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类文阅读-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我们一起煮月亮(节选)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了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军子,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只要我不说话,他就要一直捧着。就这样,军子就一直双手做圆圈状捧着那轮月亮。我们几个孩子在前面跑,他就在后面跟着。他累了,对我说:“能不能把月亮再放回水里?”我看着他累了,就说:“不行,还是放在一个盆子里比较好。”在菜园的河边,我们找到一个搪瓷盆子,高兴地让军子把月亮放到盆子里。军子把双手放到盆子里一会儿,那水就平静了,月亮果真就在盆子里。“接下来呢?”赵四儿看着那盆子里的月亮问我。“煮月亮吧。”我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想,会不会在煮月亮的时候有意外的收获,譬(pì)如可以把天上的嫦娥给煮下来呢?我这样想的时候,就开始号召这些孩子去捡拾柴火,我要生火煮月亮。这一群孩子不知道,我到底会煮什么好东西给他们吃。我对他们大声说,月亮煮熟了,大概会变成很多东西。“会变成苹果吗?”我说,会的。“会变成梨子吗?”我说,会的。“会变成西瓜吗?”我说,会的,因为月亮是圆的,只要是圆的都可以变出来。于是,一群孩子就在那里看我表演。那火在秋天里像一种语言,与盆子里的水交谈。赵四儿的兜里有半块没有吃完的红薯,就问我:“能不能煮月亮的时候,顺便也煮一下这半块红薯?”我答应了他。等那红薯煮熟了以后,赵四儿让我先尝了一口,那红薯果然很甜,我就说:“甜,有月亮的味道。”于是,接下来,我们这些孩子都争着吃。这些孩子吃过以后就都说甜,仿佛这块红薯真的有月亮的味道一样。再后来,我们在煮月亮的时候,还煮过苹果、梨、李子、橘子、芋头、山药、胡萝卜、荸荠(bí qí)、藕、花生、大枣。我们这些孩子,每一次煮完东西以后,都会向别人夸耀,那些食物有月亮的味道。1.读了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军子把双手放到盆子里一会儿,那水就平静了,月亮果真就在盆子里。”中“果真”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那火在秋天里像一种语言,与盆子里的水交谈。4.“我想,会不会在煮月亮的时候有意外的收获,譬如可以把天上的嫦娥给煮下来呢?”这句话是作者的奇思,读到这里,你又有怎样的妙想呢?参考答案1.示例:月亮怎么能煮呢?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2.表明预想的和结果一样。写出了我们高兴的心情。3.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形象地表现了大火之上,水沸腾的样子。4.围绕和月亮有关的事物写,语句通顺即可。没人喝彩的工作有一天,我从学校里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去。妈妈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亲切地微笑着向我招招手,欢迎我回家。但是我满是泪水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么伤心?”“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咽地说。“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工作!”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了。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净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妈妈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些什么?”“那些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当表的指针不走或不准时,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妈妈继续说,“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意味深长地望着我说:“这是无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我忽然明白过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活了。1.“喝彩”的“喝”字读作 。这是一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 。2.画线句子是一个 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伤心,又为什么不再伤心了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我忽然明白过来”,明白了什么呢?参考答案1.hè hē 示例:喝水2.设问 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下文3.文中的“我”伤心是因为老师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作;不再伤心了是因为妈妈用手表的工作教育“我”:没人喝彩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4.“我”明白了没人喝彩的工作却是最重要的工作。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 课题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囊、羡”等8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殷”等13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3.学会理清文章段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5.初步体会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以及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 学习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能围绕问题,进行思辨性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领悟课文主旨。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简介叶至善及他的作品。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3.理解“窝囊”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质疑。 1.交流对叶至善的了解。2.齐读课题。 3.交流对“窝囊”的理解,并就课题提出疑问: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对叶圣陶的了解,然后引出“窝囊”与叶至善两者的关系,增加对作者的了解。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用时:25分钟)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2)圈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再次默读课文,圈画连接词,并以此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5)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齐读等,掌握含生字的词语的读音。 (2)指名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指名交流田字格中生字书写注意点并练习书写。如“段”右部第二笔是横折弯;“亏、挖”写时要注意保持字的平衡。 (4)交流段落划分,概括段落大意。 (5)根据段落大意,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的几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1.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旁边作批注,然后同桌交流。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3)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画出“有一回”“终于到了星期六”“后来呢”这些连接词,并以此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5)在组内交流自己批注的不理解的地方。 2.交流自学成果。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做到正确、熟练。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并进行书写练习,掌握书写要点。如“俩”右侧不要写成“雨”。 (4)交流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期待参加演出;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排练节目;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表演失败;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寻找原因。 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自己不会豁虎跳,而将戏演砸了。 3.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交流词语意思。 1.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边默读边圈画词语,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2.在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并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运用字理识字,这样有利于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激发识 字写字的兴趣。 4.词语理解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可以适当让学生运用词语来造句,从而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词语用法,感受词语的生活气息。三、学习“期待登台”部分(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我”对登台的期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相应的句子。(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谈有无这样的体会 (2)引导朗读体会。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句子: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2.结合相关句子汇报自己的体会。 (1)抓住“羡慕得要死”“多想”“尝尝……滋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时可以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体会就会更加真切。四、布置作业,夯实积累(用时:2分钟) 1.课后朗读课文。 2.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真完成作业。 要鼓励学生脱离家长、老师的监督,自觉完成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复习巩固。2.指名再次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听写词语,同桌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听写词语后 可以用实物投影反馈学生的听写情况,在多次复现中夯实基础。二、品读探究,理解内容(用时:25分钟)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排练和表演的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再想象当时场景。 (2)作者最后说“我至今还不明白”,你是怎么看结尾这两个问题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根据交流呈现相应的语段: 句段一: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①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并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看看老师是要求怎么演的,圈画出动词,想象动作,体会动词的恰当。③对比朗读,体会排练时的场景。 句段二: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①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②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会场的笑声“接连不断”的?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并朗读。 组织交流问题二: ①引导学生思考在动物园里作者看到了什么。 ②老师的观点和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③结合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及老师的看法,说说不会豁虎跳能不能演老虎。④组织学生交流从中明白的道理。 (3)组织交流问题三。 根据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画有关语句并在适当的地方批注阅读感受。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学习成果。 交流问题一句段一: ①说说各自的体会。抓住老师的提示、催促想象交流作者当时的表演。 ②联系课文第9自然段,朗读并圈画“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词,想象动作。 ③对比朗读第9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朗读中加深体会。 句段二: ①交流阅读的体会。 ②抓住“哄堂大笑”“笨拙”“笑声接连不断”想象作者当时表演的情景及观众的反应。 ③抓住“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汗珠”体会作者当时难过、羞愧的心情,并通过朗读将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交流问题二: ①交流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 ②交流老师和同学不同的观点。 ③综合在动物园看到的和老师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不能用豁虎跳作为评判扮演老虎的唯一标准。“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④交流自己明白的道理,如: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一种事物。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等。 交流问题三,如:①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②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了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③只要你好好训练,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演出成功。 文章中没有很多“我”怎样表演的细节描写,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特别要抓住描写排练和表演的语句,想象作者是怎样进行表演的,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我”没有“豁虎跳”为什么就 会惹起哄堂大笑?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 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依据文中的叙述进行思考,如第一个问题要结合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及老师的观点来综合理解;第二个问题要结合第一个问题及作者排练时和表演时的场景来综合理解。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三、品悟语言,体会表达(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哪一段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应段落: (1)“排练表演”一段,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2)“表演失败”一段,引导学生体会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1.回读课文,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 及原因。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体会: (1)“排练表演”一段,体会通过动作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2)“表演失败”一段,体会通过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表演的失败及当时的心情。 语文教学除了要关注内容层面的理解,还要关注语言表达方面的学习。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交流和体悟,不必进行一些标签式的名词术语教学,如果时间许可,可以作一些迁移,通过拓展阅读,将阅读经验迁移到新的阅读情景之中。四、拓展表达,类化体验(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选做一题): 1.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2.自己做过什么窝囊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1.认真审读要求,然后选择其中一题,独立完成。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后,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本课中学到的写法,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等,但要求不宜太高。(共39张PPT)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四年级语文上册在你们印象中,老虎是什么样子的?激趣导入威风凛凛凶猛霸气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叶至善,叶圣陶之子,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主要作品:《未必佳集》《古诗词新唱》《诗人的心》《我是编辑》《父亲的希望》等。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课文窝囊 露面 羡慕 角色 殷切 头盔 撇嘴 啊呜 霉浆糊幸亏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会认字nánɡlòuxiànjuéyīnpiěméikuīhōnɡzhuōāiākuī多音字露马脚 露一手 露相露水 雨露 露骨 露宿lòulùlòulòulùlùlù口语书面表达多音字根据“哄”的意思选择读音:A.hōnɡ: 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B.hǒnɡ: 表示哄骗、哄逗。C.hònɡ: 表示吵闹、开玩笑。哄堂大笑( ) 起哄( ) 哄骗( )ABC多音字根据“角”的意思选择读音:A.jué: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B.jiǎo:①表示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的东西。②表示我国货币单位。角色( )主角( )牛角( )号角( )AABB多音字“唉”在本文中出现了两次,读一读,区分不同的读音。①唉(ài),你怎么不叫哇?②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唉(āi)声叹气的跟我说。裤逃亏套练俩殷班挖撤堂砸锅bānyīnliǎliàntàokùtáokuīwāchètánɡzáɡuō右边不要写成“东”。右半部分是“穵”,不要多加一撇写成“究”。会写字识字游戏笨拙砸锅角色羡慕殷切唉声叹气撇嘴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窝囊的大老虎”是谁,为什么会觉得窝囊。“窝囊的大老虎”指的就是“我”。“我”扮演老虎这个角色,可是不会豁虎跳,表演笨拙,把师生都逗乐了,觉得自己的表演很失败,所以说是“窝囊的大老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1期待表演排练节目演出经过演出后课文记叙了在一次全校周会汇报演出中,“我”扮演一只大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白原因的事。复习批注,聚焦疑问1.学习了《牛和鹅》一课,我们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阅读呢?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疑问、写法、体会、启发等。为什么班主任看了“我”半晌,才下定决心让“我”扮老虎呢?批注示例究竟什么是豁虎跳?为什么演哥哥的小朋友说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为什么说老师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观众们为什么笑?“我”为什么脸上一阵热?表演真的砸锅了吗?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原因又是什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是会学习的表现,我们要学会针对课文不同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窝囊 露面 羡慕 角色 殷切头盔 撇嘴 啊呜 霉浆糊 幸亏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开火车读词语。上节课我们通过给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人物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学会如何开导他人。细读课文,体会心情自读第1-16自然段,体会“我”排练前和排练时的心情变化,发现“我”变化的原因,勾画出相关语句,并作好批注。排练前心情:期待原因排练时心情:失落被质疑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心情:担心语言描写心情:得意在排练前和排练时,“我”的心理有这么丰富的变化,那在演出时“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继续往下看。演出时动作描写心情:紧张因为“我”是第一次上台,没有经验;之前排练时,小朋友和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我”心里有阴影。神态描写心情:狼狈、尴尬因为“我”笨拙的入场表演引来了哄堂大笑。演出后比喻办事失败。表演真的砸锅了吗?心情:困惑演出前后“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丰富而生动,根据事情的发展及批注,说说“我”心情有的变化及原因,并填写下面的表格。“我”的心情 原因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有些担心充满信心紧张狼狈懊悔、困惑不会豁虎跳,怕老师改变主意。得到老师的支持,觉得表演老虎很简单。第一次上台,排练时并不顺利。表演笨拙,引得哄堂大笑。演出砸锅,不明原因。心情期待懊悔困惑紧张狼狈自信担心练习开导狼狈、自责、担心、失落……你们还记得“我”在演出砸锅后的心情吗?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把“我”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假如我就是那位扮演老虎的同学,你打算怎样开导我?我觉得你不窝囊,表演就是让大家高兴,你把大家逗乐了,不就是成功了吗?真老虎也没豁虎跳呢,所以不用遗憾。虽然你演的老虎不够凶猛,不会豁虎跳,但那是一只可爱、有趣的老虎,并且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我觉得你的演出是成功的。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读写结合有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由于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表演,我十分紧张,心砰砰直跳。当我开口朗诵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只能呆呆地站在讲台上。这时,老师小声地提醒我,我才想起来部分内容。接下来是怎么在台上朗诵完的,我完全忘记了,只记得耳边传来同学们的窃笑声。我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明明自己准备得很充分,还是朗诵不好呢?或许我们都经历过像这样的窝囊事,当我们的小伙伴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一问、聊一聊、想一想,再帮帮他”。结构梳理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心情期待懊悔困惑紧张狼狈自信担心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选择恰当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露①lù ②lòu 露( )水 露( )天 雨露( ) 暴露( ) 角①jiǎo ②jué 犄角( ) 角( )色 角( )落 旦角( )形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把易错的生字词写一写。义 通过自学,我明白了课文中出现的新鲜词的意思。 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故意逗我:“你会豁虎跳吗?” 豁虎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套上老虎头,一股霉糨糊味儿直冲脑门,眼前也一片模糊。 霉糨糊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砸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主题探究 本文讲述的是一次难忘的童年经历,记叙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的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原因的事。文章表达了作者成长中的困惑。资料助学 与老虎有关的歇后语: 深山里的饿虎——穷凶极恶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打架——劝不得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目标]1.会认“囊、羡”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殷”等13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7个词语。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在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4.能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教学重难点]1.继续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在不理解处批注,在独特体验处批注。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以心情为线索展开情节的写法。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会用“观点+理由+开导”的方式来安慰“我”。[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重点)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老虎图片:同学们,这是老虎。在你们印象中,老虎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威风凛凛、凶猛霸气可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指名读题,相机正音)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相机指导。3.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正音。(1)会认字。窝囊 露面 羡慕 角色 殷切 头盔 撇嘴 啊呜 霉浆糊幸亏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多音字辨析:露、角、啊、哄、唉。①出示两组词语:露马脚 露一手 露相露水 雨露 露骨 露宿通过朗读比较,感知“露”在口语中读“lòu”,在书面表达时读“lù”;②出示字典中对“角”两个读音的解释:jué,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jiǎo,表示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的东西;表示我国货币单位。引导学生结合“角色、主角”“牛角、号角”等词语,来区分多音字的读音。③“唉”在本文中出现了两次,读一读,区分不同的读音。唉( ài),你怎么不叫哇?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唉(āi)声叹气的跟我说。(2) 会写字。班 殷 俩 练 套 裤 逃 亏 挖 撤 堂 砸 锅教师重点指导:“练”右边不要写成“东”;“挖”的右半部分是“穵”,不要多加一撇写成“究”。;“裤”的“衤”不要写成“礻”。“撤”注意与“撒”的区别。4.开展字词小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窝囊的大老虎”是谁,为什么会觉得窝囊。预设:“窝囊的大老虎”指的就是“我”。“我”扮演老虎这个角色,可是不会豁虎跳,表演笨拙,把师生都逗乐了,觉得自己的表演很失败,所以说是“窝囊的大老虎”。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预设:(1-2)自然段 “我”期待参加表演(3-16)自然段 “我”认真排练节目(17-20)自然段 “我”演出的经过(21-22)自然段 “我”演出后寻找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记叙了在一次全校周会汇报演出中,“我”扮演一只大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白原因的事。复习批注,聚焦疑问学习《牛和鹅》一课,我们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阅读呢?(疑问、写法、体会、启发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批注的方法,请你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等会儿我们来交流。组织交流。刚才同学们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停留的?又批注了什么样的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吧。教学预设:有疑问的地方。第3自然段:为什么班主任看了“我”半晌,才下定决心让“我”扮老虎呢?第6自然段:究竟什么是豁虎跳?第8自然段:为什么演哥哥的小朋友说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第10自然段:为什么说老师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第18自然段:“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观众们为什么笑?“我”为什么脸上一阵热?第20自然段:表演真的砸锅了吗?全文: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原因又是什么?小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是会学习的表现,我们要学会针对课文不同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重点)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难点)一、复习导入开火车读词语。窝囊 露面 羡慕 角色 殷切 头盔 撇嘴 啊呜 霉浆糊 幸亏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给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人物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学会如何开导他人。二、细读课文,体会心情1.自读第1-16自然段,体会“我”排练前和排练时的心情变化,发现“我”变化的原因,勾画出相关语句,并作好批注。(1)排练前。(第2-3自然段)预设:①“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从“殷切期待”的目光,可以看出“我”期待的心情)②“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是因为“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2)排练时。(第4-16自然段)预设:①从“这倒好,脸还是露不成。”“发愣”能感受到我失落的心情。②“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质疑)③“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这两句话写的是“我”的心理和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老师可能换掉我的担心。④画出:“‘记住了! ’我连忙答应。”“自信”(从语言描写和关键词“自信”中,我们能体会到“我”担心老师改变主意的小心思。)⑤“没想到也这么难。”(心理描写。之前“我”很自信,现在“我”不自信了,因为“我”不会豁虎跳,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⑥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我”得到老师默许的“小得意”。)过渡:在排练前和排练时,“我”的心理有这么丰富的变化,那在演出时“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继续往下看。2.自读第17-19自然段,勾画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等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及产生心情的原因批注在旁边。演出时。(第17-19自然段)预设:①“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笨拙的动作,写出了“我”的紧张。)为什么紧张呢?(因为“我”是第一次上台,没有经验;之前排练时,小朋友和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我”心里有阴影。)②“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神态描写,“一阵热”表现出了“我”此时的狼狈、尴尬)3.自读第20-22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旁边。演出后。(第20-22自然段)预设:①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或联系生活或查词典了解“砸锅”的意思。(砸锅:比喻办事失败。)提出疑问:表演真的砸锅了吗?②出示第21、22自然段。引导关注:“想看看老虎是怎样豁虎跳的”“从没见过它们豁什么虎跳”“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我”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见过老虎豁虎跳,但是表演的时候他们却要求豁虎跳,并以会不会豁虎跳来评定“我”演得好不好。这让“我”十分困惑。4.演出前后“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丰富而生动,根据事情的发展及批注,说说“我”心情有的变化及原因,并填写下面的表格。“我”的心情 原因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有些担心 不会豁虎跳,怕老师改变主意。充满信心 得到老师的支持,觉得表演老虎很简单。紧张 第一次上台,排练时并不顺利。狼狈 表演笨拙,引得哄堂大笑懊悔、困惑 演出砸锅,不明原因。小结:这次表演,“我”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如果我们把每一次心理活动比作一颗珠子的话,那么心情就像线一样。把这些珠子串起来组成了全文。三、创设情境,练习开导1.回顾“我”演出后的心情。(1)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我”在演出砸锅后的心情,你们还记得吗?(狼狈、自责、担心、失落……)(2)出示文中语句:“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3)谁来模仿文中的“我”说一说这句话,把“我”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体会惭愧、自责的心情。2.尝试开导“我”:假如我就是那位扮演老虎的同学,你打算怎样开导我?预设1:我觉得你不窝囊,表演就是让大家高兴,你把大家逗乐了,不就是成功了吗?真老虎也没豁虎跳呢,所以不用遗憾。预设2:虽然你演的老虎不够凶猛,不会豁虎跳,但那是一只可爱、有趣的老虎,并且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我觉得你的演出是成功的。3.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提示:回忆自己参加比赛、考试或表演等经历时,是否有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形。示例:有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由于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表演,我十分紧张,心砰砰直跳。当我开口朗诵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只能呆呆地站在讲台上。这时,老师小声地提醒我,我才想起来部分内容。接下来是怎么在台上朗诵完的,我完全忘记了,只记得耳边传来同学们的窃笑声。我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明明自己准备得很充分,还是朗诵不好呢?四、概括主题,总结全文1.《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曾经窝囊的“小老虎”长大了,成为了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他成为生活中一只“威风的老虎”,他的爸爸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读他们父子的书,使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会让你收获更大哦!2.这节课我们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用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了“我”的心情变化,认识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或许我们都经历过像这样的窝囊事,当我们的小伙伴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一问、聊一聊、想一想,再帮帮他”。3.课后作业:预习第20课《陀螺》。[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我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单元提示、课后习题及学生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一边读文,一边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结合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从而达成学习批注、升华情感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检查预习时,我采用结合图片猜字源的方式检查生字,学生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受用,热情很高。另外,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开导时给出了“观点+理由+开导”的模式,这样一来,平时较为沉默的学生也变得有话可说。《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9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四部分:期盼参加演出,排练扮演老虎,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演“哥哥”的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为鼓励“我”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最终“我”在正式演出时演砸,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3.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变化。4.结合生活经验,评价“我”的演出,并开导“我”。三、说教学重难点:1.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变化。2.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评价“我”的演出,并开导“我”。四、说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上,我主张从传统的教授法变成灵活、机动的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受体,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要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例学生最终成为语文能力的拥有者。 2.细读、深读。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写下批注,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五、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在不认识、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做好记号并解决生字障碍。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根据故事内容,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内容:期盼参加演出,排练扮演老虎,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二)熟读课文,批注交流。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时候,学生已经尝试着做过批注,那是对课文的理解作批注。根据课后习题第一题,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大胆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最后,让学生梳理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相互解答,教师有选择地引导、点拨。(三)细读课文,体会批注。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在阅读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所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我”的心理变化,并且还要在旁边写下批注,记录阅读体会与感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批注)。(四)品读交流,体会心理。1.默读第一部分,体会“我”的羡慕。2.默读第二部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我”的排练的样子,加深理解。3.默读第三部分,体会“我”的狼狈。在这一部分,可安排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抓住“哄堂大笑”这个关键词,思考“我”怎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表演让会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学生对照着“老师”在排练前讲的六步要领展开想象,想象“我”打乱了哪一步骤,缺失了什么细节,增添了什么动作而让观众哄堂大笑。这样的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默读第四部分,体会“我”的不明白。 (五)开放交流,各抒己见。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说窝囊,也可以说不窝囊,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pptx (配套教案)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doc (预习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docx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doc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doc 类文阅读-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doc