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大教育南宁分校高二暑期课程研发说明个性化学案(含解析):第七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学大教育南宁分校高二暑期课程研发说明个性化学案(含解析):第七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资源简介

第七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适用学科
化学
适用年级
高二
适用区域
全国
本讲时长
120min
知识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定义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4.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5.溶液酸碱性的判断6.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教学重难点
1.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水的电离平衡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平衡。本节课主要介绍介绍了弱电解质。通过化学平衡知识复习以及图表分析,运用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的方法,建立电离平衡概念,学习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方法。是本章的基础。
二、知识讲解
【思考】为什么HCl是强酸,而CH3COOH则是弱酸呢?
实验1:测定等浓度(1
mol/L)的HCl与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
HCl溶液的导电能力比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HCl溶液中有更多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实验2:测定等浓度(0.1
mol/L)的HCl与CH3COOH的pH。
考点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 、盐、H2O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大多数有机物、SO3、CO2、NH3等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 如:包括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部分碱性氧化物等
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如:包括弱酸(如CH3COOH、H2S)、弱碱(如NH3·H2O) 、Al(OH)3、H2O等
【思考】(1)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提示】(1)不一定,如金属或溶液等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2)不一定,如固体NaCl不导电。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如图:
2、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弱电解质电离是可逆的,用表示。
如:CH3COOHCH3COO-+H+
NH3·H2ONH+OH-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
(3)多元弱碱用一步电离来表示:如Fe(OH)3Fe3++3OH-。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动”——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等”—— v(离子化)=v (分子化)≠0
“定”——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考点3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与其它平衡相同,弱电解质在水中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同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电离过程的热效应较小,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若温度升高较多时,电离程度增强,离子浓度增大。
在一定温度下,稀释溶液,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强,离子数目增多,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而离子浓度降低。当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组成的相同的离子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对CH3COOHH++CH3COO-的电离平衡,小结如下:
条件变化
平衡移动
电离度
K
离子数目
离子浓度
加热
正向移动
增大
增大
增多
增大
稀释
正向移动
增大
不变
增多
减小
加冰醋酸
正向移动
减小
不变
增多
增大
加盐酸
逆向移动
减小
不变
H+
增多
CH3COO-减少
加醋酸钠
逆向移动
减小
不变
H+
减少
CH3COO-增多
考点4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2、
影响因素
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它只与温度有关,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K值增大。
3、应用
电离常数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根据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相对强弱:K越大,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弱酸的酸性或弱碱的碱性相对
越强。
表达式
弱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a表示。例如:CH3COOHH++CH3COO-
Ka=
考点5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水的电离
电离电离方程式:H2O+H2OH3O++OH-
简写:H2OH++OH- 
2、水的离子积表达式:Kw=c(H+)·c(OH-)常温下:Kw=1.0×10-14,此时c(H+)=
c(OH-)=1.0×10-7mol/L
例如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0×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__________。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_____。
解析:
纯水中c(OH-)
=c(H+)
=2×10-7
mol/L,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4×10-14
mol2·L-2。当c(H+)
=
5×10-6
mol/L时,c(OH-)
=
8×10-9
mol/L。
考点6、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及水的离子积常数
【思考】 ①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变大还是变小?
【提示】 变大。
【思考】
②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为Kw=10-14,NaOH溶液中Kw是多少?
【提示】 Kw=10-14
1.水的电离平衡
H2OH++OH- ΔH>0
条件变化
移动方向
c(H+)
c(OH-)
Kw
升高温度
向右移动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酸
向左移动
增大
减小
不变
加碱
向左移动
减小
增大
不变
加活泼金属(如Na)
向右移动
减小
增大
不变
2.水的离子积常数
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KW=c(H+)·c(OH-),25℃时,KW=1×10-14(无单位)。
①K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
25℃时KW=1×10-14,100℃时KW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W就不变。
(2)影响因素
Kw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Kw增大;温度降低,Kw减小。
(3)适用范围
K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且由水电离的c水(H+)=c水(OH-)。此时,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4)表达式的应用
Kw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相应离子总物质的量浓度。但是一般情况下有:
酸溶液中Kw=c(H+)酸·c(OH-)水(忽略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
碱溶液中Kw=c(H+)水·c(OH-)碱(忽略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
考点7、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强弱的关系
【思考】 ①强酸的酸性一定比弱酸的酸性强吗?
【提示】 不一定。
【思考】
②等浓度等体积的HCl与CH3COOH中和NaOH的量相同吗?
【提示】 相同。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
酸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
碱性溶液:c(H+)思考:c(H+)>1×10-7mol/L
(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
2、溶液的pH
⑴表示方法
pH=-lgc(H+)
c(H+)=10-pH
pOH=-lgc(OH-)
c(OH-)=10-pOH
常温下,pH+pOH=-lgc(H+)-lgc(OH-)=-lgc(H+)·c(OH-)=14。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温时)
①中性溶液:c(H+)=c(OH-)=1×10 7mol·L-1,pH=7。
②酸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酸性越强,pH越小。
③碱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碱性越强,pH越大。
思考:1、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2倍,则两者的c(H+)是什么关系?
2、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注意:pH=0的溶液c(H+)=1mol/L。)
4、pH的适用范围
c(H+)的大小范围为:1.0×10-14mol·L-1范围通常是0~14。
当c(H+)≥1mol·L-1或c(OH-)≥1mol·L-1时,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5、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出pH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pH。
指示剂
甲基橙
石蕊
酚酞
变色范围pH
3.1~4.4
5.0~8.0
8.2~10.0
溶液颜色
红→橙→黄
红→紫→蓝
无色→浅红→红
②pH试纸法:粗略测定溶液的pH。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随即(30s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测定溶液pH时,pH试剂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使非中性溶液的pH测定产生误差);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标准比色卡的颜色按pH从小到大依次是:红
(酸性),蓝
(碱性)。
③pH计法:精确测定溶液pH。
6、有关pH的计算
基本原则:
一看常温,二看强弱(无强无弱,无法判断),三看浓度(pH
or
c)
酸性先算c(H+),碱性先算c(OH—)
⑴单一溶液的pH计算
①由强酸强碱浓度求pH
②已知pH求强酸强碱浓度
⑵加水稀释计算
①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
②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③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④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⑤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的pH不能大于7,碱的pH不能小于7。
⑥对于浓度(或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酸的pH变化幅度大。
⑶酸碱混合计算
①两种强酸混合
c(H+)混=
②两种强碱混合
c(OH-)混=
③酸碱混合,一者过量时
c(OH-)混或c(H+)混=
若酸过量,则求出c(H+),再得出pH;
若碱适量,则先求c(OH-),再由KW得出c(H+),进而求得pH,或由c(OH-)得出pOH再得pH。
考点8、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n(H+)=n(OH-)
即:mc酸·V酸=nc碱·V碱(m、n代表酸和碱的元数)
3.仪器及其使用
(1)仪器
(2)滴定管的使用
①检查仪器:使用前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试剂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上方处。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液体,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在0或0刻度线以下,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4.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准备工作
①滴定管的检漏。
②洗涤:分别取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各一支,用蒸馏水洗涤2~3次,再用标准酸液和待测碱液各润洗2~3次,润洗液必须从滴定管下端排出。
③装液:向碱式滴定管中装入待测NaOH溶液,排气泡,调整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放出一定体积NaOH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以同样步骤将标准盐酸注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并记录。
(2)滴定操作:在锥形瓶的待测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开始滴定。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①滴定速率:先快后慢,逐滴加入,不能成股流下。
②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变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到终点,读数并记录。
(3)数据处理:为减小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实验2~3次,求平均值。
三、例题精析
【例题1】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答案】BD
【解析】加烧碱溶液消耗H+,平衡向右移动,n(H+)、n(CH3COOH)均减小,但n(H+)减小程度大,故=减小,A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n(H+)增大,n(CH3COOH)减小,比值增大,B正确;加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n(H+)增大,但n(H+)增大程度不如n(CH3COOH)增大的多,故比值减小,C错误;加水,平衡向右移动,n(H+)增大,n(CH3COOH)减小,比值增大,D正确。
【例题2】25
℃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答案】B
【解析】A中c(OH-)增大;C中水的电离平衡逆移,但c(H+)增大;D中加热水,Kw增大,pH减小;Kw仅与温度有关,B正确。
【例题3】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等填空:
(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_____;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_____;
(3)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无气泡,使滴定结果_____;
(4)滴定前平视,滴定终点时俯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前仰视,滴定终点时平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早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____;
(7)过晚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____;
(8)用含Na2O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________;
(9)用含Na2CO3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________;
(10)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然后用锥形瓶装待测的盐酸,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对测得的结果________。
【答案】(1)偏高 (2)偏高 (3)偏高 (4)偏低
(5)偏低 (6)偏低 (7)偏高 (8)偏低 (9)偏高
(10)无影响
【解析】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依据c(待测)=×=[×]×V(标准)。根据V(标准)的偏大或偏小判断c(待测)是偏高还是偏低。如(1),滴定管装液前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会将标准溶液冲稀,导致所耗V(标准)偏大,使测得的c(待测)偏高。又如(2),锥形瓶装液前用待测溶液润洗,会使锥形瓶内待测的溶质增加,导致所耗V(标准)偏大,使测得的c(待测)偏高,其余各选项可依此分析。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NaCl
HCl
CO2
B
NaHCO3
NH3·H2O
CCl4
C
Ba(OH)2
BaCO3
Cu
D
H2SO4
NaOH
C2H5OH
【答案】B
【解析】A项,HCl为强电解质;C项,BaCO3为强电解质,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NaOH为强电解质。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2H++S2-
B.NaHCO3==Na++H++CO
C.NaCl===Na++Cl-
D.CH3COOH===CH3COO-+H+
【答案】 C
【解析】 H2S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所以A项错(一般只写第一步:
H2SH++HS-);NaHCO3为弱酸酸式盐,其中HCO不能拆分为离子形式,B项错误,应为NaHCO3===Na++HCO;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应改为“”,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常数随着弱电解质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B.CH3COOH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
Ka=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溶液,电离常数减小
D.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答案】 D
【解析】 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选D。
4.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NH+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有(  )
①加NH4Cl固体 ②加NaOH溶液 ③通HCl
④加CH3COOH溶液 ⑤加水 ⑥加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加入NH4Cl固体相当于加入NH,平衡左移;②加入OH-,平衡左移;③通HCl,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④加CH3COOH溶液,相当于加H+,中和OH-,平衡右移;⑤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平衡右移;⑥加压,无气体参加和生成,无影响。
5、.已知2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3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25
℃时水呈中性,35
℃时水呈酸性
C.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D.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酸或碱时,水的离子积将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 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c(H+)越大,A不正确;纯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中性的,B不正确;电离过程一般是吸热的,水的电离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C正确;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D不正确。
【巩固】
1、25
℃时,0.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  )
A.0.01
mol·L-1
B.0.02
mol·L-1
C.1×10-12
mol·L-1
D.5×10-13
mol·L-1
【答案】 D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弄清楚溶液中的c(H+)主要来源于H2SO4的电离,水电离的
c(H+)可以忽略不计,c(OH-)来源于水的电离。
c(H+)溶液≈c(H+)H2SO4=
2c(H2SO4)=2×0.01
mol·L-1
=0.02
mol·L-1
Kw=c(H+)溶液·c(OH-)水
c(OH-)水==
mol·L-1
c(H+)水=c(OH-)水=
5×10-13
mol·L-1
2、关于pH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试纸在使用之前应用蒸馏水润湿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2.3
C.利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溶液的pH
D.pH计是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
【答案】 D
【解析】 pH试纸在使用之前不能用水润湿,如果用水润湿了则会使酸、碱中的c(H+)发生变化,使所测pH值与实际不符,故A项说法错误;广泛pH试纸可以识别的pH差值为1,所以用广泛pH试纸测的是整数,故B项错误;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无法测其pH,故C项错误;pH计可以精确测定溶液的pH,可以精确到0.1个pH单位,故D项叙述正确。
3、常温时,0.01
mol·L-1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1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弱酸溶液的pH=4
B.加入NaOH溶液后,弱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K值增大
C.加入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D.加入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答案】 A
【解析】 设该一元弱酸为HA:HA??H++A-,则Ka==,求得c(H+)=10-4
mol·L-1,故pH=4。
选项B中K值应不变,C、D项中pH>7。
4、一定温度下,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B.CH3COOH的电离程度变大
C.水的电离程度变大
D.溶液的pH增大
【答案】 A
【解析】 A选项错误,H+浓度减小,OH-浓度增大;B选项正确,溶液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C选项正确,酸溶液中OH-主要是由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变大,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变大;D选项正确,由于H+浓度减小,故溶液的pH增大。
5.下列关于0.1
mol·L-1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平衡不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平衡正向移动
D.加入少量MgSO4固体,抑制NH3·H2O电离
【答案】 C
【解析】 A选项错误,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电离;B选项错误,氢氧化钠抑制氨水电离;C选项正确,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与氨水电离出的OH-反应,促进氨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D选项错误,镁离子结合OH-,促进氨水电离。
6.室温下,有两种溶液:①0.01
mol·L-1
NH3·H2O溶液、②0.01
mol·L-1
NH4Cl溶液,下列操作可以使两种溶液中c(NH)都增大的是
(  )
A.加入少量H2O
B.加入少量NaOH固体
C.通入少量HCl气体
D.升高温度
【答案】 C
【解析】 加水,两溶液中c(NH)都减小,A错误;加入少量NaOH固体,NH3·H2O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NH)减小,NH4Cl中由于发生反应:NH+OH-===NH3·H2O,会导致c(NH)减小,故B错误;通入少量HCl气体,①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促进NH3·H2O电离,所以c(NH)增大,②中NH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c(NH)亦增大,故C正确;升高温度促进NH的水解,②中NH的浓度减小,故D错误。
【拔高】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只有在25
℃下pH=7的溶液才呈中性,如100
℃时,纯水中有:c(H+)=c(OH-)=1.0×10-6
mol/L,此时pH=6为中性,pH=7为碱性,故A项错误;B项,c(H+)=c(OH-)的溶液,一定为中性,故B项正确;C项,如果酸、碱不是相同元数的酸、碱,如H2SO4和NaOH等物质的量混合,酸过量显酸性,故C项错误;D项,如非电解质SO2溶于水得到H2SO3,显酸性,故D项错误。
2、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意在考查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n(H+)、n(CH3COO-)增大,A项错误;根据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则有=,由于温度不变,Ka、Kw均不变,因此不变,B项正确;醋酸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但c(H+)减小,C项错误;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后得到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pH<7,D项错误。
3、常温时,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10-6,对于0.01
mol·L-1的该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弱酸溶液的pH=4
B.加入NaOH溶液后,弱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Ka增大
C.加入等体积的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D.加入等体积的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答案】 A
【解析】 设该一元弱酸为HA:HA??H++A-,则Ka===10-6,求得c(H+)=10-4
mol·L-1,故pH=4,A项对;Ka应不变,B项错;C、D项中该一元弱酸的钠盐因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pH>7,C、D项错。
4、25
℃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弱酸
CH3COOH
HCN
H2CO3
Ka
1.8×10-5
4.9×10-10
K1:4.3×10-7
K2:5.6×10-11
A.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pH关系: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
HCN与b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C.往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导电能力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液中:c(Na+)+c(H+)=c(OH-)+c(HCO)+c(CO)
【答案】 C
【解析】 A项,由表中数据可知电离程度大小顺序为CH3COOH>H2CO3>HCN>HCO,所以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pH(Na2CO3)>pH(NaCN)>pH(CH3COONa),错;B项,若a=b,反应生成NaCN,其溶液呈碱性,c(Na+)>c(CN-),错;C项,往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大,若继续稀释,则离子浓度将减小,导电能力降低,对;D项,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液中,由电荷守恒知:
c(Na+)+c(H+)=c(OH-)+c(HCO)+2c(CO),错。
课堂总结
本堂课主要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影响因素和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和影响因素。并且还学习到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
课后作业
【基础】
1、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溶液中含有OH-
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答案】 A
【解析】 碱性溶液中,c(OH-)>c(H+),故A对;无论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溶液都含有OH-,故B错误;甲基橙变红色,pH<3.1,说明溶液呈酸性,故C错;甲基橙变黄色,pH>4.4,说明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故D错,故选A。
2、常温下,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显酸性
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一定不显中性
D.溶液可能是pH=13的溶液
【答案】 CD
【解析】 根据水的离子积原理,溶液中c(H+)=c(OH-)=1×10-13mol·L-1,是由于在水中加酸或加碱,抑制了水的电离,如水中加碱c(OH-)=1×10-1mol·L-1,溶液的pH=13。
3、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气        B.二氧化碳
C.碘化钾
D.醋酸钠
【答案】 D
【解析】 Cl2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CO2也不属于电解质,它是一种非电解质;KI属于电解质,它不能影响H2O的电离;CH3COONa是电解质,CH3COO-发生水解;CH3COO-+H2O??CH3COOH+OH-,促进水的电离。
4、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则此时c(OH-)=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向纯水中加盐酸使c(H+)=5×10-6
mol·L-1,则此时c(OH-)=________。
【答案】 2×10-7
mol·L-1 8×10-9
mol·L-1
【解析】 纯水中c(H+)=c(OH-),则c(OH-)=2×10-7
mol·L-1,由于c(H+)=c(OH-)=2×10-7
mol·L-1。则Kw=4×10-14,那么加入盐酸后,c(OH-)=
mol·L-1=8×10-9
mol·L-1。
5、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熔融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答案】 D
【解析】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关键,是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6、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经检验白醋中c(H+)约为0.01
mol·L-1
【答案】 D
【解析】 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不能说明醋酸为弱电解质,故A项错误;B项则是加入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也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C项中也只能说明白醋中存在氢离子,也不符合题意;D项则说明醋酸的浓度大于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发生了部分电离,能说明CH3COOH为弱电解质。
7、将1
mol冰醋酸加入到一定量的蒸馏水中最终得到1
L溶液。下列各项中,表明已达到电离平衡状态的是(  )
A.醋酸的浓度达到1
mol·L-1
B.H+的浓度达到0.5
mol·L-1
C.醋酸分子的浓度、醋酸根离子的浓度、H+的浓度均为0.5
mol·L-1
D.醋酸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醋酸分子的速率相等
【答案】 D
【解析】 在未电离时c(CH3COOH)=1
mol·L-1,当醋酸、H+、CH3COO-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但此时三者的浓度不一定是0.5
mol·L-1),醋酸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故A、B、C均错。依据平衡状态的第一个标志即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可知D项正确。
8、欲使醋酸溶液中的CH3COO-浓度增大,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且不放出气体,可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
A.NaOH    
  
 B.NaHCO3
C.CH3COOK
D.Mg
【答案】 A
【解析】 A项由于加入NaOH会减少H+的物质的量,使平衡向右移动,A选项正确;B项由于加入NaHCO3会降低H+的物质的量浓度,使平衡右移,但产生了CO2,B选项错误;C项由于加入CH3COOK会增加CH3COO-的物质的量,但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选项错误;D项由于加入Mg会降低H+的物质的量浓度,使平衡右移,但产生了H2,D选项错误。
【巩固】
1、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
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醋酸与锌反应生成的氢气多
B.盐酸和醋酸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C.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因素。Zn与酸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c(H+)的大小,而生成H2的量则由n(Zn)和n(H+)决定,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都稀释2倍,盐酸中c(H+)变为原来的一半,而醋酸是弱酸,稀释后,其电离程度增大,c(H+)比稀释前小,但大于原来浓度的一半,即醋酸溶液中c(H+)大,故锌与醋酸的反应速率大;酸和锌的量都是已知的,首先进行过量判断,经计算知锌的量不足,所以两种溶液中生成H2的量是相等的.故选B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Cl溶液中无OH-
B.NaOH溶液中无H+
C.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c(H+)·c(OH-)=10-14
【答案】 D
【解析】 水的电离平衡H2O??H++OH-为动态平衡。HCl、NaOH、NaCl等任何物质的水溶液里都存在一定量的H+和OH-,故A、B、C都不正确。水的离子积常数值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而与离子的浓度无关。在常温下,纯水中Kw=1×10-14,其他水溶液中同样是Kw=1×10-14,故D正确。
3、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弱酸
HCN
HF
CH3COOH
HNO2
电离常数
6.2×10-10
6.8×10-4
1.8×10-5
6.4×10-6
则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HCN      
  B.HF
C.CH3COOH
D.HNO2
【答案】 B
【解析】 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同浓度时,电离产生的c(H+)越大,pH越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中大
D.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答案】 B
【解析】 电离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所以A项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故B项正确;酸中c(H+)既跟酸的电离常数有关,还跟酸的浓度有关,所以C项叙述错误;D项中碳酸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1=,第二步电离常数为:K2=,故D项错误。答案选B。
5、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溶液为2
mol·L-1
CH3COOH溶液,接通直流电源。分别向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保持反应温度不变),灯泡变暗的是(  )
A.加入固体NaOH
B.加水稀释
C.加入金属Na
D.通入HCl气体
【答案】 B
【解析】 A项,加入固体NaOH,会发生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导电能力增强,灯泡变亮,故A项不合题意;B项加水稀释,醋酸电离出的c(H+)、c(CH3COO-)均减小,所以导电能力减弱,灯泡变暗;C项,加入金属Na,Na与CH3COOH发生反应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导电能力增强,灯泡变亮,C项不合题意;D项通入HCl气体,HCl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灯泡变亮。
6、25
℃时,Kw=1.0×10-14;100
℃时,Kw=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
℃时,pH=10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25
℃时,0.2
mol·L-1
Ba(OH)2溶液和0.2
mol·L-1
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25
℃时,0.2
mol·L-1
NaOH溶液与0.2
mol·L-1
CH3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
pH=7
D.25
℃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答案】 D
【解析】 100
℃时,NaOH和H2SO4恰好中和时,pH=6,A错误;25
℃时,c(OH-)=0.4
mol·L-1,c(H+)=0.2
mol·L-1,等体积混合后pH大于7,B错误;C项,由于CH3COO-的水解pH大于7;D项,氨水过量pH>7,正确。
【拔高】
1、如果25
℃时,KW=1.0×10-14,某温度下Kw=1.0×10-12。这说明(  )
A.某温度下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的c(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Kw和K电离无直接关系
【答案】 A
【解析】 由Kw导出过程可知,Kw和K电离是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量[Kw=K电离·c(H2O)]。
2、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答案】 D
【解析】
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其电离,但是促进电离后c(H+)和c(OH-)同时增大,所以纯水仍呈中性,由于c(H+)增大,c(OH-)增大,所以其离子积增大,pH减小,选D。
3、25
℃时,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①1
mol·L-1的盐酸 
②0.1
mol·L-1的盐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 
④1
mol·L-1的NaOH溶液
A.1∶10∶100∶1   
 B.1∶10-1∶10-12∶10-14
C.14∶13∶12∶14
D.14∶13∶2∶1
【答案】 A
【解析】 25
℃时,Kw=1×10-14。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所以①c(H+)=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14
mol·L-1;②c(H+)=0.1
mol·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H+),所以,③c(OH-)=0.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L-1。即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4∶10-13∶10-12∶10-14=1∶10∶100∶1。
4、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
℃时,水的离子积Kw=1×10-14,在35
°C时,水的离子积Kw(35
℃)=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35
°C时,c(H+)C.35
°C时的水比25
℃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答案】 D
【解析】由题中条件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时,Kw增大;25
℃时,c(H+)=c(OH-)=1×10-7
mol·L-1;35
℃时,c(H+)=c(OH-)=1.45×10-7
mol·L-1;温度升高,c(H+)和c(OH-)都增大,且始终相等,水的电离程度也增大,因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
5、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
mol/L,那么该溶液的pH可能为(  )
A.10
B.4
C.10或4
D.11
【答案】 C
【解析】
常温下,中性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0-7mol/L,某溶液中cH2O(H+)=10-10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酸性或碱性溶液。若为酸性溶液,H+来源于酸和水,OH-来源于水,则c(H+)==10-4
mol/L,pH=4。若为碱性溶液,H+来源于水,OH-来源于碱和水,则c(H+)=10-10
mol/L,pH=10。故选C。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2+、NO、SO、Na+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Al3+、NO、Cl-
D.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ClO-、SO、SCN-
【答案】 C
【解析】 A中Fe2+、NO、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符合条件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
溶液,HCO既与H+反应,又与OH-反应,B错误;=1012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离子可以大量共存;Fe3++3SCN-===Fe(SCN)3,D错误。
7、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c(H+)·c(OH-),所以Kw随溶液H+和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
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
【答案】 C
【解析】 水的离子积常数Kw=K电离·c(H2O),一定温度下K电离和c(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所以K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c(H+)·c(OH-),但是只要温度一定,Kw就是不变的常数,溶液中H+的浓度变大,OH-的浓度就变小,反之亦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碱的水溶液中不存在H+
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C.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
D.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
【答案】 C
【解析】 在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所以A错;pH=0的溶液中c(H+)=1.0
mol·L-1,并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只是c(H+)>1.0
mol·L-1的溶液用pH表示酸性强弱不再方便,故B错;温度一定时,Kw=c(H+)·c(OH-)是一个定值,故二者不能同时增大,故C对;纯水中,c(H+)=c(OH-),呈中性,所以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