,形成北部经济增长带;俄罗斯北部地区资源丰富,可通过北极航线将资源直接运往市场,降低出口成本;北极航线的开通使俄罗斯成为连接亚欧的关键航运枢纽,增强其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战略地位。(6分)
(3)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广布,自然环境恶劣;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北极地区国际争议复杂,阻碍资源的有序开发。(6分)
18.有利条件:中国服装面料类型多样,产量较高,具有稳定的供应量;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面料品质较高;中斯两国物流网络成熟,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较低。(6分)
原因:北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工资水平低于传统产业集中的沿海地区,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闲置土地资源较多,土地租金低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适合建设新的工厂和产业园区;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向北部转移,以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缓解西部沿海地区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紧张问题。(6分)
19.(1)地处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旱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尼罗河水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满足不了人们的用水需求;人口增长导致用水需求增加;流域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低。(答出三点,6分)
(2)青、白尼罗河交汇后水量大增,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且稳定的水源,缓解苏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保障农作物生长;尼罗河定期泛滥,在沿岸沉积大量肥沃淤泥,改良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河流交汇形成便利的水运网络,可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发展。(6分)
(3)中苏两国长期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政治互信度高,为项目合作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和沟通渠道;中国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技术成熟、经验丰富,能高效完成大型水利枢纽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苏丹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对水利设施的需求强烈,为项目实施提供市场驱动力。(答出两点,4分)
(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利枢纽的发电功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电力,推动当地工业化发展;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